《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最后一次演讲课文精讲

最后一次演讲课文精讲

最后一次演讲一、章节划分《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其章节划分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演讲的内容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开场白:闻一多先生首先对李公朴先生的遇害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表达了对这个黑暗时代的愤慨。

2. 对李公朴先生的评价:闻一多先生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的品格和贡献,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为民主和和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闻一多先生强烈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公朴先生的暗杀行为,揭露了他们虚伪、残忍的本性。

4. 对民主和自由的呼唤:闻一多先生呼吁人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不能再让这个黑暗的时代继续下去。

5. 结尾:闻一多先生以坚定的语气结束了演讲,表示他将继续为民主和自由而奋斗,直到最后一刻。

以上是对《最后一次演讲》的一个大致的章节划分,具体的内容可能会因版本或解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无论如何,这篇演讲都充满了闻一多先生对民主、自由的热爱和对黑暗势力的不屈斗争精神。

二、文章赏析《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充满激情、感人至深的演讲稿。

这篇演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演讲的语言技巧非常出色。

闻一多先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反问等,使得演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他通过对比李公朴先生的正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邪恶,揭示了真相,让观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反动派的罪行。

同时,他还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气,使得演讲更加有力。

这篇演讲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

闻一多先生不仅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还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和残忍。

他通过讲述李公朴先生的生平和事迹,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民主斗士的形象,从而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

同时,他还通过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反动派的本质和危害。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讲义一、背景介绍在动荡的时代,言论常常成为最有力的武器,也可能成为招致灾祸的源头。

《最后一次讲演》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当时,社会局势紧张,正义与邪恶激烈交锋,一位勇敢的演讲者站了出来,他要用自己的声音为真理呼喊,哪怕这是他最后一次发声。

这次讲演的发生地,充满了紧张和期待的气氛。

听众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等待着演讲者的每一句话,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一场改变命运的演讲。

二、演讲者的动机与目的演讲者之所以站出来进行这最后一次讲演,是因为他心中燃烧着对正义的坚定信念。

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决定不再沉默。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唤醒民众的良知,激发他们为了自由、平等和正义而奋斗。

他要揭露黑暗势力的罪行,让更多的人看清真相,不再被蒙蔽和欺骗。

三、演讲内容分析1、对敌人的愤怒谴责演讲者毫不留情地谴责了敌人的恶行。

他用尖锐的语言,列举了敌人的种种罪行,如压迫、剥削、残害无辜等。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让听众对敌人的丑恶嘴脸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对正义的坚定捍卫在演讲中,演讲者坚定地捍卫了正义的原则。

他强调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鼓励人们不要畏惧敌人的威胁,要勇敢地站在正义的一边。

3、对民众的深情呼唤演讲者深知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深情地呼唤民众团结起来,共同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他告诉民众,他们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推翻黑暗,迎来光明。

四、演讲的语言风格1、慷慨激昂整个演讲充满了激情,演讲者的声音高亢有力,让人热血沸腾。

他用强烈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位听众,让他们内心的斗志被激发出来。

2、通俗易懂演讲使用的语言简单易懂,没有复杂的词汇和句式。

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听懂演讲的内容,理解其中的含义。

3、生动形象演讲者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例子,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比如,他将敌人比作“豺狼”,形象地表现了敌人的凶残。

五、演讲的影响1、激发民众的斗志这次演讲像一把火炬,点燃了民众心中的怒火,激发了他们为了正义而斗争的决心。

15.部语八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

15.部语八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

15.部语八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15.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文学常识】1.作者: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在诗歌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追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术研究方面,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联系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2.讲演和讲演词:演讲是讲话人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发表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抒发情感、从而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

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3.时代背景: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而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的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发表了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演讲,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暗杀。

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这篇课文就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

【字词积累】1.字音:诬蔑miè屠tú杀捶chuí击赋fù予yǔ卑bēi劣liè卑鄙bǐ蛮横hènɡ毁huǐ灭挑tiǎo拨bō离间jiàn恐怖bù无耻chǐ悲愤fèn2.多音字:横:hénɡ横竖、横线、横七竖八;hènɡ横行霸道、蛮横、飞来横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知识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知识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总结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二、故事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

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三、理解词义1.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2.赋予:给与。

3.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4.代价: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

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5.卑鄙无耻: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6.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四、问题归纳1.“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品析词语表达效果法。

“写写”“说说”和“打”“杀”分别用来描写李先生和反动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偷偷摸摸”是个贬义词,这些词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2.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连用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

同时用“无耻”反衬后句的“光荣”,爱憎分明,很有鼓动性。

3.第五段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题运用理解句子含义法。

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讲义一、背景介绍《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 1946 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一次演讲。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出席追悼会,并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愤怒谴责和对民主和平的坚定追求。

二、演讲内容分析(一)开篇怒斥演讲开篇,闻一多先生就义愤填膺地直指反动派的无耻罪行,“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通过强烈的质问,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激发起大家的愤怒和共鸣。

(二)揭露阴谋接着,闻一多先生深刻揭露了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阴谋,“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直白地指出反动派的怯懦和卑鄙,让人们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三)赞颂正义在批判反动派的同时,闻一多先生高度赞颂了李公朴先生以及像他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奋斗的人们的正义之举,“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轻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用坚定的语言给予正义力量以肯定和支持。

(四)号召行动演讲的结尾,闻一多先生发出了强烈的号召,“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激励人们勇敢地站起来,为民主和平而斗争,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三、演讲的艺术特色(一)情感强烈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情感真挚而强烈,愤怒、悲痛、坚定等情绪交织在一起,极具感染力,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

(二)语言犀利运用简洁明了、犀利有力的语言,直击要害,毫不留情地揭露反动派的罪行,使演讲具有强大的批判力量。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讲义一、背景介绍《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 1946 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而闻一多先生毫无畏惧,毅然出席追悼会,并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义正辞严的演讲。

这不仅是对反动派的强烈谴责,更是对民主正义的坚定捍卫。

二、演讲内容分析(一)开篇直抒胸臆闻一多先生在演讲开头就痛斥反动派的无耻罪行,“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以强烈的质问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关注,让大家迅速进入到悲愤的情绪之中。

(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反动派的虚伪和残暴,“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通过对反动派心理的剖析,揭示了他们色厉内荏的本质。

(三)赞扬李先生的精神在痛斥反动派的同时,闻一多先生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为民主事业献身的精神,“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激励着人们继承李先生的遗志,继续为民主而斗争。

(四)表达自己的决心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种大无畏的精神,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三、演讲的艺术特色(一)情感强烈整篇演讲充满了强烈的爱憎情感,闻一多先生的愤怒、悲痛、坚定等情绪贯穿始终,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激荡。

(二)语言犀利运用了尖锐、泼辣的语言,如“无耻”“卑劣”等词汇,对反动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增强了演讲的战斗力。

(三)逻辑严密演讲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从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到赞扬李先生的精神,再到表达自己的决心,一环扣一环,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他的观点和意图。

(四)呼告手法的运用多次使用呼告的手法,如“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直接与听众交流,增强了互动性和鼓动性。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讲义一、背景介绍《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 1946 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在演讲中,闻一多先生毫无畏惧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暴行,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追求,也展现了他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演讲内容分析1、强烈的谴责闻一多先生开篇就以极其愤怒的口吻,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无耻罪行。

他大声质问:“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这种直接而强烈的谴责,瞬间点燃了听众的怒火,让人们对反动派的残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正义的呼喊在演讲中,闻一多先生不断强调正义的力量。

他说:“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他坚信,尽管反动派可以用暴力暂时压制正义的声音,但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真理必将照耀大地。

这种对正义的坚定信念,给了人们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3、无畏的勇气闻一多先生明知自己的演讲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但他毫不退缩。

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种大无畏的勇气,充分展现了他为了民主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

4、对人民的呼吁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多次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与反动派作斗争。

他说:“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他相信,只要人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推翻反动派的统治,迎来民主和平的新时代。

三、演讲的艺术特色1、情感真挚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情感饱满,真挚动人。

他的愤怒、悲痛、坚定和无畏,都通过他的语言和声音传递给了每一位听众,让人们感同身受,深受触动。

2、语言犀利演讲的语言犀利有力,如刀如剑。

他用尖锐的言辞揭露反动派的罪行,毫不留情地批判他们的黑暗统治,让反动派无处遁形。

3、逻辑严密整个演讲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闻一多先生先揭露事实,再分析原因,最后呼吁行动,一环扣一环,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他的观点和主张,从而更容易被他所感染和动员。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

讲话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方法:根据特 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话内容。
陶行知是晓庄学校校长,晓庄学校是为农民办的 学校。他以农民(种田汉)代表的资格来欢迎田汉, 既如实地反映了晓庄师生共同的心情,又体现了和对 方的亲切关系。
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被 害事件记者招待会”回家的路上即遭暗杀。课文是这 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字词
诬蔑( wū miè ) 恐怖( kǒng ) 召开( zhào ) 卑污( wū )
屠杀( tú ) 挑拨离间( bō jiàn ) 卑鄙( bǐ ) 赋予( yǔ )
讲演又叫演讲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和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议论文知识点
一、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 文体。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 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 鲜明)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 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晚,爱国民主人士 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 对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 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李夫人发言泣不
成声,但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为 防止意外,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面对 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 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 严的讲演。
(4-5)连用七个“他们”,揭露反动派虚弱本质;又
用十个“你们”,警告敌人人民打不尽杀不完;再十
个“我们”,自豪宣布光明就要出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汇总一、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这种情绪的传达是通过感叹句的运用。

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

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二、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第5段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光明”指人民解放;“黑暗”指反动统治。

三、文章第7段演讲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你体会到了吗?体会到了。

闻一多在讲到“一二·一”运动的时候明显有一种骄傲的情感在里面,所以说是“昆明的光荣”。

四、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1.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一句话是: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2.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子,举了什么例子?正:“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反:“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3.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4.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①设问句;②反问句。

八下语文第十三课最后一次讲演笔记

八下语文第十三课最后一次讲演笔记

八下语文第十三课最后一次讲演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2. 背景。

二、字词积累。

1. 字音。

- 卑劣(bēi liè):卑鄙恶劣。

- 诬蔑(wūmiè):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 蛮横(mán hèng):(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 赋予(fù yǔ):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2. 字形。

- “捶”与“锤”:“捶”是用拳头或棒槌敲打,如“捶打”;“锤”是一种工具或用锤子敲打,如“铁锤”“锤炼”。

在文中“捶击”要用“捶”。

三、内容分析。

1. 演讲的开头。

- 直接表明“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开门见山地指出李公朴先生被暗杀这一事件的性质是“最卑劣最无耻”的,表达出强烈的愤怒之情。

2. 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批判。

- 揭露本质。

- 指出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色厉内荏的本质。

- 痛斥罪行。

- 闻一多先生痛斥特务的暗杀行为,“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里的“千百万个李公朴”,指的是像李公朴先生一样的爱国志士,表达了对反动派暗杀行为的蔑视,同时也表明了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 揭露反动派的虚弱。

-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通过反问句,揭露反动派妄图通过暗杀等恐怖手段来镇压人民的愚蠢想法,他们根本不了解人民的力量。

3. 对李先生的赞扬和对未来的信心。

- 赞扬李先生。

- “李公朴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通过设问句,强调李公朴先生的无辜,他只是做了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该做的事,表达了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讲义一、背景介绍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刻骨铭心的演讲。

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篇具有特殊意义的演讲——《最后一次讲演》。

这一演讲往往是在极其紧迫、严峻的形势下发表的,演讲者或许已经预知到了即将面临的危险,但仍然坚定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篇演讲可能是在社会动荡、正义受到压迫、人民的权益受到侵害的背景下产生的。

演讲者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坚定的信念,站在正义的一方,为了真理和人民,进行了这最后一次的激昂陈词。

二、演讲内容分析1、强烈的情感表达演讲者在开头就以一种极为愤怒和激昂的情绪,直斥敌人的罪行。

通过强烈的语气和措辞,如“无耻”“卑劣”等词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敌人的丑恶嘴脸,迅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愤慨。

2、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在演讲中,演讲者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坚决捍卫正义、自由和人民的权益。

毫不退缩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以坚定的信念鼓舞着听众。

3、有力的论证通过列举事实、引用数据等方式,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力的论证。

让听众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更加坚定地支持演讲者的主张。

4、对未来的期许在演讲的结尾,演讲者尽管深知自己面临的危险,但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鼓励听众继续为了正义而奋斗,相信胜利最终会属于人民。

三、演讲技巧1、声音的运用演讲者通过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声音,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在表达愤怒时,声音高亢有力;在表达希望时,声音温和而坚定。

2、肢体语言配合恰当的肢体动作,如挥手、握拳等,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让听众不仅从言语上,还从身体语言上感受到演讲者的决心和信念。

3、与听众的互动通过眼神交流、提问等方式,与听众建立紧密的联系。

使听众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中,增强共鸣。

四、演讲的影响1、激发民众的斗志这篇演讲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斗志,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正义的事业中。

2、推动社会变革通过有力的言辞和广泛的传播,引发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对推动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成为历史的见证作为最后一次演讲,它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让后人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为了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01 文题解读“最后一次讲演”既点明了文章的体裁;又强调这一次讲演的不同寻常,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标题沉郁而慷慨,富有气势,也是对在讲演过后就被暗杀的闻一多的尊重和纪念。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演讲词演讲词也叫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讲话文稿。

演讲词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应有广泛,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主张、见解等。

演讲词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的,因此,与其他文体相比,演讲词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等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知识点03 作者作品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晞水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不仅精于新诗创作,而且在新诗格律的创作上取得重大成就。

他的诗歌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散文抨击社会时弊,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想》,另著有《唐诗杂论》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

于是,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知识点04 字词积累1.字音:卑劣..(bēi liè)无耻.(chǐ)污蔑.(miè)屠.杀(tú)悲愤.(fèn)锤.击(chuí)恐怖.(bù)势.力(shì)蛮横..(fù yǔ)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mán hèng)赋予2.词义:晓得:知道。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复习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XXX(1899~1946),原名XXX,湖北浠水人。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二、故事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XXX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XXX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XXX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XXX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XXX,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XXX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

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三、理解词义1.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2.XXX:给与。

3.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4.代价:①获得某种工具所付出的钱。

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神。

5.卑鄙无耻:操行低下,不知廉耻。

6.挑拨诽谤: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四、问题归纳1.“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品析词语表达效果法。

“写写”“说说”和“打”“杀”分别用来描写XXX和反动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偷偷摸摸”是个贬义词,这些词揭露了XXX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2.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连用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揭露XXX反动派的卑劣,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

同时用“无耻”反衬后句的“光荣”,爱憎分明,很有鼓动性。

3.第五段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题运用了解句子含义法。

杀害XXX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最后一次讲演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最后一次讲演 复习要点

13 最后一次讲演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晓得卑劣(liè)无耻毒手诬蔑(wūmiè)屠杀悲愤捶击恐怖势力毁灭卑鄙(bǐ)蛮横(hèng)赋予光明正大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二、文学常识“最后一次演讲”,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即兴演讲。

这也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在演讲结束回家的路上,他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xī)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和《死水》,作品都收在《闻一多全集》里。

李公朴(1902-1946),爱国民主人士。

江苏武进人。

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的演讲。

闻一多先生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高度颂扬了李公朴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四、知识点1、运用褒贬词语,富有感情本文写什么人,用什么词,褒贬分明。

在写国民党反动派时用了“最卑劣无耻”“毒手”“偷偷摸摸”等贬义词,表达对敌人的愤怒、憎恨之情。

写进步力量时用了“光荣”“光明”等褒义词,表达了对进步力量的赞美之情,有力地表达了感情。

2、在句式上多用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设问句和反问句,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更好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是一个带有责问口气的设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愤怒和斥责的感情。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语气凌厉,使敌人处于被动地位。

感叹句,一方面激发听众的感情,另一方面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

如:“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对反动派的憎恶、痛恨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一次讲演笔记总结

最后一次讲演笔记总结

最后一次讲演笔记总结
最后一次讲演笔记总结
一、演讲主题:
“如何正确选择投资项目”
二、演讲要点:
1、谨慎对待投资,以防资金损失;
2、要分析财务状况,识别体质好的投资对象;
3、正确评估投资项目及预期收益,并分析风险;
4、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
5、避免追求高收益,考虑低风险高保值;
6、建立良好的投资习惯,定期监测投资情况;
7、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合理的投资机会。

三、总结
本次讲演总结了投资的正确方法,即谨慎对待投资,分析财务状况,评估投资项目、风险及收益,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避免追求高收益,考虑低风险高保值,建立良好的投资习惯,定期监测投资情况,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合理的投资机会等。

只有认真遵守以上步骤,才能把握机会,做到有效投资,增加资产价值,获得更高收益。

- 1 -。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讲义一、背景介绍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从未停止。

《最后一次讲演》这一演讲,诞生于一个充满压迫与抗争的时刻。

演讲者身处极度危险的境地,但为了真理和正义,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这一演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强烈谴责,更是激发了无数人追求自由、平等的斗志。

二、演讲者的立场与情感演讲者怀着无比的愤怒和坚定的信念。

愤怒,是对敌人暴行的控诉;坚定,则是对正义必将胜利的坚信。

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那是一种不顾生死、勇往直前的力量。

这种力量源自于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所以在这最后一次的机会中,毫不保留地表达了内心的一切。

三、演讲内容分析1、对敌人的批判演讲者用犀利的言辞,直接揭露了敌人的丑恶嘴脸。

指出他们的谎言和罪行,毫不留情地撕开了他们虚伪的面具。

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让听众清晰地看到敌人的残暴和无耻。

比如,_____所犯下的_____罪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2、对正义的呼唤在批判敌人的同时,演讲者高声呼唤正义。

强调正义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鼓励人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而斗争。

他说:“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这句话激励着无数人坚定地走向追求正义的道路。

3、对人民的鼓舞演讲者深知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不断地鼓舞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敌人。

告诉大家,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黑暗,迎来光明。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人民感受到了勇气和力量。

四、演讲的语言特色1、情感强烈整个演讲充满了强烈的情感,爱与恨、愤怒与希望交织在一起,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演讲者的内心世界。

2、简洁有力语言简洁明了,没有丝毫的拖沓和啰嗦。

每一句话都直击要害,让人一听就明白演讲者的意图。

3、巧用修辞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等,增强了演讲的气势和感染力。

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石林

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石林

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一、知识点汇总1.讲演词文体知识2.字词积累3.闻一多生平及主要作品4.反复的修辞手法;设问的修辞手法5.对比的手法6.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的语言特点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讲演词文体知识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1)讲演词的特点有哪些?(2)本课的讲演词有什么特点?(3)谈谈讲演词的内容结构和作用。

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翻译并灵活运用。

(1)下列字的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挑拨离间.(jiàn)诬.蔑卑.劣(biē)光明正大B.蛮横..(mán hèng)垂.击屠.(tú)杀卑鄙无耻C.召.(zhāo)开赋.(fù)予恐怖..偷偷漠漠D.晓得..(xiǎo dé)悲愤.(fèn)势力.墨索里尼(2)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点字字义不同的一项,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括号里挑拨离间.A.间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3.闻一多生平及主要作品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你了解闻一多发表这首讲演词的背景和心情么?(2)你还知道闻一多的哪些知识呢?(3)他善诗歌,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们曾经学过有关他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_____》。

4.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指的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1)反复的基本类型、作用是什么?(2)反复在本文中是如何运用的?设问的修辞手法设问指的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法。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六.探究义正词严的演讲
3.阅读第4、5两段回答: 闻一多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 据?
①特务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 怕,在恐怖; 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
结合背景材料,想想这里的“光明”和“黑暗”分别 指什么。
2.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 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这种情绪是通过感叹句的运用传达出来的。用感叹句 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 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 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 的怒吼。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
六.探究义正词严的演讲
挑拔离间一搬弄是非
相同点:都有故意挑拨的意思。
不同点:“挑拔离间”主要指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矛盾破坏团
结。“搬弄是非”主要指在别人背结合语境选词填空。
(1)为了个人利益,( 不齿的。
)破坏集体的团结,是为人所
(2)坚持公道正派,要坚持不做小道消息的传播者,不做封 官许愿的讨好者,不做( )的坏事者。
“光明”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的新中 国,“黑暗”指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
七.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1)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 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 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究竟”“竟”“只不过”三个副词,写了闻一多对国民党反 动派暗杀行径的无比愤恨,强调了李公朴的行为是一个中国人 的正当行为,是正义的,同时激发了大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 恨。
1.闻一多先生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据露反动派的无耻的?
是从三个方面来揭露的:一是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二是反动派只敢“偷偷摸摸”地暗杀;三是反动派暗 杀后不敢承认,对李公朴进行诬蔑,还嫁祸于共产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二、故事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

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三、理解词义
1.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2.赋予:给与。

3.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4.代价: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

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5.卑鄙无耻: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6.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四、问题归纳
1.“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品析词语表达效果法。

“写写”“说说”和“打”“杀”分别用来描写李先生和反动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偷偷摸摸”是个贬义词,这些词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2.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连用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

同时用“无耻”反衬后句的“光荣”,爱憎分明,很有鼓动性。

3.第五段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题运用理解句子含义法。

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本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的赞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5.④、⑤段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他们”“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作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情感。

用“他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用“你们”,变成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
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我们”,表示讲演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6.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抒情。

既是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也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五、课文主题
闻一多先生在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

一、词语解释晓得[xiǎode]〈方〉知道。

卑劣[bēiliè](品质、言行等)卑鄙恶劣。

无耻[wúchǐ]不顾羞耻;不知羞耻。

毒辣[dúlà](心肠或手段)狠毒残酷。

污蔑[wūmiè]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túshā]大批残杀。

悲愤[bēifèn]悲痛愤怒。

锤击[chuíjī]用锤子敲击。

恐怖[kǒngbù]1.由于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

2.使人恐怖的;搞恐怖活动的。

势力[shìl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毁灭[huǐmiè]毁坏消灭;摧毁消灭。

卑鄙[bēibǐ]1.(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2.卑微鄙陋。

蛮横[mánhèng](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fùyǔ]交给;给予。

光明正大[guāngmíngzhèngdà]
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也说正大光明。

挑拨离间[tiǎobōlí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二、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三、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四、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五、说说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六、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
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