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章 线粒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多肽链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
• 基质作用蛋白酶MPP ,切除大多数蛋白的基质导入序列 。mthsp70作为折叠因子,在另外一套分子伴侣如hsp60
、hspl0的协助下折叠。 。
本章复习题
• 1、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 2、线粒体为何被称为半自主性的 细胞器? • 3、核中编码的蛋白质向线粒体基 质中的转运过程。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一) 外膜 :
膜间腔 (外腔)
外膜
嵴 内膜
线粒体最外层所包绕
的一层单位膜,厚约
5~7nm。
嵴间腔 (内腔)
嵴内腔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一)外膜(outer membrane) 线粒体最外层所包绕的一层单位膜,厚约5~7nm。 ⑴ 组成:1/2为脂类,1/2为蛋白质。 ⑵ 特点: 外膜的蛋白质包括多种转运蛋白,它们形成较大的 水相通道跨越脂质双层,使外膜出现直径2~3nm的 小孔,允许通过分子量在10 000以下的物质,包括一
(1)线粒体有自己有自己的遗传系统: 线粒体DNA(mtDNA)
(2)线粒体有自己的蛋白质合成体系: 有自己的mRNA、tRNA和rRNA以及蛋白质合成所 需的其 它组分(核糖体、氨酰tRNA合成酶等)。
(二)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2、线粒体自主性的限制
• mtDNA分子量小、基因少、编码的蛋白质只占线粒 体蛋白质的10%, 90%线粒体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 在细胞质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去。而实现线粒 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要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 因组编码的。 • 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必须依 靠核内的遗传信息才能完成自我的复制。所以线 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嵴内腔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三)基粒(ATP合酶/ F0F1ATP酶)
头部 (偶联因子F1):圆球形,突入内腔, 具有酶活性,催化ADP→ATP 柄 部: 连接头部和基部,调控质子通道
基部 (F0偶联因子) :嵌于内膜中,有物种差异,连接 F1和内膜,质子流向F1的穿膜通道
四、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二)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1、线粒体的自主性
结构:
①基质腔(matrix space):也称内腔,由内膜直接 包围的空间,含有基质。
②膜间腔(intermembrane space):也称外腔,内膜
与外膜之间的空间。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内膜(inner membrane) 结构: ③嵴(cristae):内膜上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 ④嵴间腔(intercristae space ):嵴与嵴之间的内腔 部分。
第四章
线粒体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电镜下,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 囊结构。
左Hale Waihona Puke Baidu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右为线粒体超微结构模式图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由两层单位膜套叠而成 的封闭的囊状结构。
些小分子多肽。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 内膜 :
膜间腔 (外腔)
外膜
嵴 内膜
由一层单位膜构成, 厚5nm,通透性差, 有高度选择通透性, 借助载体蛋白控制 内外物质的交换。
嵴间腔 (内腔)
嵴内腔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内膜(inner membrane) 比外膜稍薄,平均厚4.5nm,是一层单位膜。
⑤嵴内空间(intracristae space):由于嵴向内腔突
进造成的外腔向内伸入的部分。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 内膜 : 嵴 :
膜间腔 (外腔)
外膜
嵴 内膜
形态和排列方式差别很大。
主要两种类型:
板层状
小管状 嵴间腔 (内腔)
2、分子运动产生的动力协助多肽链穿越线 粒体膜
• mthsp70可与进入线粒体腔的前导肽链交联,防止了 前导肽链退回细胞质)
布朗棘轮模型:在蛋白质转运孔道内,多肽链做布 朗运动摇摆不定,一旦前导链自发进入线粒体腔 ,立即有一分子Mthsp70结合上去,防止前导链退 回细胞质,随着肽链进一步伸入线粒体腔,就会 结合更多的Mthsp70分子。
五、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转运
• 1.需要条件
• ⑴ 基质导入序列(matrix-targeting sequence ,MTS)。 • ⑵ 分子伴侣:保持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的非 折叠状态 NAC:与少数前体蛋白相互作用,增加蛋白转运的
准确性。
hsc70:和绝大多数的前体蛋白结合,使前体蛋白
打开折叠,防止已松弛的前体蛋白聚集。
五、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转运
• 2. 转运过程
⑴ 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保持非折叠状态、与 受体结合。 ⑵分子运动产生的动力协助多肽链穿越线粒 体膜;
⑶多肽链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
核 编 码 蛋 白 质 的 线 粒 体 转 运
(1)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保持非折叠状 态、与受体结合。
• 前体蛋白和hsp70分子伴侣结合,防止前体蛋白折叠。前 体蛋白到达线粒体膜,与hsp70解离,与膜受体结合,进 入内、外膜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