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基于投屏软件互动课堂的慕课应用案例
巧用课件凸显效果
巧用课件凸显效果——以《垂直与平行》教学为例黎川二小郭小华丁国安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现以《垂直与平行》这堂课教学为例,来谈谈本节课课件设计的理念、凸显的效果和课件运用的思考。
一、课件运用的理念: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的垂直与平行,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是认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笔者在设计教学课件时,首先是要准确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运用课件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学生体验猜想与验证,抽象与概括的的方法和分类的思想。
3、在直观教学中,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平行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关系,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垂直与平行”是一节几何概念课,比较抽象,为让学生经历充分体验,帮助建模,感受概念的本质内涵,培养空间观念。
因此,在设计课件时,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巧用PPT课件的直观新颖、动静结合的特点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件凸显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充分运用PPT课件,用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把学生带进一个五彩的境界,营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会学乐学并学有所成。
1、感知“同一平面内”,突破难点。
平行与垂直ppt课件
在宽屏显示器上,平行PPT能更好地利用屏幕宽度,提供更丰富的 信息内容。
多语言环境
在多语言环境下,平行PPT可以方便地调整不同语言的文本位置, 确保内容正确展示。
垂直PPT的应用场景
传统报告
01
在传统的报告中,内容通常从上到下展示,垂直PPT更符合这种
展示习惯。
文字较多的内容
02
当PPT内容以文字为主时,垂直PPT能更好地展示更多的文字信
垂直PPT课件
指将PPT的各个页面按照层级关 系进行排列,页面之间存在交叉 或重叠。
特点
平行PPT课件
页面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内容连贯, 易于理解和记忆。
垂直PPT课件
页面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内容相对独 立,需要一定的思维跳跃和联想能力 。
区别
01
平行PPT课件注重内容的连贯性 和系统性,适合展示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较强的内容,如流程图 、组织结构图等。
不同的演示者可能有不同的习惯和偏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 的PPT类型。
06
PPT设计技巧与建议简洁明了
尽量减少文字和图片的数量, 突出重点,使观众更容易理解
内容。
统一风格
保持PPT的整体风格和设计元 素的一致性,增强PPT的整体
感。
清晰布局
合理安排内容的位置和排版, 使其符合观众的阅读习惯和视
设备兼容性
考虑演示设备的大小和方向,确保选择的PPT类型能在不 同设备上正确显示。
05
平行与垂直PPT的优缺点
平行PPT的优缺点
结构清晰
平行PPT通常采用横向布局,层次结构更加清晰,方便观众 理解。
信息量大
平行PPT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适合展示数据、图表等内容 。
2垂直与平行案例(马克华)
《垂直与平行》教学案例西固一校马克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力求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注意从情境、探究、体验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的奥妙所在。
教材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垂直与平行”就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它是学生在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
正确认识平行、垂直等概念是学生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知识的基础。
同时,它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角的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一些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学生具备一些简单的分类思想,能够从实际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分析、思考,这也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
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对“同一平面”的理解相当困难。
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等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因而如何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如何把握垂直与平行的本质?如何初步感悟同一平面的含义?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将是我们在本节课应该考虑到的。
设计理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解决“抽象”这一难点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动手操作,我想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才是最易被学生接受的,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得来的才是真正理解不易遗忘的。
平行与垂直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高难度练习题设计思路及解答过程
设计思路
在基础练习题的基础上,增加一 些复杂性和难度,如添加一些干 扰因素或增加计算量,以检验学 生对平行与垂直的深入理解和应
用能力。
示例
给出两条直线的方程,判断它们 是否平行或垂直,并求出它们的
交点坐标。
解答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直线的斜率或 方向向量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并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和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知、观察发现 、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 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
教学内容
平行与垂直的定义及性质
01
通过实例引入平行与垂直的概念,阐述平行与垂直的基本性质
。
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
02 03
垂直线的定义与性质
当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垂直线的关键性质包括垂线段最短、垂足定理以及垂线的判定方 法。
平行与垂直的关联
在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与垂直在其他领域应用举例
建筑设计
04 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介绍
判定定理内容阐述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行。
垂直线的判定定理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 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定理内容阐述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 内角互补。
《平行与垂直》教学课件 k图文
相交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前面 在同一平面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上面 右,揭示概念
前面 不在同一平面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第三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两条直线分别垂直于第三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P57做一做。
下面各组直线,哪一组互相平行?哪一组互相垂直?
平行
垂直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2.练习十第1题。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3.练习十第2题。 摆一摆。 1.把两根小棍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棍互相平行。 看一看,这两根小棍互相平行吗? 2.把两根小棍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棍互相垂直。 看一看,这两根小棍有什么关系?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与垂直
北京市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 陈友鹏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
直线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 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按什么标准分?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②
③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不相交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相交的图形:
量一量,所画的两条相交直线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 垂直与平行 》的教学案例分析
垂直与平行的教学案例分析引言垂直与平行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本文将以垂直与平行的教学案例为例,分析该案例的教学效果,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案例描述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两条相交直线上的几组线段,并要求学生判断这些线段之间的关系,即判断它们是垂直还是平行。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线段之间的角度和长度关系来进行判断。
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师的教学目标包括:1.帮助学生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2.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之间的角度和长度来判断它们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概念,如直线、线段、角等,为今天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2.展示线段: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者白板展示几组线段,并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线段之间关系的思考和判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线段之间的角度和长度关系。
4.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5.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线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教学案例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
学生的表现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线段之间的角度和长度来进行判断。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表现:1.观察力: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线段之间的角度和长度关系。
2.分析能力: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得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够解释他们的观点。
3.团队合作: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知识掌握:学生是否掌握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
2.学习兴趣:学生是否对几何学中的概念感兴趣,并愿意参与探究和讨论。
知识互动的探究——小学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研究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都知道知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而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方法也不再是单向传授,而是在互动中发展的。
因此,探究知识互动的探究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更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研究中的知识互动。
第一部分-前置研究在设计任何教学计划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到了什么,以便在他们有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将新知识融入到他们的原有体系中。
对于《平行与垂直》这个主题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地图来梳理学习过程。
一个内容地图是将主题和相关概念连接起来的有序列表。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引入的新知识和概念。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确保孩子已经了解了角度和线的概念。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计划的设计需要贯彻知识互动的理念,将学生理解和实践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创建一些任务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应用这些概念。
这些任务和练习需要设计成交互性的,以便在学生中激起兴趣。
这里是一些可能的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基础练习,并在学生之间创建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些任务,例如寻找他们周围的物体并记录它们是平行线还是垂直线。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也可以使用技术来促进互动-例如在线白板允许学生放大、缩小并轻松绘制。
-通过建立竞技游戏,例如“谁在记录时间内画出最多的平行线和垂直线”来提高学生的动力和兴趣。
-让学生与其他小组展开合作,在乐趣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第三部分-学习评估学习评估的目的在于获取学习者们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发现他们在哪些方面相对薄弱,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学习评估应该是知识互动的一部分,因为这包括了知识的回顾和策略的调整。
为了评估这个主题的学习,我们可以设计下列作业:-让学生解决一些较难的练习,以衡量他们的理解程度。
-让学生在白板上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并互相评论和纠正错误。
-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他们对这个主题的学习经历的文章。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认识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日常生活中具有“平行与垂直”现象的许多事物,也是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
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节课,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比较等多种活动,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角两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平行的表象,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垂直是在学生经历了分类和认识了平行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发现两直线相交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即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进而建立垂直的表象,抽象出垂直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平行与垂直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三、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五、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长方形卡纸等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回顾直线的知识。
集体备课发言卡《平行和垂直》教学案例分析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教师集体备课发言卡[简析:首先让学生闭眼摸一摸,想一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接下去,让学生动手画、再分类,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人们不是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合作探讨建构新知1、认识平行。
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第一类,这一类相交了吗?(1)理解概念。
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课件演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和直线B,并且出示完整概念。
(2)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同一平面”,什么是“互相平行”?(3)辨析。
直线A是平行线;直线B也是平行线。
(4)练习。
出示几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辨析,并说明理由。
2、认识垂直。
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第二类,这里的两条直线相交出现了什么?师: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两条直线相交成了什么角呢?哪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啊?(学生交流)(1)理解概念。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同步出示(在平行线上标出“垂足”“直角符号”)(2)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互相垂直的图,同时标上“直线a"和直线b",问:“同学生们你们能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3)练习反馈。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平行?哪组互相垂直?3、引出课题。
刚才我们研究的平行与垂直是同一个平面上两条直线是特殊位置关系。
它也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的内容。
(板书课题)[简析:教师着力指导学生用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学习方法,采用分小组学习的形式,在独立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概括出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概念,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预设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及时捕捉和利用学生回答中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并适时地升华和概括学生的经验。
]三、应用练习深化理解其实,平行与垂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中,请同学们找找出我们身边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现象吧!1、生活中找。
垂直与平行教学案例
《垂直与平行》教学案例片段一:创设情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就像放飞的小鸟,飞快的向门外冲去。
当张华经过李强的座位时,不小心把李强的文具盒弄到了地面上,张华将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
但张华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
问题:两枝铅笔落在地面上,如果我们用两枝铅笔表示两条直线,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猜测一下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1:生2:生3:……片段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1、展示学生画的各种图形。
2、进行分类: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这么多种图形。
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小组交流。
⑴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生1: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生2: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生3: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
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在分析生2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分析生3情况时,主要是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
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
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
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
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
⑵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片段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1、揭示平行的概念:课件出示3组直线。
想象一下,每组的两条直线画长点、再长一点、无限长,会相交吗?不管怎么延长,这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
平行与垂直 《微视频使用说明》
《平行与垂直》微视频说明内容简介:这节微视频时长6分钟,它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5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第一课时,是一节概念课。
视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平行的概念,然后带领学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不相交和同一平面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通过实例真正理解平行的意义。
随后再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引出垂直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垂直是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适用对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和学生。
技术说明:课件+录屏软件。
功能说明:这节微视频主要用作“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利用网络供学生自主学习;也可在课堂使用或课下复习。
功能与使用说明详见:《平行与垂直》微课的使用与反思。
扩展资料:1、《平行与垂直》自主学习任务单2、《平行与垂直》教案3、《平行与垂直》课件(精品)4、《平行与垂直》微课的使用与反思《平行与垂直》微课的使用与反思——巴蜀书院陈冬冬《平行与垂直》这节课是我在2014-2015学年度上期,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一次教学尝试。
“翻转课堂”的模式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前一天在家自学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微课,并进行在线练习反馈。
老师根据平台收集学生学习后反馈的练习数据,有重点的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和练习巩固。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介入,给予更多一对一的个性化帮助。
这样就把传统教育学习知识主要在课上、内化知识主要在课下的教学结构翻转成为学习知识主要在课下、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
所以,这学期一开始我就联系微课平台,为班上的学生注册了试用账号。
从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就开始发布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微课平台进行学习。
《平行与垂直》这节课也是我参加我们巴蜀小学“阳光杯”赛课的一节课,前两节在自己班上试讲时,我就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微课平台自主学习并完成练习反馈。
我根据平台反馈的每道题学生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流程,在前半节课有目的地突破重难点和易错点,也使学生在后半节课进阶作业练习中做的更快更顺利、准确率更高。
《垂直与平行》ipad教学设计(合集5篇)
《垂直与平行》ipad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垂直与平行》ipad教学设计《垂直与平行》ipad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谜语导入(直直的,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它是谁?)2.在自己的桌面上任意摆两根小棒,师巡视选择用ipad拍照。
3.师用ipad整理照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观察分类(一)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6副作品(二)进行分类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画出了这么多不一样的图形。
但为了研究方便,老师选择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图形来研究。
(大屏幕出现六种图形)。
你们能将它们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看看你们小组决定要怎样分,为什么要这样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用ipad将自己组的分类情况截屏上传QQ群。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让学生说明分类理由)师用ipad将群里有针对性的分类情况进行分析,与学生共同讨论。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可是,我们研究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果,我们把两支铅笔看成两条直线,想想直线有什么特点?(向两端无限延长)那么,我们将5号图形两端无限延长会发生什么情况?(相交,课件演示)。
把3号图形也进行延长(课件演示),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分类,看看怎样分更合理?3.再分类4.引导学生概括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教师总结: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相交图形;一类为不相交图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精编版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平行与垂直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对“同一平面”、“永不相交”、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通过延长两条直线之后相交现象的理解)。
三、说教法和学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行为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情境教学法,通过挖掘生活中事物,利用多样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启发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体验。
学生的学习方式为:(1)动手实践,(2)自主探索;(3)合作交流;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课时的学法指导上,我将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进而使他们在交流中充分体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深刻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时教学我将分以下四个环节完成。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创新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反思、说课稿。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类比较,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垂直”“互相平行”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水彩笔、尺子、三角板、白纸、红色与绿色的小棒、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磁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想象感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从教室里一直画到室外。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刚才老师画的是什么线?(直线)师问:谁能告诉老师,直线有什么特征呢?(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出示课题:垂直与平行二、画图感知,探究比较,掌握特征。
1、研究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师:瞧,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我们把这张纸看作一个平面,在这个平面中出现了一条直线,你能想象出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想象吧!在一个无限大的平面内,出现了一条直线,接着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能想象出这两条直线的样子吗?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用彩笔画在你的纸上。
师:同学们,你们画的一样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巡视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贴在小黑板上,标好序号。
师:同学们一下子画出了这么多种情况,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师:能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把它们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汇报分类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下列分类方法: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平行与垂直课件公开课1PPT课件
第1页/共41页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张白纸,大家现在眼睛闭上听老师 说话,看谁的想象力最强。 这张白纸,无限扩大,越来越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划过一 条直线,又划过另一条直线。现在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怎么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
把自己想象中的这两条直线画出来。
第17页/共41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 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 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不是
不是直线
第18页/共41页
相交
①
③
⑥
④
⑦
第19页/共41页
第20页/共41页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
们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
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不是
相交
第13页/共41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 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 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不是
延长后相交
第14页/共41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 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 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第38页/共41页
同学们,你们能应用平行与垂 直的知识,并用灵巧的双手,在一 张纸上折出两组、三组、四组…… 平行线吗?能不能在同一张纸上折 出两组、三组、四组……互相垂直 的直线呢?
第39页/共41页
第40页/共4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1页/共41页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 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 的交点叫做垂足.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优秀教学案例
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够发现和欣赏几何图形中的美。
5.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品质。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合作意识。
3. 开展小组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平行与垂直线的生活场景图片,如停车场、道路交叉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能发现图片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垂直线与水平线有什么关系?”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自己发现平行与垂直的性质和特征。
3. 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利用教室内的物体,如墙面、地板、黑板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平行与垂直线。
2. 创设“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设计包含平行与垂直线的图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交通标志、建筑图案等,让学生感受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问题导向
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视化教学方法——平行与垂直教学案例分析
视化教学方法——平行与垂直教学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技术被应用于教学当中。
其中,视化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视化教学方法,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视频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视化教学方法中的平行与垂直教学案例分析。
一、平行教学案例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关键的,平行教学是一种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会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以一所小学为例,平行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
该校设有六个不同水平的班级,在每个班级内,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掌握情况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在授课前,教师会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安排相应的教学计划。
对于高层次学生,通过提高课程难度和频率,不断挑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通过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掌握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则采取耐心温和的课程讲解和辅导。
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二、垂直教学案例分析垂直教学是另一种比较流行的视化教学方法,垂直教学方式的核心思想是“从整体到局部”或“由浅入深”。
在垂直教学中,教师会根据课程的难度等级,分别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框架,提高综合能力。
以一所中学为例,垂直教学方法被应用于外语教学。
外语学科本身就具有难度层次分明、内容繁多的特点。
在该校,教师每次课程讲解前都会先进行前置知识的梳理,对于初学阶段的学生,会更加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和练习;对于高年级学生,则会更多地关注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
在掌握了每个阶段的知识和技能后,教师还会通过小组讨论、实践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应用能力。
移动学习案例“垂直与平行”教学纪实
移动学习案例“垂直与平行”教学纪实
王蓓蓓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王蓓蓓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香滨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平行与垂直"教学纪实与反思 [J], 岳海博
2.双师同堂:r"平行与垂直"教学纪实与反思 [J],
3.移动学习案例“三角形的认识与三边关系”教学纪实与评析 [J], 胡可;祁蛟
4."垂直与平行"教学纪实与评析 [J], 祁蛟;刘雅兰
5.由个别到整体探究——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案例 [J], 郭秋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投屏在《平行与垂直》课堂中的应用
慕课案例
一、教学背景与问题提出
《平行与垂直》是中年级的一节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概念课,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七册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是新课程中的一节老课。
垂直与平行是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它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与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也将是今后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安排是通过主题图先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然后通过画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让学生根据其位置关系来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初步认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并揭示概念。
传统的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单向传输的模式;
(2)在课堂上讨论操作和探究的过程花费太多时间;
(3)教学效率太低;
(4)如果省略动手操作过程对于概念的理解过于抽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体验不到位
“平行”这个概念的建立,教师们一般都是分两步进行教学的:
先是借助学生分类得到的“不相交”的图样,直接告知学生“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此处教师们往往就是很简单地一带而过,因为大家觉得在此时并没有好的载体或形式可让学生去深刻体验“不相交”的特点。
然后是通过后续练习,突破“在一个平面内“这个点,
以得到完善的概念。
此处,教师们也总觉得学生的体验难
以落实到位。
常见的做法是拿出一个长方体框架(如右图),
引导学生观察c和d的不相交与a和c的不相交有什么区
别,或引导学生想象a和c之间还可以构筑出一个平面来,
从而发现“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平行线”。
可是,四年级的学生尚未学过“长方体”,对这些棱的关系很模糊,而且又要借助这么小的模型去观察和想象,体验的效果往往很不理想。
(6)练习少内涵
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安排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概念。
如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判断两条线是否垂直,找图形中或生活情境中的平行或垂直现象,等等。
练习尽管数量不少,但都太过简单机械,没
什么新意,更缺少内涵。
如右图的练习,请学生
判断是否“垂直”,学生基本上一眼就能做出判
断,个别图不能一眼确定的,用三角板摆一下就
确认了。
这样的练习,做得再多,对学生而言,
获得的也仅仅是技能的熟练,而缺少其它的收获。
(7)知识缺深度
老师们都清楚,这节课教学的两个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反映的是空间中两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也常以清晰的板书呈现这两个知识点的各自特征。
突出知识之间的区别,强调概念各自的特征,是这节课最常见的形态。
然而,这样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缺少深度的。
比如,学生就没有能从“运动变化”的视角去看待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不能意识到这两个概念的数学味——相交直线可讨论它们的交角,平行直线可讨论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种数学知识的本质元素如何去展现,如何让学生体验,教师们缺少办法。
以上现象,是“平行和垂直”课堂的最常见现象,我们的课想要创新,就需要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寻求变化或突破的办法。
二、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研究的问题,经过反复分析,我们将原因指向于“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与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不合理、有效性不强等紧密相关。
平行概念的体验不到位,明显是教师缺少好的教学手段来支撑,如课件、教具等;练习的内涵缺失,也与教师练习设计的技巧、展开的方法有关;而知识不能深度展现,那是因为教师没有想到好的呈现方式和引导方式……
尽管这样归因不一定恰当,但我们觉得,如果我们能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角度
解决上述现象,那也能够实现对这节课的“教学创新”,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方向一旦明确,课就有了研究的抓手!
使用信息化技术投屏软件开展互动课堂,来帮助老师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施过程
(一)课前
1、老师设计学案
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通
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
课,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系统地进行预习,课前,老师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学案,让学生根据所设定的学习目
标去有步骤地进行预习,初步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
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
2、教师制作微课
微课是一种助学教学手段,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引入教学,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所形成的生动案例、系统的微课校本教材,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平行与垂直》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为了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将“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制作成以动画为主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前观看。
3、学生看微课
课前学生在家观看微课,提前学习《平行与垂直》的相关知识,了解同一平面内两
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
况,其中,不相交的情况就是平行,而相交也可
分为相交成直角的互相垂直与相交不成直角的一
般相交两种情况。
学生可多次反复观看,了解学
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加大对知识点的思考和
探究。
(二)课上
1、自学反馈,提出质疑
本课是一节几何图形的概念课,课前学生在预习时应该会碰到难以弄懂的问题。
课上,教师先让学生提出课前预习时所产生的疑惑及感兴趣的问题再通过课堂学习进行探究并解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展示画法,分类整理
课堂上让学生将课前所画的同一平面内的两
条直线进行合理的分类。
通过观察、讨论、归纳等
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感悟在
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不
相交。
3、探究平行与垂直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有所感知,课上再通过画一画、看一看、
想一想等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平
行与垂直的概念,在活动中老师即时使用投
屏技术来辅助讲解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明白
现在所学的“平行与垂直”是在同一平面内
(非异面情况下)的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
系。
4、巩固练习
学生初步感知相交、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后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以上概念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使
用高清摄像直播、移动控制等功
能的投屏终端让老师自由、灵活地走动在
教室的各个位置进行授课,并实时对学生
的练习情况进行诊断,即时反馈,及时做
出教学调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和教学质量。
5、拓展延伸
学生明白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后,再让他们用摆小棒的方法去探索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又会是怎样的。
课上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并运用投屏软件辅以图片、情景设置,让学生即兴使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述……从而加强并深化对平行线、垂线等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课后
1、摆小棒感受多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让学生在家通过摆出与已知小棒平行与垂直的情况,感受同一平面内多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请家长将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发现的结论拍摄下来并共享至微信群。
2、从生活中寻找平行与垂直的例子
3、学生的课后感言
四、课后总结
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认识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随处可见平行与垂直的原型。
学生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本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
平行和垂直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还会在生活中加深体验。
五、教学反思
(1) 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
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
由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操作和探究的过程耗时长,教学效率太低;如果省略动手操作过程对于概念的理解过于抽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技术投屏软件开展互动课堂,来帮助老师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增加学生拓展练习和自主探究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
(3)新知的训练和拓展要扎实有效。
除了从图中找平行和垂直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判断、动手找一找、摆一摆、折一折……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边学边练,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