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行政管理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与管理体系

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与管理体系

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与管理体系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该时期的行政制度与管理体系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实行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下面将从行政区划、官员选拔和权力运作等方面来论述。

在行政区划方面,秦汉时期采用了郡县制度。

郡县制度将国家划分为多个郡和县,以便于更好地实行地方治理。

各个郡县都有相应的官员来负责管理和管理事务。

通过设立郡县制度,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地方情况,提高地方行政管理的效率。

此外,还通过设立巡行制度,让官员巡视各地,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在官员选拔方面,秦汉时期采用了乡试和朝廷考试的制度。

乡试是选拔地方官员的考试,官员通过参加乡试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而朝廷考试则是选拔朝廷官员的考试,官员须通过严格的考试程序来获得升迁和管理权力。

这种制度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公正,确保了官员的素质和才干。

此外,根据不同官员的差异和职务的不同,也设立了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应的晋升机制,使得官员有充分的动力和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贡献。

在权力运作方面,秦汉时期注重中央集权和分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中央集权使得政府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度,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同时,分权管理也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地方问题,推动地方发展。

这种权力运作机制有效地平衡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政府的改革和发展。

此外,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和管理体系还注重法制建设。

在法律上,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法律和政策,规范社会行为,保证社会秩序的安定。

在政府管理上,秦汉时期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有效实施,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与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郡县制度、官员选拔和权力运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地方事务,提高了行政效率。

秦汉行政管理

秦汉行政管理

二 郡县制度与王国列侯制
(一)郡
郡作为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其长官郡守具 有很大的权力,表现: 首先执掌一郡军政大权,且无副职牵制 其次自辟属吏的权力 (二)县 县吴楚七国之乱 2、汉景帝削弱王国的措施 首先剥夺行政权,仅享有租税 其次改变对等地位,减少官吏的数量和地位 最后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四)列侯制
四 、行政监察
(一)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
秦及西汉初: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 既掌监察又是副丞相,行政监察一体,有 利有弊。 西汉末及东汉初,御史大夫改任大司空后不 再承担监察任务,设立御史台独立行使监 察职能,行政监察分离
(二)地方行政监察 1、司隶校尉对京师诸郡的监督针对皇亲国戚 2、刺史对郡国的监察针对两千石长吏及强宗 豪右 3、丞相府司直对行政执行中的纪律进行监督 4、郡督邮监察属县
6.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 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 ( ) A.世卿世禄 B.重用家臣 C.惟才是举 D.门阀 取士 7.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8.汉时采取“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措施的皇帝是( ) A.汉景帝 B.汉献帝 C.汉文帝 D.汉成帝 9.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称 为( ) A.尚书 B.州刺史 C.州牧 D.郡守 10.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诸侯 B.宰相 C.皇帝 D.中枢官员
三 乡、里、亭
(一)乡里制度的特点 1、乡里官员不是国家正式公职人员 2、管理方式上重视乡规民约,教化手段 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具有很大的自治性质 (二)乡官的执掌 三老:教化 啬夫:主管行政事务,处理民事纠纷和征调赋役 游徼: 治安

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

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

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在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管理的机构和制度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社会秩序、税收及劳役征发等公共事务,以及管理地方行政、法律等方面的事务。

本文将分别从县的建立、地方官员的任用、地方财政管理、法律与司法、侯国管理五个方面来探究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

一、县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秦国先于其他六国实行县制,其他六国也及时跟进。

秦汉时期,县是地方政权最基本的制度之一。

乡村之间、外城之中,都设县治。

县治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和税收能力等。

县的建立不仅为中央政权提供了更加灵活而理性的管理体系,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而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地方官员的任用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根据区域行政划分,设立有县、郡、州、府等级别,每个级别下设有各级政府机关。

县署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县令是县级行政长官,任县令的条件包括具有财富、权力和一定的族背景等。

郡守是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财富背景。

在大型台郭城市中,也设有治所,相当于府治,治所的官员是治所刺史或太守。

这些官员的由中央政权任命,但也不乏地方推荐和任命的情况。

三、地方财政管理在秦汉时期,地方财政管理非常重要。

统治者通过税收、劳役征发、赋税等方式来增加国库收入。

主要税种包括田赋、盐铁等,盐铁税特别是秦汉时期财政的重要来源。

针对这些税种,进行管理的机构有州、县、市三级,主要负责人为钞父、欞令和卒父等。

此外,地方财政还有专门的管理官员负责由中央发送给军队等各种地方开支的银钱,称作京师车物。

地方财政的合理管理对国家息息相关。

四、法律与司法秦汉时期对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中的法律框架和司法系统进行了重大改革,实现了“以法治国”的神奇效果。

在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后,整顿刑律、立法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政策,如华阳国志、郡县制度、律令制度等,对日后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行政管理制度

秦汉行政管理制度

秦汉行政管理制度秦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的行政制度,其建立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两个方面。

在中央集权方面,秦始皇通过设立郡县制度和建立官僚机构,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管理。

在地方管理方面,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和340多个县,郡县设立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这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为后来汉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时期,由于刘邦和他的后代的明智统治,政治形势相对稳定,使得行政管理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刘邦建立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所改进。

刘邦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设立了三公和九卿,负责处理中央的政务和管理,使得中央集权更加明确和稳定。

在地方管理方面,汉朝采取了对郡县制度的改革,设立了刺史和太守,强化了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和权力。

同时,汉朝还设立了盐铁官、度量官等专门负责管理某一领域的官员,实现了对资源和产业的集中管理。

在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官员选拔和考核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秦朝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严格和统一的政治要求,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主要依靠选拔制度和铁杆制度。

早期秦朝设立了“蒙聘之法”,选拔贤能。

但由于太史公在《史记》中对秦制的批评,称其“阙然”。

在汉朝时期,汉武帝设立了太学,实行举孝廉、三公九卿等制度,为官员选拔和考核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制度和程序。

同时,由于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明确,使得官员的权力得到限制和监督,减少了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在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法律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尺寸和文字,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制度,以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秦朝和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定和有序。

在汉朝时期,汉武帝颁布了《汉律》,明确了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为治理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汉朝还设立了御史台、廷尉等监察和审判机构,加强了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了法律的权威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和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帝国的管理制度

秦汉帝国的管理制度

秦汉帝国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政治体制秦始皇继位后改变了以往的封建体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秦始皇采取了“三公九卿”制度,即设立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御史中尉)和九卿(大司马、大将军、大司徒、大司空、大将、大梁、大鸿胪、大理、大行台)来管理国家的事务。

这一体制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政治管理。

在汉朝,刘邦继位后延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但在后期逐渐推行了“御史台治邦治民”制度。

此外,汉代设立了太仆、太僕、太傅等职位来辅助天子,并对地方官员进行严格管理。

这些举措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行政的稳固。

第二章:地方行政管理在秦汉帝国时期,地方行政管理体制逐渐趋于稳定。

在秦朝,设立了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都是由中央政府派遣的官员担任。

其中郡守负责管理整个郡的安定,县令则负责管理县城及其周边地区。

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一。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更趋完善。

刘邦在初期没有实行郡县制,后期则逐渐改变了颁布《郡县制》有关条文,设立了郡守、县宰等官员,统一了地方行政管理,实行了官僚治理。

汉朝还将郡县制度扩展到了东南地区,使得汉朝的统一体制更加完善。

第三章:司法制度秦汉帝国的司法制度在帝国政权的统一下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

秦始皇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其中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分别负责司法审判和监督管理。

秦朝还建立了御史台,专门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收等事务,可见秦始皇帝对司法制度的重视。

汉朝时期,刘邦采取了“三宗”制度,即设立了三宗法,包括宗正、宗师和宗伯。

其中宗正主要负责审判政治案件,宗师主要负责审判刑案,宗伯主要负责善事和祭祀事务。

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和管理,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四章:国防体系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以来,他发动了长城、修筑了城墙、设立了农田水利工程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提高了军事实力。

在汉朝时期,刘邦继承了秦朝的国防体系,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地方的战备力量,使得汉朝的国防更加稳固。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是一个政治、文化和经济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央集权的代表。

在这个时期,秦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在统一中国后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重组。

本文将就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措施展开讨论。

一、中央集权式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采用的中央集权式的政治制度是当时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也是秦汉王朝长期统治的基石。

这种政治制度体现在统一帝国的强大组织力、巨大的集中权力、强制性的法律体系和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上。

在秦汉时期,各地方自治权被大大削弱,各种地方势力也遭到了瓦解。

政权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手中,皇帝不仅成为了宪法和法律制定者,还成为了最高的最终裁判人。

此外,由于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还存在一些官方职位等级制和官职任命制度,因此政治体制明确、权限清晰,使得各地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变得更容易和高效。

二、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秦汉时期也是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时期。

当时创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制度,其中包括官制、州县制和赋税制度。

官制是指秦汉时期各级官员的等级制度。

秦汉政权采用的是九品官人制,即根据官员的职权、工作岗位、身份地位等级别分为九品,等级越高,权力越大。

同时,在官职任命上,也按照职官等次进行。

这种官制保障了各级官员的权利,对于维护秦汉王朝的稳定和统一贡献了巨大力量。

州县制是指设立州郡县的行政管理制度。

秦汉时期制定的这个制度为中国历史上的行政机构体制奠定了基础。

这个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势力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合理持续发展。

赋税制度是制定了方便统一计税的一套法律和规定,贯穿于秦汉时期的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

秦汉时期财政管理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组织性,把范围更广的国家财富分配到每个地区,加速了资源整合和协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政府机构体系和官员职责秦汉时期的政府机构体系和重要官员职责分配变化较大。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创新性的制度以应对当时的特殊情况。

第二章秦汉的行政管理

第二章秦汉的行政管理

三 丞相改为大司徒
公 太尉改为大司马
宰 相
御叱大夫改为大司空,
制 中夬政务一分为三,三个宰相共同承担,分别对皇帝负责,互丌统属,分散相权。
官员管理
尚乢台,无所丌统,取代了三公宰相的行政决策参不权,
尚 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尚书,不人主参决,乃下三府。 书 用内廷高官领或彔尚乢事,总揽朝政,以使尚乢台的决策在三公府得以顺利执行,领 台
中 中朝官:提拔中下层官员和亲信大臣,充任高级侍从,担任侍中、给事中、尚乢等官职(私
外 人秘乢),掌握国家政务的决策权。
朝 制
外朝官: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退居执行政务的地位。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中央行政 体制
地方行政 体制
运行与监督
丞相制度及其变迁
汉成帝时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集体相制取代独相制。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中央行政 体制
地方行政 体制
运行与监督
官员管理
相府诸曹
西汉初年,丞相府建制尚丌完善,设掾叱十五人 东曹掾九人,负责周巡郡国(相当亍武帝时刺叱) 西曹掾六人,来往相府和朝廷之间的侍中和处理百官奏事文件的西曹 汉文帝时设置相府总管长叱,汉武帝时设司直,掌丞相位,主管监察。司直主外,长史主内。 仅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丌是国家正式公职人员。
地方之间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官员的选拔 官员的考核
官吏的任用 官员的待遇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中央行政 体制
地方行政 体制
运行与监督
官员的选拔
选择题
1、西汉政府通过“任子”(父兄功绩)和“赀选”(财产)两种形式补充官僚队伍 2、汉武帝之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徂“察丼制”,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战国荐丼制) 3、征辟制:自上而下,分为皇帝的征聘和州郡的辟除。乡丼里选为基础。 4、荐丼制:在没有诏令的情况下主劢向君主推荐人才,察丼制的补充。 5、博士弟子:在太学学习一年后接受考试

秦汉的管理制度

秦汉的管理制度

秦汉的管理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它不仅是两个朝代的名称,更是一个管理制度的时代。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汉代则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长久影响的管理制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军事管理、财政管理等方面探讨秦汉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一、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推行郡县制、郡县官制、官吏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废除了分封制和国君制,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使得国家的统一和统治更加稳固。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和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官僚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官僚制度,实现了统治者对官员的任免权,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使得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和公正。

此外,通过设立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实现了对各地区的统一管理,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地方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地方制度,对各地区的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在政治体制方面,秦朝建立了郡县制,汉代进一步完善了郡县制,并实行了州县制,使得各地区的管理更加严密和规范。

二、行政管理1. 中央政府秦汉时期的中央政府分为三省六部,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种中央政府的设置方式,使得政府对各方面的管理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2. 地方行政在地方行政方面,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地方行政机构,实现了对各地区的统一管理。

秦朝实行郡县官制,汉代进一步完善了郡县官制,并实行了州县制,使得地方行政更加严密和规范。

三、军事管理1. 兵役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兵役制度,实现了对军队的有效管理。

秦朝实行兵役制度,采取轮番制度和军屯制度,解决了兵源问题。

汉代进一步完善了兵役制度,建立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兵役制度。

2. 军事机构在军事机构方面,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军事组织,实现了对军队的有效管理。

秦汉行政管理

秦汉行政管理

• C.县D.省
• 2.秦汉政府作行政决策时由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 断旳会议形式称为
• A.书奏 B.面奏 C.集议 D.商议
• 3.汉朝时还未出现旳选官制度是
• A.察举 B.征辟 C.博士弟子
D.科举
• 4.秦汉时期,为了灵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在郡下设立
旳相当于县旳行政区域是(

• A.道
B.乡
(二)西汉旳中外朝制度(要点)
汉武帝减弱相权旳手段: (1)在礼仪上打掉丞相旳威风 (2)在组织机构上实施中外朝制度分割相权
中外朝制度旳概念与意义
概念:中朝掌决策,外朝掌执行 意义:减弱相权,加强皇权
(三)三公宰相制
独相制走向集体宰相制:
汉成帝时以三公宰相制取代丞相制,改丞 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 大司空。
四 、行政监察
(一)中央政府旳行政监察 秦及西汉初: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
既掌监察又是副丞相,行政监察一体,有 利有弊。 西汉末及东汉初,御史大夫改任大司空后不 再承担监察任务,设置御史台独立行使监 察职能,行政监察分离
(二)地方行政监察
1、司隶校尉对京师诸郡旳监督针对皇亲国戚 2、刺史对郡国旳监察针对两千石长吏及强宗
C.里
D.亭
• 5.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旳文书称为( )
• A.手迹
B.制书 C.诏书
D.诰
6.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 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 ()
A.世卿世禄 B.重用家臣 取士
C.惟才是举
D.门阀
7.实施郡县与王国并行旳双轨管理体制旳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秦汉的行政管理

秦汉的行政管理





秦汉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灵活性: 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道 相当于县,其长官秦称为啬夫,西汉称 道长。这种道是郡下的一种与县有所不 同的特殊行政区域,所采取的是既直接 统治,又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其内部特殊 性的管理方法。 2、在南方归附区,采取虽置郡县和汉人 长官,但对归附民族首领仍赐侯、王印, 保持内部原有统治方式的双轨制管理模 式,这种管理方式当是一种高度内部自 治的方式。
皇权与相权

皇权: 行政决策中得决断权 行政执行中得监察权


相权: 决策的参与权 行政执行中得组织指 挥权

王绾


秦国的丞相。 做丞相的过程中,没 有很明显的成绩,但 他也做好了自己的本 职工作。


萧何
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对刘邦战胜项羽,建 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 新制定律令制度,作 为《九章律》在法律 思想上,主张"无为", 喜好"黄老之术"。



(2)中外朝制: 汉武帝时,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在 组织上实行的一种制度。 中外朝制指的是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 理政务的官员系统。汉武帝时提拔一批 中下层官员充当自己的高级侍从,出入 宫廷,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 中朝决策的格局。从此,国家政务的决 策权转到由宫廷侍从官组成的中朝,以 丞相为首的外朝退居到执行政务的地位。 中外朝制起到削弱相权的作用,确保了 皇帝作为国家行政首脑的地位。

(3)三公宰相制: 汉成帝时,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把丞 相制改为三公宰相制,即改宰相为大司 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官, 三公宰相制使全国政务一分为三,一相 制为三相制所取代,起到分散相权的作 用。

秦汉政治制度管理制度

秦汉政治制度管理制度

秦汉政治制度管理制度一、秦汉的政治制度1、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了皇权集权制度和行政区划制度两个方面。

皇权集权制度是秦朝的核心政治制度,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了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司法大权,实行“三公九卿”制,将政治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而且,秦朝还通过将地方官员置于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巩固了中央的权威。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由郡守和县官直接管理。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2、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建立了一套具有文明特色的政治制度。

首先,汉朝建立了以太守、郡守为主干的地方行政制度,巩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并保障了地方的自治。

其次,汉朝建立了太常、太仆、大理等官署,使官员职能更加专业化和分工明确。

再者,汉朝还建立了农田制度和户口制度,使国家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的来看,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都是以集权为核心,强调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保留了地方的一定自治权,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秦汉的管理制度1、秦朝的管理制度秦朝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律令制度和军事制度两个方面。

律令制度是秦朝建立的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包括了《秦律》和《秦令》两部法律,对全国的法律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和制定,加强了国家的法制建设。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军事制度是秦朝的另一个重要管理制度。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设立了兵站,实行了戍边制度,加强了边防力量和国防力量。

2、汉朝的管理制度汉朝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首先,刘邦建立汉朝后,废除了秦朝的无道法令,实行了“律令”的政策,并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当时还出现了“州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地方政权更加稳定和成熟。

秦汉的主要政治制度

秦汉的主要政治制度

秦汉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政治制度对于中国政治体系的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秦汉主要的政治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和汉朝都实行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掌握
军队、财政和司法等所有重要权力,并设立各级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2.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皇帝会将土地分封给诸侯王,以回
报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统治权,并负责维护边境安全和征收税收。

3.官僚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制度。

官员根据功绩和能力被任命到不同的
职位,有明确的职责和权责,并受到严格的考核和监督。

此制度为后来的官僚体制打下了基础。

4.律法制度: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法律体系,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汉朝继承了这一制
度,并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完善。

律法制度在秦汉时期起到了统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5.考试选拔制度:汉朝开创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人才更加公正地进入政府
机构。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影响了千余年。

6.土地制度:秦始皇进行了土地改革,取消了封建贵族的土地所有权,将土地归于国家所
有。

汉朝则恢复了封建土地制度,但保留了一部分国有土地。

以上是秦汉主要的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于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与行政管理

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与行政管理

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与行政管理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被视为一个统一大一统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秦汉时期,政治体制主要是由皇帝和官僚制度构成的,行政管理也发展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体制。

在这个体制中,君主独揽大权,有着无上的权威。

皇帝通过设立太尉、御史台等院府机构来管理国家政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中央集权的稳定。

例如,废除了诸侯的封土,设立郡县制度,将地方贵族纳入中央控制之下,有效地避免了分封割据的情况发生。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为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法律法规,强化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此外,他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加强了边防的管理,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秦朝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并非一切顺利。

秦始皇的一系列措施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却也引起了贵族地主的反抗。

秦始皇对异议的镇压更加激化了社会的矛盾,导致了朝廷的动荡和秦朝的短命。

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建立了起来,汉朝在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也加入了更多的儒家思想和礼仪制度。

他们提倡礼仪和仁政,并且建立了一系列官僚制度,如太常、太仆等,这些官僚制度细致入微,严密有序,确保了政府的运转效率。

汉朝也对行政管理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例如,设置了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以协助君主处理政务。

丞相的职责是辅佐君主,制定政策和管理政务。

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官吏,维护政府的廉正作风。

此外,汉朝还实行了县官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为政府选人提供了更加公正和效率的途径。

然而,汉朝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也并非没有问题。

随着汉武帝时期的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政治腐败逐渐加剧,官僚机构衍生了一些问题,如贿赂、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朝政的混乱。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秦汉的地方行政管理和税收制度

秦汉的地方行政管理和税收制度

秦汉的地方行政管理和税收制度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由此便带来了一系列地方行政管理和税收制度方面的改革。

在此,本文将就这些内容做一详细的探讨。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秦朝时期,制定了一系列地方管理法律和政策,以便于夯实建朝后期的统治基础。

贯彻地方行政管理的重任性质每况愈下,地方管理基层制度也逐渐成型了起来。

首先,秦朝实行三长制度。

实际上,三长制度是在秦朝才开始制定的。

三长指的是刺史、太守、郡县令,而这些官职对地方治理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此外,黄门郎亦常被任命为地方行政管理官员,以保证尽职尽责。

其次,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单位最为齐全。

在此期间,新成立了更多的省、郡、县和乡村。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制度也逐渐变得更加完美。

税收制度不可避免地,秦汉时期的税收制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其中,农业税便是最主要的一种税种。

秦皇帝采取了征收均田制的政策,而这种制度的实施,也使得农民无法拥有自己随意买卖土地的权利。

然而,这种政策也遭到了大量的批评和反对,而终于在汉朝初期来到了终点。

汉朝开始了对均田制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开展了针对性的政策改革。

总体而言,均田制对某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使得一些农民失去了私产土地的权利。

在秦汉时期,货币税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汉朝在货币上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以增强税收的稳定性。

一些新型的税收制度开始发挥作用,例如奴隶税、口转户税、绢帛税、酒税等等。

尽管秦汉时期的税收制度历经了很多波折,但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相信在后人的眼里,秦汉时期的管理和纳税制度依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第二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

第二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
首先表现在事权的扩大上 其次是州府机关行政组织的完备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二、郡县制度与王国列侯制 (一)郡 郡作为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其长官郡守具有很大的权力,表现: 首先执掌一郡军政大权,且无副职牵制 其次自辟属吏的权力 (二)县 县长的权力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1)依照法律维持地方治安;(2)组织人民从事农业生产;(3)用 儒家礼教教化人民 (三)王国制 1、王国的权力导致吴楚七国之乱 2、汉景帝削弱王国的措施 首先剥夺行政权,仅享有租税 其次改变对等地位,减少官吏的数量和地位 最后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四)列侯制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三、乡、里、亭 (一)乡里制度的特点 1、乡里官员不是国家正式公职人员 2、管理方式上重视乡规民约,教化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具有很大的自治性质 (二)乡官的执掌 三类乡官: 三老:教化 啬夫:主管行政事务,处理民事纠纷和征调赋役 游徼: 治安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四、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制 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 2、在南方归附地区,对少数民族首领赐王、候印,采取双轨制管理模式,高度自治。 3、对内属迁入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保有原来的国号和建制的同时朝廷派官员进行监督,有限度的内部 自治。 4、对北方叛服无常的少数民族设持节领护官,只采取武装监灭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实行郡县和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州,由司隶校尉和刺史对郡国进行监督。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总掌一州军政大权,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一、州 1、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总掌一州军政大权,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2、刺史与州牧的区别: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四、相府诸曹与尚书台诸曹 (二)尚书台诸曹 尚书分曹理事始于西汉成帝之时,但东西汉尚书分曹理事的机构在性质上存在差异。西汉的尚书仍然仅 仅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可代皇帝草拟部分诏令,但三公仍有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和落实诏令的行政执行权。到东 汉时,三公府完全成为上传下达的机构,尚书台因此成为行政中枢的办事机构。 到汉武帝时,封建经济恢复,诸侯王的割据和匈奴的威胁等内忧外患均得到解决,皇权显著上升,这样 解决相权的问题便提上议事日程。为削弱相权,汉武帝首先在礼仪上有意贬低丞相。在接见丞相时采取“不冠” 而见的不恭态度,稍不如意即当面斥责甚至治罪处死。其次就是在组织机构上蓄意分割相权,其方式是实行中 外朝制。中外朝制是指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 尚书台的正、副长官分别为尚书令和尚书仆射,总领尚书台事。下设尚书丞,为尚书台事务的总管。东 汉初年,尚书台设立六曹尚书。六曹尚书地位十分重要,与尚书令、仆射一起合称"尚书八座"。各曹尚书之下 有曹郎和令史。汉代尚书分曹制度已是隋唐六部制度的雏形。

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

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

• 5.秦汉时期官员选拔的方式
• (1)任子。这是高级官员子弟备选为官的制 度。
• (2 )訾选。这是依据财产补官的制度,凡资 产达到一定数量的非商人者可候选为郎。
• (3 )察举。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 它是以保举为主,附加复试的考试,
• (4)征辟、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那辟除两种方 式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1.1920.11.19Thurs day, November 19,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9:40:2409:40:2409:4011/19/2020 9:40:24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909:40:2409:40Nov-2019-Nov-20
• 3、秦汉时郡守的权力。
• (1)郡守执掌一郡军政大权,且无副职牵制。
• (2)郡守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且因郡守与属 吏间关系密切,故属吏的实权常高于由中 央任命的佐官。
• 4、秦汉行政权与监察权相分离的过程。
• 秦朝开始就建立了对行政的监察制度,设 置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但是直到西汉 末年御史大夫都是既掌监察,又担任副丞 相,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并兼秘书,一身 多任。在组织职能上,御史大夫设府,与 丞相府合称 “二府”,共同管理国家政务,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9:40:2409:40:2409:40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1920.11.1909:40:2409:40:24November 19, 2020

秦朝和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秦朝和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秦朝和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秦朝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实行郡县制。

秦朝在中央设立郡守制,郡守制设立了郡守和尉,下设县令和县尉,实行了一级一级的管理体制。

郡县制的实行,大大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政权得以有效地贯彻和实施。

在行政管理上,秦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了地方行政管理系统,提高了国家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和管理效率。

其次,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完善。

汉朝在地方管理制度的运行中,注重了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监督和管理。

汉朝还设立了州郡官,对地方行政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汉朝还在地方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例如设立了太守和郡守等官职,强化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和管理。

在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秦朝和汉朝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秦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注重了中央集权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而汉朝则更注重了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以及对地方行政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的理念和实践,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地方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的来说,秦朝和汉朝在地方管理制度方面的演变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和完善,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

秦朝和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推动力。

在地方管理制度的实践中,秦朝和汉朝都秉承了“执其法制,宽其政令,隆其典章”的治国理政理念,注重了在地方治理中发挥政府的调节和协调作用,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这些理念和精神,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秦朝和汉朝在地方管理制度方面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与城市建设

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与城市建设

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与城市建设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城市化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1.中央政府的设置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集权制度,他们的国家制度以君主专制为主,高层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守等职位,使得秦国的行政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

汉朝时期,设立了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太尉、中尉、少尉,九卿分别为御史大夫、太仆、太史、太史令、太常、太府、太保、少府、尚书。

这些设立可以使得中央政府进行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也便于君主进行掌控和制度优化。

2.监察和司法体系秦朝采用法家思想,在行政管理中着重景观法律、实行严厉的法律制度,使得法律得到重视,倡导普及法律知识。

而在监察制度方面,秦朝也倡导公开和透明,实行官员宣誓制。

汉朝也进一步完善了监察和司法体系,特别是司法体系,设立了御史台和廷尉,实现司法独立和公正。

此外,还制定了刑律,完善了普遍的统治和控制管理。

3.土地制度秦朝在土地制度方面最大的改革就是实行了均田制,使得土地的分配更加合理,农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在城市的发展中,均田制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使得人口流动更加便利。

在汉朝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土地制度方面也实行了一些改革,例如设立土地登记制度,改善了土地的使用和管理。

二、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1.城市规划在官府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控制下,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规划,重视城市规划和合理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如长安、洛阳等。

长安的规划布局精细,城市的南北中央沿14条路线构筑了东西向的主干路,四周按照“二龙戏珠”的格局构筑城墙,形成了长度达10公里的城墙。

同时,管理人员的职权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如销银、太仆、太常等机构都肩负了维护城市秩序和治安的职责,加强了城市的管理和社会秩序。

2.工艺和技术城市建设在秦汉时期得到一定的发展,各种职业和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制陶、修船等。

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与行政机构

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与行政机构

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与行政机构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此时中国国力强大,人民安定,社会经济繁荣。

这一切得益于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与行政机构的高效运作。

一、中央集权与行政体制改革秦汉时期开始,中央集权的制度逐渐形成,取代了封建的分封制度。

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度在汉朝得到发扬光大,建立了完善的行政体制。

郡县制度使得地方行政更加简洁高效。

郡为一级管理单位,县为二级管理单位,从而有效减少了中央政府的管理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

同时,汉朝还加强了地方官员的监督,确保了地方权力的不滥用。

二、官员选拔与任用制度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还注重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制度。

秦朝推行的仕宦制度中,官员的选拔主要依据其才干和能力,而非世袭或出身。

这种制度为汉朝所继承,使得官员更加公正专业。

在选官方面,汉朝推行官吏制度,减少了贿选和世袭。

同时,通过博士、生员等考试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未来官员的能力得到检验与锻炼。

这样一来,官员的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国家治理的效果也更好。

三、均田制与农业发展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农业的发展。

汉朝推行的均田制,以均分土地来确保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平稳。

这一制度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均田制不仅鼓励农民种田,吸纳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业的繁荣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增长。

四、黄河水利与国家安全秦汉时期国家治理还注重保障大国安全,在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汉朝继承了秦朝修建灌溉工程的经验,继续推进了黄河上游的治理。

黄河水利工程使得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它还起到了国家防御的作用。

修建大堤和修筑的城墙固若金汤,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安全性。

结语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与行政机构的高效运作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改革,官员选拔与任用制度的改革,以及农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无一不显示了治国方略的智慧和眼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征辟制是秦汉时期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 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 辟除两种方式。被皇帝征聘者都是名望较 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称"征 君",是当时最尊荣的仕途。辟除是高级官 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从三公至郡国守 相均有辟除属吏的权力。
基本问题
• 1·秦至西汉初年时期的丞相拥有的权力 • (1)在立法上负责草拟或组织草拟法律。 • (2)在司法上有劾案百官及执行诛罚权。 • (3)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特别
• 2.尚书台诸曹
• 尚书分曹理事始于西汉成帝之时,但东西 汉尚书分曹理事的机构在性质上存在差异。 西汉的尚书仍然仅仅是皇帝的秘书班于, 可代皇帝草拟部分诏令,但三公仍有行政 决策的参与权和落实诏令的行政执行权。 到东汉时,三公府完全成为上传下达的机 构,尚书台因此成为行政中枢的办事机构。
• 到汉武帝时,封建经济恢复,诸侯王的割 据和匈奴的威胁等内忧外患均得到解决, 皇权显著上升,这样解决相权的问题便提 上议事日程。为削弱相权,汉武帝首先在 礼仪上有意贬低丞相。在接见丞相时采取 “不冠”而见的不恭态度,稍不如意即当 面斥责甚至治罪处死。其次就是在组织机 构上蓄意分割相权,其方式是实行中外朝 制。中外朝制是指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 理政务的官员系统。
五、圣旨的种类和下达方式
• 皇帝作出的决策以圣旨的方式颁布执行。 圣旨依内容可分为制书、诏书、诰、手迹 几种。制书是涉及国家制度的一些重要文 书,要加盖玺印并加封,另有尚书令加印 重封,故又称玺书。制书不予玺封,称为 露布,由司徒印封,下达给州郡。诏书是 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诰是专对 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手迹是皇帝 亲笔书写的一种文书。
• (5)荐举。指各级官员在没有诏令的情况 下主动向君主推荐人才,是对察举制的一 种补充。
• (6)博士弟子。博士弟子在太学学习一年 后接受考试,成绩高 第者,可选为郎中。
• 6、秦汉时期对官员任用的限制
• (1)出身和财产限制。如限制商人为官,巫 觋之家不得为官,赃吏子孙不得察举等。 对皇室、外戚、宦官也多加限制,以防皇 权旁落。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1.1920.11.19Thurs day, November 19,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9:31:4709:31:4709:3111/19/2020 9:31:47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909:31:4709:31Nov-2019-Nov-20
凡遇军国大事,皇帝总是同下二府,令其 会商解决,表明这时的监察权和行政权交 胶在一起,没有分离。但是在御史大夫下 设的属官中,已有御史中丞专司监察的情 况。
• 原来御史大夫的属官分为两部分,一是以 御史丞为首,在御史府协助御史大夫处理 政务。二是以御史中丞为首的设于宫内的 部分官员,分管皇帝直接交办的监察工作。 因此使御史中丞逐渐成为受皇帝之命的专 职监察官。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御史 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不再担任监察任务。 与此同时,专门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 御史台,这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 分离。
• 圣旨的下达程序,一般是由御史大夫下达 丞相,丞相下达中二千石,中二千石下达 郡太守和诸侯相。东汉建立尚书台后,行 文方式出现变化,有时由尚书下达三公, 三公再往下转,也有时由尚书跳过三公直 接下达九卿,而且后者常常成为下文的主 要方式。
基本概念
• 1·中外朝制是汉武帝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在组织上实行的一种制度。汉武帝提拔了 一批中下层官员充当自己的高级侍从,出 入宫廷,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 中朝决策的格局。从此,国家政务的决策 权转到由宫廷侍从官组成的中朝,以丞相 为首的外朝官退居到执行政务的地位。中 外朝制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确保了皇 帝作为国家行政首脑的地位。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1月19日星期 四上午9时31分 47秒09:31:4720.11.19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9时 31分20.11.1909:31November 19,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9时31分 47秒09:31:4719 November 2020
是在不设太尉期间更是如此。 • (4)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
处理日常政务之权。
• 2·列卿制度是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相适 应的一种制度
• (1)九卿虽名义上隶属三公,但皇帝诏令可直达九 卿,九卿上奏皇帝的表章也无需通过三公;(2)九卿 虽然职责清楚,分工明晰,但在实际行政运行中 职务与实际职责会出现很大差异。列卿(包括九卿 和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将作大匠、大长秋)秉 承皇帝的旨意,既可领兵作战,又可以参加讨论 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事务的集议,甚至还可以 处理本部门管理范围以外的事务。由此可见,列 卿制度也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精神,即官员必须绝 对服从皇帝。
• 2、三公宰相制指汉成帝时,为进一步分散 相权,加强皇权,把丞相制改为三公宰相 制,即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 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 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 别直接对皇帝负责。三公宰相制使全国政 务被一分为三,一相制为三相制所取代, 起到了分散相权的作用。
• 3.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察举 是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其具 体方法是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科目,丞相、 列侯、公卿和郡国守相按科目要求考察和 荐举人才,然后由皇帝亲自对被举荐者进 行策问,根据对策等第高下授予官职。
• 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担任待中、 给事中、尚书等官职,出入宫廷,组成皇 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 从此中枢体制发生变化,军国大事由皇帝 先交由内廷议决,再交外朝官执行,决策 权由中朝掌握,国家的行政管理重心由朝 廷向宫廷转移。因此,实行中外朝制的目 的就是要削弱相权,加强王权,以确保皇 帝作为国家行政首脑的地位。
• 3、秦汉时期郡守的权力。
• (1)郡守执掌一郡军政大权,且无副职牵制。
• (2)郡守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且因郡守与属 吏间关系密切,故属吏的实权常高于由中 央任命的佐官。
• 4、秦汉行政权与监察权相分离的过程。
• 秦朝开始就建立了对行政的监察制度,设 置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但是直到西汉 末年御史大夫都是既掌监察,又担任副丞 相,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并兼秘书,一身 多任。在组织职能上,御史大夫设府,与 丞相府合称 “二府”,共同管理国家政务,
• 到汉武帝时,封建经济恢复,诸侯王的割 据和匈奴的威胁等内忧外患均得到解决, 皇权显著上升,这样解决相权的问题便提 上议事日程。为削弱相权,汉武帝首先在 礼仪上有意贬低丞相。在接见丞相时采取 “不冠”而见的不恭态度,稍不如意即当 面斥责甚至治罪处死。其次就是在组织机 构上蓄意分割相权,其方式是实行中外朝 制。中外朝制是指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 理政务的官员系统。
• 6·廷尉。掌司法。7·治粟内史。西汉更名大 农令、大司农,掌财政税收。8·宗正。掌皇 族内部事务。9·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及手 工业制造。
• 以上官员称为九卿。除此之外,还有与九 卿地位相当的中尉(掌京师治安)、将作大臣 (掌上木工程)和大长秋 (掌皇后的各种事务) 等,他们和九卿合称列卿。
三、相府诸曹与尚书台诸曹
• 1·相府诸曹
• 西汉初年,丞相府建制不完善,设掾史十 五人,均六百石,分东西曹。其中东曹掾 九人,负责周巡郡国,其职掌相当于武帝 时的刺史。西曹掾六人,其中五人往来于 相府和朝廷之间,又称“侍中”,一人留 相府负责处理百官奏事文件,称“西曹”。 这些吏员的任用均要通过皇帝的口头批准, 称为“比命士”。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9:31:4709:31:4709:31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1920.11.1909:31:4709:31:47No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19日 上午9时 31分20.11.1920.11.19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9时31分47秒 上午9时31分09:31:4720.11.19
• 2·在南方归附地区,采取虽置郡县和汉 人长官,但对归附少数民族首领仍赐侯、 王印,保持内部原有统治方式的双轨制管 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当是一种高度内部 自治的方式。
• 3·对内属迁入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一方面 保留原有的国号和建制,称属国;另一方面, 朝廷直接派出官吏加以监督。
• 4·持节领护官。这是汉政府对北部叛服无常 的少数民族派出的进行羁縻的一类武官, 这些武官对各少数民族政权只采取武装监 护而不干预其内部事务。
• 尚书台的正、副长官分别为尚书令和尚书 仆射,总领尚书台事。下设尚书丞,为尚 书台事务的总管。东汉初年,尚书台设立 六曹尚书。六曹尚书地位十分重要,与尚 书令、仆射一起合称"尚书八座"。各曹尚书 之下有曹郎和令史。汉代尚书分曹制度已 是隋唐六部制度的雏形。
四、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制
• 针对各少数民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具有 不同的风俗民情的现实,秦汉中央政府采 取了非常灵活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 种: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
• 汉文帝时,在掾史上设置两长史,秩千石, 作为相府总管,处理相府内日常事务,也 可出席朝廷会议或奉诏干预地方事务。汉 武帝时,设司直一人,秩二千石,掌位丞 相,主管监察。至此,在相府内形成司直 主外,长史主内的格局,相府之分曹理事 制度亦趋于完善。
• 在长史、司直之下设有“黄阁”,相当于 相府办公厅。具体事务部门有东曹(负责办 理郡国守相及军吏的迁除手续)、西曹(主管 府吏的任用及工作安排)、议曹(主参谋议)、 侍曹(主持招待宾客)、集曹(主廷议记事)、 奏曹(负责管理奏章)、户曹(掌民户及祭农 桑)、金曹(管货币盐铁)、仓曹(管仓谷)、兵 曹(管兵役)、尉曹(主卒徒转运)、贼曹(管 盗贼)、法曹(掌邮驿科程)、词曹(掌词讼)、 决曹(主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