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验论哲学共31页

合集下载

《英国经验论》课件

《英国经验论》课件
经验主义主张以经验和实证为基础,重新审视和修正知识体系,推动知识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
03
经验论的发展与影响
经验论在英国的发展
经验论起源于英国,其代表人物是霍 布斯和洛克。
洛克进一步发展了经验论,提出了“ 白板说”,认为人类的心灵是一块白 板,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通过经验 得来的。
霍布斯主张人类的认识只能来自感觉 经验,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对感觉 经验的归纳推理得出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了大量实 证经验,为经验论提供了实践依 据。
科学革命的推动
科学革命时期,以伽利略、牛顿为代 表的自然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 科学理论,强调经验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革命推动了对经验证据的重视, 促进了经验论在哲学和科学领域的发 展。
英国经验论的诞生背景
形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因果关系。
经验论的局限性
经验论无法解决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问题
经验论强调感觉经验的可靠性,但无法证明感觉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经验论无法克服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问题
经验论容易导致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经验,导致知识的主观 性和相对性。
经验论无法解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问题
数据分析
经验论强调数据的重要性,现代科 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如统计 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都 是基于经验论的思想。
科学方法
经验论强调科学方法的严谨性和客 观性,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 、观察记录和数据解读等环节都遵 循科学方法的原则。
经验论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实践教育
经验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现代 教育中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第四章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_西方哲学史解读

第四章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_西方哲学史解读
(a)假如观念是天赋的。那它应该永远活动、永远出现在人的 心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b)霍布斯还指出,如果观念是天赋的。那么它就应该是无可 怀疑的,没有矛盾的。但事实上,一些最重要的天赋观念。 如上帝观念,却是人们长期争论不休、怀疑最多的。 (c)上帝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人们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是 愚昧无知和恐惧感的产物。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一节 培根的哲学 第二节 霍布斯的哲学 第三节 洛克的哲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一节 培根的哲学
【生平和著作】
马克思指出,培根是“英国唯 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 的真正始祖”。
《培根论说文集》(1597)
《学术的进步》(1605)
《新工具》(1620) 《新大西岛》(1624)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二节 霍布斯的哲学
二、论人的认识 2、认识起源于经验
“如果现象是我们借以认识一切别的事物的原则, 我们就必须承认感觉是我们借以认识这些原则的原 则,承认我们所有一切知识部是从感觉获得的。” “人心中的观念,不论其全部或一部。都产生于 感觉器官,其余都是由它发源的。”
第三节 洛克的哲学
【生平和著作】 《人类理智论》 (1690) 《政府论》 (1689) 《论宗教宽容的书信》(1689)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三节 洛克的哲学
【思想观点】 一、批判天赋观念论 二、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论 三、物体的两种性质 四、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五、知识的性质和范围 六、社会契约论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英国经验论

英国经验论
• 第二阶段:经验论者认为实体是假设的,包含向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转化的端倪。 受霍布斯观念的影响,洛克提出实体假设说和两种实体说。他认为我们“关于实 体的观念并非来自对某个客观对象的反映,而是一种假设的结果。”“我们由于 不能想象这些简单观念如何能够独立存在,因而惯于假定一个基质,作为它们的 寄托,作为它们产生的原因,我们也就因此称这个基质为实体 ”。洛克又把这个 假设的实体分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这两种实体都是主观心灵任意构造出来的 复杂观念。洛克这种既承认物质实体的客观存在又承认精神实体的独立存在的两 种实体学说使他陷入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矛盾之中。
英国经验论
目录
• 产生背景、发展脉络、代表人物 • 理论的内在逻辑 • 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 自身的局限和内在矛盾 • 现实反思
·背景
•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极大生长,自然 科学的迅速发展,英国宽松的宗教信仰氛 围,古代经验主义传统的影响等多方面因 素的结合,最终导致了17世纪英国经验论 哲学的产生.
• 第二阶段:经验论者在认识来源的问题上系统地论述各自的观点。洛克从认识 论上系统地论证培根所奠立的关于观念和认识起源于经验感觉的基本原理,认 为人心就如同一块没有写字的白板,上面的一切观念都来自于经验,这就是洛 克的“白板说”。贝克莱则将洛克的哲学进一步经验化和心理学化,开始了自 己的哲学思考,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著名论断。在贝克莱哲学的影响下, 休谟提出了知觉的概。知觉可以分为印象和观念,他们的不同仅仅是强烈程度 的差别。休谟像其他经验论者一样,把感觉经验念确立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他明确表示:“思想中的一切材料都是由外部的或内部的感觉来的。”洛克、 贝克莱、休谟在坚持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下,对认识来源问题展开了系统的论述, 使英国经验论哲学在认识的来源这个问题上进一步向其逻辑彻底性靠拢。

(优选)英国经验论哲学Ppt

(优选)英国经验论哲学Ppt
第三十九页,共60页。
▪ 四、知识的种类及范围 ▪ 知识是理智对于两个观念的契合或者矛盾
的知觉,即对两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 知识只与观念有关,观念是知识的对象。 所以其知识论是和观念论结合起来的。
第四十页,共60页。
▪ 1、观念的关系(可略讲)四类:同异、关 系(关联)、并存或必然联系、实在的存 在(存在)
潜心哲学和科学研究,1626因病去世。
第十一页,共60页。
培根原计划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科学 的大复兴》(又名《伟大的复兴》),包括 六个部分,但只完成了前两部分,它们被分 册出版,这就是他的两部主要哲学著作《论 学术的进展》(又名《论科学的价值和进 展》,中译本名为《崇学论》)和《新工 具》。培根的其他哲学著作还有《论原则和 本原》和《论古代人的智慧》,此外还有 《政治和伦理论说文集》(中译名《培根论 说文集》)和《新大西岛》。
来自反省的,来自2、两种性质和两种性质的观念: ▪ 首先,性质和观念的区分。性质属于外物,
观念是外物作用于心灵而产生的东西,是 外物的性质在心中引起的结果。
第三十二页,共60页。
其次,两种性质
▪ 第一性质是物体的大小、形状、数目、位 置、动静。是物体的根本性质,为物体所 固有,不能和物体分离。
第三十四页,共60页。
第四,性质和观念的关系
▪ 第一性质和第一性质的观念的关系是原型 和摹本的关系,二者是相似的。
▪ 第二性质的观念在物体中没有“原型”, 第二性质与第二性质的观念不相似。第二 性质仅仅是一种产生色香味的能力而已。
第三十五页,共60页。
举例解释:观念和外物的差别
▪ 声音是声波的表现,人能听到的声波仅 仅是在某个频率范围之内的。颜色也是 光波的一种表现,它们和体积、广延观 念的确有着微妙的区别。

西方文论 英国经验主义文论PPT学习教案

西方文论   英国经验主义文论PPT学习教案
第10页/共29页
“如果动物因为是动物,只具有感官(动 物性的部分),就不能认识美和欣赏美,当 然的结论就会是:人也不能用这种感官或 动物性的部分去体会美或欣赏美。他欣赏 美,要通过一种较高尚的途径,要借助于 最高尚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心和他的理 性。”
第11页/共29页
“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
第24页/共29页
“由于同情,我们才关怀旁人所关怀的事物,才 被感动旁人的东西所感动。…·同情应该看作一 种代替,造就是设身处在旁人的地位,在许多 事情上旁人怎样感受,我们也就怎样感受。因 此,这种情欲可能还带有自身保存的性 质。 …·主要地就是根据这种同情原则,诗歌、 绘画以及其它感人的艺术才能把情感由一个人 心里移注到另一个人心里,而且往往能在烦恼、 灾难乃至死亡的根干上接上欢乐的枝苗。大家 都看到.有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令人震惊的事物, 放在悲剧和其它类似的艺术表现里却可以成为 高度快感的来源。”
第14页/共29页
真正的诗人事实上是一位第二造物主, 一位在天帝之下的普罗米修斯。就像天帝 那位至上的艺术家或造型的普遍的自然一 样,他造成一个整体,本身融贯一致而且 比例合度,其中各组成部分都处在适当的 从属地位…. ..《给一个作家的忠告》
第15页/共29页
罗马人自从开始放弃他们的野蛮习俗,
为什么说崇高感涉及“自体保存”的情欲或本能呢?这类情欲一般 只在生命受到威胁的场合才活跃起来。激起它们的一定是某种苦 痛或危险;它们在情绪上的表现一般是恐怖或惊惧,而这种恐怖或 惊惧正是崇高感的主要心理内容。
我把美叫做一种社会的性质,因为每逢见到男人和女人乃至其它 动物而感到愉快或欣喜的时候,他们都在我们心中引起对他们身 体的温柔友爱的情绪,我们愿他们按近我们。

《西方哲学史》 第十三讲 英国经验论(洛克、贝克莱、休谟)

《西方哲学史》  第十三讲  英国经验论(洛克、贝克莱、休谟)
够观察所知觉和反省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我们的 理解因而得到了思想的一切材料。
• 这便是知识/观念的两个来源。
• 2. 双重经验说——知识/观念的两个来源:
• ①感觉对象是观念的一个来源,是我们关于可感 物的观念,如黄、白、热、冷、软、硬、苦、甜 等等;
• ②心理活动是观念的另一个来源——我们运用理 解以考察它所获得的那些观念时,我们还自觉到 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灵在反省心理活动时便产生 另一套观念,如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 认识等等;
• 一个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既然可感事物只能存在 于观念中,那么它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感知了它。
(二)批判物质实体:物质就是“虚无”
• 1、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贝克莱知道,物质概念是一 切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的基石,因此,必须否认物质的客 观实在性,宣称物质即“虚无”:
• 关于“物质”或“有形实体”的学说,是“怀疑主义”的主要支柱, 同样,一切“无神论”和“不信宗教的渎神的企图,也建立在这 个基础之上……物质的实体从来就是“无神论者”的挚友,这一 点是无需多说的。
(二)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说
• 1. “白板说”:一切观念都由感觉或者反省而来— —我们可以假定人心如白纸一样,没有一切标 记,没有一切观念。
• 那么如何会有这些观念呢? • ①它们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
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最终来源于经验; • ②我们能够观察所知觉的外在的可感物,以及能
• ③我们所有的观念总是由两者之一来的,外界的 物象使理解得到各种可感性质的观念;心灵则提 供用以理解自身活动的观念。
• 3. 两种观念:基于观念本身的结构,又区分出简单
观念和复杂观念。 • ①简单观念是人们知觉得最分明的,它们只含有一种

《西方哲学智慧》第十讲:经验论(2012)

《西方哲学智慧》第十讲:经验论(2012)
物体的性质区别为第一性的质(primary qualities)和第二性的质(secondary qualities)在当时机械自然观中是比较流 行的观念。伽利略、笛卡尔、霍布斯都有类 似的思想。
第一性的质
所谓第一性的质就是物体各部分的大小、 形状、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这种性质 是物体的“原始性质”或基本性质,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为物体所固有的、与 物体不可分离的性质。不论我们知觉与否, 这些性质都在物体之中。
经验>观念>知识
乔治· 贝克莱 (George Berkeley,一译巴克 莱,1685-1753) 《人类知识原理》
贝克莱是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了 洛克的经验论思想,意识到了其哲学中所蕴含的内在 矛盾,认为如果坚持心外有物的唯物论立场,必将导 致怀疑主义和无神论的后果,不仅会动摇宗教信仰的 基础,也对科学不利。所以他便对洛克的经验论思想 进行了一番改造,而且别出心裁地试图从经验论的立 场证明上帝的存在。贝克莱曾经在教会中长期担任主 教之职,所以人们也称他为“贝克莱主教”。
存在即被感知
1、观念的存在即被感知。 2、物=可感物=观念的集合。 3、物的存在即被感知。
贝克莱意识到人们肯定会对他的唯心主义观点提 出批评,所以他预先就准备好了答辩。如果物是观念 的集合,那不等于说我们是在吃观念、穿观念、用观 念吗?!倘若如此,一切都将变成虚幻的存在,而没 有客观实在性了。贝克莱说他之所以用“观念”而不 用“事物”,是为了反对心外有物的唯物主义。如果 你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即使使用“事物”这个概念 也无不可,只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它们是独立的存在。 他并不是想把事物变成观念,而是想把观念变成事物, 亦即消解事物的客观实在性而维护观念的客观实在性。
贝克莱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十分独特的。在他看 来,只要我们取消了物质的客观存在,也就否定了感 觉之外任何非精神的来源。于是,人们具有感觉观念 这一事实,就成了上帝存在的证明。因为人心中的感 觉观念既不是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也不是心灵主观的 创造,同时它们作为被感知的存在又依赖于某种精神 实体,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它们是由人心之外的精 神实体所引起的。正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和感知”这 一命题所表述的意义一样,贝克莱实际上是从观念的 可感性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在西方哲学史上,象他 这样证明上帝的存在是很少见的。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浅析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浅析
c o n . T h e n e w t r e n d s b r o u g h t b y t h e R e n a i s s a n c e a n d t h e R e  ̄r -
论是 哲学还是科学 , 它们都是基于 自然界 而产生 的事物 , 都 必须在人们的 自由研究 当中才能获得 ,人们 只有利用 自然 才能解 释一 切物 质和 精神 的世界 ,才能解 释一 切人类 社 会 、人类制度 以及宗教本身 。培根指 出 ,思想 的眼光永远 不能脱 离 事物 的本身 ,应该 如实 地看 待它们 的影 像 ,我 们 必见 , 我们要研 究事物 的本身 , 要 独立 地思考 。在
ma i r o n s t i mu l a t e d p e o p l e ’ S s p i r i t o f t h i n k i n g a n d c it r i c i s m. T h e
e me  ̄e n c e o f d e mo c r a t i c p o l i t i c s u r g e d p e o p l e t o p u r s u e f r e e -
验论 ,经验论 哲学具 有崇 尚感觉和经验 、以固定模 型 ( 数
学模型 ) 为标准 、 没有彻底脱 离经院哲学思想的一般特征 。 关键词

A Br i e f Di s c us s i o n o n Em p i r i c i s m i n Mo de r n Br i t a i n/ / C h e nXi Ab s t r a c t T h e e me r g e n c e o f B it r i s h e mp i r i c i s m i s t h e p r o d u c t

英国经验论

英国经验论
“复杂观念”就是由几个简单观念所组成的 观念。 复合观念-组合作用 关系观念-比较作用
6
7.2.4 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第一性的质:物体大小、形相、数目、 位置、运动、静止。在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为物体所固有的、与物体不可 分离。
第二性的质:颜色、声音、气味、滋味 等。是凭借物体的第一性的质的能力, 在人的心灵中引起的观念。
来自印象,感觉印象是观念的原因,是知识
的唯一源泉(经验论)。 18
9.2 温和的怀疑论(不可知论)
既不肯定感觉产生于物质,又不肯定感 觉产生于精神(上帝),认为感觉是由 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人的心中 的。否认精神实体的物质实体是可知的。 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是变动不居的知觉。
自我和上帝的存在都是不是知的。
英国经验论
2022/3/22
1
7 洛克
7.1生平与著作 7.2认识论 7.3社会契约论 7.4洛克的后学
2
7.1 生平与著作
John Locke, 1632— 1704,第一个将经验论 构造成为完整的理论体 系;最早提出政治自由 和分权原则等社会政治 学说的主要代表之一。
《人类理智论》、《政 府论》、《论宗教宽容 的书信》等
12
存在是被感知和感知
事物是观念的集合,因而一切物体的存 在都离不开感知它们的心灵,它们是被 动的,依赖于人的心灵而存在,靠人的 心灵去感知它。因为可感事物不能在不 被感知的情况下存在,因此,认识的对 象、认识的客体、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 感知。而认识者、认识的主体即心灵的 存在就在于感知。
13
“物质是虚无” 精神实体的存在(心灵和上帝 )
17
9.1 知觉论
心灵中的一切都是知觉,知觉可分为印象和 观念。印象是现时发生的内外感觉,包括感 觉、情感和情绪;观念是通过记忆和想象对 头脑中的印象的再现。印象和观念没有本质 的区别,只有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的不同, 印象较观念更强烈更生动,而观念是微弱的

英国经验论哲学

英国经验论哲学

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 1、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 2、莱布尼茨对洛克的批判的反批判
1、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 (1)认为“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理论假 设。 • (2)认为“天赋观念”的假设理由是错误的。 • “天赋观念”的理由是存在普遍同意的观念, 洛克对此的批判是: • 第一、普遍同意不一定是“天赋观念”的体现。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 • • • • • •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民主政治理论的基础,它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的 不同特点是: 1、认为人的自然状态不是战争状态,而是和平的、自由的状态,人 们在自然状态中平等德享有自然权利。 2、认为在人们享有的各项自然权利中,财产权最为重要。 3、认为由于财产权的冲突,人们的财产权得不到保证,甚至生命权 也会受到威胁。订立社会契约是人们为避免冲突的严重后果的手段。 4、认为人们在订立社会契约时只放弃对财产权的判决和执行的权利, 把这一权利转让给代理人,之外的一切权利是不可转让的。 5、认为接受大家转让权利的公共代理人也受契约的限制,人民有推 翻暴君的权利。 6、认为国家里的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应分开,属于不同的权力 主体。立法权是高于一切的权利。
贝克莱的哲学
• (一)贝克莱的生平活动 • (二)贝克莱的基本哲学命题——“存在就是被 感知” • (三)贝克莱对“物质”实体的批判
• (四)贝克莱的视觉理论 • (五)贝克莱论精神实体的存在
(一)贝克莱的生平活动
• 乔治·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年— 1753年)是英国(爱尔 兰)近代经验主义哲学 家三代表之一(另两位 是洛克(John Locke)和 休谟(David Hume)), 著有《视觉新论》 (1709)和《人类知 识原理》(1710)等。

英国经验哲学 - 副本

英国经验哲学 - 副本

英国经验哲学1.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推翻詹姆斯二世通知,防止天主教复辟的宫廷政变“光荣革命”后,英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中叶发展起来了英国经验论哲学。

在政治理论上,英国经验论哲学家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在哲学思想上,他们同欧洲大陆唯理论者一样,自觉适应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把认识论作为哲学研究的重点,他们在借鉴实验科学的成果时,继承和强调了培根和霍布斯关于知识起源于经验的基本原则,以牛顿力学为楷模,深入思考知识对象等问题,形成了与大陆唯理论相对的认识论派别。

第一节。

洛克(1632--1704)1.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对天赋观念论进行了批判,明确否定了天赋观念的存在,他提出了以下分析和理由:第一,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理论假设。

第二,天赋观念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假设它存在的理由是错误的(认为,设立天赋观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观念和原则是全人类普遍同意的,如果他们不是天赋的,就很难解释其来源,但是既是可以证明这些原则是人类普遍同意的,也不能证明他们是天赋的,很可能还有达到这种普遍同意的其他途径。

第三,洛克还设想天赋观念论者会这样说:天赋观念是潜在的,只有当人类运用理性时,才会发现他们。

他反驳天赋观念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第四,洛克批判了所谓的天赋的道德原则。

他用人类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派别,没有任何道德原则是人类普遍同意的。

道德原则不是自明的和天赋的,二是推导出来的。

2.双重经验论:洛克说,经验论者经常说的观念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为心灵和思想所知觉的一切意识内容;词是观念的表达,那么可以说凡是能被词表达的意义都是观念。

洛克认为,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只有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才有了观念。

他将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

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当外物刺激感官时,人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英国经验论ppt课件

英国经验论ppt课件
6
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的演变发展
• 第一阶段:经验论者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各自提出基本的论点,并作了初步分 析,但还没有作出系统地论述。作为近代西方经验论哲学的创始者弗兰西斯* 培根就明确提出关于知识来自感性经验的基本原理。他认为人们要正确认识自 然事物,从自然事物中获得真理性的知识,就必须以感觉经验为根据。他说: “人们若非想着发狂,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当求之于感官。”培根指出一切知 识都只能来源于感觉经验和自然事实,特别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 作用。与培根一样,霍布斯也承认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他说:“知识 的开端乃是感觉和想像中的影像”,“如果现象是我们借以认识一切别的事物 的原则,我们就必须承认感觉是我们借以认识这些原则的原则,承认我们的一 切都是从感觉获得的’。培根霍布斯作为经验论者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各自提 出了基本的论点并作了初步的分析,但是还没有作出系统的论述。这个系统论 述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洛克贝克莱休谟的肩背上。
• 第二阶段:经验论者认为实体是假设的,包含向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转化的端倪。 受霍布斯观念的影响,洛克提出实体假设说和两种实体说。他认为我们“关于实 体的观念并非来自对某个客观对象的反映,而是一种假设的结果。”“我们由于 不能想象这些简单观念如何能够独立存在,因而惯于假定一个基质,作为它们的 寄托,作为它们产生的原因,我们也就因此称这个基质为实体 ”。洛克又把这个 假设的实体分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这两种实体都是主观心灵任意构造出来的 复杂观念。洛克这种既承认物质实体的客观存在又承认精神实体的独立存在的两 种实体学说使他陷入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矛盾之中。
3
·发展脉络
• 它的产生发展又反作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指导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并为以后彻底的科 学的认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英国经验论 哲学作为一种具有近代特点的认识论观点, 经历了从弗兰西斯*培根经由霍布斯到洛克 的早期发展和从贝克莱到休谟的晚期发 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验论的认识原则 和思想观点不断得到强化和系统化,同时他 自身的内在矛盾也日益暴露,最终使其走进 了一条"死胡同"。

第四章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_西方哲学史

第四章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_西方哲学史
霍布斯的哲学
第二节
【生平和著作】
《利维坦》 (1651)
《论物体》(1655)
《论人》(1658)
《论公民》(1642)
托马斯·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二节 霍布斯的哲学
【思想观点】
一、论自然
二、论人的认识 三、论道德 四、论国家
(a)假如观念是天赋的。那它应该永远活动、永远出现在人的 心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b)霍布斯还指出,如果观念是天赋的。那么它就应该是无可 怀疑的,没有矛盾的。但事实上,一些最重要的天赋观念。 如上帝观念,却是人们长期争论不休、怀疑最多的。 (c)上帝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人们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是 愚昧无知和恐惧感的产物。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二节
一、论自然 1、物体
霍布斯的哲学
“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 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2、偶性
“一个偶性就是某个物体借以在我们心里造成它自身 的概念的那种能力。” 3、运动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二节 霍布斯的哲学
二、论人的认识 1、反对天赋观念论
【生平和著作】


《人类理智论》 (1690) 《政府论》 (1689)
《论宗教宽容的书信》(1689)
约翰· 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三节 洛克的哲学
【思想观点】 一、批判天赋观念论 二、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论 三、物体的两种性质 四、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五、知识的性质和范围 六、社会契约论

第十讲 英国经验论

第十讲 英国经验论



在休谟看来,唯心主义者(例如巴克莱)将感觉的 来源归结为心灵或是上帝同样没有根据。所谓 “上帝”这个最高的实体同唯物主义的“物质” 一样超越了感觉经验,它们的存在都是悬而未决 的,既无法认知,也不可能证明。不仅如此, “心灵”或“自我”也是超验的东西。我们只能 感知到时刻变化着的、各种各样的特殊知觉,根 本感知不到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自我”。所谓 心灵”或“自我”不过是“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 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 集合体,或一束知觉”。(p257)
(二)存在即被感知
由“事物是观念的集合”,自然而然地 就得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结论。 1、观念的存在即被感知。 2、物=可感物=观念的集合。 3、物的存在即被感知。(p247-248)
三、休谟
大卫· 休谟 (David Hume, 1711-1776) 《人性论》 《人类理智研究》
“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 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 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
观念: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

所谓“简单观念”就是由外部事物及其属性直接作用于 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观念,和心灵对自身心理活动的直接 反省而产生的反省观念。简单观念有两个基本特点,这 就是被动性和单纯性。 所谓“复杂观念”就是由几个简单观念所组成的观念。 心灵虽然在获得简单观念时完全是被动的,但是它也有 自己的作用:它能够以简单观念为材料和基础来构成其 他的观念,这样组成的新观念就是复杂观念。心灵利用 简单观念来构成其他观念的能力和作用主要有“组合作 用”、“比较作用”和“抽象作用”。
--康德
(一)对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怀疑
在认识问题上,感觉经验最有发言权,但是在 感觉经验自身的来源问题上,经验也只好沉默了, 因为超出经验之外,我们没有了经验,不可能产生 任何知识。

英国经验论

英国经验论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63) )
实体理论
洛克 贝克莱 相似的只能是观念和观念 第一性的质也是相对的、主 第一性的质也是相对的、 观的, 观的,也是存在于心灵之中 的 可感性质与事物的存在同一 的,存在在可感对象范围之 内,不用假设 观念只来源心灵自身的反省
关于物质实体 符合 感觉与外物有相似之处
约翰·洛克 约翰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
知识类型 知觉知识 特点 和 标准 方法 本质 可靠性 证明知识 感性知识
真理的标准与外界无关, 关于外界实在事物的知识, 真理的标准与外界无关, 关于外界实在事物的知识, 只与观念之间的符合有 其真理标性强 经验归纳 实在知识 可靠性和明确性弱
休谟( David Hume,1711-1776) )
因果关系的心理根源— 因果关系的心理根源—自然主义的解释
休谟怀疑因果关系就是怀疑自然科学的基础, 休谟怀疑因果关系就是怀疑自然科学的基础,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 否认因果关系, 推翻知识,只是为了改善知识。 理论上否认因果关系 但在现实 推翻知识,只是为了改善知识。在理论上否认因果关系,但在现实 中不否认因果关系的作用。 中不否认因果关系的作用。 在知识内部不能给因果关系一个完满合理的解释,只能从知识的外 在知识内部不能给因果关系一个完满合理的解释, 部入手。 部入手。 因果关系是人的一种习惯和倾向:根据以前的经验, 因果关系是人的一种习惯和倾向:根据以前的经验,如果一事物经 习惯和倾向 常与另一事物联系在一起, 常与另一事物联系在一起,那么就会由一事物的出现而期待另一事 物的出现。 物的出现。 这种心理的倾向是人生存之必需。 这种心理的倾向是人生存之必需。 对于因果关系的解释最终还是依靠了常识, 对于因果关系的解释最终还是依靠了常识,这是把经验论建立在常 常识 识基础上的一种思想的倒退。 识基础上的一种思想的倒退。 思想的倒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