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婚姻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一、封建等级社会下的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社会中,婚姻制度是严格约束的,受到了传统礼教和等级制度的限制。
婚姻被视为家族之间联姻亲和的方法,具有经济和政治的目的。
1. 多元婚姻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
除了一夫一妻制外,还有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
一夫多妻制在贵族和富裕阶层中较为常见,而一妻多夫制则相对较少。
2. 父权婚姻制度父权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
按照这一制度,女性必须服从父亲的安排和选择。
亲家政策经常被用来维持社会地位和政治联盟。
二、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征。
1. 婚姻有明确的规范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有着明确的规范和程序。
例如,男女双方的姻亲要在婚事上达成共识,进行媒人的介绍,经过一定的筹备和准备后举行婚礼。
2. 婚姻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据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婚姻也受到了等级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一般只能进行近亲结婚,贵族和富裕阶层的成员通常只能与同等社会地位的人结婚。
3. 家族利益至上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家族的利益往往被置于个人意愿之上。
婚姻往往是通过家族的安排和决定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家族的地位和利益。
4. 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婚姻制度也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
女性在婚姻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需要服从丈夫和家族的安排。
三、中国古代家庭制度的特点1. 多代同堂中国古代家庭制度以多代同堂的形式为主。
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子女、祖父母和其他亲属分别居住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
2. 男权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家庭制度中,男子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管理者和决策者。
他们拥有家族财产的继承权,并在家庭中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3. 家族观念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家庭制度中,家族观念非常重要。
家族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重视家族的延续和贡献。
维持家族的尊严和权威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的婚姻制度
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之间的个人结合,更是家族之间的联姻和政治上的联盟。
因此,古代的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色彩。
一、婚姻程序古代的婚姻程序一般包括提亲、送礼、迎娶等几个环节。
提亲是婚姻的第一步,由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并送上一定的聘礼。
聘礼的种类和数量因时代和地区而异,但一般都是贵重的物品或者货币。
送礼是男方家在提亲成功后,向女方家送上一份厚重的礼物,以表示对女方家的尊重和感谢。
迎娶则是男方家在准备好婚礼后,前往女方家将新娘迎娶回家。
二、婚姻制度1.包办婚姻在古代社会中,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遍的婚姻制度。
父母会为子女选择合适的配偶,并由双方家长商议婚期和彩礼等事宜。
这种婚姻制度下,男女双方缺乏自主权和选择权,往往是由家长们决定他们的婚姻大事。
这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年轻人的自由和权利。
1.纳妾制度在古代社会中,纳妾是一种普遍的婚姻制度。
男性可以合法地娶妾,而女性则只能从一而终。
这种制度下,女性没有权利和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丈夫的安排。
此外,妾室的存在也导致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纷争,给女性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幸。
1.婚姻等级制度古代社会中存在一种婚姻等级制度,即不同等级的人只能与同等级的人结婚。
这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人无法自由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这种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
三、古代婚姻制度的评价古代的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色彩,是一种以家族利益为重的婚姻制度。
这种制度限制了年轻人的自由和权利,使得他们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婚姻伴侣。
同时,这种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人无法自由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种不公正、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然而,古代的婚姻制度也有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指封建社会时期的婚姻法律和风俗习惯。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氏族社会,但在秦汉以前的封建社会中,婚姻制度主要采用部落联姻的方式。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涉及到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婚姻法律和婚姻习俗。
婚姻法律规定了婚姻的合法性、禁止近亲婚姻、离婚等法律规定。
婚姻习俗则指的是婚礼的仪式和婚姻生活中的风俗习惯。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男方通常是娶妻方,女方则是嫁入男方的家庭。
婚姻通常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的,而不是由双方自由选择。
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为包办婚姻。
在包办婚姻中,双方的家庭通过媒人的介绍来商定婚姻的事宜。
这种制度通常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名誉和利益。
此外,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即联姻制。
这是指通过婚姻联姻两个家族或政治集团的关系。
联姻是一种政治手段,可以用来巩固势力、争取盟友或建立外交关系。
在联姻中,通常是统治者或贵族之间进行的,通过婚姻将两个家族紧密联系起来,共同维护利益和权力。
除了包办婚姻和联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形式。
比如,封建社会中有一种称为妻兄弟婚的形式,在这种婚姻中,一位男性娶了他已故兄弟的妻子。
这种婚姻形式主要是为了保障妻子的生活和身份地位。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限制,比如禁止近亲婚姻。
古代中国普遍禁止直系亲属之间的婚姻,比如父女、母子、姐弟等。
这是为了避免近亲繁衍所导致的遗传疾病和家族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总体来说,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是基于封建社会的家族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需要而建立的。
虽然这些制度不同于当代婚姻制度,但它们在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论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而婚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与现代的婚姻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婚姻观念三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一、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有明显的父权制特征,男性在婚姻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女性应当服从男性的支配。
因此,在婚姻制度中,女性只有在丈夫和家庭前途上做出最大的牺牲。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还存在着早婚、晚婚以及门当户对等等约束因素。
婚龄、资产、身份等都成为影响婚姻匹配的因素。
在古代,婚姻往往是由父母之间进行商议,女性没有选择自己伴侣的权利。
相亲是传统的婚姻方式,而且是由家人带着介绍人来完成的,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男性则几乎拥有所有权。
这种婚姻制度并不平等,严重影响了妇女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同时,也不利于两性平等。
二、婚姻习俗中国的婚姻习俗极为繁多,传统的习俗有“嫁妆”、“梳头”、“入洞房”等等。
其中,“嫁妆”是指女方嫁娶时出的财产或物品,这是家族传承和父母教育女儿的体现。
除此之外,婚礼流程也应有尽有。
“请红娘”是婚礼中的重要一环,红娘一般是媒婆或熟悉家庭情况的人,她在婚礼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又如,婚礼上的拜堂、过门、喜酒等细节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婚姻观念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处于父权制和家族观念的笼罩下。
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既是一种传宗接代、延续家族的责任,也是女性必须完成的人生使命。
因此,女性在婚姻中的举动必须遵循的是家庭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意愿和个性。
同时,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也是一种大众意识,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也代表着特定的价值和思想观念。
由于这些价值观念的狭隘性,导致了妇女的权利受到严重压迫,且长期受到不平等待遇和歧视。
综上,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是一个多样性、复杂性的文化现象。
在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定,包括婚姻的形式、婚姻的意义、婚姻的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古代婚姻的形式古代中国的婚姻形式主要包括嫁与娶两种,其中嫁指女子嫁入男方家庭,娶则是男子娶妻成家。
嫁与娶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周密安排和各种正式的仪式。
以嫁为例,一般来说,女子要通过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的协商决定婚事,然后进行彩礼的交换,最后在举行婚礼后女子嫁入男方家庭。
这一过程注重礼仪的规定和遵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尊重和礼让。
二、婚姻的意义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手段。
婚姻的意义在于延续家族血脉、繁衍后代、巩固家族地位和维护家族荣誉。
古代中国注重血脉传承,男子需要继承家业并生育后代,女子则承担传宗接代的重任。
因此,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婚姻是家族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婚姻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婚姻礼仪复杂而庄重,分为订婚和婚礼两个阶段。
订婚是正式确定婚姻关系,并签订婚约的过程。
而婚礼则是婚姻正式举行的仪式,通常包括迎亲、祭拜祖先、交换婚礼以及新娘进入新家等环节。
在婚礼中,男方家庭需要准备鞭炮、红布、花轿等水火不容的祥瑞物品,以示对新娘的敬重和欢迎。
而女方家庭则准备嫁妆和其他婚礼必备品,以示对新娘的祝福和送别。
四、古代婚姻的限制与责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有一些限制,例如同姓者不得通婚,堂兄弟堂姐妹之间也禁止成婚等。
这些限制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宗族规模和族谱传承的重视。
此外,古代婚姻还强调了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男方需要承担维持家族生计和保护妻子的责任,而女方则需要尊重丈夫的地位和履行母妇之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形式、意义、礼仪、限制和责任等方面都具备其独特的特点。
婚姻作为家族延续的重要手段,在古代中国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制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些古代婚姻的影响和痕迹仍然深深地根植在中国的文化中。
中国古代的婚姻及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及婚姻制度首先,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婚”,另一种是“买卖婚”。
在“合婚”中,婚姻是由双方家庭协商决定的,一般以父母或其他亲属代表双方进行。
而在“买卖婚”中,婚姻是通过物质的交换来达成的,一般是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一定的财货来交换女方的婚配权利。
其次,古代中国的婚姻参与者主要有三个角色,即男方、女方和父母。
男方在婚姻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他们有权选择妻子,并且负责家庭的经济和生活。
女方在婚姻中地位相对较低,以从属地位存在,需要服从丈夫和夫家的安排和管理。
父母则扮演着重要的媒人和协商者的角色,他们有权决定子女的婚姻对象,并且负责婚礼的筹备和进行。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约条件也比较严格,主要包括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家族关系。
首先是经济条件,在古代社会中,男方需要有一定的财产和经济基础,才能够承担婚姻的责任和家庭的生活。
再者是社会地位,男方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以便提升自己和家族的社会地位。
最后是家族关系,古代中国非常注重家族的血统传承,所以婚姻关系必须符合家族的利益,以维护家族的血脉传承。
古代中国的婚姻仪式也是非常注重的,以及具有丰富独特的传统习俗。
婚姻仪式一般包括聘礼、过礼和婚礼三个阶段。
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赠送的礼品,表示对女方的负责和尊重。
过礼是女方正式离开家庭并进入男方家庭的仪式,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祭祀和宴请。
婚礼则是男方和女方正式成婚的仪式,有时候还需要进行一些象征意义的仪式,如敬茶等,以表示双方的互相尊重和责任关系。
总之,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严格的体系,其通过家庭的安排和协商来保证婚姻的稳定和家族的延续。
尽管在古代婚姻中男方的地位相对较高,女方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是婚姻制度也承载着社会和家族的观念和意义,尊重和维护着传统的家族价值观。
古代的婚姻类型
古代的婚姻类型
古代的婚姻类型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类型:
1.聘娶婚:这是中国婚姻形式中最广泛、最持久、最正宗的婚配。
在这种婚姻中,男子以财务作聘礼而娶妻,女子因聘礼而出嫁。
2.血亲婚:在人类婚姻发展史上,血亲婚是乱婚(杂婚)之后出现的婚姻形态,它根据血缘关系,组成了血缘群体。
这种婚姻形态有多种变化形式,包括无级别婚、级别婚、份辈婚和表亲婚。
然而,由于血亲通婚出现了不育和畸胎,人们开始谋求族外婚。
3.族外婚:族外婚使血缘群体变成氏族,使人类从自然群体进一步走向社会。
这种婚亲被称为氏族婚,其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族外级别婚、两合外婚(两个集团的合婚,它不同于血亲婚,但是通婚结果仍有血亲因素)和环状联系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古代的婚姻类型非常复杂多样,上述类型并不能完全涵盖。
中国古代最早的婚姻制度
中國古代最早的婚姻制度中国传统婚嫁习俗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伏羲氏时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婚姻法就是——伏羲氏嫁娶之礼。
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传说中古代天、地、人三皇之首。
伏羲对于早期文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伏羲以前人类是没有姓氏的,也没有婚嫁制度,人们都是过着群居、乱婚的生活,人们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乱婚屡见不鲜,后代或智力不全,或四肢不健,伏羲观察到这一现象,便定下了不得乱伦、近伦的嫁娶之礼。
实行了一夫一妻制,即一个部落的男子与另一部落的女子等量交换,每个男子只能娶一个女子为妻,而且须以两张兽皮作为聘礼,并由部落酋长作媒方可结合。
一夫一妻制的确立,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伏羲制定了姓氏,让人们有了婚娶习俗,避免了近亲结婚,所以文明是从伏羲时代开始的。
那时,伏羲让人们利用植物、居所和官职为姓氏。
伏羲自己跟随父亲风燧人姓风,经研究发现,伏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采取了“正姓氏,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婚姻制度,制定了人类的嫁娶习俗。
从此人们不但有了自己的姓氏,还有了文明的婚嫁习俗礼仪,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
如今,中国的姓氏已有三千多个,如果是向上追查起来,大致都可以追溯至伏羲氏。
据专家考证,在远古时期,姓与氏有严格区分,姓是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氏是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这样就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民能够以姓氏制嫁娶,这种制度的建立,使得人们从愚昧向文明实现了一个跨越。
伏羲氏制定嫁娶时,是以双数的兽皮为礼品,建立了互相通婚,嫁娶生育的制度,使先民懂得和重视人伦道德,从而人们脱离了蒙昧,进入了文明。
而伏羲制定嫁娶时以双数为吉利的规矩,也绵延至今。
到西周时代,形成了“周公六礼”(周公原名姬旦)。
周公为了让婚嫁习俗更加规范、更加顺畅,于是把结婚的程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仪礼》中对此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包办婚姻:古代中国的婚姻多数是由父母或亲族代理安排的,候选人的家庭出资提供嫁妆和彩礼。
2. 继承制度:男性继承制度占主导地位,男子继承父亲的家族名籍和家产。
女子通常只能依附于丈夫的家族。
3. 门当户对:古代婚姻非常注重家族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匹配。
通常要求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相当,社会地位相仿,以确保新婚夫妇之间的平衡。
4. 严格的礼节:在古代中国,婚礼程序非常繁琐,包括订婚、纳彩、过门、拜堂等环节。
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礼仪进行,以确保婚姻的正式性和合法性。
5. 多妻制度:在古代中国,富有和有地位的男子通常可以娶多个妻子。
这种制度受到儒家思想的支持,认为男性的社会地位高于女性,且多妻制度有助于保证男性的后代。
6. 女性地位低下:古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女子在婚姻中通常被视为属于丈夫的财产,需要服从和依附于丈夫和夫家。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会有所变化,上述内容主要是对大致情况的概述。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
1、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即使皇帝也只是有一个老婆,但那个时候的内容只要有条件,可以娶很多个老婆,但那叫妾,不能称妻。
妾下面还有通房丫头。
只有办了手续的通房丫头才能称妾。
2、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的包办和买卖婚姻,婚姻是男女双方家族的事情,婚姻的成立和解除由家长决定。
在这种男子为中心的宗亲制度下,夫妻的关系是极不平等的,夫权至上,“夫者倡,妇者随”,女性附属于男性,没有独立的人格。
3、婚姻和家庭是家族伦常关系的载体,所以在其中充满的伦理和道德的约束,而这造就了相对稳定的婚姻关系,女子要从一而终的要求培养了爱情的专一和忠诚的传统,家长制的控制使两性关系归于单纯,扼制了婚姻道德的沦丧。
4、我国封建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夫为妻纲,妇女的一切只能服从和依赖于丈夫,即使丈夫死了也不准改嫁,从一而终。
而男子却可以三妻四妾,皇帝有三宫六院,一般的达官贵人亦都妻妾成群。
5、中国古代婚姻经过复杂漫长的过程,都是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从中牵引,而真正结婚的男女双方都未直接参与,只有在结婚完成之后才见对方模样。
如此玄妙的结合,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男女之间的姻缘,要经过媒人的物色,经过生辰八字批合吉凶,就以定下姻缘,共度一生。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引言: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系统,涉及到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
本文将从婚姻的基本概念、婚姻的形式、婚姻的仪式以及婚姻的意义等不同方面来介绍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
一、婚姻的基本概念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男女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关系。
婚姻是一种家庭组织形式的基础,旨在确保家族延续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婚姻的核心概念是男女之间的联姻。
二、婚姻的形式古代中国的婚姻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包办婚姻、自由婚姻以及媒妁之言的婚姻。
包办婚姻是指由父母或其他长辈为子女选择合适的对象,双方并未事先相识;自由婚姻则是指两个相爱的人经过相互了解和协商自行决定结婚;媒妁之言则是指通过媒人来撮合男女双方。
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区对婚姻形式有所偏好和差异。
三、婚姻的仪式古代中国的婚姻仪式讲究繁琐而庄重,注重礼制和家族面子。
在大多数地区,婚姻的仪式通常包括聘礼、纳彩、过门和举办婚礼等环节。
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赠送礼品,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礼貌;纳彩则是女方家庭举行的仪式,男方家庭需要派代表前去,并将礼物和彩礼赠予女方;过门是新娘正式进入新家,由于新娘离开亲生家庭,过门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婚礼则是举行婚宴和庆祝活动。
四、婚姻的意义古代中国的婚姻被赋予了许多意义,既有个人层面的意义,也有社会层面的意义。
在个人层面上,婚姻是男女情感交流和需求满足的一种方式,也是子孙承继和繁衍的基础;在社会层面上,婚姻是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等级和地位。
结论: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实施上非常严谨,涉及到家族、社会、经济等方面。
婚姻的基本概念、形式、仪式和意义都给古代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现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方面。
它不仅仅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联姻,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在古代中国,婚姻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家族事务,同时也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本文将从婚姻的形式、婚姻的目的和婚姻的仪式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
一、婚姻的形式在古代中国,婚姻形式有着许多种类。
最常见的婚姻形式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
这种婚姻通常是由父母代为在两个家族之间商议,往往存在一定的利益驱动,比如维护家族的声誉、巩固家族财富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婚姻形式是通过个人自由选择,例如相亲、自由婚姻等。
二、婚姻的目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更是为了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
古代婚姻观念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生育后代,继承祖先的血脉,并保持家族繁荣。
因此,选择配偶时,除了要考虑双方的性格、才华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外,还要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家族地位,以确保后代能够维护家族的声誉和传统。
三、婚姻的仪式古代中国的婚姻仪式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过程。
首先是聘礼,这是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供的礼物,以示诚意和尊重。
聘礼通常包括金银珠宝、丝绸等豪华的礼物。
随后是定亲,男方家族和女方家族正式商定婚姻事宜,并确定婚期。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婚礼服饰,如红色的喜袍和盖头等。
婚礼上,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新婚夫妇幸福和家庭和睦。
四、婚姻的传统价值观古代中国婚姻有着浓厚的传统价值观。
首先是男尊女卑的观念,男性在婚姻中拥有主导地位,女性则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角色。
其次是家族利益至上的观念,婚姻的选择通常考虑家族的声誉和利益,而非个人感情。
再次是严守婚姻忠诚的原则,古代中国重视婚姻的稳定和长久性,对于夫妻双方的忠诚非常看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婚姻观念和制度也在不断变化。
如今的婚姻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选择,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中国古代的婚姻含义
中国古代的婚姻含义婚姻,指男女之间的嫁娶关系或夫妻关系。
一、释义婚姻,古作昏因,是指男女之间的嫁娶关系或夫妻关系。
婚,是由女和昏两个字组成的形声字,表示男方在黄昏时到女方家迎娶。
姻,是由女和因两个字组成的形声字,表示女方因为男方而离开父母家。
二、婚姻的解释1、婚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代的《周礼》中,是五礼之一。
五礼是指冠、昏、丧、祭、乡射,分别对应人生的不同阶段。
2、婚姻的主要内容是娶妻和嫁女,也就是男女结为夫妻。
古代的婚姻大多由父母或长辈安排,有着严格的礼仪和制度。
3、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血脉,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亲族关系。
古代的婚姻也反映了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三、出处1、婚姻是从古代中国的嫁娶礼仪演变而来的。
最早的婚姻关系是伏羲制嫁娶,女娲立媒约,但那时还没有婚礼制度。
直到商朝,才出现了一些关于婚姻的理解,比如“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等。
2、周朝时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婚姻礼仪,被称为“三书六礼”,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姻制度都是在这基础上演变而来。
先秦时期,婚姻一词出现,这时候是写作“昏姻”。
3、郑玄说,婿称为“昏”,妻称为“姻”。
因为新郎在黄昏时迎娶,所以称他为“昏”,而新娘随着男方而行,所以称她作“姻”。
古代婚姻中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的仪式1、六礼指古代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2、纳采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3、问名指男方家询问女方家的姓名、生辰八字等信息,以便卜算是否合适。
4、纳吉指男方家收到女方家的庚帖后,将其放在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如果没有不利的征兆,就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5、纳征指男方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方家,表示正式定亲,并赠送聘金、礼金和聘礼等。
6、请期指男方家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7、亲迎指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
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与家庭价值观
创新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传承与创新:在传承古代婚姻习俗与家庭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 需求进行创新。
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引导,让人们了解古代婚姻习俗与家庭价值观的内涵和 价值,增强传承与创新的意识。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古代婚姻习俗与家庭价值观的传承与创 新。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代婚姻习俗与家庭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传承方式与途径
家庭教育:父母对子女的 教育和影响
社会教育:社会舆论、风 俗习惯等对个人的影响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传 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媒体传播:通过书籍、报 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 行传播和推广
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适应社会变革: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婚姻习俗与家庭价 值观也需要与时俱 进,以适应新的社
中国古代的婚 姻习俗与家庭 价值观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古 代 的 婚 姻 习 俗
03 中 国 古 代 的 家 庭 价 值 观
04
婚姻习俗与家庭价值观的关 系
05
中国古代婚姻习俗与家庭价 值观的特点与意义
06
中国古代婚姻习俗与家庭价 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04
婚姻习俗与家庭价值观的关系
章节副标题
婚姻习俗对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婚姻习俗:包括婚嫁、婚礼、婚宴等 家庭价值观:包括孝道、忠诚、家庭和睦等 影响:婚姻习俗对家庭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子:古代婚姻习俗中的“三从四德”对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家庭价值观对婚姻习俗的反作用
家庭价值观影响婚姻习俗的形 成和发展
极的心态。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
姻
庭
的制
的制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度的中
第 二
婚国 章
姻古
制代
婚姻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的群婚制
奴隶社会的专偶婚制
封建社会的聘娶婚制
近现代的自由恋爱和婚姻 法
婚姻的缔结与解除
婚姻的缔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的解除:七出、义绝、和离
婚姻的礼仪与习俗
纳采:男方请 媒人向女方提 亲,女方答应 议婚后男方正 式求婚的仪式
中
度 国 尽 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与 古 意 输
赅入 的你
家 代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庭 的 文
字 是
观 婚 您
思 想 的
念 姻 提
炼 ,
汇 报 人 :
请
制
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壹
贰
叁
肆
伍录
中
中
度中
度中
目 录 标 题
国
制 度
古 代 的
婚
国
观 念
古 代 的
家
与国
关 系 家 庭 观
古 代 婚
念姻
特与国 点家古 及庭代 影观婚 响念姻
婚姻制度与家庭观 念的演变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经 济、文化、政治等。
及念与婚中
第 五
影的家姻国 章
响特庭制古
点观度代
特点总结
婚姻制度:父 母之命,媒妁 之言,强调门
当户对
家庭观念:男 尊女卑,三从 四德,家族传
承
婚姻目的:传 宗接代,延续
香火
婚姻稳定性: 强调忠贞,离
婚率低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和儿童教育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婚姻对儿童教育资源的影响:婚姻关系中 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决定了家庭能够 提供给儿童的教育资源。
婚姻对儿童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的教 育观念和期望,通过婚姻关系传递给儿 童,影响着儿童的教育方向和目标。
家庭教育在婚姻中的地位
家庭教育是古代婚姻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夫 妻关系的和谐与子女的 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强调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认为德行是成才的基础。 知识教育:强调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认为知识是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认为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示求婚。
纳征:男方送 聘礼到女方家, 正式缔结婚姻
关系。
请期:男方选 定婚期,通知 女方,征求同
意。
婚姻观念
婚姻的目的:传宗接代、延续家族血脉 婚姻的构成:门当户对、媒妁之言 婚姻的仪式:六礼、大婚 婚姻的法律地位:夫妻一体、相敬如宾
中国古代的家 庭
家庭结构
父系家庭:以男性为中心,家庭成员由直系及旁系男性亲属组成 母系家庭:以女性为中心,家庭成员主要由直系及旁系女性亲属组成 夫妻家庭: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由夫妻及子女组成 核心家庭: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由夫妻及未婚子女组成
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中国古代的夫妻关系以男尊女卑为主,强调夫权和父权。 亲子关系: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孝道和家庭和睦。 兄弟关系:兄弟之间以长幼有序为原则,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照顾和管教的责任。 婆媳关系:婆媳关系在中国古代家庭中是一个重要的关系,强调婆婆的权威和媳妇的服从。
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深植于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的婚姻习俗、婚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婚姻对女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一、婚姻习俗中国古代婚姻习俗博大精深,代代相传。
婚前,双方家庭会进行“过门礼”以表示双方进入婚姻的准备。
婚礼当天,新娘要穿上红色嫁衣,蒙上红盖头,与新郎完成交杯酒、对拜等仪式。
婚后,新娘被迎入新家,丈夫的家人会向新娘赠送礼物,并向她表示欢迎。
二、婚姻方式古代中国的婚姻方式主要有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形式。
包办婚姻是父母代为筹办婚事,经过相亲、卜算等程序最终决定婚姻的结果。
自由婚姻则是由男女双方自行选择彼此的伴侣,往往是因为彼此有较深的感情或其他各种因素。
三、家庭结构在古代中国,家庭结构主要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
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角色,女性则负责照顾家庭事务和子女教育。
四、婚姻对女性的影响婚姻在古代中国对女性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女性在婚姻中要服从丈夫和婆家的安排,履行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另一方面,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限制,尤其是贵族阶层中的女性更加受到束缚。
然而,婚姻对女性的影响也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女性在婚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例如,南方的一些地方,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她们可以作为家族的中心来传承家业。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婚姻习俗、婚姻方式到家庭结构和婚姻对女性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断的演变。
从始于旧石器时代,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和社会等各个历史阶段,直到今天,都留下了鲜明的文化印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
一、婚姻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往往与宗法制度和性别观念有关。
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男女双方最终达成婚姻所必须经过族长或家长的调停,并且家族之间婚姻也是核心。
此外,性别观念在古代中国也相当重要,以男尊女卑的思想为主。
在相亲、婚姻环节中,性别对立是不可避免的。
在汉代以前,女子在嫁娶时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尤其是贵族阶层,女子的地位更是十分低下。
然而,到了唐代,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提升,婚姻制度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唐代男女平婚,女性可以选择自己的伴侣,并且离婚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
明清时期,相亲是中国婚姻习俗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亲的目的是为了将两个家庭连在一起,让男女双方有机会认识彼此,并最终达成婚姻。
此外,婚姻形式也日益丰富,除了正常的男女婚姻,还有一些特别的形式,例如旁门左道的“委生”,以及富家子弟和妓女之间的“购春”等。
二、家庭制度古代中国的家庭制度也是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
在古代,家族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一般的家族包括祖、宗、族等等,而家庭则是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
在家庭里,父亲是权威的代表,母亲则往往起着传递家族文化的作用。
在家庭中,男女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
男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事业代表,而女性仅仅是家庭中的一部分,对于家庭经济和社会影响力贡献往往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
不过,在明清时期,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开始涌现出一批有才华的女性,例如李清照、柳如是等等。
这一时期,女性的教育逐渐得到普及,并且一些女性也开始出现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
三、夫妻关系在古代中国,夫妻关系往往被视为一种主仆关系,丈夫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人,而妻子则是夫人。
妻子在婚姻和家庭中往往扮演着屈从、服从、忍让和自我牺牲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纳妾制度的危害
对家庭:造成家庭关系的复杂化 对男性:财产的分配、身体与精 力衰竭、感情的分散 对女性:无我心态、依附感
五、纳妾制度的遗留
(一)存在原因
1.制度根源基本消失 2.财富、地位差别依然存在 3. 不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在当代社会中表现形式
1.婚外情
2.包二奶
(三)预防措施:
鲁迅在与许广平同居之前曾奉母命娶夫人朱 安,他与许广平的结合成为其批判旧婚俗、 旧社会制度的典型例证。
行路难(贺子珍) 贺家有女长叹息,十载别君归未期。延安传来帝 子意,新得美人夜夜迷。君不见长征万里路,携 手共避敌。新欢毕竟赛旧好,古来姬妾胜发妻。
三、妾的社会地位
《谷梁传》:‚毋以妾为妻。‛ 《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 人皆贱之。‛ 《吕氏春秋》:‚妻妾不分则室 家乱。‛
第二,纳妾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皇帝、士大夫与富民豪商
‚亲王妾媵十人,一次选;世子郡王妾四人, 将军三十无子具二人,三十五无子具三 人……庶人四十以上无子者,许娶一妾。” ——《明会典》刑部律例
晚明时期,士大夫一旦登科第,便会纳妾, 这既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一种时尚 。清代, 日趋放任,不只是士大夫纳妾没有标准,就是 富民豪商亦置妾多人。
二、纳妾制度存在的根源(合理性)
第一,重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第二,纳妾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士大夫与富民豪商 第三,满足男子对“色”与“情”的需 求。
此处的色、情属于中性词,并非贬义。 “娶妻娶德,娶妾娶色”
第一,重子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邱氏,苏人俞钦玉之妻也。钦玉, 故刑部尚书士悦子,颇知书,而轻财好色, 尝以邱无子,置妾七人。” ——陆容《菽园杂记》 乡医王素行,“年四十余无子,女 则成群,乃破产娶妾生子”。 ——清代常州《王氏宗谱》
战国(齐)
战国(越) 西汉
30
20
15
17 15
东晋
北周 唐代 15 20
17
13 15
北宋
南宋 明代
15
16 16
13
14 14
清代
16
14
1. 原因:
①历代当政者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早 婚早育。“王也者,势之众也。 ” ②自给自足的个体经济刺激人们早 婚早育。 ③儒家“孝悌”观念是早婚盛 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包拯(999-1062),庐州(安徽合 肥)人,历经北宋真宗、仁宗两朝, 官至枢密副使,一生刚正不阿,秉 公执法,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他 与元配夫人董氏生有两女一男,儿 子20多岁死了,儿媳崔氏自己没有 孩子。包公还有一妾孙氏,后被打 发回娘家,不久却生下一儿,这就 是包公在60岁时与孙氏生下的包绶, 被崔氏领回包家,成为包家唯一的 后人,包公去世后,崔氏将包绶抚 养成人,为包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纳妾制度的源起
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国中有“媵 制”,这是一种氏族首领才有资格实行的 婚姻制度。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 就出现了丈夫与妻妾合葬的现象。
帝王: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 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礼记· 昏义》
秦朝:‚除皇后,自昭仪以下,秩至百石, 凡十四等。‛
唐朝:皇后、四夫人(贵、淑、德、贤妃)、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 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 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妻(宝林、 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清朝:皇后、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 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数
‚男有再娶之义,女无二适之义‛ ——班昭《女诫》 牙婆:‚黎明即促之(男子)出门,至瘦 马家坐定……看中者用钗一股插其鬓,看 不中者钱数文赏牙婆,又出看。‛ ——(明)张岱 《陶庵梦忆》
床为夫妻,下床为君臣”。
纳采 纳吉 请期 婚仪: 拜堂 问名 纳征 亲迎 六礼 沃盥 正婚礼 对席 同牢合卺 妇见舅姑 婚后礼 饣爰馀设袵 庙见礼 合卺礼以成妻、庙见礼以成妇 “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 四礼、三礼
2.婚姻中渗透买卖关系
春旺和九仙姑(沂南)
“难题求婚”
刘墉:乾隆盛世著名清 官。他刚直不阿、不畏权势; 铁齿铜牙、秉公执法;披肝 沥胆、整肃吏治;斗智斗勇、 反腐倡廉。他体恤百姓、清 正廉洁、为民请命的诸多故 事,广为民间流传。他与妻 子没有孩子,妻子力劝他纳 妾,后将其丫环送与他为妾, 并生下孩子。
《创世纪》中关于纳妾生子 的故事: 亚伯兰之妻撒莱无子,撒莱 将女佣夏甲给亚伯兰做妾, 生下了孩子实玛利。
教化百姓的殷契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 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 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 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 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 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 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 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 弃之,因名曰弃。” ——《史记· 周本纪》
2. 后果
①增添了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进步和 经济的繁荣,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②提高人口出生率的同时,出现了高死亡率 的现象,严重地摧残着古代妇女的身心健康, 使他们成为专门的生育工具。妇女成为早婚 的最大受害者。
(二)婚姻礼仪
1.婚姻依礼而行 2.婚姻中渗透买卖关系 3.婚姻重礼轻爱
妾地位之低下
唐代严挺之独厚其妾英,其子严武由母 处知悉其情,奋然一铁锤就英寝,碎其首。 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 ‘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 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 --《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1.婚姻依礼而行
婚义:门当户对、父母之命
阶级地位和 社会地位 良贱不婚 官民不婚 士庶不婚 尊卑不婚 辈行和亲属关 临时禁忌 系的限制 同姓不婚 宗亲不婚 丧期内 其他禁忌 有通奸关系
直系尊亲被囚 在逃女子 僧侣道士尼姑 属相相克
姑表、姨表不 婚龄忌讳 婚 同母异父同父 异母不婚
一、同姓不婚
辜鸿铭(1857- 1928),名汤生, 字鸿铭,原籍福建同 安,是一个享有国际 声誉的‚文化怪杰‛。 他13 岁到西方留学, 先后游学于英、德、 法、意等国十一年, 回国后长期担任张之 洞幕府的洋文案,民 国初年曾任北京大学 教授。
辜氏年轻时风流倜傥,对纳妾制度极 为赞赏,并身体力行,留下许多佳话
第三,满足男子对情与色的需求
封建社会的男女婚恋毫无自 由快乐可言,自然之爱无法释放, 在聘娶婚的严格约束之下,纳妾 便成为男子情感世界歪曲荒诞的 表达方式,部分地满足了男子对 情色的需求。
魏万《李翰林集序》: ‚白始娶于许, 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 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 终娶于宋。‛ 两娶两合,合即同居。 纳妾两个:‚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 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 姓刘的妾,据说 ‚不贤‛。李白《雪 馋诗赠友人》: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 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 君子,无悦簧言。‛ ‚鲁一妇人‛,为李白生了一个儿子。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 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 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 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 —恩格斯
个体婚的主要特点:
1.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妻一夫制) 2.两性不平等,单方面限制、压抑女性 “ 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 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为只 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 一妻制。” —— 恩格斯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
从三个方面来看妾地位之低下: 妾与家族:有妻有妾者,书妻不书妾 妾与夫:买卖关系、可以互赠 妾与妻:妻为正室、妾为侧室
妾的命运完全依赖于男子的好 恶,没有家族也没有法律可以庇 护,几乎没有任何安全感,一旦 男子的情感被其他因素所左右, 从她身上转移,她的悲惨的命运 也就无法挽救了。
1.加强法制建设与法律约束
2.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教育
3. 对男性:加强家庭责任感、加强夫妻间 情感交流与培养、加强信仰力量的软控制 4.对女性:提高独立意识,改造吸收‚无
我‛精神
小结
纳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存在 与长久不衰,是有着非常深刻的经济、 社会根源及观念基础。一方面,妾的 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人身依附关系她 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往往是作为 被玩弄的对象而存在。
天女配九皋(贵州苗族) 天鹅姑娘(云南苗族)
阿秀王(贵州苗族) 聘礼是个体婚姻缔结的重要条件
阿那和龙女(云南佤族)
人类迁徒记中的丽恩娶天女(纳西族)
3.婚姻重礼轻爱
结婚目的: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婚后生活:重家庭利益轻个人利益 重子嗣、轻性爱:“非为色也,为后也” 婚姻嫡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讲 中国古代婚姻
主要内容:
婚姻形态
婚姻礼制
婚姻特点
一、中国古代婚 姻形态的嬗变
血族群婚 族外群婚 对偶婚 个体婚
(一) 血族群婚
早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期,约二三十 1.族内婚 万---十万年前) 2.班辈婚:异辈不媾 马坝人、丁村人时期 (兄妹婚)
血缘家庭:第一个社会组织
伏羲女娲龙身像
“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别 也。” (《礼记》) “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 户婚》)
中国古代婚姻的特点:
功利性和买卖性:
①重家族利益轻个人幸福 ②重父母之命轻儿女意愿 ③重钱财布帛轻男女爱情
(三)多妻(纳妾制度)
妾的涵义及纳妾制度的源起
纳妾制度存在的根源(合理性)
妾的社会地位
(三) 对偶婚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距今一万年 -五、六千年) 1. 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比较固定的、 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 又可以轻易离异的偶居关系(主妻、主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