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极化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q 电荷(-q)留 在 内,此时加“-”号以保证 0。
P(E) θ n S
P(E)
2
n
θ
S
2 dq 电荷(+q)留 在 内,此时加“-”号以保证 0。
(2)
ຫໍສະໝຸດ Baidu
dS 时, 0,而 E ‖P , 所截偶极子的正 cos
( 又 ql p,nql 为单位体积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 P) dq nqlcosdS P cosdS P dS

R
- +
dS dE z dE cos cos 2 4 0 R
总场强
A O
+ + + + +
n θ P z
E dEz
S
dS cos 2 4 0 R
2
- +
+
d
0
2

0
P cos R sin d cos 2 4 0 R
§3.4 极化电荷
一 极化电荷 定义:由于电介质的极化而在介质内部或表面上 出现的宏观电荷叫做极化电荷,这些宏观电荷不能离 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内自由移动,故也称为束 缚电荷。 二 极化电荷体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在介质中取一任意形状的体积 , 的边界面为S, 下面求 内的极化电荷量 q。
偶极子 对q 无贡献。 设介质中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 n,则夹层的体积为
l E θ P n
l cos dS
中心在夹层内的偶极子数(分子数)为
nl cos dS
dS
所贡献的电荷量为
dq qnlcosdS
说明:(对上式中的“-”号) (1) 时, 0,而 E ‖P , 所截偶极子的负 cos dS
ΔS1 ΔS
介质1 介质2
q q 1 q 2 q 侧 S S S

h S1 S 2
S
ΔS2
q 1 S ,将q 侧忽略 ∴ q 侧 S S S q 2
由 dq P dS 得
n2
放大图
q 1 P dS1 q 2 P2 dS 2 S 1 S q P dS1 P2 dS 2 1 S1 S 2 S (S1、S2相距很近) ˆ n n1 n2 ˆ ˆ
q ˆ P2 P1 n P2 n P1n S ˆ ˆ n n1 :介质2指向介质1的法向单位矢。
2、讨论 (1)几何面 S 位于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通常 P n P n ,所以 0。 1 2
(2)若S面并非两介质交界面,而为均匀介质内一 P 几何面:当介质均匀极化时, 1n P2 n ,则 0。
分析:那些被 的边界面S截为两段的偶极子对 极化电荷 q 有贡献。
在dS 两侧作两个 与dS 平行的面元 dS1及dS2,它们
的垂直距离都为l cos 与dS
壁围成一个夹层,显然,中心在夹层内的偶极子一定
2
dS 。 1、dS2加上两个侧
被dS 所截,对极化电荷 q有 贡献,中心在夹层外的
+ 金属板 E
各点相同时 P 0 E 必须E各点相同 才能P各点相同 证明:将均匀介质放入(充满)平行板电容器中,
-
A B
C D
金属板 P
在均匀极化介质中取一长方体, P 垂直,由于极化, 与 只有AB和CD所代表的侧面才与偶极子相截。 P 处处 而
(3)介质1是真空(介质和真空的交界面上) n P1=0 S 真空中 P 0 Pn 0 1 1
ˆ P2 n P2n Pn
P2
ˆ n 由介质指向真空
介质1(真空) 介质2
无特别声明时空气均认为是真空,均有
Pn
(4)介质1是金属(介质和金属的交界面上)
3、特例:对均匀介质(不要求均匀极化),只要 ( 该点自由电荷体密度为零 0 0), 则极化电荷体密度 q 0(第5节小字部分给出证明P102)。
三 极化电荷面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1、 与 P 的关系 对两介质交界处,求交界面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在两介质界面上取一小“薄层”(h很小的圆柱体), 柱高h满足条件
相等,所以AB和CD两侧面所截的偶极子数相等,即
dq B P dS AB A dq CD P dS CD
P相等 dS AB dS CD
A B
C D
dq B 与 dqCD 等值异号 A
这说明:如果AB面所截偶极子把正电荷留在长方 体内,则CD面所截偶极子必然把负电荷留在该长方 体内,因而此长方体内极化电荷 q为零。 由于长方体的任意性,可见均匀极化介质内部处 处没有极化电荷,将长方体缩为物理无限小(就是 一个宏观点),那么均匀极化介质内任一点 0。
(2)求极化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场强
+ + + +
P z
极化电荷以z为轴对称地分布在球表面上,在球心 处产生的场强只有z轴的分量,且方向为z轴负方向。
dq dS ,其在球心O处产生场强为
dS ˆ dE R 4 0 R 2
在球表面上任意选取一面元 dS ,面元所带电荷量
1、 与P的关系
就是该点 若 趋于物理无限小,则比值 的极化电荷体密度。
q
-
+
P
dS
τ
E
θ
n
S
dS
在S上取一个小面元 dS ,其上 P 与该点 E 同向, ˆ 并假设 P 与面元法向 n 夹角为 。 dS 很小,认为其上各点P相同,并认为dS附近 的偶极子都有相等的偶极矩p,即p与P平行。
(3)对S积分得内 的极化电荷总量
q dq P dS
S S
(4)当 很小时(物理无限小即宏观点),得该点 的极化电荷体密度为

q


P dS
S

(点函数)
2、证明:对均匀极化的介质(不要求介质均匀),
0。
介质中各点相同, 相同 P相同(均匀极化)。 E
ˆ P nA
ˆ P n A P cos A A
任一点有
P cos
R
- +
+ A
n θ
所以极化电荷分布为
O
右半球 在1、象限 , 0 4 + - + 左半球 在2、象限 , 0 3 左右两极处 0, , 最大 P 3 上下两极处 , , 最小 0 2 2
ˆ n 由介质2指向介质1
例(补充):求一均匀极化的电介质球表面上极化
电荷的分布,以及极化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 已知极化强度为 P。 n 解:(1)取球心O为原点, θ A P R 极轴与 P 平行的球极坐标,选 z O 球表面任一点A(这里认为置 于真空中),则
而定,即
由于均匀极化,故极化电荷的分布由 nA与P 的夹角 ˆ
E金属内 0 P 0 E金属内 0,P n 0 1 1 ˆ P2 n P2n Pn
S P1=0(E1=0) n P2
介质1(金属) 介质2
ˆ n 由介质指向金属
(5)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
ˆ P2 P n P2n P n 1 1
ˆ ˆ ˆ q P n1S P2 n1S P2 P nS P2 n P n S 1 1 1
因为h很小,当场点与薄层的距离远大于薄层的厚 度h时,从宏观上可以认为 q 就集中在几何面 S 上,
故S 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
2 P 3 0

0
P cos 2 sin d 1 d 4 0 2 0


0
P cos 2 d cos
P E 的方向为z轴负方向,大小为 3 。
0
习题: 3.4.1;3.4.5;3.4.6
h s1 s2
小“薄层”取为物理无限小,即宏观上它可视为S面 上的一宏观点,而微观上它却足够大,大到可以包含 足够多的分子(偶极子)。 交界面S n1(n) n1
ΔS1 ΔS ΔS2
介质1 介质2
ΔS1
S
ΔS2
ΔS h 介质1
n2
n2
放大图
介质2
“薄层”内的极化电荷由三部分组成
n1(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