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寒湿症)分析

合集下载

金匮方歌——麻黄加术汤

金匮方歌——麻黄加术汤

金匮方歌——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汤湿家身重肯烦疼,脉缓苔白乃可征。

汗见于头身见痒,若施火法病恒崩。

麻黄本是辛温剂,峻汗攻邪正气兴。

逐水同时仍抑汗,还须四两术来增。

附注: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金匮湿病:20)【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本方乃麻黄汤加白术四两而成。

主治外感寒湿,着于肤表,汗不得出而身烦痛者。

且对于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本证为久患湿病而又复感寒邪。

寒湿凝滞肌表,腠理毛窍闭塞,经气郁遏,营卫运行不畅,故全身疼痛较甚,并伴烦扰不宁。

又因寒邪束表,毛窍闭塞,当见发热恶寒、无汗等症。

此身痛与《伤寒论》麻黄汤证身痛有别,湿家突出身重滞疼痛,具有湿病之特征。

治宜发汗除湿,故与麻黄加术汤微发其汗。

湿家慎不可用火攻之,假若火攻发汗,则会大汗淋漓,使风去湿存,而病不得尽解;或火攻之热与体内之湿邪相加,形成湿热郁蒸,引起发黄或衄血等病变。

《伤寒论》第116条“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的告诫,可佐证“慎不可以火攻之”的禁忌原理。

【经典医案】有人忽患脚痛,痛到不能履地,疼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行走受限,出入家门都要人搀扶。

不问:是不是痛风?而问:是不是感冒了?答:感冒五六天了,没管。

看舌苔,明显的舌苔白厚。

思虑:表症才有身体疼痛之证,邪气入里不会有疼痛。

于是用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原方。

当晚熬好药喝了一碗,睡前就可以走路,疼痛大减,可说是覆杯而愈,不由大赞中药之奇。

麻黄加术汤《伤寒杂病论》

麻黄加术汤《伤寒杂病论》

麻黄加术汤《伤寒杂病论》麻黄加术汤《伤寒杂病论》【方剂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甘草炙,一两(3g)白术四两(12g)【用法用量】用水630ml,先煎麻黄10分钟,加入其余药,煮取药液180ml,每日分3次温服,加衣取暖微微汗出为佳。

【功效药理】解表散寒,除湿止痛。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消炎、抗风湿、抑制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增殖、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适用病证】1.中医太阳寒湿痹证: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无汗,遇寒湿加剧,或关节疼痛,舌淡,苔薄,脉浮或紧;或太阳寒湿夹虚痹证。

2.西医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太阳寒湿痹证者。

【知识要点】1.掌握麻黄配白术,桂枝配白术,杏仁配白术之间的用量及其相互关系。

2.方药组成虽是麻黄汤加白术,但白术用量大于麻黄、桂枝,白术配甘草既能加强益气,又能避免麻黄、桂枝辛散伤气。

3.治疗太阳寒湿痹证,白术重在燥湿止痛;治疗太阳寒湿夹虚痹证(或太阳伤寒夹虚证),白术重在益气扶正。

4.张仲景设麻黄加术汤本是辨治太阳寒湿痹证,但在应用时则可辨治太阳伤寒夹虚证。

【临床须知】1.用药特点方中用麻黄既能发汗祛湿又能通利关节;桂枝既能解表化湿又能通利经脉,与麻黄配伍以利经脉通关节;杏仁既能降肺止逆又能降利湿浊,与麻黄配伍以宣发营卫,肃降湿浊;白术既能健脾益气又能燥湿祛风,与麻黄、桂枝配伍,以益气通阳;甘草益气和中,与白术配伍,以益气健脾燥湿。

方药相互为用,以解表散寒,除湿止痛为主,兼以益气。

2.用量分析方中用药5味,辛温药2味如麻黄、桂枝总量15g;降泄药1味杏仁12g;益气药2味如白术、甘草是15g。

上述3类用量比例约5∶4∶5,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是太阳寒湿痹证,或太阳寒湿夹虚痹证,或太阳伤寒夹虚证者。

【医案体会】周某,男,33岁,郑州人,有多年坐骨神经痛病史,近因疼痛加重前来诊治。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一次我正背着《金匮要略》里的方药加减,恩师指了指【麻黄加术汤】那一篇,对我说:“你且记好,此方如果运用得当,称得上是中医的'手术刀’,尤其是应对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于是我熟读此方后,却向恩师提出质疑:“严重的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用纯中药真的够吗?”他十分耐心地告诉我:“千年来,中医都是多用药、少用刀的。

古中医用刀,多是为了排血泄脓,而风寒痹症则基本无需用刀,你能做到辨证化裁得当,则胜似手术刀了。

”在那之后,我经过不断的临床运用、加减化裁,总算能够体会恩师的那一番话了。

先说这方子:【麻黄加术汤】组成: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白术。

在《金匮要略》之中,应对风寒湿痹,属此方最为通用、常用。

别看其中用药不多,对症加减,可堪大用。

讲个典型医案,你就明白了:十多年之前,我曾接诊一位47岁的蔡先生,他本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年轻时身体很好。

可不久前一次户外运动后,他却感到异常疲惫,于是当晚就露宿在了野外。

结果,第二天起来,他就感觉浑身酸困疼痛,特别怕冷,一遇冷就加重。

找我看的时候,我详细看蔡先生的情况,疼痛部位主要在腰部和腿部,腿伸不直,右侧膝关节还有些肿胀,甚至到了无法正常站立的程度。

这时我再看蔡先生舌象:舌苔薄白。

考虑到他肌肤偏凉,以及上述症状,我决定施方:麻黄、桂枝、附子、生薏苡仁、白术、杏仁、生姜、大枣,随症加减化裁。

调理同时,我叮嘱蔡先生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结果还7剂下去,蔡先生反馈浑身出汗多了,身上也没之前那么酸、乏,疼痛有所减轻。

于是继续用原方,一诊后关节屈伸自如,肿胀消失;接着去掉薏苡仁,加川牛膝、汉防己,继续巩固二诊,半年后回访,蔡先生的种种疼痛不适基本消失。

以上,就是运用麻黄加术汤加减化裁,对症解决关节疼痛的一个典型案例。

其实这种毛病,在中老年人身上常见得很。

别管你之前身体多好,照样会遇上寒湿入体的情况。

像这位蔡先生,在睡觉的时候,体表卫气本来就不足,还偏偏在户外,更容易遭受寒湿之邪入侵体内。

麻黄加术汤除内外湿气,横扫关节痛

麻黄加术汤除内外湿气,横扫关节痛

麻黄加术汤除内外湿气,横扫关节痛(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经方观止》、《金匮杂病论治全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是如何应对寒湿之邪所致的关节痛的。

闲言少叙,我给你讲一张在业内很有名气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才35岁,医案记载姓吕。

这个人,从前就有过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史。

后来经过一些治疗,症状有所好转。

随着病情的减轻,他对一些事儿就开始不在乎了。

结果,有这么一次,他在田间干活,不巧的时候,天上下雨了。

当时有人喊他快点回去,他没答应,冒雨把活干完再走。

结果,等回去以后,此人就出现问题了:全身关节,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一处不疼,而且疼痛呈游走性,总是在窜。

与此同时,身体沉重。

这怎么办?大家就带他到医院去看。

刻诊,见患者脉略弦,苔白,舌淡红。

当时,医家开了一张方子,非常简单,见——桂枝、杏仁、苍术、白术、羌活、独活、炙甘草。

所有这些,水煎两次兑入,1日3次温服,然后取微汗。

结果怎样?服药一剂之后,浑身疼痛的感觉就减轻了。

两剂以后,疼痛大减。

三剂以后,诸证悉平。

这是一张很有名的验案。

它最初曾记载于《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里面。

好了,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患者为什么会得病,又为什么会好病。

我们仔细探查其患病经过,不难理解,导火索一定是那一次田间劳动时的淋雨。

淋雨,这一点对人来说,最容易感受风寒湿邪。

寒湿之邪郁表,使得经脉阻滞不通。

同时,寒湿之邪在风邪的引动下,行走不定,这就导致患者一身关节、筋骨疼痛,而且痛处游走不定。

湿邪沉重,故而患者的肢体,也就跟着沉重。

这个时候怎么办?第一,要驱散风寒之邪,第二,要化解湿邪。

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我们看看当时医家开的方子:桂枝、杏仁、苍术、白术、羌活、独活、炙甘草。

这里头,桂枝、羌活和独活,用于祛风散寒、解表除湿。

用麻黄加术汤治寒湿郁表怪病

用麻黄加术汤治寒湿郁表怪病

用麻黄加术汤治寒湿郁表怪病任某,男,16岁。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住北京朝阳区西坝河。

2002年10月30日其母亲来诊室找某医生诊病,但该医生因故未来上班,其母亲即向我述说患者的病情,问我能否给开一处方。

患者曾患过肾炎,现在患“乙肝大三阳”。

其症偏头痛,有“三幻症”,恶心,胃脘胀满,每天饭量很少,心烦急躁,口苦,耳鸣,大便干结数周不解,小便正常。

据病情,我为其处大柴胡汤原方2剂。

2002年11月3日患者来诊。

诉及服大柴胡汤后呕吐两次,仍恶心,口苦,口中有酸干辣味,未解大便,嗜睡。

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为处两方:一方:温胆汤3剂;二方:薛雪黄连苏叶汤(黄连、苏梗、苏叶)3剂。

2002年11月10日三诊。

服处方一仍呕吐,恶心,改服处方二后,恶心、呕吐止。

但仍头晕,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口渴不欲饮,“三幻症”仍存在,大便1周未解,小便黄。

神情呆滞,面色晦黑,不愿多说话,诉说病情均以家长为主。

舌红,苔薄白腻,脉弦数。

从精神抑郁考虑,用防己地黄汤3剂。

此后病人未来复诊。

至2003年3月26日下午,患者同其母亲来找另一位医生又未遇见,遂又找我诊治。

本次症为:恶寒发热,浑身怕冷,无汗,全身肌肉,关节串痛,头痛,以左侧太阳穴痛为重。

咽痛,口不渴,心中恐惧,大便已3~4周未解,小便正常。

纳呆,无食欲,任何东西都不愿意吃,只喜欢喝可乐。

细细追问,患者发热之症已有多年,经常午后发热,并伴随许多症状,以头身痛为最多最主要,因此患者很少能全勤上学1周,曾到很多医院检查,但均未明确诊断。

舌体偏胖,舌淡红,苔白厚腻,舌根厚腻尤其显著,脉浮紧。

用麻黄加术汤。

处方:麻黄8g(先煎去沫)、桂枝6g、杏仁10g、炙甘草6g、生白术30g。

2剂。

嘱温服,避风寒,微汗出即可,不可令大汗淋漓。

2003年3月28日上午其母亲来电话告诉,服第1剂未出汗,服第2剂即全身微汗出透,患者顿觉全身舒适了许多,下午烧退,上述诸症亦随之消失。

此后鼻衄1次,血色紫红,血量不多,鼻出血后反而精力充沛,全身清爽,饭量大增,本周竟全勤上学。

麻黄加术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麻黄加术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麻黄加术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麻黄加术汤一、古方简介【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6g,桂枝4g,甘草3g,杏仁9g,白术9g。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风寒湿痹,身热烦疼,无汗。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慢性肾功能衰竭【案例】某男,55岁。

患水肿病10年,反复住院治疗多次,均以地塞米松、地黄丸、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等药治疗,水肿虽有消退,停药即肿。

2年来反复出现无尿,每次以速尿解急,5天前推注速尿无作用而人我院,继以氢化可的松100mg、利尿合剂静脉点滴,24小时内排尿500mL,请中医会诊。

诊风:全身水肿,腹大脚满,卧则喘促,倦怠,面色苍白,纳差,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尿常规检查:蛋白尿(++),管型细胞(+);肾功检查: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减少,血尿素氮36mmol/L。

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所致血尿素氮增高。

中医诊断为水肿病,阳虚水泛型。

治以麻黄加术汤加味,处方:麻黄、桂枝、白术、当归各15g,黄芪30g,附片(先煎1小时)、杏仁各10g,甘草5g,将上药清水浸泡20分钟后煮沸,三煎取汁300ml,分3次服,日服1剂。

药后入睡,加被有微汗出,尔后一身轻爽。

二诊:次日小便量700ml,水肿略有消退,腹大胸满感减轻,基本能平卧。

效不更方,连投3剂后,精神倍增,食欲转佳,水肿基本消退,每日尿量1500ml,连服2周,自觉症状全部消除。

实验室检查:蛋白尿转阴,管型细胞阴性,肾功能检查已恢复正常,血尿素氮由36mmol/L降至正常。

再进2剂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李永高.麻黄加术汤治疗慢性肾衰20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9):13]。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血尿素氮(BUN) 增高,系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所致血尿素氮增高。

中医认为,阴寒之邪滞于体内,腠里闭塞不宣,失于开阖而发于水肿。

日久及肾,肾失其司,损及阴阳,其气必虚而发此病。

《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歌诀】仲景麻黄加术汤,主治湿家身烦痛,太阳寒湿表实证,解表散寒除湿痛。

【方药】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一两(3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白术四两(12g)。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功效】解表散寒,除湿止痛。

【学用导读】麻黄加术汤主治风寒湿引起的肌肉关节筋脉疼痛,若病变证机以湿为主,可加大白术、杏仁的用量;若病变证机以寒为主,可加大麻黄、桂枝的用量。

【中医辨证】1.太阳寒湿痹证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无汗,遇寒湿加剧,或关节疼痛,舌淡,苔薄,脉浮或紧。

2.用方思路本方是主治风寒湿表实证的基础方,又是治疗皮肤瘙痒寒湿证的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寒湿乘营卫失调而侵袭,阻滞筋脉骨节气血运行,以此而演变为寒湿。

4.审证要点肌肉关节疼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

5.随证加减用药若肌肤疼痛者,加羌活、葛根,以通经止痛;若水肿明显者,加薏苡仁、茯苓,以泻湿消肿;若咳嗽者,加紫苏子、葶苈子,以降逆止咳等。

【西医辨病】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医案助读】杨某,男,56岁。

有5年坐骨神经痛病史,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左髋肌肉疼痛,牵引腿后侧至膝关节,遇寒湿加重,无汗,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略腻,脉略沉。

辨为太阳寒湿痹证。

方用麻黄加术汤加味:麻黄10g,桂枝12g,杏仁15g,生川乌10g,细辛10g,生姜20g,炙甘草10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

二诊:疼痛减轻,续服前方20余剂,疼痛解除。

随访1年,未再复发。

诊治提示:根据疼痛因寒湿加重辨为寒湿,因无汗辨为实证,以此辨为太阳寒湿痹证。

方中用麻黄加术汤散寒除湿止痛,加生川乌逐寒除湿止痛,细辛温阳通经止痛,生姜既助川乌、细辛散寒止痛,又制约生川乌、细辛毒性。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主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苔白腻,脉浮紧者。

中文名麻黄加术汤
别名麻黄白术汤
分类解表方-辛温解表
出处《金匮要略》
处方
麻黄 9克(去节);桂枝 6克(去皮);炙甘草3克;杏仁 6克(去皮尖);白术 12克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风寒夹湿痹证。

身体烦疼,无汗等。

用法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禁忌
斟酌。

名家论述
1. 《张氏医通》: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以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

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2. 《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即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

况又有桂枝和营达卫,助麻黄以发表;杏仁疏肺降气,导白术以宣中;更加甘草协和表里,使行者行,守者守,并行不悖。

3. 《古方新用》:方中以麻黄开汗孔以发汗,杏仁利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

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健脾
生液以助除湿气,在发汗中又有缓汗之法。

麻黄加术汤(寒湿症)(借鉴材料)

麻黄加术汤(寒湿症)(借鉴材料)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药物组成] 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术12克、麻黄9克、杏仁6克。

[用法] 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功用] 发汗解表,散寒怯湿。

[主治] 风寒夹湿痹讧。

身体烦疼,无汗等。

[本方点滴] 本方即麻黄汤加白术组成。

适用于寒湿在表之证。

方中配白术健脾燥湿,白术配()麻黄能尽去表里之湿。

白术不像羌活只怯表湿,白术能健脾运湿,所以白术即治表又治本。

[应用] 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药物组成] 麻黄6克、杏仁6克、薏苡仁12克、炙甘草3克[简单记法] 方名四味药[用法] 风湿合邪,袭于人体,一身尽疼者。

发热,日晡(下午3—5时)所剧者。

[本方点滴]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怯湿。

麻黄杏仁宣降肺气,开启上方肺闸门,通调水道,使湿邪从下()而出。

薏苡仁利湿且清利,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银屑病等。

麻黄汤《伤寒全生集》[药物组成] 桂枝、川芎、防风、羌活、炙甘草(甜草)、麻黄、杏仁[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辛温发汗,疏风止痛。

[主治] 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腰背项强拘急,发热如灼,恶寒无汗,脉浮紧。

《伤寒全生集》麻黄汤与《伤寒论》麻黄汤有何异同?共同点:共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二方均可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同点:主治:《全生集》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较《伤寒论》麻黄汤为重。

表现为发热如火炽,头痛如斧劈等。

组成功效:《全生集》麻黄汤视为《伤寒论》麻黄汤加防风、羌活、川芎组成。

加防风、羌活增强发汗解表功能。

川芎与羌活善治头痛,又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其中川芎善治头顶疼及两侧头痛;羌活善治后脑连项痛,防风以加强疏风止痛之效。

大青龙汤《伤寒论》《金匮要略》[药物组成]桂枝6克、石膏18克、麻黄12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3克[寓意记法]桂草食黄杏、生枣。

[原方对照]桂草石黄杏、生枣。

[说明]桂,姓;桂草,寓一姓名。

[用法]水煎服,取微似汗。

麻黄加术汤和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区别

麻黄加术汤和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区别

麻黄加术汤和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区别麻黄加术汤:外有饮,内有寒湿。

一身皆肿,恶寒,不渴无汗。

体壮,脉有力。

越婢加术汤:外有饮,内有湿热。

一身皆肿,怕热,口渴多汗。

因为体内有停水,湿化为热(白术止水停之渴,石膏止热盛之汗)。

体壮,脉有力。

防己黄芪汤:汗出而肿,下肢关节肿痛。

适用于肌肉松软无力者,其汗多是因为表虚不固。

体虚汗多,脉无力。

桂枝白虎汤:主治热痹。

大渴汗出,脉洪大。

外有表虚。

四神煎:鹤膝风,红肿热痛。

表水内热。

宣痹汤:湿痹。

腰部以上肿,须发汗。

寒湿者用麻黄加术汤。

术祛除里湿,然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苔白腻者用苍术。

口渴说明内有停水。

止汗用石膏,止渴用白术。

所以加白术。

此证是外有饮而内有寒湿。

从考证看,仲景之时白术苍术不分,但从后世对术的区别运用看,五苓、真武、苓桂术甘辈健脾利湿当用白术为宜,湿郁有表的麻黄加术、越婢加术中当用苍术为好。

许公岩先生“治湿证,恒用麻黄、苍术”一文,许老先生的体会治疗湿证虽用祛湿、化湿、散湿、燥湿、渗湿、利湿等诸法,依法用药治之,仍有不少病例湿去复聚,久治不愈,疗效每不满意。

后来反复实践,在选药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麻黄与苍术最为理想。

因苍术辛苦温(气味雄悍),为燥湿健脾要药,能以其辛温之气味升散水湿,使脾气上归于肺,脾建则湿化。

然在脾虚湿积时,肺也不能独建,必失其下输之功能,通调受阻则湿必停聚,又将能发汗利尿之麻黄作配以助肺之宣达,两药同用协作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湿之功。

黄芪腹指的是腹部松软,脂肪堆积,肚脐深陷,按之毫无抵抗痛胀感。

适用症为体型偏胖,肌肉松软无力,汗出而肿者。

湿病(麻黃加术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防己黃耆湯,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湯

湿病(麻黃加术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防己黃耆湯,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湯

湿病(麻黃加术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防己黃耆湯,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湯湿病是指湿邪侵及肌肉、关节,以发热、身重、身体及骨节疼烦为主症的一种疾患。

该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别,本篇所述以前者为主,其证有挟风、挟寒、挟热及兼阳虚、气虚之异。

条文14】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①,脈沈而細者,此名濕痹。

《玉函》云中濕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校释】①烦:谓疼痛而烦扰不宁。

【提要】论述了湿痹的证候及治法。

【注家观点】对条文(14)湿痹内外湿相合而内湿较盛施以利小便之法,所用方剂,一般注家主张用五苓散,《发微》指出宜五苓散倍桂枝,皆具参考价值。

【文献摘录】湿痹者,湿邪痹其身中之阳气也。

利其小便,则阳气通行无碍,而关节之痹并解矣。

设小便利已,而关节之痹不解,必其人阳气为湿所持,而不得外泄,或但头间有汗,而身中无汗,反欲得被覆向火者,又当微汗以通其阳也。

(喻昌《医门法律》)濕家之爲病,一身盡疼一云疼煩發熱,身色如熏黃也【提要】论述湿病发黄的证候。

【文献摘录】湿外盛者,其阳必内郁。

湿外盛为身疼,阳内郁则发热。

湿与热合,交蒸互郁,则身色如熏黄。

熏黄者,如烟之熏,色黄而晦,湿气沉滞故也;若热黄则黄而明,所谓身黄如橘子色也。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条文16】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

若下之早則噦②,或胸滿,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胎③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得飲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

【提要】论述湿病误下后的变证【文献摘录】寒湿居表,阳气不得外通而但上越,为头汗出,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是宜驱寒湿以通其阳,乃反下之,则阳更被抑而哕乃作矣。

或上焦之阳不布而胸中满;或下焦之阳不化而小便不利,随其所伤之处而为病也。

舌上如胎者,本非胃热,而舌上津液燥聚如胎之状,实非胎也。

盖下后阳气反陷于下,而寒湿仍聚于上,于是丹田有热而渴欲得饮,胸上有寒而复不能饮,则口舌燥烦,而津液乃聚耳。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条文17】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方剂出处】麻黄加术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配方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克);桂枝去皮,二两(6克);甘草炙,一两(3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克);白术四两(12克)。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功效作用】解表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饮食无味,苔白腻,脉浮紧者。

【临床应用】1.中医病证:太阳寒湿痹证。

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无汗,遇寒湿加剧,或关节疼痛,舌淡、苔薄,脉浮或紧。

或太阳寒湿夹虚痹证;或痰湿蕴肺证。

2.西医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绎痛等临床表现符合太阳寒湿痹证者。

【用药分析】方中麻黄辛温通络,宣市散寒;桂枝辛温通经止痛;杏仁肃肺降逆;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

【用方思路】1.麻黄加术汤既是辨治太阳寒湿痹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诸多杂病如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椎管狭窄等病变的重要基础方。

2.方中麻黄、桂枝既是辨治表证的重要用药,又是辨治里证的重要用药;白术、大枣、甘草可补中益气,白术辨治太阳病取在燥湿和筋,又可健脾益气;麻黄、桂枝、白术走太阳以宣通燥湿为主,走里以温经益气为主。

麻黄加术汤的作用是散寒、燥湿、益气,辨治病证是寒夹虚。

从方中用药得知,麻黄加术汤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太阳寒湿痹证,还可用于辨治诸多杂病,如运动、神经、呼吸等系统疾病。

3.运用麻黄加术汤辨治的基本病证(无沦病变部位在表还是在里)以寒湿为主,或夹虚;根据方中用药分析,本方辨治的病证主要是实中夹虚,治疗以泻实为主。

【随证加减】若夹湿热,可与葛根芩连汤合方用之;若夹痰,可与赤丸合方用之;若虚实夹杂且都比较重,可根据病变调整泻实与补虚方药用量。

【注意事项】运用麻黄加术汤既要辨清西医之病,又要辨清西医之病属于中医寒湿证。

麻黄加术汤证

麻黄加术汤证

麻黄加术汤证麻黄加术证。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一类)这个,他实际上是要讲寒湿在表表实证,这个证治怎么治?《麻黄加术》治之。

“湿家”我已经说过了,关于它的主症“身烦疼”。

“烦”是因为疼痛剧烈而烦扰不宁。

我已经讲了,寒湿和风湿有别,区别在哪呢?它得有寒邪的性质,这个特征是什么呢?寒邪也属于阴邪,但是它主收引,主疼痛。

因此,疼痛不仅剧烈,而且固定不移。

这里头,它必须还得有湿邪的重浊,所以既痛剧,又重浊,因此使病人烦扰不宁,疼痛剧烈又重着不移,那么“可与《麻黄加术》发其汗为宜”。

只是身烦疼就敢用《麻黄加术》吗?所以,这也是一种省文的形式,还得以方测证。

如果用《麻黄汤》作底方的话,它必须兼有什么样的表证呢?除了“骨节疼烦”这样的主症,形容它疼痛剧烈,而且重着不移,它一定得有太阳伤寒的无汗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等症,一定得是兼有这样一系列的表证。

《麻黄加术》的组成,《麻黄汤》算发汗峻剂,但是你一定要,遵照“微发其汗”的原则,现在我们是在治外湿,治骨节疼烦呢,所以,别看用的是《麻黄汤》,也得是“微发其汗”的原则。

怎么使《麻黄汤》的发汗力减弱一些呢?这就是讲《中药学》也好,讲《方剂学》也好,说这张经方的配伍,叫做什么啊?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至于过汗。

不管是麻黄单味药和白术的配伍,是这种关系,《麻黄汤》里加上白术,也是使麻黄虽发汗而不至于过汗。

这个“术”是指的白术,而且这也等于标本兼治,因为白术健脾祛湿,而麻黄呢,正好开腠理,汗法,使它又符合“微汗”的原则。

反过来说,术得麻黄,什么道理呢?可以并行表里之湿。

并行表里之湿,倒底是从小便排出,还是从汗而解呢,认为,既然是一个微汗法的代表方剂,还应该是“微微似欲汗出”,这是一个具体方法的具体应用,保证它风湿俱去。

那么现在,既然《麻黄加术》治疗寒湿在表,而且一定兼有表实证,它的功效就应该是,通过这样微汗的方法,达到发汗解表、散寒除湿的作用,这就是《麻黄加术》的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麻黄汤类方

麻黄汤类方





八、大青龙汤方 【方剂组成】麻黄18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4枚,生石膏45~100克 【用法】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内诸药,煮取一杯,温服,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覆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方解】此即桂枝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 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注解:太阳中风,指主治风水的越婢汤证言。越婢汤证本续自汗出,今以并发麻黄汤的表实证, 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而不得汗出,内热不能外越,因而烦且躁,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之的 本方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为太阳中风本证。慎不可误与本方。与之则四肢厥逆、筋惕肉瞤, 成为虚以实治的坏病,故谓此为逆也。
二、麻黄加术汤方 【方剂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9 克,白术12克 【用法】水煎温服,服药后盖以棉被取微似汗。 【方解】此于麻黄汤加逐湿痹的白术,故治麻黄汤证 而有湿痹痛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 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 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注解:湿家,指病风湿的患者;湿家身烦疼,宜以麻 黄加术汤发汗治之,使病从表解,慎不可以火攻之。 按:风湿关节痛的初期,虽有用本方的机会,但验之 实际,则反以葛根汤加术或再加薏苡仁的机会较多,宜注 意。 【辨证要点】麻黄汤证而见湿痹烦痛者。

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麻黄9克,薏苡仁18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 【用法】同麻黄汤。 【方解】薏苡仁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谓:“主筋急拘挛,久风 湿痹。”此与上方虽均治风湿,但前者偏于治寒,故用性温的白术;而本 方偏于治热,故用性寒的薏苡,且去桂枝。

麻黄加术汤治寒湿腰痛其效神速,倪海厦自身服药的体会

麻黄加术汤治寒湿腰痛其效神速,倪海厦自身服药的体会

麻黄加术汤治寒湿腰痛其效神速,倪海厦自身服药的体会一周前, 在俯身处理电瓶车上锁时突然起立, 骤感左腰疼痛, 难于移步. 左腰痛向左背下放射, 这样
左腰背一片疼痛, 痉挛, 拘急. 呈持续性. 左腰背如压了块大石头, 难释重荷. 一周来我带着痛楚, 坚
持上班, 操持生活琐事, 每活动躯体, 总要引起一阵腰背痛的加重. 在痛苦下我想到了麻黄加术汤.
于是我为自已开方:
生麻黄10 桂枝10 杏仁10 生甘草10 苍术15 2剂. 药工将2剂药在一个口袋里. 中午下班将2剂一
起加水1200ml
煎煮40分钟, 吃过午餐后, 将所煎药服了一半, 此药口感不错, 甘甜可口, 一点不难吃, 然后照常躺
下午休. 药后不到半小时, 左腰背的疼痛, 板结, 拘急竟很快就消失, 腰背一片轻松, 实出乎我的意
料. 药后并末出汗. 下午2点我又如常日, 精神抖擞上班了.
休会: 麻黄加术汤为外感寒湿者设. 寒与湿合, 令人烦痛. 表实无汗. 此寒当从汗解而湿邪又不宜过
汗. 故选用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原是发汗的, 但为了使不发汗过多, 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以除湿
且缓麻黄发汗之力. 麻黄加术虽发汗而不多汗, 而术得麻黄, 可行表里之湿.
庳证往往是风寒湿三气杂合. 我之腰痛固定不移, 应属寒湿, 尽管湿症的其它表现不多. 但从病机寒
证往往夹湿. 因为人本一体, 表里同气, 寒客营卫, 营卫不利, 难免生湿. 麻黄, 麻黄加术汤功在发汗,
又不单在汗, 而可通九窍, 宣通脏腑之气, 这该是麻黄加术汤的止痛机理.
本文来源于读文学网,作者倪海夏。

【麻黄加术汤:寒湿证】

【麻黄加术汤:寒湿证】

【麻黄加术汤:寒湿证】
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 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术12克、麻黄9克、杏仁6克。

[用法] 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功用] 发汗解表,散寒怯湿。

[主治] 风寒夹湿痹讧。

身体烦疼,无汗等。

[本方点滴] 本方即麻黄汤加白术组成。

适用于寒湿在表之证。

方中配白术健脾燥湿,白术配()麻黄能尽去表里之湿。

白术不像羌活只怯表湿,白术能健脾运湿,所以白术即治表又治本。

[应用] 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 麻黄6克、杏仁6克、薏苡仁12克、炙甘草3克
[简单记法] 方名四味药
[用法] 风湿合邪,袭于人体,一身尽疼者。

发热,日晡(下午3—5时)所剧者。

[本方点滴]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怯湿。

麻黄杏仁宣降肺气,开启上方肺闸门,通调水道,使湿邪从下()而出。

薏苡仁利湿且清利,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银屑病等。

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区别。

伤寒论经方—麻黄加术汤的运用经验

伤寒论经方—麻黄加术汤的运用经验

伤寒论经方—麻黄加术汤的运用经验或本有外感伤寒,但是身体本身湿气又重,这个可能出现身体痛,还不是一般的痛,是烦痛,痛得比较厉害,看医圣仲景给了什么解决方案。

麻黄加术汤组成: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剂、剂量速记:麻黄汤+白术四量六经:太阳太阴合病病机:伤寒、表实;里证:湿;原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症状:●身烦疼;同时应有恶寒、发热、无汗等;●一身浮肿、小便不利者;方解:麻黄发汗,杏仁利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

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健脾生液以助除湿气,在发汗中又有缓汗之法。

麻黄与白术相伍,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太过;术得麻黄,能并行表里之湿,不仅适合于寒湿的病情,而且是治疗湿病微微发汗的具体体现。

白术还是苍术?麻黄汤中加白术对麻黄汤本身的发汗功效有一定制约作用;麻黄汤中加苍术则对其发汗功效有一定促进作用。

因此处方时需把握好方中各药的用量,使治疗目的是“微汗”出。

从中药的升降特性来看,术升苓降。

苍(白)术之升有助于麻黄汤之发散开表,而茯苓之降有碍于麻黄汤之发散开表。

因此,麻黄加术汤不可以苓代术。

类方鉴别:1、麻黄加术汤VS四味羌活汤羌活、防风祛风散寒除湿,开太阳之表,治头、身、关节疼痛,加苍术运脾除湿,甘草调和诸药。

四味相合,为九味羌活汤中的四味。

临床上,以四味羌活汤治疗“湿家身烦疼”,较麻黄加术汤灵动、效捷。

且四味羌活汤的燥热之弊小于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加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加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麻黄加术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每一个人体内实际上都是有内毒素,许多人体问题便是内毒素引起的。

应对身体排毒的热潮和疑惑,中医方剂冲锋在前,今日就来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一种对人人体十分有益处的药方麻黄加术汤。

注射别称湿疹
麻黄白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注射药方湿疹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削皮)甘草3克(炙)甜杏仁9克(削皮、尖)白术茯苓12克
注射功效与作用湿疹
出汗补虚,祛寒去湿。

治外感风寒湿寒,恶寒发热,人体烦疼,无汗不渴,苔白腻,脉浮紧者。

注射使用方法使用量湿疹
上五味,自来水900ml,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ml,去滓,温服150ml,覆被取微汗。

注射摘抄湿疹
《金匮要略》卷下
注射别称湿疹
麻黄白术汤、麻黄白术散
注射药方湿疹
麻黄3两(去节),桂枝2两(削皮),甘草1两(炙),甜杏仁70个(去皮尖),白术茯苓4两。

注射功效与作用湿疹
出汗。

主寒症夹湿,存着肌表,人体烦疼。

注射使用方法使用量湿疹
麻黄白术汤(《三因》卷五)、麻黄白术散(《袖珍》卷一)。

注射每家阐述湿疹
1.《张氏医通》:用麻黄汤开发设计肌表,不可白术茯苓健运性子,则寒湿虽以汗泄,而水谷之气仍然复为湿痰,流薄东西方矣。

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胃之能而无去湿气之手矣。

注射摘抄湿疹
《金匮》卷下
麻黄加术汤的功效许多,针对一些症状真的是很有实际效果的,可是大伙儿在服食的情况下還是要多掌握一些,看一下自身是否合适吃,防止导致身体不舒服。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高某,女,37岁。

患浮肿八年,每每因遇寒冷而加剧,曾经西医诊断为黏液性水肿,多方求治无效。

患者全身浮肿,以颜面部为甚,伴恶寒,肢体沉重疼痛,无汗,胸脘痞满,小便不利,大便常秘。

舌苔白滑,脉浮紧。

【处方】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炙甘草3克,苍术10克,三剂。

每次服药后,均有微汗出。

三剂服尽,肿消,其他各症亦随之而愈。

为巩固疗效,以苓桂术甘汤善后。

【解说】麻黄加术汤是张仲景用来治疗“湿家,身烦疼”的一张方剂,具有发散寒湿的治疗作用。

本案所治的水肿,属于《金匮要略》中“水气病”的范畴。

在《水气病篇》中,张仲景并没有提出麻黄加术汤这一治法,为什么在此却用本方治疗?患者全身浮肿,但以颜面部为甚,张仲景在论治水气病时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麻黄汤为发汗之剂,所以用来发汗以消肿,此其一;本案除了浮肿外,还见有明显的肢体沉重疼痛,恶寒无汗,舌苔白滑等寒湿在表的症状,符合麻黄加术汤所治寒湿郁遏卫阳这一病机,此其二;服用麻黄加术汤后,不但能够发散在外的寒邪湿气,而且可以宣畅肺气,恢复肺的治水功能,使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驱湿邪从小便而出,此其三。

所以,临床审证施治,贵在证机相符,方证合拍,切不可拘泥而失其变通之义。

【麻黄加术汤:方证解析】

【麻黄加术汤:方证解析】

【⿇黄加术汤:⽅证解析】⿇黄加术汤⽅证解析⿇黄加术汤出⾃《⾦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 : “湿家⾝烦疼,可与⿇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攻之” ,是⽤于治疗湿家⾝痛的重要处⽅之⼀。

但对于此⽅证的认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对本⽅如何起到发微汗的作⽤及⽅中所加之术是苍术还是⽩术争议颇多。

笔者尝试以仲景原⽂为据,参考《黄帝内经》中对湿病的论述等,对湿家⾝痛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黄加术汤⽅药做简要解析,以求正确解读⿇黄加术汤⽅证,并为临床应⽤该⽅提供参考。

1、湿家、⾝烦疼的解读湿本六⽓之⼀,风、寒、暑、湿、燥、⽕是⾃然界六种正常的⽓候变化。

《素问·五运⾏⼤论》载 : “燥以⼲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以温之” ,⼜⽈ : “其性静兼,其德为濡” ,可见正常的湿⽓可润泽万物。

1. 1 寒湿瘀阻肌表则⾝痛湿性濡润,但若湿⽓太过则变为湿邪,可伤及⼈体⽽致病。

《素问·五常政⼤论》指出 : “ 湿⽓变物……⽪顽⾁苛,筋脉不利 ” ; 《素问·痹论》云 : “ 湿⽓胜者为着痹” 。

湿邪中⼈,从⽪肤侵袭⼈体,其部位多在⽪⾁筋脉,因湿邪 “ 氤氲黏腻” ,每易阻滞⽓⾎,可导致⽪⾁不仁、筋不柔和、关节疼痛等。

《⾦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则直接提出了湿痹之病: “ 太阳病,关节疼痛⽽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 。

1. 2 表⾥合湿是为湿家湿家,《医宗⾦鉴》释 : “谓病湿之⼈ ” ; 《中医辞海》释 : “中医术语,指平素湿⽓过盛的⼈。

” 但此两种解释皆过于笼统,观《⾦匮要略》条⽂ : “湿家之为病,⼀⾝尽疼,发热,⾝⾊如熏黄也” 。

若只有寒湿在表不会发黄,《⾦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五》载: 脾⾊必黄,瘀热以⾏, “湿之为病,或因外受湿⽓,则⼀⾝尽痛; 或因内⽣湿病,则发热⾝黄。

若内外同病,则⼀⾝尽痛,发热,⾝⾊如熏黄也”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药物组成] 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术12克、麻黄9克、杏仁6克。

[用法] 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功用] 发汗解表,散寒怯湿。

[主治] 风寒夹湿痹讧。

身体烦疼,无汗等。

[本方点滴] 本方即麻黄汤加白术组成。

适用于寒湿在表之证。

方中配白术健脾燥湿,白术配()麻黄能尽去表里之湿。

白术不像羌活只怯表湿,白术能健脾运湿,所以白术即治表又治本。

[应用] 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药物组成] 麻黄6克、杏仁6克、薏苡仁12克、炙甘草3克[简单记法] 方名四味药[用法] 风湿合邪,袭于人体,一身尽疼者。

发热,日晡(下午3—5时)所剧者。

[本方点滴]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怯湿。

麻黄杏仁宣降肺气,开启上方肺闸门,通调水道,使湿邪从下()而出。

薏苡仁利湿且清利,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银屑病等。

麻黄汤《伤寒全生集》[药物组成] 桂枝、川芎、防风、羌活、炙甘草(甜草)、麻黄、杏仁[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辛温发汗,疏风止痛。

[主治] 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腰背项强拘急,发热如灼,恶寒无汗,脉浮紧。

《伤寒全生集》麻黄汤与《伤寒论》麻黄汤有何异同?共同点:共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二方均可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同点:主治:《全生集》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较《伤寒论》麻黄汤为重。

表现为发热如火炽,头痛如斧劈等。

组成功效:《全生集》麻黄汤视为《伤寒论》麻黄汤加防风、羌活、川芎组成。

加防风、羌活增强发汗解表功能。

川芎与羌活善治头痛,又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其中川芎善治头顶疼及两侧头痛;羌活善治后脑连项痛,防风以加强疏风止痛之效。

大青龙汤《伤寒论》《金匮要略》[药物组成]桂枝6克、石膏18克、麻黄12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3克[寓意记法]桂草食黄杏、生枣。

[原方对照]桂草石黄杏、生枣。

[说明]桂,姓;桂草,寓一姓名。

[用法]水煎服,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1、外感风寒表实证,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汗闭,烦躁,口渴,脉浮紧。

《伤寒论》麻黄加术汤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麻黄加术汤【方药】麻黄三两(去节)(9克) 桂枝二两(去皮)(6克) 甘草一两(炙)(3克)杏仁七十个(去皮尖)(9克) 白术四两(12克)【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原文】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二十)【解说】本文主治寒湿在表之证。

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

风寒在表,理当发汗,然因湿邪之存,又不宜过汗,以“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存,是故不愈也。

”惟用麻黄加术汤寒湿并去,表里同治。

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能并行表里之寒湿。

湿邪盛者,可易白术为苍术。

临床上凡身体痹痛、水肿、喘咳等属于寒湿困表、肺气不宣之证,皆可运用本方。

【运用】一、外感寒湿萧琢如医案:黄君,年三十余。

素因体肥多湿,现因受寒而发,医药杂投无效,改延余诊。

其症手脚迟重,遍身酸痛,口中淡,不欲食,懒言语,终日危坐。

诊脉右缓左紧,舌苔白腻,此《金匮》所谓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也。

遵经方以表达之,使寒湿悉从微汗而解。

处方:带节麻黄2.4克,桂枝2.1克,光杏仁4.5克,炙甘草1.5克,苍术3克。

连投2剂,诸症悉平而愈。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1982年版)按语:本案寒湿证重,又体肥多湿,故以苍术易白术,加入麻黄汤内,以增发汗祛湿之力。

二、湿痹赵明锐医案:王某某,男,农民。

因在田间劳动,忽着风寒侵袭,数日后即周身关节烦痛,并呈游走性,尤以下肢疼痛为甚,局部指压凹陷不起,疼痛拒按,肌体沉重,举步艰难。

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脉大而数。

曾有医生给服过五皮饮加减之类无效。

脉证相参,诊为湿滞肌表留于肌肉,风湿相搏,投以麻黄加术汤,嘱勿大汗。

服2剂后,疼痛稍减轻,但浮肿消退。

上方加羌活、苍术各15克,继服2剂后疼痛大减,以后调养数日痊愈.按语:寒湿外侵,留着经脉,气血不利,而致身疼,正合麻黄加术汤之证,投之果效。

三、风隐疹(荨麻疹)刘柏医案:姜某某,男,20岁,1977年11月10日就诊。

二年前患者睡湿炕而得此病。

每年冬、春季受风寒或接触冷水即发。

疹从四肢起后渐慢延到周身,时起时消。

起时瘙痒难忍并伴肤痛,夜不得眠。

来诊,见全身有散在痒疹,舌苔白腻,脉浮而紧。

此系风寒湿邪郁于肌肤不得透发而致,当用疏风散寒祛湿之法。

拟麻黄加术汤2剂。

病人服药后周身出微汗,痒疹消失,病愈。

1年后追访未再发。

按语:病起于寒湿袭表,又见寒湿在表之舌脉,直辨为麻黄加术汤证,甚是。

四、风寒肿块朱大伟医案:王某某,男,45岁。

1984年10月10日诊。

患感冒已一月未愈,反而在右胸前出现一凸突性肿块,疼痛拒按,局部不灼红。

经用西药治疗未效。

刻诊:发热无汗,一身酸疼,舌苔白腻,脉浮缓。

此乃风寒之邪挟湿浊凝聚在肌肤经络之间。

治宜祛寒散湿、通络散结。

麻黄、白术、红花各12克,桂枝、杏仁各10克,甘草3克,甲珠6克。

服2剂后肿块消失.按语:无形风寒之气挟有形湿浊之邪,凝聚不解,着于肌肤经络,发为凸现之肿物,俱见寒湿在表之伴症。

是用麻黄加术汤解开寒湿之凝,加红花、甲珠以通开经络之滞也。

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金匮方,风寒湿痹体烦僵;身痛无汗从表解,散寒祛湿效力张。

组成:麻黄15 桂枝12 杏仁12 炙甘草10 苍术15服法:水煎温服。

功效:散寒祛湿解表。

《金匮要略》条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证恶寒无汗,身痛头痛。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医案一张某,男,38岁。

初春之时,因骑自行车汗出而受风。

自述左侧太阳穴处疼痛剧烈,以致夜不成眠,无汗出。

舌苔滑腻,脉弦紧有力。

予麻黄加术汤。

每次服药后皆得微汗出,服药一剂,疼痛明显减轻,二剂服尽,头痛消失。

医案二高某,女,37岁。

患浮肿八年,每每遇寒冷而加剧,曾经西医诊断为粘液性水肿,多方求治无效。

患者全身浮肿,以颜面部为甚,伴恶寒,肢体沉重疼痛,无汗,胸脘痞满,小便不利,大便常秘。

舌苔白滑,脉浮紧。

每次服药后,均有微汗出。

三剂服尽,肿消,其它各症亦随之而愈。

为巩固疗效,以苓桂术甘汤善后。

麻黄加术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lOg(去节) 桂枝6g(去皮)甘草3g(炙) 杏仁12g(去皮尖) 白术12g .上5味,以水900m1,先煮麻黄,减200ral,去上沫,再下诸药,煮取250mi,去滓,温服80ral,覆取微似汗。

张仲景方中有关药物先煎的原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方出现某药先煎的记载.此者,多为减少该药或他药的毒性,增加药液中有效含量。

麻黄先煎去沫,能破坏少量麻黄碱,适当减少毒性;葛根汤中,其淀粉能防麻黄碱的挥发,所含黄酮又能拮抗麻黄碱拟交感神经收缩血管作用,减少麻黄毒性;蜀漆先煎,是为了破坏部分常山碱;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煎,是为了破坏部分蒽醌类化合物,减缓泻下作用,并使消炎、收敛作用的有效成分尽量煎出;大枣在十枣汤中先煎,以减少大戟、甘遂、芫花对胃的直接刺激;茯苓在苓桂甘枣汤中先煎,是因其量大,保证煎取其有效含量,以发挥宁神利水功效;栝蒌实先煎,取其味厚导痰气下降而不伤胃;茵陈先煎,既保证煎出液清热利胆有效成分的浓度,又可破坏挥发油,缓解对胃肠的刺激。

[浙江中医杂志,1981,(5):199](功效)发汗散寒,解表逐湿。

(主治)湿家身烦疼。

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烦疼,肌肉酸痛,苔白,舌质淡润,脉沉缓或浮紧。

(临证加减)1.痹证风邪偏胜,其痛游走不定者,加羌活、防风、老鹳草;寒邪偏胜,疼痛剧烈者,加川乌、草乌、刘寄奴;湿邪偏胜,其痛而肿者,加防己、茯苓、车前子等。

2.表实湿证,其人湿重,苔厚腻,腹满者,白术易苍术,酌加大腹皮、香附、藿香、佩兰、生薏苡仁等。

3.本方证如湿重苔腻厚,腹满者,应白术易苍术,加茯苓、黄柏以增强燥湿之力。

.4.麻黄加术汤中术之辨略:古代用“术”无赤(苍)白之分,后世则分赤白。

麻黄加术汤中的“术”,用白术还是用苍术?本草书上有苍术发汗,白术止汗之说。

根据本证治疗原则,不欲其多汗,似宜用白术(原方亦用白术),但在临床上却多用苍术,用之亦无大汗之弊。

我认为,苍术发汗之说,未可尽信,只能认为苍术走表之力胜于白术,而走表之药并不等于发汗,如黄芪也走表,岂可认为能发汗,故本证以用苍术为佳。

[金匮诠释.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 5.麻黄、桂枝、白术(或苍术)、甘草。

水煎服。

治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者,名麻桂术甘汤。

[脉因证治]6.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甘草。

加姜、葱,水煎服。

治伤后着寒,名麻桂温经汤。

[外科补要]7.麻黄八钱,苍术五钱,黄芪一钱五分,草豆蔻六分,柴胡五分,羌活五分,生甘草四分,当归梢四分,防风四分,炙甘草三分,黄芩三分,五味子九个。

为粗末,分作二服,水煎,临卧服。

治秋冬每夜五更咳,连声不绝,至天明日高方缓,口苦,两胁下痛,心下痞闷,卧而多惊,筋挛肢节疼痛,痰唾涎沫,晚神昏哈欠,不进饮食,名麻黄苍术汤.[兰室秘藏]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6g 杏仁6g 薏苡仁9g 炙甘草6g。

上4味以水600ral,煮取200ml,分温两次服。

(功效)轻清宣泄,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证。

症见一身尽疼痛,无汗,微恶风寒,发热日晡较甚,舌苔白腻,脉浮数。

(临证加减)1.急性风湿热:本方加老鹳草、秦艽、威灵仙等,以增强祛风湿、强筋骨之力。

2.急性肾小球肾炎:日晡发热,水肿不甚者合小柴胡汤加茯苓、黄藤、地骨皮,以清化湿热。

3.风湿痹证初起:若颈项强者加葛根、当归、桂枝;足膝肿痛者加防己、细辛、桑枝等。

4.麻杏苡甘汤加味治疗痹证:治疗基本方为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姜黄、海桐皮。

颈项强者加葛根;足膝肿痛者加防己、牛膝,关节赤肿掀热剧痛者加石膏、生地、桂枝;关节漫肿痛者加白术、茯苓;皮肤见红斑结节者加丹皮、赤芍。

仲国医药学报,1990,(3):25] 5.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扁平疣:基本方为麻黄8g,杏仁10g,薏苡仁60g,甘草8g。

每月1剂,水煎服。

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脾虚加白术、陈皮;疣面硬结者加僵蚕。

效果较好。

[陕西中医,1981,(1,:6]6。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银屑病:病情均为寻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