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论文到生活中去论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中来论文到生活中去论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体现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无时不在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而儿童,更是如此。他们的许多言语与经验、行动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表达出来。

1.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

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思想品德》教材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都来到了书上,都走

进了课堂,这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课本上的“生活”毕竟不是学生亲历的生活,他们很难从中产生道德体验。于是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买卖中的道德及价格的秘密,我组织开展了班级商品订购会。同学们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了商业人员工作的辛苦、产品质量对价格的影响以及参与消费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及规则。

2.让生活经验在学习中丰富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要求。也就是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在正确路线的引导下,不断丰富的生活经验并将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二、到生活中去

当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学习与活动中养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总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的。

1.在实践中体验,在化验中成长

学生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从品德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如我在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居住的环境的交通情况及人们的交通意识和遵守的情况,我带领学生来到公路进行实地观察,让他记录一定时间内违反规则的次数,并进行归因。我还带他们到交通主管部门与交警面对面交流,更深层次地了解当地人们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类及原因,与交警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接触社会中的人与事,在考察与统计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

2.淡化教育痕迹,实现自我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