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束硬化症渐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肺尖肿瘤 可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且伴有显著的
疼痛症状和 Horner 征,肺部x线摄片及CT扫描可显示肿
源自文库
瘤位置及对脊柱的侵蚀等可助鉴别 。
7
临床表现
1、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多在青壮年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病
变常先侵犯颈 髓前角细胞。其首发症状常为对
称性的双手大小鱼际肌萎缩无力。以后逐渐累及
骨间肌、蚓状肌、前臂、上臂、肩胛带肌、颈肌
、躯干肌及下肢,甚至全身,同时还可出现肌束
震颤。肌萎缩也可从一侧开始,渐波及对侧,由
远端向近端缓慢发展。极少数病人的肌萎缩可先
临床表现
3、原发性侧索硬化
多于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临床
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常先侵及下胸 段皮质脊髓束, 临床上常先出现双下肢无力,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行走
时出现痉挛性或剪刀样步态,以后缓慢发展到双 上肢。一般无肌萎缩,无感觉丧失,不伴有膀胱 症状。如果皮质-延髓束发生变性,可出现假性
2、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压力正常,奎肯试验椎 管无梗阻。脑脊液蛋白、细胞数多正常,少数病 例的蛋白含量略高,偶有IgG、IgA增高。 3、其他检查 在疾病进展期,常有尿内肌酸排出 量增多。肌肉活检表现为失神经性肌萎缩 。
13
诊断
根据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袭,缓慢 进展,上、下神经元性瘫痪或两者并 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既有肌束颤动 和肌萎缩,又有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 射,无感觉障碍等特点,一般诊断不 难。
3
图:上、下运动神经元模式图 4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
: 可能与慢病毒感染、家族遗
传因素(基因缺陷)、高发地区
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细胞
内酶或代谢系统障碍、微量元素
缺乏,以及中毒和外伤等有关,
但至今均无定论。
5
临床表现
本病的人群患病率为6/10万人,年发病率为 4~6/10万人。多发病于中年,男性多于女性。隐 袭起病,病程进展缓慢,也可呈亚急性进程。以 往病人的 存活期 多为3~5年,最后多死于呼吸 道感染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从下肤开始。检查可见肌无力、萎缩、肌纤维(
束)颤动,肌张力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全身感觉正常。本病进展缓慢,当累及呼吸肌时
可 因呼吸麻痹或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
8
临床表现
2、进行性延髓麻痹 多在 40岁以后发病,可为其首发症状,但通常在肌萎缩 侧索硬化症的晚期出现。病变早期侵及延髓 舌下神经 核、疑核,临床表现为核性延髓麻痹(真性球麻痹)。 出现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咽下困难,舌肌萎缩及肌束 颤动,咽后壁反射迟钝或消失。后期可侵犯脑桥的面神 经核及三叉神经运动核,出现 咀嚼肌的萎缩无力。因 病变常波及其邻近的皮质 -脑干束,故常合并核上性延 髓麻痹(假性球麻痹)。检查可见软腭上举受限, 咽 后壁和下颌反射 亢进,后期可伴有强哭、强笑,呈典 型的真、假性球麻痹的并存。如病变累及脑干内的皮质 -脊髓束, 尚可有上下肢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 9
14
鉴别诊断
1、颈椎间盘病变 常因椎间盘脱出压迫脊髓而发病。
表现为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上肢为上或下运动神 经元性瘫痪,一般无延髓症状,常有上肢的根性疼痛和 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颈椎 x线片、脊髓造影、脊髓 CT 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均有助于鉴别。
2、脊髓空洞症 首发症状也为手部小肌肉萎缩,肌束 颤动或舌肌萎缩及锥体束征,而与运动神经元病相似, 但其症状的不对称性和突出的节段性浅感觉分离体征可 助鉴别。
欢迎
光临指导
1
肌萎缩侧束硬化症(“渐冻人”) 的诊断与治疗
2
定义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乃 系病因未明和选择性地 侵犯脊髓前角细胞 、桥脑和延脑运动神经核、大脑皮质锥体 细胞、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上下两级 运动神经元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引起相应的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和 体征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感觉系统和小脑 功能均不受影响。
球麻痹征象,伴有情绪不稳定,强哭、强笑、呐 吃与吞咽困难,舌狭长而强直,动作受限,下颌
反射亢进等。
10
临床表现
4、肌萎缩侧束硬化。 最为多见,常于成年期发 病,30岁以前发病者极少,男性多于女性。本病 多为散发,发病与地区、种族无关。本病主要侵 犯脊髓前角细胞和其邻近的锥体束,临床上可出 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特征。 首发症
当病情波及延髓时可出现构音和吞咽困难,饮水 呛咳,咽后壁反射消失,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 大小便障碍少见,且一般都在疾病晚期出现。无 感觉和意识障碍,少数病例可出现精神症状或痴 呆。
最后病人被迫卧床,常因呼吸肌麻痹或继发肺部 感染而死亡。
12
辅助检查
1、肌电图检查 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帮助,显示为 失神经性损害,可见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多相 波增多、平均时限延长、平均电压升高以及电位 同步性增高,但神经传导速度往住正常。
状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及无力,大小鱼际肌、骨 间肌和蚓状肌萎缩,双手呈鹰爪形,随后扩展至 前臂、上臂及肩部肌肉,在肌萎缩区可见粗大的 肌束颤动。上述肌肉症状也可首发于全身任一条 或任一组肌肉,但一般较少见。双上肢症状可同 时、 或 相隔数月后出现。
11
临床表现
在上肢症状出现的同时,或相隔一段时间后双下 肢将出现锥体束受损症状,出现持久的腱反射亢 进、病理反射阳性和痉挛性步态。
由于医学的不断进展,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均 有了明显提高。我们近年所收治病人的生存期已 超过13年 ,有些病人甚至还可带病在家工作、 上网、炒股、逛超市、游公园、去理发馆和美容 院,享受常人的应有幸福生活。
6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肌萎缩、无力和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 。如仅损伤脊髓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相 应肢体出现肌萎缩 、无力而无锥体束征者,称 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如仅累及延髓运动神经 细胞(下运动神经元),出现咽喉肌麻痹和舌肌 萎缩者,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如仅损伤运动皮 质细胞、皮质-脑干、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 元), 出现锥体束受损体征者,称为原发性侧 索硬化。如同时 损伤上、下运动神经元 , 出现 肌萎缩无力、肌束颤动和锥体束体征者, 称为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现分述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