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案例 2份
发展经济学案例案例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保1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管包中料拒试路含调试绝验敷线试卷动方设槽技作案技、术,以术管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 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发展经济学案例
案例一:韩国经济大韩民国位于朝鲜半岛多山的南半部分,北部以军事分界线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其余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所环抱。
国土面积99262 平方公里。
韩国有 4770 万人口(2001 年),是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之一,比日本和印度的人口密度都高。
1954 年,朝鲜半岛被分割成为朝鲜和韩国。
朝鲜继承了大部分的矿产和水电资源,以及在日本占领时期建立起来的大部分现存的重要基地。
韩国则留下了巨大的非熟练人口,以及大部分半岛有限的农业资源。
韩国缺乏自然资源,钨矿、无烟煤、铁矿、石灰石、高岭土、石墨等十分贫乏,并且没有石油。
以上原因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难民的涌入,韩国在二战后初期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
韩国从1962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政府开始从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型战略,实行激进的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出口和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
在缺乏资本、资源和技术以及市场狭小的情况下, 韩国通过“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吸收外贸商品和国外先进技术,进口所需设备和原料,利用本国丰沛的优秀劳力资源,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将其产品输往国外, 从而以出口贸易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这一战略的实施在韩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出口贸易在1964年突破1亿美元大关后, 1970年突破了10亿美元, 1977年又突破了100亿美元, 到1987年达到47112亿美元,整个70年代,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17%,实现了名符其实的经济起飞。
到1995年,韩国在出口贸易方面突破了1000 亿美元大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规模排名世界第 11位,韩国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除了实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外,韩国政府灵活的经济计划也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1962 年到1991 年近30 年的时间里,韩国已完成了六个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一五”期间(1962—1966 年),韩国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扭转社会经济的恶性循环,建立自力更生的经济基础,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准备。
经济发展案例
经济发展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发展的案例层出不穷,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这众多的案例中,有的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崛起,有的依靠创新的政策和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城市国家,但却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
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它位于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凭借这一优势,新加坡大力发展港口贸易,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此外,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投入大量资源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同时,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亲商的政策,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在产业发展方面,新加坡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如金融服务、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
再看韩国。
韩国在战后经济几乎崩溃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的崛起。
韩国政府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出口产业。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援助和技术引进,韩国的一些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如三星、LG 等。
韩国也非常重视科技研发和创新,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在电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
此外,韩国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韩流”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不仅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音乐、影视、时尚等。
接下来是中国的深圳。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堪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改革开放政策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其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
深圳充分发挥其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
在发展过程中,深圳注重科技创新,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如华为、腾讯等。
同时,深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案例: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加重近年来,社会上有关我国人口态势的讨论越来越多。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发布,更引起了大众对于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关注。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绘制的我国人口金字塔(如图),我们可以看到底部已经萎缩,即20岁以下的人群大幅减少。
这次人口普查的公报指出,我国0~14岁的人口为2.2亿,只占全国人口的16.6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下降了6.29个百分点。
进入21世纪后短短10年,我国少年人口从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降为六分之一,萎缩得非常严重。
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群不断增大。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亿,占全国人口的13.26%,比10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上升了2.93个百分点。
仔细看人口金字塔会发现,现在还不是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因为30~50岁的人群是人口金字塔上最大的年龄人群。
但在今后10~20年中,这个年龄人群将进入老年行列,那时的劳动人群,将由目前萎缩了的少年人群来担当。
那么小的劳动人群,要抚养这么大的老年人群,这个社会将会怎样?目前我们还很难想象。
在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下,“人口红利”时代的消失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规律所致。
中国劳动力队伍的变化,将是一个三步曲:第一步,是年轻劳动力的减少;第二步,是劳动力队伍年龄结构的老化;第三步,是劳动力整体数量的萎缩。
这三步曲必将在今后20~30年中陆续显现。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民工荒”,更是人口结构变化在招工问题上的反映。
对于“民工荒”出现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持续20年的低生育率造成新生人口多年萎缩,而使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不断减少。
当然,人口结构变动最明显的结果,是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预计我们今后每年将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
由于我国生育率下降得十分急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也必然十分快速。
随着我国人口中位数迅速上升,出现的将是整个社会变老的问题,这对社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发展经济学案例
发展经济学案例近年来,发展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研究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与模式,发展经济学旨在揭示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探讨发展经济学的一些重要内容和实践意义。
案例一: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这对于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产生了巨大影响。
发展经济学认为,这一成就离不开中国坚持实施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等一系列发展政策的推动。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医疗资源配置等举措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案例表明了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阶段鼓励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案例二:韩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韩国是一个发展经济学的典型案例,它通过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
发展经济学认为,韩国在改革过程中通过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
同时,韩国政府积极引进外资、鼓励企业创新、提供财政支持等政策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韩国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发展经济学中,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
案例三: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非洲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特殊案例,这个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增长却相对缓慢。
发展经济学认为,非洲国家在资源利用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政府腐败、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不足等。
然而,一些非洲国家也展现了积极的经济增长态势,如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
这些国家通过加强治理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等举措,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非洲的案例表明,在发展经济学中,资源利用和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结语:发展经济学通过研究实际案例,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还是韩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亦或是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都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经济学经典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18世纪,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初期,经济迅速发展。
然而,当时英国的经济政策存在许多弊端,如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一书,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案例内容1.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1)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生产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市场自由竞争理论:亚当·斯密主张市场自由竞争,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3)国家干预理论:尽管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但他也认为国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如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等。
2.《国富论》的主要内容(1)分工与生产效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劳动分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熟练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市场自由竞争: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途径。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商品价格会趋于合理,消费者可以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3)税收与政府支出:亚当·斯密主张实行轻税政策,认为税收过高会抑制生产。
同时,他也强调政府支出应用于公共事业,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国防等。
三、案例影响1.经济政策变革: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为英国及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后,英国逐渐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2.经济学理论发展: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劳动分工理论、市场自由竞争理论等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社会观念转变: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人们开始认识到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尊重市场规律,倡导自由竞争。
经济发展的使用案例分析研究成功的经济发展实践
经济发展的使用案例分析研究成功的经济发展实践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经济发展实践的案例,探讨这些实践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中国的开放政策与改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背后离不开其开放政策和改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如引进外资、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出口等,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中国还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案例二:新加坡的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其独特的创新和高科技产业而闻名。
新加坡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提供税收优惠和研发资金等支持措施,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和创新企业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
这些措施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为新加坡经济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案例三:德国的制造业卓越和高质量产品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导者,以其卓越的制造能力和高质量的产品而闻名。
德国政府长期以来注重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和高质量的人才。
同时,德国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和创新,积极投资于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保持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这使得德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并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
案例四: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韩国以其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韩国政府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财务资助,鼓励年轻人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韩国积极推动文化产品的国际推广,提高了韩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这为韩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不同的经济发展实践都能取得成功。
然而,这些成功的实践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开放政策、创新和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珠三角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在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以加工贸易为鲜明特色的珠三角地区经济成为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
在此背景下,珠三角经济转型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县的经济发展及招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及现状目前,广东省已形成了一批以专业镇为特色的民营产业集群区域。
在1145个县市辖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超过100亿元的有24个。
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1/4,其中包括佛山、中山、东莞以纺织和服装产业为主的集聚区和佛山、潮州、云浮以陶瓷和建材产业为主的集聚区。
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已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尤其是在深圳建成的高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有多家大型企业进驻,如联想、华为、IBM、TCL等。
在珠江西岸,形成涵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也在全国处于首位。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消费市场占了全国市场的1/4;珠三角的彩电产量占全国1/2强,家用电冰箱产量占1/3,纺织业居全国第二。
由于地理位臵的优越、改革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的优势,珠三角地区吸引了众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四个主要城市,以港澳台投资商为主。
从企业规模来看,以2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的中小型企业居多。
目前珠三角地区主要的产业还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部门,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较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
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所以企业要想赢利和发展,只能靠大量雇用中国特有的低价劳动力来实现。
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集体经济发展案例案例:中国农村地区合作社联合发展背景说明:中国农村地区一直面临着农民收入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开始积极推动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合作社联合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案例分析:以某农村地区为例,该地区的农民意识到个体经营的局限性,决定联合起来发展集体经济。
他们组建了合作社,共同经营生产和销售。
合作社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提高了产品销售的效率,减少了农民因无市场而导致的产销难题,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合作社聘请了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改良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合作社还通过规模经营,采取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合作社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还发展了农村旅游业。
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风景和传统文化,开展农家乐、采摘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社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财政拨款和人才支持,帮助合作社规范经营、提高管理水平。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地区的合作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经济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合作社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更好的就业和收入来源。
结论:这个案例表明,通过合作社联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合作社带来了经济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提升和市场的拓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的支持和合作也是该案例成功的重要保障,政府应积极制定政策,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扶持。
在中国农村地区,合作社联合发展的案例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地区,而是遍布全国各地。
这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合作社联合发展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水平。
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由于个体经营,往往面临着产品价格低,销售困难等问题,难以获得合理报酬。
经济发展案例
经济发展案例1.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从1978年开始实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开放政策使得中国经济获得了长期高速增长,成功从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新加坡经济发展:新加坡在独立后面临了资源匮乏、人口稀少等问题,但通过政府的稳定政策、有效的治理和积极吸引外资等措施,成功实现了从第三世界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转变。
3.韩国经济发展: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贫困和战争的困境,但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工业化政策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成功实现了从贫穷国家到发达经济体的崛起。
4.德国经济发展:德国在二战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但通过政府的重建计划、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的制造业,成功实现了经济复兴和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之一。
5.印度经济发展:印度在独立后面临了贫困、人口膨胀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但通过市场改革、外资吸引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减贫。
6.巴西经济发展: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通过政府的社会福利计划、农业和矿业资源的开发,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7.日本经济发展:日本在二战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但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技术创新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成功实现了经济奇迹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8.挪威经济发展:挪威通过石油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成功实现了经济繁荣和高福利水平,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9.越南经济发展:越南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市场经济改革,通过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和加强国际贸易,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减贫。
10.肯尼亚经济发展:肯尼亚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成为东非地区的经济中心。
这些经济发展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时,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市场改革、技术创新等手段,成功实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经济学实践案例分享
经济学实践案例分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实践案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升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经济学实践案例,旨在展示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1. 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指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以推动其经济体系的持续发展。
例如,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措施,促进了经济复苏和增长。
2. 国际经济关系的演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关系成为了各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国际间的贸易战与合作也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这些案例使人们对于经济学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应用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 新兴市场的崛起与挑战近年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巨大,对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然而,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兴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4.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例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崛起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推动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
另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这些实践案例不仅展示了数字经济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学问题和挑战。
5. 社会不平等与公平正义在现代社会中,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会不平等不仅在经济方面表现出来,更涉及到教育、医疗、机会等方方面面。
经济学小案例
经济学小案例1. 嘿,各位经济学小萌新们!今天咱们来聊点儿有意思的,用几个小案例带你们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别担心,不会有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术语,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身边的经济现象。
准备好了吗?那就跟我一起来经济学的游乐园玩耍吧!2. 案例一:小明的"雨伞生意" 小明是个机灵鬼,他发现每逢下雨天,学校门口就会有很多人急需雨伞。
于是他灵机一动,趁着晴天大量收购便宜雨伞,雨天时加价出售。
这不,昨天一场及时雨,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小明美滋滋地想:"这买卖真香啊!"3. 哎呀,小明这是掌握了"供需规律"啊!当需求突然增加,而供给短期内无法迅速跟上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不过要小心啊,如果价格太高,可能会被骂奸商哦!经济学告诉我们,适度的价格波动其实能够调节市场,促进资源合理分配。
4. 案例二:小红的"手机选择题" 小红最近纠结得不行,她手上有1000块钱,既想买新手机,又想买新衣服。
她自言自语道:"要是能把钱变成两份就好了!"最后,她咬咬牙买了手机,心里还有点小遗憾。
5. 小红啊小红,你这是遇到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问题。
每个选择背后都有一个被放弃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买了手机就意味着放弃了新衣服,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生活中处处都要做选择,关键是要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6. 案例三:小李的"零花钱困境" 小李的零花钱总是不够用,他想了个鬼主意:"反正国家印钱那么容易,我干脆自己印钱得了!"结果可想而知,他因为造假币被抓了个正着。
7. 哎呀喂,小李这是钻到钱眼里去了!他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叫做"通货膨胀"。
如果钱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钱就会变得不值钱,物价会飞涨。
就像一个气球,吹得太大就会爆炸。
所以啊,控制货币供应量可是一门大学问呢!8. 案例四:小张的"烤肠帝国" 小张在学校门口卖烤肠,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案例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案例经济发展是国家和地区繁荣和进步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各种经济理论和案例,并根据这些理论和案例提出合适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讨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案例,展示经济学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的总体变化。
自亚当·斯密提出《国富论》以来,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近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非线性增长效应。
此外,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探讨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新近增长理论则从制度、创新和市场结构等角度解释经济增长。
这一理论认为,制度环境、创新能力和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制度变革、创新驱动和市场竞争,国家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成果。
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案例现代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动力。
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快速城市化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中国的城市化势头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
大规模的城市化还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并推动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这些经济变化使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惊人的增长。
除了中国,其他一些国家也通过城市化推动了经济发展。
例如,印度的城市化进程为印度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印度的经济增长。
巴西和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也通过城市化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突破。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案例外商直接投资(FDI)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通过吸引外资,国家可以获得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制度主义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关 键因素,强调政治稳定、法律制 度和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贫困问题与解决途径
01
贫困的定义与测量
贫困是指缺乏基本生活必需品和 机会的状况,包括收入贫困、人 类发展贫困和社会排斥性贫困。
贫困的原因
02
03
解决贫困的途径
贫困的原因包括地理环境、教育 水平、社会制度、资源分配不均 等。
服务业驱动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非洲国家在服务 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尼日利亚和南 非。
非洲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水平低下、卫生条件恶劣、政治稳定性差、腐 败问题等。
机遇
丰富的自然资源、年轻的人口结构、逐渐改善的投资环境、国际合 作与援助等。
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卫生条件、促进政治稳定 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国际合作与援助等。
印度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解决这 些挑战,并努力创造一个更加 稳定和有利的投资环境。
ABCD
机遇:庞大的年轻人口、服 务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等。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 加速,印度经济发展将继 续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
05
案例分析:非洲经济发展
非洲经济概况
01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 产、农产品等。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投资和出口驱动为主,注重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 验,同时加强自主创新。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 策,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
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放开市场准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 化进程,促进了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II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变化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
社会保障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消费结构调整
老龄化社会将导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产业的需求增加。
二战后,日本在废墟上实现了经济重建,并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
结构改革与创新
为摆脱停滞,日本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结构改革和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泡沫经济与崩溃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随后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
日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对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中所有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人口的卫生健康水平可以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健康水平提高
加强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人才培养
促进人才流动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人才流动
制度与经济增长
产权保护
有效的产权保护可以激励创新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导向型经济
中国依靠低成本优势和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经济发展的使用方法解析成功的实践案例
经济发展的使用方法解析成功的实践案例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择了各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有些国家采用了自由市场经济,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而有些国家则采取了计划经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本文将通过解析几个成功的实践案例,来探讨不同的经济发展使用方法。
实践案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放开市场、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聚焦于发展特定的经济特区,如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这些特区提供了一种开放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产业的提升。
实践案例二:新加坡的政府主导经济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面临了许多挑战,包括资源匮乏和国内社会紧张。
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被称为“新加坡模式”,其核心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全面的国家规划。
政府在关键领域设置了国有企业,并制定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此外,新加坡高度重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实践案例三:德国的工业化战略德国以其强大的工业和制造业而闻名。
德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战略,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这些战略包括加强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投资,提供优惠的贷款和税收政策以鼓励企业发展,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系统以培养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
德国的工业化战略使得德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竞争力,推动了国家的经济繁荣。
通过以上的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新加坡的政府主导经济模式和德国的工业化战略都取得了成功的实践效果。
总结而言,不同的经济发展使用方法可以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无论是放开市场、鼓励私营经济发展,还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全面的国家规划,亦或是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等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济发展及典型案例分析
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持 续的经济增长,表现为 GDP和人均收入的稳定 增加。
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 结构会发生转变,从以 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 务业为主转变。
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技 术进步和创新,提高生 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能够带来社会 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和福利。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提高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及典型案例分析
contents
目录
• 经济发展概述 • 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经济发展概述
经济发展的定义与特点
经济发展的定义
持续增长
结构转变
技术进步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在经济结构、社会福 利、科技水平等方面所发 生的变化和改进,通常表 现为国民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经济发展能够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 善民生福祉。
增强国际竞争力
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 力,提高国际地位。
创造就业机会
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提 高社会整体素质。
经济发展的历史与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史
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演变,不 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重 点。
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 续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经济 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
新技术革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 业崛起。
04 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
绿色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案例 2份
第一章3.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迅速发展,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提高资本形成率,加速资本形成。
(2)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3)完善本国制度,为本国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积极发展工业化,建立本国工业,减少发达国家对本国的控制。
(5)加大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尽力保证社会的公平,防止两极分化过大第二章3.你如何看待韩国的发展与激进主义的关系?韩国的发展对激进主义的依附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
依附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中,中心地区和外围地区是不平等的,这使得外围地区很难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发展。
韩国在1945年前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并且完全依靠保持同美国的亲善来抵御北朝鲜的入侵。
在50年代,该国国民预算的一大部分是采取接受美国援助的形式,并主要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开展进出口贸易。
韩国的发展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机会为条件的,而依附理论预言,这会抑制发展机会。
然而,今日的韩国被广泛看作是即将具备发达国家地位的国家(其收入水平现在已高于希腊,并超过了新西兰的一半)。
当然,韩国是该理论的一个特例,一方面因为它接受了大量的援助,由于先进国家把它当作反对共产主义的堡垒,因而希望它全面而成功地发展自我利益。
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也实施一些依附学派总体上会赞同的特殊政策,包括开展极为活跃的产业升级政策,严格限制跨国公司的地位而有意识地建立本国产业作为替代,使用债务而不是直接的外国证券投资为特殊层次的投资筹集资金。
韩国实施的土地改革计划也是发展中世界里最为彻底的改革之一,同时大力重视基础教育而非高等教育,这是两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政策。
2.讨论阿根廷经济发展与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阿根廷的历史对罗斯托经济的增长阶段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成熟、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其中起飞是罗斯托的中心概念,起飞的三个条件是:10%以上的投资率、主导部门和保证起飞的制度。
发展经济学案例
发展经济学案例《发展经济学》教学案例第一章绪论【案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中经济的一些共同特征。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生产率水平总体低,并且不同地区、行业、部门参差不齐。
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960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而名列世界第七位。
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均计算仅有1000美元左右。
生产率水平总体来说较之以往有大幅度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力水平还很远,仍然存在许多制约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因素,如资金不足、技术落后、高素质人才和优秀管理人员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弱等。
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而中国仅为30%。
1997年,我国研究和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64%,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2%的水平。
而且,中国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生产率水平参差不平,甚至相差很大,许多企业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
人口增长速度已明显减缓,但人口负担仍然很重。
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问题。
虽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增长率也趋于缓和,甚至一些发达城市已有连续年份出现负增长率(如天津、上海市)。
但总的来说,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并未改观,加之人口老龄化,使得赡养负担很重,而且偏远农村地区高出生率仍未完全控制。
这些都严重妨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失业和隐蔽失业问题日益明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企业吸收和负担了大量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维持了数十年的低效率、低工资、高就业的格局,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似乎不存在失业问题。
但事实上企事业单位效率低下,存在大量隐蔽失业,一旦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尤其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时,失业问题就变得日益明显了。
1997年,我国城镇隐性失业率估计高达20%,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迅速发展,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提高资本形成率,加速资本形成。
(2)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3)完善本国制度,为本国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积极发展工业化,建立本国工业,减少发达国家对本国的控制。
(5)加大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尽力保证社会的公平,防止两极分化过大
第二章
3.你如何看待韩国的发展与激进主义的关系?
韩国的发展对激进主义的依附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
依附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中,中心地区和外围地区是不平等的,这使得外围地区很难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发展。
韩国在1945年前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并且完全依靠保持同美国的亲善来抵御北朝鲜的入侵。
在50年代,该国国民预算的一大部分是采取接受美国援助的形式,并主要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开展进出口贸易。
韩国的发展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机会为条件的,而依附理论预言,这会抑制发展机会。
然而,今日的韩国被广泛看作是即将具备发达国家地位的国家(其收入水平现在已高于希腊,并超过了新西兰的一半)。
当然,韩国是该理论的一个特例,一方面因为它接受了大量的援助,由于先进国家把它当作反对共产主义的堡垒,因而希望它全面而成功地发展自我利益。
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也实施一些依附学派总体上会赞同的特殊政策,包括开展极为活跃的产业升级政策,严格限制跨国公司的地位而有意识地建立本国产业作为替代,使用债务而不是直接的外国证券投资为特殊层次的投资筹集资金。
韩国实施的土地改革计划也是发展中世界里最为彻底的改革之一,同时大力重视基础教育而非高等教育,这是两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政策。
第三章
2.讨论阿根廷经济发展与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阿根廷的历史对罗斯托经济的增长阶段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成熟、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其中起飞是罗斯托的中心概念,起飞的三个条件是:10%以上的投资率、主导部门和保证起飞的制度。
起飞之后,增长具有持续性。
罗斯托认为,阿根廷在1914年前的一段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起飞的前提条件,在1960年,起飞已基本完成。
但是起飞以后,阿根廷并没有进入持续增长的阶段,阿根廷在1965—1990年这个时期里的增长率为负值,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投资以-8.3%的速度锐减,远远降到了罗斯托的起飞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投资水平之下。
阿根廷的经验表明,发展过程并非不可逆转,看起来可持续的增长也会突然结束。
1.通过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哪些因素影响了乌干达。
(1)生产要素的短缺:尽管乌干达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基本积累不足却限制了乌干达经济的发展。
(2)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素质不高、科研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3)经济结构不合理:乌干达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提供的外汇收入占外汇收入的50%以上。
工业落后。
(4)对外国过于依赖。
由于缺乏资金,乌干达60%的支出依靠外援,这使乌干达背上了沉重的外债。
(5)制度的缺失。
(6)政治因素:政局的不稳定,是乌干达经济不断衰退的重要原因。
第六章
2.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中国人的勤劳是一种什么样的勤劳,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勤劳。
(无标准答案)
涉及的知识点:
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等。
案例讨论过程:1.组织者介绍案例,并对参与者进行分组,确定讨论时间、地点,说明相应规则。
2.每个参与者对案例做前期资料准备。
3.各小组根据思考题进行讨论。
4.讨论结果陈述。
案例解析:
人力资本理论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重视。
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管理学界。
此案例没有单纯地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制约人力资本发挥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制度条件。
让我们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发展经济学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第八章
1.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无标准答案)
涉及的知识点: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进步的实现条件,技术进步发挥其良性作用的条件和前提,技术进步的实现条件等。
案例解析:
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直接表现就是它能够直接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同样的投入下,技术进步能够生产出数量更多或者质量更好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只需要更少的投入。
除此以外,技术进步还是促使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山西太原市的技术进步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直观的作用。
文中的众多数据成为明证。
第九章
1.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特征是什么?
现代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并存。
1.传统农业的改造途径有哪些?
(1)制度创新,即土地占有方式的变革。
技术创新,即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
当这个比例超过50%时,被称为基本实现城市化,超过70%时被称为高度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
第十三章
1.菲律宾如何选择其发展战略的?(无标准答案)
涉及的知识点:
内向型发展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基本含义以及各自的政策。
案例解析:
内向型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初级内向,指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不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封闭式经济发展战略;另一类是次级内向,通常称为进口替代,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
进口替代生产主要集中于食品加工、饮料、服装、鞋类、纺织工业等消费品工业。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
发展进口替代工业,首先要确定有广阔国内市场需求前景的、并一直是依靠进口的产品种类,然后,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或外商独资等形式发展国内进口替代工业。
最后,为了保护这些新建立起来的幼稚产业,国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和政策以予支持,其中主要是保护关税。
保护关税是指对同类进口产品课以高额关税,而对国内进口替代工业所需资本品、中间产品则实行优惠关税,甚至免税,以缓解进口替代品生产初期的成本过高问题。
通常认为,进口替代战略一般需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发展最终消费品工业,以替代这些产品的进口。
进口替代工业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日用百货、小家电等消费品,形成进口替代的幼稚工业。
随着幼稚工业的发展壮大,当所生产的消费品足以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便进入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进口替代工业从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等资本品和原材料。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案例中的菲律宾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成功地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引进美国的资本和商品,支撑了初期的经济增长。
在后期,进口替代战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政府及时地作了调整。
2.目前,对于缩小收入差距的解决思路,主要有哪几个要点?(无标准答案)涉及的知识点:
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中国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案例解析:
在20世纪50—6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加快经济增长,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其中一些国家在加快经济增长方面还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在一些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拉美国家却忽视了收入分配问题,导致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严重状况,经济增长不但没有消灭贫困、失业、文盲等落后现象,反而使一些低收入阶层的相对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拉大。
如巴西和墨西哥,这两个南美洲的发展中大国在整个20世纪60—70年代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它们的收入分配状况却不令人乐观,在同等收入水平国家中巴西和墨西哥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
1969年,墨西哥40%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0.5%,而20%最高收入家庭却占64%;1970年巴西40%最低收入家庭只占全部收入的10%,而20%最高收入家庭占了61.5%。
不仅如此,这种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恰恰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日渐加剧。
1970年巴西占人口10%的最高收入者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比1960年上升了20.5%,同期其他90%的收入份额都下降。
其中,最高的20%家庭的收入与最低的20%的家庭的收入之比,1960年为15.5,1970年为19.5。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经济高速增长是同时发生的。
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在改革开放以前,遵循的是先分配后增长的分配政策,这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有关系。
而改革开放以后,开始进入经济转轨时期,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分配政策倾向于先增长后分配,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政策同时倾向于满足基本需要政策。
而目前我们出现的收入分配正是出于分配政策的转轨时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