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和“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发动与失败;袁世凯复辟与孙中山、梁启超、蔡锷等反复辟活动;张勋复辟与反复辟活动;孙中山与护法运动。(2)理解:二次革命是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府院之争实质是美日之争;护法运动的失败教训是要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3)运用:探究两次复辟帝制活动发生与迅速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史料解读、问题探究、知识比较、归纳总结、概括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革命道路,革命的征途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进行反复的斗争。(2)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然失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的斗争
2、难点:两次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否继续实行呢?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刀大杀人多》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经常用暗杀的方式来排除异己。这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六单元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目标一:请依据课本89页内容,概括分析二次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性质。
一、二次革命(1913) 1、原因:袁世凯专权①对内:制造“宋教仁案”、镇压革命党人(补充“宋教仁案”的相关情况)②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
2、经过:结合二次革命的形势图掌握概况
3、结果:失败
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
A、主观:革命党人力量焕散;
B、客观:袁世凯力量强大。
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巩固练习: 1、“宋教仁案”本质上反映了(C)
A、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C)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二次革命”爆发背景的是(C)
A、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
B、袁世凯进行“善后大借款”
C、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
D、革命党人公开抵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目标二:请依据课本90—91页的内容,概括分析护国运动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二、护国运动(1915—1916年)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过程:①强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1913)②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3)③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1914)(补充《中华民国约法》的相关内容,强调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最关键一步)④基本接受“二十一条”(1915)(补充《二十一条》相关材料)⑤制造帝制舆论(1915)
⑥操纵国体投票,获“全票拥护”(1915)⑦改元、登极(1916)
2、经过: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1915)(补充《讨袁宣言》相关材料)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③蔡锷等人武力讨袁(补充蔡锷的相关材料和护国运动形势示意图)④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1916) 3、结果:袁世凯取消帝制,在忧惧中死去
引导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一:有人说,“护国运动胜利了”,也有人说,“护国运动失败了”,你认为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胜利理由: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
失败理由:①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护国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
2
中国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
②捍卫共和制的任务没有完成:护国运动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段祺瑞专权。
巩固练习:
1、 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A)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2、按时间先后排列袁世凯的复辟活动①炮制《总统选举法》②炮制《中华民国约法》③解散国民党④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D)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3、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二十一条”的原因是(D)
A、迫于日本的武力威胁
B、为取得日本的借款
C、日本是中国的盟国
D、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目标三:请依据课本92页第1—3自然段内容,概括分析讨逆运动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三、讨逆运动 (1917)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
背景:①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②府院之争(概念、实质) 2、经过:
①舆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②武力:段琪瑞组织“讨逆军”进京
3、结果:复辟失败,黎元洪下台,段祺瑞重新执政
引导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二):民国初年,两次复辟帝制活动发生与迅速失败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发生原因: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封建势力、封建意识仍然存在,构成了帝制复辟的社会基础。
②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执行。③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
失败原因:①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②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认识: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复辟帝制违背民心,必然失败。巩固练习:
1、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C) A、袁世凯死后,群龙为首 B、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2、“府院之争”的实质是(B) A、中国是否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