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ppt1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课件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课件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如果带上宾语一定是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①荘公寤生,驚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③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句中“积”“卫”“出”“入”都是动词,在句子中都充当宾语,其前面有结构助词“之”,用以表示修饰关系,这些动词都临时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在翻译中,要将动词译为一个与这个动作有关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短语。以上四个词语分别译为“粮食”“保卫工作”“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二)形容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的条件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②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史记·张仪列传》) ③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战国策·秦策》) 形容词用在“所”字后面多用作意动用法。
四、为动用法
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意动”去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进一个适当的介词,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主语为宾语发出动词表示的动作,即主语为宾语而动。 ①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②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
形容词的活用包括四种情况:用作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用作使动和意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如: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①中“曲”是形容词,意为“弯曲”,在句子中作动词“中”的主语,临时充当了名词的语法功能,意为“曲度”; ②中“高”是形容词,意为“高的”,在句子中作动词“登”的宾语,临时充当名词的语法功能,意为“高处”。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ppt1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ppt1
• 5、(携年幼长入的室→,年有长酒的盈人樽)。《归去来兮 辞》
(幼小 → 幼儿)
•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 说》)
(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
• 7、小学而大遗。 (《师说》)
(细小 / 小的方面)(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 论》)
(细小/ 小的收获)(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 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
2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离
3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加严,尊重
4 吾尝闻少仲尼之贤,而轻伯 轻视
夷之义者
5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揭……短
[课堂训练 ] 翻译下列句子 1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04 江苏)
形作动,改变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06 山 东)
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 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3.形容词活用作使 动用法。
如:“以愚黔首”(《过秦论》) “愚”,表示“使... ...愚笨”。
•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利益 → 使……得到好处)
•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 臾》
5.形容词活用作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触龙说赵 太后》
(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课堂训练] 翻译下列形各作句名,精锐部队
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07江苏) 翻译: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
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
1 素善留侯张良 2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3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 吾尝闻少仲尼之贤,而轻伯夷之义者 5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词类活用课件(1)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词类活用课件(1)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四》)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史
记·项羽本纪》)
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二)
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
四)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二)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于扶桑。(楚 辞·离骚)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 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汉书·苏武传)
词类活用同形异构的判定
主要根据语法功能进行辨识。
根据语法功能辨识词类活用,可以从句法 功能和搭配功能两个方面考虑:
句法功能:看该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句成 分。
搭配功能:根据语法功能,某些词类只能 (或不能)与某些词类搭配使用。
1)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或修饰关 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构成安排关系(动宾)、陈说关系(主 谓)、或补充关系(动补)。
(《老子·七章》)
普通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少见。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史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 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现代汉语兼语式的内容。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 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 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 事物去看待,去评价。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课件
•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 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 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 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 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 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 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 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鄃令裴仁轨私下使唤看门的人,皇 上很愤怒,想要斩杀他。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劝谏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不是陛下独有的。如今仁轨犯了轻罪却遭受极刑,臣担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皇上听了很开心,免了仁轨的死罪,让乾祐担任侍御史一职。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 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 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 然后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 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
文言文:
词类活用
课程标准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 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惑、 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学习目标与内容
•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 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04
词类活用的作用与影响
增强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总结词
增强表达效果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使文言文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改变词性或用法 ,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 现力。
丰富文言文的词汇意义
总结词
丰富词汇意义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赋予词汇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细腻、深入。通过词类 活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可以拥有更多的含义 和用法,为文言文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举例
在文言文中,“衣”原为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衣锦还乡”中活用为动 词,表示“穿”;“火”原为名词,表示“火种”,但在“火烧赤壁”中活用 为动词,表示“点燃”。
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定义
名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被用作 动词,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 或行为。
举例
在“沛公军霸上”中,“军”原 为名词“军队”,在此处活用为 动词,表示“驻军”。
VS
详细描述
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其含义会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表示“使……变绿”的意思。
上下文义推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上下文含义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某个词语的用法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 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以确定词类活用的具体含义。
侯张良”(“善”表示“关系好”)。
0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语法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其是否活用。例如,在文言文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可能活用为状语; 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可能活用为动词。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2024届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 词类活用 教学PPT

2024届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 词类活用 教学PPT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译:为……屈尊
小试身手
•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 ②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 ④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死:为……而死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三者的区别
*使动: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 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小试身手
1、杖汉节牧羊。
拄着,拿着
2、驴不胜怒,蹄之。
用脚踢
3、寻向所志。
做标记
4、二月草已芽。
发芽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吃饭
6、一狼洞其中。
打洞
7、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建坟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译:使……称王,或意译为称王天下
齐威王欲将孙膑。
译:使……为将,或意译为任命……为将领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表示使宾语具有某 种性质或状态。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译:使……绿,或译为吹绿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译:使……尊,或译为位居尊位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译:使……固,或译为固定
名词处在了 动词应该处的 位置上。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 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 词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堂PPT)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堂PPT)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
35
答案:A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
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 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10
C,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一:项伯 素善 留侯张良。
主语(名词)
宾语(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待)
例二:王 怒而疏
屈平。
主语
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11
D,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谓语所具有的性 质,特点(谓语有了使令性)。就是 主语使宾语动。
主语
谓语
使
宾语
例:(其声)
泣 孤舟之嫠妇
使
12
2、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二月草已芽 3、能愿动词 +名词
名词处在了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应该处的 位置上。
4、名词+状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
“君之”的“君”和“兄之”的“兄”均为名词活用为动 词。
当时徽宗已经驾崩,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
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说:“礼节有厚薄,兄长
①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词类活用ppt1

词类活用ppt1

3.名词、形容词放在“ ”“可”“足”“欲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 名词 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 假舟楫者,非能水 而绝江河。 《 学》) •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大王必欲急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
• 3.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 无乃尔是过 臾》) 过错——责备) ——责备 (过错——责备) •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托辞——找借口) ——找借口 (托辞——找借口) •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 寡人之于国也》 ——击鼓 击鼓) (鼓——击鼓) •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同上) 五亩之宅, 同上) 树木——种植) ——种植 (树木——种植) • 7.五十者可以衣帛。 五十者可以衣 同上) (同上) 衣服——穿上) ——穿上 (衣服——穿上)
•1. 名词。 1. 名词。 •2. 使动用法。 2. 使动用法。 •3.为动用法 3.为动用法 3.
. . . . . . . .
. . . .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的类型: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 一般动词。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作状语。 4.作状语。
7.名词用“ 7.名词用“而”连结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 名词用 连结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 活用作动词 • 儿涕而去。(《促织》) 而去。 《促织》 •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 羽本纪》 羽本纪》) • 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名词“ ”“西 都用“ 名词“涕”“西”都用“而”和 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结, 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结,它们都活用 为动词。 是流涕的意思; 为动词。“涕”是流涕的意思;“西” 是向西的意思。 是向西的意思。墓:修建坟墓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2)其日牛马嘶(
)
■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
■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7)蟪蛄不知春秋(
)
■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国”,“家”是衬字。(7)否。春天和秋天。 ■ (8)否。“痛恨”是十分遗憾之意。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文知识复习专题
第二课时
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 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 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 的词类活用。
■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知通智,音zhì,智慧;
■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具通俱,音jù,都;
■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12也)生通性,音xìnɡ,资质、
本性。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六种 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河” 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 又如“诗”“书” 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实词讲解 课件(共2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实词讲解 课件(共23张PPT).ppt

34.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
居十年不起
耻:以……为耻;乞休、乞老、告老、乞骸骨、致 仕、求老:辞官回家;籍:登记,户口(户籍、官 籍、兵籍等);不起:不被任用
35.劝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
蠲除:免除赋税
36.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ji)金币
37.帝大喜,赉(lai)诸将士有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 频实词讲解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3.薛举僭(jian)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 4.宵衣旰食 5.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寻:不久;坐:因……而获罪;旧: 和……有交情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22.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然后:这样以后;申:说 明、解释;广:传播
2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也:表停顿;贼:伤害
自己;绞:性子急
24.方庆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
就:接近、靠近、向; 旧说:前人的观点
私下里,悄悄地;讽:劝说
市:买、卖;檄:命令、声讨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18.所以出身仕者 19.文帝之讨张彪也,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20.耕者众则籴(di)贱 21.故弱者见辱,强者见笑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造、诣、过、候、存、顾:拜 访;过:指责、责备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辟:征召,掾:属官,下属
寤:发觉、发现
29.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
就:接近、靠近、乘坐 荷:挑着、担着

高考语文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师说》)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认为……惊奇;宾客:以……为宾客)
意动用法的规律:名词、形容词带有宾 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三)为动 用法
主语
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 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为(替) 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 “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 可图示为:
(三)形容词的活用
动词
名词
使动
意动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技能:形容词处在动词的位置(谓语),即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 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 用为一般动词。
1、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 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掌握方法 二、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
2﹑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 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 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 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 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 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 课件(共51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 课件(共51张PPT).ppt
文言文高考专题
四类文言文实词卡卡 信息循环 高效学习
年份 2022 2021
卷别 新高考II 全国甲
全国乙
浙江 新高考I 新高考Ⅰ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翻译:禹数与语,其人勇
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实词:数、语、勇鸷、鲜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实词:约车、宣言、孤国、阴 合 ①实词考查有两种方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但在文言文中 ,有些名词却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主 要有:①时间名词“日”“夜”“月”“岁”等作状语;②方位名词“ 南”“北”“内”“外”“上”“下”等作状语;③普通名词作状语。
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东犬西吠:_西__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手__ (3)良庖岁更刀:__岁__ (4)蝉蜕于浊秽:__蝉__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舟__ (6)常以身翼蔽沛公:_翼___ (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席__、__包__、__囊____ (8)大石侧立千尺:_侧___
知识拓展
反训词
在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
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
这样的词语有:
①“沽”,买或卖; ②“置”,置办或放弃;
③“报”,报恩或报仇; ④“从”,跟随或率领;
⑤“纳”,收进或交出; ⑥“迁”,升官或降职;
⑦“市”,卖出或买入。
二 一词多义
卡卡
【词语的意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变化类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课件43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课件43张

1、古今异义
3、义项转移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 牺牲(古: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
畜;今:指为了某种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或 权利)
பைடு நூலகம்
1、古今异义
4、感情色彩变化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得力帮手;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代词,“于”是介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
“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 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4、兼词
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 “不”为否定副词。
如:盍各言尔志? 叵——“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 如:居心叵测(成语) 耳——“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 如: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偏义副词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 “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 “兄长”)
3、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 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 比较特殊的现象。
3、词类活用
(4)名词用作状语 C.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译成:以“XX”,凭借“XX”,用“XX”。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童子隅坐而执烛。内立法度,务耕织。 译成:在“XX”。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量词/名词表频率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每一年
分数表示法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 分母+分子,十分之一
确数表概数
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多次
总结类型
名词活用
动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数词活用
名 词 作 一 般 动
名 词 作 状 语
名 词 使 动 用 法
名 词 意 动 用 法

动 词 作 名 词
动 词 使 动 用 法
像云/回声/影子一样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兄长一样
4、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
规律二:一般情况,动词前的普通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 是用作主语的,可以认为用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的规律总结
常见 比喻式:像……一样 介宾式:当/用/从/向/在…… 翻译 重叠式:岁(年年、每年);日(一天天地)
一、名词作动词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沛公军霸上。
捕鱼、砍柴 驻扎
规律五:名词+介词结构
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 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
名词作动词的规律总结
下列名词结构,一般活用为动词。
名词前的名词 名词前的副词 名词前的能愿动词 名词前的所字结构 代词前的名词 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如何准确译出活用的实词? 1、看句子结构
找主、谓、宾、定、状、补。 2、分辨各个成分的词性是否和正常的语法规则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文言文中,有些 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 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 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表4.处操所军。在破朝,廷必上北,还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
表5.方东向割。膏向腴北之方地,表,示北动收作要行害为之的郡趋。向。
表方向。向东;向北。
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5、蚕食鲸吞 6、不胫而走 7、风餐露宿 8、星罗棋布 9、日理万机
规律一: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 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 状语。
1.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为:像……一样。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译为:当作……一样。
3.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在……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译为:用(乘,凭借)……
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 衣戴帽坐着。
(2008年广东高考题)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
侃子瞻。 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
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 陶瞻。
文句翻译: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解释句子中红色字的意思:
A.凡吏于土者 ,皆往之。
A 吏于土:在地
B.二月草已芽 。
方上做官。后 带补语。
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 B 芽:发芽。前
四月花。
有副词“已” 。 C 花:开花。在
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 谓语位置。
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D 事:做,从事。 E 侯:封侯。
E.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
名作状 用道理 名作动 下雨 名作动 以礼相待、动用武力 名作动 开花、结果 名作动 乘船 名作状 用眼睛、用耳朵 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 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 名作动 穿衣戴帽 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 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作主语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 “面”是名词作状语。动词前面的名词不是做 主语的话,一般就是名词作状语。如能注意到 “廷”和“面”的后面分别是“折”和“从” 两个动词,而且已有了主语“裴矩”,也就能 把这两个字翻译为“当廷”、“当面”,从而
准确地把句子译为 “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以……为……”、“认为……是……”、 “把……当作……”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 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 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名作动 成为记功碑 名作动 成为敌兵 名作动 做 名作状 向南、向北 名作状 像蚕那样、像鲸那样 名作动 长腿 名作状 在风里、在露天 名作状 像星星那样、像棋子那样 名作状 每天
10、不可理喻
11、未雨绸缪 12、先礼后兵 13、春华秋实 14、风雨同舟 15、耳闻目睹 16、乌合之众 17、蜂拥而至 18、衣冠禽兽 19、道听途说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译为:当面
6.表示时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为:每天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
2.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
规律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 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11.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名作动,下雨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名作动,游泳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称王
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
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代词前的名词 名词后的名词 副词后的名词
往往活用 为动词
乎。
1.邹忌朝服衣冠
服:穿上戴好
2.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踢
3.其疾病而死。
疾病:患疾病
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志,:做标记。
遂迷,不复得路。
“所”字结构:所+ 动词=名词性短语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 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 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者也 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为臣
意动用法
•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 (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 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 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 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 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 般可译为"认为"、"以为 "等。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 或意动词。
使动用法(比较)
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式: 主语使宾语具 有了某种行为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晋侯 饮 使
赵盾
动作是 宾语发 出的
使动用法(例句)
让相如住在…
名词 (秦国)舍 相如广成传舍
让 使项伯活了下来
动词 项伯杀人,臣 活 之(项伯)
使
形容词 臣请完 璧 归 赵
使
使和氏璧完整
使动概念: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 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
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种类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动 词
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数词活用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为动用法
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翻译句子: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译文: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 击宋忠的军阵。 (江苏卷)译句: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孙银选
考什么?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 略句、宾语前置句;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也有个别 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 性和意义而作另一类词用(临时具有的某种 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用 为动词。 3、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 物动词。
示例
1、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2、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3、敌人远我。
(远离 )
4、稍出近之。
(靠近)
5、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6、与先君子善。 (交好)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 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 “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 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将军身披坚执锐
作宾语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以小易大
作宾语
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
交好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爱
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2、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名词处在动词 3.能愿动词 +名词 应处的位置上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 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 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望)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 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 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 意思。
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现代汉语:副词、介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词短语作状语,普通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 名词很少作状语。 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名词活用为状语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