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植树的牧羊人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摘取关键词,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3.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圈画法、默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教师引导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植树的奉献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理解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双手和毅力,把荒凉的山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其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

2.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该作品在美国《V 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贝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3.知识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慷慨(kāng kǎi)光秃秃(tū)

薰衣草(xūn)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 琢磨(zuó)

酬劳(chóu) 山毛榉(jǔ)

流淌(t ng) 浇灌(guàn)

(2)词语释义

慷慨:大方;不吝惜。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这里用作动词,长出草木。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宣扬。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盘问事情的根源底细。

琢磨:思索;考虑。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酬劳: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沉默寡言:深沉而少言语。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3)词语辨析

干涸干枯

两个词都表示“缺少水分”的意思。“干涸”侧重于原来有水的河道、池塘等无水见底。“干枯”指缺少水分或光泽的状态,可形容树木、头发等。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示例:画面一:废弃的村庄。画面二:绵延的森林。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

2.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答案示例:

答案示例:一位孤独的牧羊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4.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

答案示例:“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

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四、课堂小结

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对植树的牧羊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找出作者对牧羊人评价的语句,看看作者眼中的牧羊人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①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②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③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二、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文章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其写作手法。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作者用了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答案示例:作者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全文,记叙事件。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

2.第2自然段中,作者细致地描写山地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等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3.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