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

合集下载

第9课《桃花源记》说课稿

第9课《桃花源记》说课稿

第9课《桃花源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上的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说我上的这节课。

一、说教材《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第一课,第七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古人的“理想”。

《桃花源记》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在艺术创作上也堪称经典。

文章虽篇幅短小,但其文笔简洁至极而文采飞扬。

陶渊明在归隐田园的第16年写作此文。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连年混战,赋役繁重,这些状况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产生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力改变,也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

二、说学情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加之,本文言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较为流畅易懂,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事物的美”的归纳方式以及引导学生学习透过背景看文章抽象的情感的方法。

三、说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

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根据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体特征,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抓住关键词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技能目标:品味语言,积累迁移,感受桃花源的美;情感目标:理解评价作者的隐逸之风及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学会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一、文本介绍《桃花源记》是唐代陶渊明所写的一篇传奇故事,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桃花林,林内住着一群隐居的人民,他们过着安逸祥和的生活,并且不曾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这篇文章通过对桃花林的描绘,体现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憧憬,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和自身生活现状的反思。

在中国文化中,桃花一直被赋予着美好、神秘的色彩,此篇文章也借此打造一个完美、平静无忧的桃花源世界,是一篇极富人文关怀与自然美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桃花源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2.探讨《桃花源记》对于自然、人类社会、人生哲学的思考。

3.培养学生对自然、人文的关注和热爱,增强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教学内容1. 作者与作品背景唐代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派诗人,尤以田园诗和离骚著称。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小说,一般认为写于公元421-427年间。

故事背景是古代中国,当时社会动荡,战祸不断,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陶渊明写作这篇小说时也正值人心惶惶、世事无常的局势,这或许让他用仙境桃花源这一安稳、美好的地方,投射出人们的生命理想与向往。

2. 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一个渔夫发现一处神秘的桃花林,里面原来已经有一批人居住和繁衍了几百年,受到外界的战乱侵扰。

他们悠然自得、温馨自在地生活着,与周边的人事没有关联,也不知道世事变迁和岁月沉淀。

渔夫来到这片桃花芬芳的地方,深受感染和启示,便决定在此定居,与那群人一起生活。

他创造了一个乐土,一个让人失去回信的乐土,一个让人放弃了王侯富贵和人间纷争的乐土。

3. 文学特点《桃花源记》历代赏析者都从不同角度追索着它的文学特点。

它的想象空间广阔、精神内在丰富、观念独特,所描述的世界情趣独然并极富想象力,即是一篇量不大的小说,却集中着鲜明的人性感受、思想情感及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文学特点主要包括:•想象力丰富。

桃花源的情景和乡民们的生活都很出奇,充满了奇异的事物,如屋顶上的鸟巢、水族、木头家具等等,充分暴露了陶渊明的无穷想象力。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桃花源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专家: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 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课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优美,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今天把它作为一节复习课来上是希望让学生能对文言知识进行再积累、再巩固的同时学会一些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都大有裨益。

2.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1) 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课文内容。

(2) 理解重要实虚词的含义,归纳文言现象(3) 体会世外桃源虚实相生,寄托的社会理想。

3.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 教学难点。

本文的难点就是目标的(3)第二、分析教法。

(1)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讨论法、归纳法。

对于已经学过的文言文,学生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子以及课文的内容,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放开手让学生去识记字词句子的解释和翻译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并互相补充、完善。

老师略起指导性作用。

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对于课文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我采取问题导引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阅读中思考,努力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另外组织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 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并描述了桃花源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课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以及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描绘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结构上,课文以渔夫的行踪为线索,分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再访桃花源三个部分。

语言特点上,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对其中描绘的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对比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桃花源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桃花源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桃花源记教案说课稿

桃花源记教案说课稿

《桃花源记》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3)能够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学会珍惜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桃花源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3.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2. 对文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 朗读与默写: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4. 朗读与默写: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要求熟练背诵;5. 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与讨论;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3. 课文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桃花源记》的背诵情况,检验学习效果;4. 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19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19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19篇)《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19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源记》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联系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八年级(上)对浅易文言文已有了一定量的编写。

通过三册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

文言散文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在八年级(下)第七单元开始安排文言散文,三篇“记”篇幅相对前三册出现的文章来得长。

而《桃花源记》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是我国千古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

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文言散文学习的兴趣。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课进行时代的处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散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文体上属于“记”一类的文字,四篇都被选入《古文观止》作为传诵千古的美文,学习、背诵这样的文章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很有帮助。

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几篇文言课文。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作为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把握“记”文体特点,疏通文意并熟读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文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这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1、掌握“交通、问讯、绝境、间隔、无论、妻子”等词的古今异义,掌握“志、寻”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2、初步了解“记”的一般特点。

3、疏通文章4、流利运用普通话朗读(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部分虚词2、顺畅朗读并熟读成诵3、领会本文按渔人所经历的顺序记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且详略得当的写法。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桃花源记》说课稿1(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

《桃花源记》是初中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

五篇文章的体裁不同,有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自己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积累文言词语对照课文注解独立完成课文翻译;诵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并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课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欣赏、探究。

(二)、说教法。

1、主要运用诵读、启发、读书指导及欣赏、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2、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3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4、文中的一些探讨性题目,可运用探究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小组合作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赏析、研读——知识拓展延伸——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1、导入并题解。

在中国,素有“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

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

陶渊明桃花源记说课稿份

陶渊明桃花源记说课稿份

陶渊明桃花源记说课稿(一)份陶渊明桃花源记说课稿 1《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一、说教学目标《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很多特点。

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

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

另外,浅显易懂,文章的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1) 知识目标: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情境,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本文的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个人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二、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使用抄、查、读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的熟悉文章。

抄就是将注释抄在字的上头(蓝笔);查就是查阅工具书将理解有困难的字解决掉(红笔);读就是就以上的解释进行全文的翻译。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然会对下一节课的内容高度关注。

符合新课标中阅读浅易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的要求。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用三国两晋时的__混战,时局动荡的背景切入,我们要了解的大诗人陶渊明就生活在东晋,他的名篇《桃花源记》也在那个混乱丑恶的时代应运而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背景简单认识,暗示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须以此为依托。

(二)提出问题:A说出自己对成语世外桃源的理解B听读课文,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具有怎样的魅力成为众人向往的洞天福地呢?设计意图:边听录音示范边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无形中加强对全文进行了整体感知。

在这个主问题的之下,师生互动,更容易牵引一些小问题:(1) 找寻描写自然风光优美和桃源人安居乐业的段落指导朗读。

《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精选7篇)

《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精选7篇)

《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首先,我说说教材,《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由不同体裁的文言文组成,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寄托了作者的情怀,使人深思。

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以精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和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

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文中古今异义现象。

2、理解背诵全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及目标的分析,并且依据学生现在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初二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因此,我将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课堂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为了尽可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这样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首先是)激情导入在课堂的开始,我将展示以前学习过的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学生回答: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10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10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10篇)《桃花源记》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2、学情分析3、学习目标的确定4、重点难点的确定确立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桃花源记》是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记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

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翻译全文。

2)、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3、说教学重点、难点虽然是初三学生年级学生,同样需要积累文言实词,另外对于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二、说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法朗读是学生获得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读课,以“赏”为突破口,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获得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体会作者渴望的理想社会。

2、创设情景、想象法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3、讨论探究法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是: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是唐代诗人陶渊明所著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们所建的幸福乐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不满现实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古文,配合此文,本单元还包括了字音字义词形、古汉语、文言文翻译等语文知识点的学习。

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分析本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形式,加深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2)学习古汉语和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点;(3)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课前组织学生自主预习、讨论,为教学展开做好准备;(2)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导入、自主探究、板书演示、小组合作等,实现教学过程的活跃;(3)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想法和问题,并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本文,让学生了解“桃花源”的含义,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2)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性,尊重历史和文化,并学会欣赏和鉴赏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内容,并掌握古汉语和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点;(2)通过语言形式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鉴赏能力;(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斗理想同时尊重历史和文化。

2. 教学难点:(1)古汉语和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2)结合文本,透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有没有听说过“桃花源”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词呢?通过让学生自由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桃花源”认知情况。

2. 自主探究(20分钟)(1)让学生阅读《桃花源记》,并在阅读过程中,合作讨论,找出文中表达的主题。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对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说课,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经典文言文篇目。

它是一篇虚构的游记散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当时民众渴望安宁的诉求。

文章叙事清晰,虚实结合,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文言字词丰富典型,既具文学性,利于培养学生审美;又含文言知识,能夯实文言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文言阅读基础,积累常见实词、虚词,掌握基本翻译技巧。

但本文古今异义词多、特殊句式复杂,理解仍有难度;且学生阅历尚浅,体悟古人理想社会境界、深层创作意图不易,教学需情境辅助、深度引导。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读写“豁、俨”等生字,顺畅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字词与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借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梳理情节,品析桃花源的景、人、事之美,体会写作手法精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心境,思考当下社会幸福内涵,培养正确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积累文言字词,理清课文结构,感受桃花源的美好;难点为理解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剖析文章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夯实文言字词;诵读法让学生读准字音、感受韵律、体会情感;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古风场景,引领学生入境;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渔人经历、桃源特点,培养思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古风视频,展示宁静田园风光,提问学生“若能远离纷扰、寻一处世外桃源,生活会怎样”,引出课题,激发好奇。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正音;开展朗读比赛,读准节奏;学生自主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圈疑难,同桌互助解决初步问题。

3. 精读研讨:小组合作梳理渔人行踪,绘制路线图;围绕“桃花源景、人、生活”探讨,找出优美语句赏析,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感受环境清幽富足;分析桃源人热情淳朴,领会民风之美;思考桃源与世隔绝寓意,联系时代背景剖析作者理想。

2024《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

2024《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

2024《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桃花源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文言文课文。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具有浓厚的道家气息和禅宗思想。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桃花源记》的内容和主题,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桃花源记》,让学生感受到美好而宁静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桃花源记》的内容和主题,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教授《桃花源记》,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导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独立阅读法、合作学习法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以下教学素材:1、教学PPT:通过图片、文段和问题展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文言文阅读材料:精选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桃花源记》文言文,并配以注释和解析。

3、课堂讨论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导读引入通过呈现一些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诗词,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进而引入《桃花源记》的主题和背景。

环节二、文言文阅读将《桃花源记》分段呈现在PPT上,并结合注释和解析,指导学生逐段阅读并理解文意。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环节三、深入分析通过对《桃花源记》的具体段落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说课稿1说教材:《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自己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

新课标注重学生阅读浅显文言的能力,这篇课文正是对文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为今后的文言学习大有帮助。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读书”,学生应在文章的学习中,体会到文言注释的重要性。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熟读成诵;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整理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桃花源人美、景美、社会生活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培养想象力、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看待课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体会世外桃源虚实相生,寄托的社会理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积累文言词汇,感受“桃花源”的美,而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并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更深入地去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本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优美,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法:为了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我将适时采用点拨、提问、评价的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与老师对话,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分组讨论来关注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理想中的桃花源的人美、景美、社会生活美,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桃花源记》说课稿4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4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桃花源记》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本文编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桃花源记》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叙述了理想社会的模式,表达了一种憧憬。

语言凝练又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篇课文还是比较浅显易懂,文意理解相对简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

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

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定位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3、品味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优美语言。

2、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要求,将朗读,背诵课文结合到对文章的赏析当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达到感知知识的目的.。

具体采用如下方法:1、朗读法;2、想象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三、说学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2、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读。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2)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程序:(一)复习提问:1、全班学生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口译课文3、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二)导入新课: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欣赏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

人教版初二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5篇)人教版初二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二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讲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通过对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的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2、教学背景分析《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名篇,作者生活的朝代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作者因不满现实的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景美人乐,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作品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二、教材处理1、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门课程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2)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4)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2、课程资源的重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相关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为了加深对作者寄情山水一类诗文的印象,补充分析了陶渊明另一篇作品《饮洒之二》同时介绍到另一位田园诗人孟浩然及他的作品《过故人庄》。

桃花源记教案说课稿

桃花源记教案说课稿

《桃花源记》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2)学会珍惜现实生活,追求真善美;(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桃花源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章主题思想的分析;3.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难点:1. 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理解;2. 文章结构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桃花源记》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生僻字词,并自行查阅字典。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讲解文言文语法和词汇;(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拓展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2. 完成练习题;3. 深入研究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浪漫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桃花源的美好。

《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

《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

《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的说课稿1一、说教学分析《桃花源记》是一篇脸炙人口的佳作,文章故事性很强,虚构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美图,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憧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其语言凝练又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散文。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这类文体。

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学法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力引导学生对美景美情的感知。

二、说教材定位1、说《课标》的要求:《课标》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说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

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的内容。

能力目标:分步品析,培养想象能力、整体感知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文中的美景及美好的人情。

4、说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文言常识有了一些积累,借助于工具书和语境学生完全可以疏通文意。

但因文章与现在生活相隔甚远,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

桃花源记获奖说课稿

桃花源记获奖说课稿

桃花源记获奖说课稿《桃花源记》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古时候人们多战乱,没有安定的生活,作者就想象出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

下面是为你整理了“桃花源记获奖说课稿”,希翼能匡助到您。

桃花源记获奖说课稿( 1 ) 一、说教材《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

教材内容:作者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夸姣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一定的社会理想。

教材特色:语言浅显易懂,简炼生动,富有表现力。

教材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审美情趣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新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

3、领略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培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量现代人生。

重难点:【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夸姣理想。

【难点】1、领略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

2、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应该可以自行疏解文意,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的独立性有所发展,但仍很片面,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环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点拨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惟独把学法教给学生才干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精选10篇)

《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精选10篇)

《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精选10篇)《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课文。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这类文体。

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学法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教师应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

这一课在本册中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力引导学生对古代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了解,更增加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从而做到文道统一,这也是教材设计本课的意图所在。

2.课文内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脸炙人口的佳作,大家所熟悉的成语一一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皆出自于此,诗人所描绘的“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更是那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的人民所追求与幻想的。

文章中的理想桃源是虚构的,但它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这也正是本文能一直为人所传诵的重要原因。

3.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并背诵一些篇目。

根据这些要求,再联系当今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改中的体现以及学生实际。

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①能顺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

②疏通词句,积累文言词汇。

③根据书上对挑花美景的描写,结合平时学习的描写方法,说(写)一段话。

由于是八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古文的基础又薄,从而对文言文的认知基础及理解迁徒能力较差,所以我确定①②为重点目标,第③为难点目标。

二、说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知识面窄,没有预习的习惯,但是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较易接受,从而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

而八年级这个班比起其他班来,在这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从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也容易因此出现冷场的场面,对于这一点,教师应满怀激情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说课稿
十九中郭桂丽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语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

这是一篇“记”类文章、文质优美、又居单元之首。

学好它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巩固学生的文言常识和学法并引导学生,利用以往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是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篇文言课文。

(二)教学内容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作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三)说教学设想
1、说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同时这篇文章又有着自身的特点: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

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值得品位。

所以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以下的几点:
(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

(2)技能目标:品味本文优美、精练的语言,积累迁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的美丽、神奇、幸福。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问题导引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1、问题导引法:本文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故事性强,语言凝练又隽永,
学生学起来兴趣甚浓。

教学时老师应该深入课文,认真备课,从文本衍
生的诸多问题中加以选择,巧妙设置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思考、解答、辩论、以此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思维兴奋、想
象驰骋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赏析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法:以往的文言文教学,由于过多地采用讲授法,教学过
程是一个平面结构,无法真正实现教师教得创新有个性,学生学得主动
有思考。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规律并形成习惯。

通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多媒体教学手段: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完美的视听效果,增加了
作品的魅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起了学生无限的遐想。

直观
形象又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

三、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

但是,乡镇
学生阅读面窄,写作水平低,他们对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有一定的障碍。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力争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学情我把学法确立为:
1、听读法:欣赏配乐朗诵,体会文言朗读的魅力,激起自己朗读的兴趣。

2、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
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桃花源记》
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理解
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3、交流合作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
知识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4、讨论法:本文的诸多问题,如桃源是否存在你是如何评价世外桃源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自主思考,讨论探究来完成。

通过讨论探究。

既可以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
题的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在舒缓的音乐中,幻灯循环展示五幅环境幽美的风景图片,最后显示问题:这里的环境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学生答:世外桃源。

要求学生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由此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然后显示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以音乐和图片渲染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想,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

为本节课学生的认知活动寻找一个“停靠点”“发展点”。

(二)听朗读,亲诵读,理解文意
这一环节的出发点是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鉴赏,以鉴赏促陶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学生听配乐朗读,感受画面,让学生进入情境;
2、学生诵读。

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


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出感觉。

3、疏通文意。

学生分成小组翻译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精美画面又有名家朗诵,再加上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为“品味语言”环节做好准备。

(三)赏读课文、品说桃源之美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乐,乐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导学生从“美”“乐”“奇”三个方面走入文本,品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描绘。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在赏读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叙事简明,情节曲折,语言隽永。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讨论探究,评说桃源情结
这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值得探究之处。

我将充分利用前面教学环节的铺垫,形成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有批判的阅读,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成为一种“桃源情结”。

怎么评价“桃源情结”也是这个环节的重点。

为此我设计了一道探究题。

桃源胜境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评价桃源胜境的
(设想“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白桃源胜境只是虚构的,是作者的理想。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探究性学习。

另外也是语文课程与历史课程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

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

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神洲大地,山川锦秀,人民富足,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读课文,并了解当今社会不是桃源胜境,却胜似桃源胜境。

(六)课后作业
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尝试写作。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美观、醒目,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优美的享受。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板书左边是故事的梗概——渔人的行踪,右边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对渔人行踪的了解,去感受桃源的美乐奇。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
进入
做客桃源美、乐、奇辞别
再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