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考复习《认识论》专题讲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非选择题主要集中在客观规律性 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实践与 认识的关系等几个知识点上。
易错易混 1、“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淆知识点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做”、“决心、意志、干 劲”。“主观能动性”包括“意识的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 而这两项内容密不可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命题规律总结
1、命题知识点
从近几年命题涉及内容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 证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关系是常考考点。特别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是历年考试中的重头戏。
2、命题形式
把理性认识应用于 实践,去指导实践。 这是认识的第二次 飞跃
联系
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不同的两次飞 跃,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又要看到他们统 一于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4、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二是从他人那里或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无论是从书本中学到的知 识, 还是亲自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追本溯源,都是来自实 践。
典例分析
例1(08年天津高考)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生产大量的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 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 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产品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 收政策,调整塑料购物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 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核心知识整合
含义 基本特征 对社会 发展的 作用 基本形式
实践
辨 统 证 一
认识对实践 实践决 定认识
来源 根本动力 最终目的 唯一标准 促进 阻碍
主体
认识
具有能动作用
含义
来源
途径
根本 任务
根本 目的
认识 过程
规律 性
考点清单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
谢谢
(3)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中正确 的认识就是真理。把真理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 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3、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
关系 区别
认识的根本任务
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这是认识 过程的第一飞跃
认识的根本目的
5、假象与错觉
(1)假象是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 表现事物本质的 现象,属于客观范畴。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 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虚假反映,它既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某种反映,它表明的是客观事物与主 观反映之间的认识关系,属于主观范畴。 (2)假象可能引起人的错觉,但并不等于错觉,如果把 二者等同,就会导致主、客观相混淆的错误。
(2)“意识能动性”一是指意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 反应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主观能动性。它不仅限于“想” 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和 “做”,包括实践。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 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的反作用等同起 来。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 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 要;这一要求体现了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 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 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例3 (08全国高考Ⅱ38)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改革开发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 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 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 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 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2、意识、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真理、科学理论的比较
(1)意识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强调的是反映结果, 属于唯物论范畴,它与物质概念相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也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范畴, 与实践概念相对应。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属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阶段。二者都属于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 段,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2(08海南高考)
“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 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1、现象与本质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与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
4、分析与综合 5、创造性思维与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三)实

1、 实践的基本特征
2、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 有反作用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4、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