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解析
设定受益计划的核算步骤多,又需运用精算假设,且有可能产生精算利得和损失,因而处理较为复杂。
2014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进行了修订。
为了对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进行较为系统的规范,新准则首次引入了设定收益计划,并对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确认、变更及结算进行了阐述。
这使得设定受益计划成为新准则的亮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会计考试必考的知识点。
此后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对其后续处理又进行了说明。
至此,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已经形成了明确架构。
因此,在新准则出台后,有必要对其实务应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读,以提高财务人员对设定受益计划的理解,同时正确地引导企业在新准则下作出合理的会计实务操作。
本文结合案例对其会计流程做一简单梳理。
薪酬核算催生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企业会根据一些标准,比如职工工作年限、年龄等确定职工的福利水平,承诺职工退休时支付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因而风险由企业承担。
这是许多发达国家主要的养老金计划,我国只是刚刚将其引入。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设定收益计划。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13条至第19条,对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要对职工福利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算,并进行折现。
其次,把折现后的金额平均分摊于职工提供服务的各个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
最后,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