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因素及对策思考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正确认识和了解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
一、家庭因素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是直接的。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会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交往态度和行为习惯,帮助其建立自信和开朗的个性。
而家庭中的争吵、冷漠等负面氛围则会给幼儿带来不良的情感体验,使其缺乏安全感,导致他们在同伴交往中缺乏信心和勇气。
2.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行为养成与社会适应具有深远的影响。
温和理性的教养方式能给予幼儿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和态度。
而过分溺爱或者严厉的教养方式则容易使幼儿缺乏自律与合作意识,导致其在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
二、幼儿园因素1.同伴群体同伴群体对幼儿的交往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伙伴,这有利于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而在同伴群体中缺乏理解和尊重的情况下,幼儿容易出现孤僻、攻击性等问题。
2.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幼儿园中承担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在幼儿面对同伴交往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调解和干预,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交往态度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学会与同伴和睦相处,感受友情的温暖。
三、个体因素1.性格特点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同伴交往中的表现。
性格随和、乐观的幼儿更容易与同伴和睦相处,愿意分享、宽容理解。
而内向、怯懦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可能表现出怯弱与敏感,导致交往问题的出现。
2.自尊心与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同伴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的幼儿更容易融入同伴群体,参与集体活动,与同伴建立起和睦的关系。
孩子的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困难

孩子的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困难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困难是当今社会中孩子们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
在这个现代快节奏、竞争激烈的时代,孩子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困难成为了他们心理健康的隐患。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应对方法以及家庭与学校的角色等方面探讨孩子的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困难问题。
一、影响因素孩子的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困难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成长环境是孩子社交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如家庭过于封闭、独生子女等,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适应和紧张。
其次,学业压力也是导致孩子社交焦虑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充分应对各种任务和考试,这可能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交活动。
另外,网络与媒体的普及也对孩子的社交互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网络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但长时间的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缺乏真实社交的经验,反而可能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社交场合感到不适应。
二、应对方法针对孩子的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困难问题,家庭和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
首先,家庭应该提供一个温暖、支持和尊重孩子的成长环境。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此外,亲子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和互动的活动,帮助孩子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社交技巧的课程,教授孩子合理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沟通技巧。
此外,心理辅导师也可以提供专业的帮助。
心理辅导师可以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困难。
三、家庭与学校的角色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社交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引言幼儿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交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或家庭环境中,幼儿会与同龄伙伴接触交往,这对于幼儿的社交能力、情感认知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环境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父母婚姻关系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1.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交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温暖、支持和理解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而严厉、冷漠和压抑的教养方式则会对幼儿的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富有启发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而单一、死板的教育环境会对幼儿的社交能力造成阻碍。
1.性格特点个体的性格特点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外向、开朗、合群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而内向、孤僻、冲动的性格特点则会对幼儿的社交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结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以及个体因素都对幼儿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和幼儿园应重视这些影响因素,积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幼儿园环境,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引导幼儿积极、健康地与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良好发展。
也需要加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养水平和教育意识,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希望通过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因素的探究,能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4年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技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对他们的心理、情感以及未来的人际交往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此,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还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意识的觉醒: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逐渐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欲望。
此时,他们开始学会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交往技能的习得:在交往过程中,幼儿通过模仿和互动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沟通等。
这些技能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3. 情感共鸣的建立:随着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开始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建立起情感共鸣。
这种共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三、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因素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发展。
例如,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都可能导致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
2.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交的重要场所,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幼关系等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发展。
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交往技能。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龄伙伴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技巧。
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还能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4. 个人特质:幼儿的个人特质如性格、气质等也会影响其同伴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交往能力对他们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小班幼儿,作为处于人际互动初期的群体,通常面临着一些交往能力的培养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标准,探讨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解决方案。
一、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的深度分析1.1 交往焦虑问题许多小班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会感到不安和紧张,这表明他们存在交往焦虑的问题。
交往焦虑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其他儿童的互动,限制他们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
解决方案:老师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温暖、亲密和有趣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幼儿克服交往焦虑。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例如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分享玩具和参与小组活动,可以增强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
1.2 沟通困难问题小班幼儿在与他人沟通时可能面临着理解和表达困难的问题。
言语能力的不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交往中遇到困难。
解决方案:提供与幼儿水平相适应的交流机会,如以图片、肢体语言和简短句子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提升他们沟通的自信心和能力。
1.3 合作与分享问题小班幼儿在合作和分享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由于处于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会难以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导致难以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解决方案: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到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乐趣,并给予他们合作和分享的正面反馈,以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的广度分析2.1 家庭环境对交往能力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缺乏家庭支持和积极的亲子互动,可能会导致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限制。
解决方案: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包括玩耍、谈话和分享。
浅谈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现状及培养方法

浅谈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现状及培养方法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而合作交往能力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作交往,幼儿可以学会团结、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缺乏合作交往能力,存在自私、难以合作和不愿分享的现象。
对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1. 自私意识较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幼儿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不愿意分享玩具和食物,喜欢独占一切资源,缺乏合作的意识。
2. 难以合作:在团体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出难以合作的行为,不愿意与别人一起完成任务,逃避集体活动,甚至会破坏他人的合作计划。
3. 缺乏尊重他人:一些幼儿对他人缺乏尊重,经常打断别人发言,不愿倾听别人的意见,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这些现象说明目前许多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较弱,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进行培养和引导。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性格养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长溺爱孩子、过分保护,导致孩子自私、不愿与他人合作;而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合作教育不够重视,也会影响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2. 学校教育:在学校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班级氛围也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老师重视班级协作、合作的氛围,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而一些老师则偏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如果社会环境中充满了竞争和自私的氛围,那么幼儿也容易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表现出不愿与他人合作、自私和缺乏尊重的行为。
以上因素都会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问题背景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幼儿在面对交往时存在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问题1:羞怯和内向有些幼儿天生或者处境使然,羞怯或内向。
他们不太愿意主动和其他人交往,容易感到紧张和尴尬。
对策:1.为幼儿创造安全的环境:提供温暖、友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到放松和舒适。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小组活动可以增加幼儿的互动机会,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倾听。
3.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对于羞怯的幼儿,应该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问题2:缺乏沟通能力有些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表达不清晰或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对策:1.提供语言培训和表达技巧: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如说话礼貌、倾听他人等。
2.激发幼儿兴趣和话题: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有更多的话题可聊。
3.组织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交往场景,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
问题3:自我主义和不合作一些幼儿存在自我主义的倾向,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对策:1.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通过讨论班级规则和价值观,让幼儿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树立集体荣誉感。
2.开展团队协作活动:组织团队游戏、集体DIY等活动,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3.奖励合作行为: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间的合作行为,让他们意识到合作会得到肯定和奖励。
问题4:冲突与争吵幼儿交往中常常会出现冲突和争吵,对其他幼儿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1.教育幼儿积极解决冲突: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教育幼儿学会冲突解决的基本原则,如友好沟通、妥协等。
2.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感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减少冲突和争吵的发生。
3.借助角色扮演让幼儿体会他人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感受,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1. 引言幼儿交往是指幼儿之间的互动和社交交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交往能力对于其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幼儿交往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沉默、冲突和孤立。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2. 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2.1 沉默沉默是指幼儿在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和表达能力。
幼儿沉默可能是因为害羞、不自信或语言能力不足。
2.2 冲突冲突是指幼儿之间因为意见不合或资源争夺而发生的争执和纠纷。
幼儿在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相互攻击、争吵和拒绝合作的情况。
2.3 孤立孤立是指幼儿在交往中缺乏合作伙伴或被其他幼儿排斥的现象。
孤立可能会给幼儿带来孤独感和自卑感,并对其社交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 沉默问题的对策方法3.1 创造安全环境通过提供安全、温暖和关爱的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和安全感,从而更愿意参与交往活动。
3.2 鼓励表达通过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表扬,可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帮助他们克服沉默。
3.3 提供话题和角色扮演提供一些有趣的话题和角色扮演的机会,可以帮助幼儿主动参与交往,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 冲突问题的对策方法4.1 教育解决冲突的技巧通过教育幼儿解决冲突的技巧,如倾听、谦让和合作,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平等地处理冲突,并达到互利共赢的结果。
4.2 提供冲突解决的场所提供一些专门用于幼儿解决冲突的场所,例如冲突谈话室或角色扮演区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来探索和解决冲突。
4.3 教育情绪管理技巧教育幼儿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深呼吸、运动或与他人交流来缓解冲突时的紧张情绪,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冲突。
5. 孤立问题的对策方法5.1 培养友善行为通过教育幼儿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行为,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减少孤立现象的发生。
5.2 鼓励合作和分享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和分享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减少对资源的争夺和排斥行为。
5.3 建立亲子关系与家长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可以提供幼儿在家庭和社交交往中的支持和指导,减少他们感到孤立的可能性。
儿童社交困难的原因与干预方法

儿童社交困难的原因与干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社交困难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社交困难不仅影响了儿童的个人成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社交困难的一些原因,并提出一些干预方法。
一、原因1. 生理因素有些儿童天生就存在一些与社交相关的生理问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协调能力较差或有语言表达障碍等。
这些生理因素可能导致儿童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困难,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在儿童的社交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一个关注度低、缺乏亲密关系、缺乏社交机会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可能会在社交互动中感到不适应,缺乏自信心。
3. 教育因素教育因素也可以导致儿童社交困难。
例如,学校中存在的 bullying现象,导致某些儿童在同伴之间缺乏自信心、退缩或者过度自卑。
同时,教育体制对学生竞争的重视可能让一些孩子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不愿与他人进行积极的社交互动。
二、干预方法1. 个别辅导对于那些因为生理原因导致社交困难的儿童,个别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儿童可以接受相关治疗,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
2. 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和关注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儿童的成长,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
同时,家长也应该成为儿童社交困难的倾诉对象,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3. 社交技能训练对于缺乏社交技能的儿童而言,进行社交技能的训练是重要的干预手段。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4. 同伴群体干预同伴群体干预是一种集体为目标的干预方式,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帮助儿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种干预方式可以提供很多机会让儿童在舒适放松的氛围中进行社交互动,增加他们融入集体的机会。
5. 培养情商情商即情绪智力,是儿童社交成功的关键。
通过情商的培养,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包括:
1. 自私和争吵:幼儿常常在分享玩具和注意力方面出现自私和争吵的行为。
2. 欺凌和排挤:有些幼儿可能会对其他孩子进行欺凌或排挤,导致其它孩子感到不满或受伤。
3. 没有合作意识:幼儿在玩耍的时候可能缺乏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以下是对策方法:
1. 培养分享和合作意识:通过鼓励幼儿分享玩具和注意力,以及参与合作性的游戏和活动,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2. 培养友善和同理心:通过教导幼儿与他人友善相处,并鼓励他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同理心。
3. 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机会,组织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鼓励幼儿之间的积极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的理解。
4. 引导解决冲突:教导幼儿如何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鼓励他们在冲突发生时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5. 培养友谊和团队意识:教育幼儿欣赏友谊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友谊和团队意识。
6. 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加强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并互相协助教育孩子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总而言之,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友善和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以及为他们创造积极的交往环境,将有助于解决幼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社交技能发展困难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儿童社交技能发展困难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交技能是人们在不同社交场合中与他人有效交流和互动的能力,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其全面发展的关键。
然而,一些儿童可能面临社交技能发展困难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社交技能发展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培养儿童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儿童社交技能发展困难的原因1.1.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方面。
如果儿童在家中得不到良好的亲子关系、缺乏家长的指导和榜样,或者存在亲子冲突等问题,都可能对儿童的社交技能产生负面影响。
1.2. 学校环境影响学校环境也对儿童社交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学校缺乏提供良好的社交交流平台和培养社交技能的教育资源,或者存在欺凌和排斥等问题,都会影响儿童的社交技能的培养。
1.3. 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有些儿童天生就比较内向或者羞怯,对于交往会有困难。
而有的儿童可能存在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特殊情况,这些也会对其社交技能的发展构成一定的挑战。
二、培养儿童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2.1. 提供积极参与的社交环境儿童的社交技能需要在具体的社交互动中得到实践和培养。
家长和教师可以创造积极的社交环境,例如鼓励儿童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帮助他们结识新朋友,举办小型社交聚会等。
这样可以给予儿童机会去练习并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2.2. 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儿童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儿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教给他们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和冲突解决策略。
通过情绪的正确表达和控制,儿童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3. 鼓励儿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鼓励儿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是培养其社交技能的有效途径。
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参加各类社交团体、社区活动或课外兴趣班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扩展社交圈子,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2.4. 培养儿童的倾听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离不开倾听和沟通的技巧。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一、问题概述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感受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小班幼儿存在着交往能力不足、缺乏社交技能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个人成长发展,需要及时采取对策进行培养。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不当或缺乏家庭教育。
2. 环境因素:缺乏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或环境。
3. 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缺少针对性课程或方法。
三、对策建议1. 家庭方面(1)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了解孩子社交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互动。
(2)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3)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环境方面(1)幼儿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参与其中。
(2)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同龄人互动。
(3)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3. 教育方面(1)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社交技能教育。
(2)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或活动,帮助幼儿提高沟通、表达、理解和尊重他人等方面的能力。
(3)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需要家庭、环境和教育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幼儿园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并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和游戏;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现状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现状近年来,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备受关注。
幼儿期是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交往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交往能力的现状幼儿交往能力存在一定的现状问题。
首先,部分幼儿存在社交焦虑情绪,害羞内向,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往。
这种情况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以及幼儿园环境等因素有关。
其次,有些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常常出现争抢玩具、不愿与他人合作的情况。
这种行为可能与幼儿自我中心思维、欲望的满足和缺乏社会规范意识等因素有关。
二、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因素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是幼儿最早的社交环境,家长的交往方式和模式对幼儿的社交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其次,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也对幼儿的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够提供合作、分享的机会,促进幼儿的社交发展。
最后,幼儿自身的特点也是影响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性格、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认知水平都会对其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法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家长应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积极与孩子互动,鼓励他们与家人交流和合作。
其次,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启发幼儿的情商和社交技巧。
最后,幼儿也应该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学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主动分享和帮助他人。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幼儿交往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通过家庭、幼儿园和幼儿自身的努力,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的社交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幼儿交往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交往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现在的孩子,真的是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
我们小时候,大家一起玩儿,打打闹闹,没啥大的矛盾,谁也不觉得啥。
但现在的孩子嘛,交往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搞得家长和老师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孩子们有时候并不是故意不和别人玩,而是缺乏一些沟通和社交的技巧。
你看,哪有个孩子天生就会社交的?就像大人有时候在职场上也需要磨合,孩子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尝试和调整。
这其中的问题,真的是五花八门,说多了都能编成一本书,咋解决呢?咱们一块儿聊聊。
孩子们在交往中有时会出现“孤立”现象。
你看,有些孩子就像一只小独狼,别人都玩得欢天喜地,唯独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自己玩着自己的玩具,完全不理会周围的伙伴。
家长看到这情形,肯定着急——“我的宝贝怎么不合群呢?”其实呢,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孩子不愿意和别人玩,可能他还没学会如何主动去接近别人。
要是我们给孩子一些引导,告诉他如何去参与集体活动,鼓励他去和小朋友搭话,说不定下一秒他就能跳到大家的游戏圈里。
记住,强迫可不行,太急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孩子越被催促,越有可能产生抵触心理。
其实就像做生意一样,急不得,慢慢来,耐心一点,孩子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
然后,还有些孩子在交往中很容易因为小小的摩擦就“起火”。
比如说,有时候一个小朋友跟别人争个玩具,结果就大声嚷嚷,甚至打起来了。
家长看到这个场面,可能会很生气:“怎么能打人呢?太没礼貌了!”但孩子打架、争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学会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别看小小年纪,他们的情绪就像火山一样,一点儿就能爆发出来。
所以呀,家长应该教孩子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告诉他们在生气的时候,能用“我不喜欢”而不是“打你”来表达自己。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学会如何平和地处理冲突,避免把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再说了,有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总是“哑巴”,说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别人根本听不清楚。
这种情况呢,通常跟孩子的自信心有关系。
简述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简述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和性别:幼儿在幼儿园中会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性别与其他幼儿建立交往关系。
通常来说,幼儿更容易与同龄、同性别的幼儿建立友谊。
2. 个性特点: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比如外向或内向、活泼或安静等。
这些个性特点会影响他们与其他幼儿的相互吸引程度,从而影响同伴交往。
3. 兴趣爱好:幼儿在园期间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画画、喜欢玩具车等。
如果两个幼儿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更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
4. 家庭背景:幼儿的家庭背景也会对其同伴交往产生影响。
比如,父母关系和家庭环境会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同伴交往。
5. 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同伴交往也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引导、教育活动的安排、班级的组织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幼儿在园期间的同伴交往。
幼儿园应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和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交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问题原因及矫治

幼儿人际交往问题原因及矫治
幼儿人际交往问题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
为和情绪反应,如冲突、攻击、孤独、退缩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也给家庭和幼儿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幼儿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对幼儿的性格、情感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能存在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或者过于严厉等不良行为,这些都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个体因素。
包括幼儿的性格、情绪、认知水平等。
一些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问题。
认知水平低的幼儿可能难以理解别人的需求和情感,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幼儿园教育因素。
幼儿园作为幼儿第二个家,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也有很大影响。
幼儿园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教学方式等都会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
针对幼儿人际交往问题,家长和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良好的榜样。
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二、提高幼儿认知水平。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人际交往技能。
三、加强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应加强班级管理,在师生关系上要
平等、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情感发展,提供积极的学习和交往氛围。
总之,幼儿人际交往问题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一)

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一)幼儿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沉默和孤立•幼儿普遍在新环境下容易沉默和感到孤立•孤立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社交技巧和自信心对策一:鼓励孩子主动交流•提供开放、友好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舒适•鼓励孩子介绍自己,并主动询问其他孩子的兴趣爱好•组织团队活动,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策二:引导孩子建立友谊•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或游戏•培养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和分享的意识•赞扬孩子与他人建立友谊的积极行为问题二:冲突和争夺•幼儿在交往中往往会出现冲突和争夺的情况•过多的冲突和争夺可能导致孩子关系紧张和不和谐对策一:教育孩子解决冲突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倾听和表达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教导孩子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学会妥协和互助•引导孩子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克服困难,而不是竞争与争夺对策二:营造和谐的环境•提供足够的资源,避免孩子们因资源分配不公而产生冲突•设立规则和纪律,帮助孩子们建立秩序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鼓励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问题三:欺负和排斥•幼儿交往中可能存在欺负和排斥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对受害者的心理和社交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策一:进行反欺凌教育•教育孩子要关爱他人,不欺负和排斥他人•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感受•教导孩子寻求成人帮助,如果他们自己或其他人遭受欺凌对策二:加强监管和介入•定期观察幼儿交往过程中的情况,发现欺凌和排斥行为及时介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孩子们在交往中受到保护•与家长沟通,鼓励他们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结论幼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鼓励孩子主动交流和建立友谊,教育他们解决冲突的方法,营造和谐的环境,进行反欺凌教育,加强监管和介入等措施,可以促进幼儿的积极社交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4年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儿童成长环境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逐渐受到教育者和家长们的关注。
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阶段的个体而言,不仅是社交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更是塑造未来人际交往能力的起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等环境中与同龄伙伴建立并维持关系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
在幼儿阶段,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 交流互动:幼儿开始尝试与同龄伙伴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如眼神交流、肢体动作等。
2. 分享合作:幼儿开始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并尝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3. 解决冲突: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冲突和问题,他们需要学会通过协商、妥协等方式解决问题。
4. 社交规则:幼儿逐渐理解并遵守社交规则,如等待、轮流等,以维护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生理特征、个性品质等。
以下为主要因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父母是否鼓励孩子与他人交流、分享,是否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社交环境等。
2. 教育方式: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也有重要影响。
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是否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社交机会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
3. 生理特征:幼儿的生理特征如身体发育、感官发展等也会影响其同伴交往能力。
例如,身体发育良好的孩子更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感官发展良好的孩子更善于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个性品质:幼儿的个性品质如自信、自尊、同情心等也会影响其同伴交往能力。
具有积极个性品质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爱,从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多重因素相关,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体特点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幼
儿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这种环境中,幼儿会学习到各种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互助等,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集体环境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同伴选择,帮助幼儿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家庭背景也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对幼儿的社交化过程有着至关
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交行为和交往能力。
父母在家庭中的示范和引导,对于幼儿学习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的
经济状况、家庭社会地位等因素也会影响幼儿的社交圈子和同伴选择。
个体特点也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的性格特点、情绪调节能力、注意力集中等方面与同伴交往密切相关。
性格外向的幼儿更容易与同伴建立友好关系,而内向的幼儿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鼓励。
情绪调节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对于与同伴建立良
好关系和有效交流也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几个因素之外,文化背景、性别差异等也可能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可能有不同的社交规范和交流方式,这也会影响幼儿之间的相互理解
和交往。
男女幼儿在交往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对同伴交往产生
影响。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因素现状及对策(优质范文)

篇1:户外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的影响及促进策略幼儿的人际交往一直备受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对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的要求,应当“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再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认知能力乃至性格的形成.已有的研究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通过开展交通安全角色游戏、使用童话绘本、开发体育课程、家园合作密切亲子关系等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可以直接与环境接触.户外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在身体、动作上的成长与进步,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性格形成等方面的良性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重中之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1].另外,美国高宽项目一日常规中明确要求“户外活动时间要持续30-40分钟”,法国的幼儿园要求“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为2.5小时”,而在对户外活动非常重视的日本,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更是在3个小时以上[10].”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最主要的内容,我们通过对十堰市桐华、十堰市柳林等幼儿园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发现户外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有较大影响.可以对幼儿园户外活动方案进行改革,创设更吸引人、以促进幼儿人际交往为目标的户外活动形式,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1户外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的价值1.1户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中的教育建议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1].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做一位现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合作”[11],幼儿时期是合作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会合作,能够帮助幼儿在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中找到合适的行为方式,建立归属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户外活动中,会有很多活动需要几个小朋友共同去完成,这就加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增加了交往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人际交往困难、比较内向的幼儿,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1.2户外活动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情绪户外活动往往是体育游戏、课间操、自由活动等,这些活动的空间范围更广,更加自由,活动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形成.特别对于一些刚入园有分离焦虑的幼儿,更是效果显著.户外活动在室外,幼儿可以自由的驰骋、跳跃、翻滚,符合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美好.运动能促使大脑更多地分泌多巴胺,让人获得兴奋、快乐的情绪,所以户外活动能帮助幼儿减少不良情绪.1.3户外活动有利于幼儿性格良性发展在户外活动中,性格不同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内向幼儿通过与外向幼儿的接触,学习模仿外向幼儿如何与别人交往;而外向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能够克服“自我中心”,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一些容易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他们在活动中会产生融入集体、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从而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1.4户外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树立“自信心是过去获得的成功经验的结晶,它是我们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又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12]身体灵活、动作协调、性格外向、敢于尝试的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多,更容易形成自我肯定,进而建立自信心;而不善于活动、动作迟缓、性格内向的幼儿,建立自信心的难度大些.在户外活动中,幼儿有独立尝试、锻炼的机会,也能与同伴合作解决困难,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信心.1.5户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户外活动可以使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桐华幼儿园某班小明同学不爱与人分享他喜爱的玩具,某次体育游戏“玩皮球”中,小明一个人把皮球抱着,不愿与别的小朋友分享.后来老师拿来了一个新的皮球,让其它小朋友一起玩,小明看到其它人玩得非常开心,也参与到游戏中了.通过这件事使小明知道了好东西大家一起玩更快乐的道理,从此他学会了分享.在户外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材料不够的情况,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有利于幼儿人际关系的融洽.1.6户外活动有利于幼儿克服羞怯心理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往往不局限于与本班幼儿的交往,还有其他班级其他年级的幼儿,外向幼儿会主动与其他班级幼儿接触,内向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也会慢慢克服羞怯心理,尝试与其他幼儿玩耍,久而久之,幼儿就不再惧怕与陌生人交往,有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2幼儿户外活动现存的问题及对幼儿人际交往的影响由于家长过分担心幼儿的安全问题,总是对孩子的一些小磕小碰过于放大,园方担心赔偿等方面的纠纷,导致教师在引导幼儿的户外活动时,总是提心吊胆,不敢放手让幼儿活动,甚至限制幼儿的自由活动,最终导致幼儿回避交往,削弱了交往能力.经济条件也制约着幼儿人际交往的发展.比如,由于活动场地小、设备数量不足,无法为幼儿提供很好的户外活动场所及设施.大多数农村以及私立幼儿园,由于空间有限,活动的场地少,而幼儿的人数偏多,使幼儿人均的活动空间不足,必然会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降低了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很多幼儿园师幼比过低,有的幼儿园一个老师甚至带二十几名幼儿,导致教师在管理上存在困难,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幼儿,就会限制幼儿的自由活动.其次,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也是造成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差的重要因素,比如忽视幼儿、对不良行为不加以制止;或者教师片面的理解“以幼儿为中心”,容易作为孩子户外活动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指导者;总是在维护秩序,不能关注到幼儿真正的需求,最终导致忽视幼儿的人际交往.按年龄段分班,并且每个班划分了户外活动区域,使幼儿的交往局限在了一定范围,各班幼儿老师相同、年龄相同,存在很多共性,不利于幼儿更广泛的人际交往.时间得不到保证,大部分幼儿园都达不到每日2小时的户外活动标准时长,其中有主观原因,如园方的不重视、师幼比过低而担心户外活动出危险等;也有客观原因,如冬季寒冷的天气、雨天、幼儿园活动场地小等.较少的户外活动时长不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3改善户外活动方案促进幼儿人际交往的策略3.1满足幼儿交往的玩伴需求在幼儿寻找自己玩伴的时候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交往的对象.教师只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和关注者,不要对幼儿的户外活动过于限制和干涉.幼儿园要主动创造条件,让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幼儿共同户外活动,给幼儿选择不同玩伴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接触不同类别的朋友,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3.2设计合理的合作任务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部分幼儿生活在“独生”家庭,造成很多幼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很好的合作意识,通过共同的合作任务可以使幼儿朝同一目标努力,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让他们互帮互助.比如,让两个幼儿并排站立,把相邻的腿绑到一起,形成“两人三足”,然后要求两人按指定路线走、跑、过平衡木等,看哪一组速度快且配合得好.像这样的游戏可使幼儿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在人际交往中重视与他人的合作.3.3建构立体流动的户外环境及幼儿自主的活动形式研究表明,外部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13].”我们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幼儿积极交往的需要,打破固定活动区域,使班与班,年级与年级融合在一起,便于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幼儿互相学习和交流.例如幼儿园每天组织一次打破年级与班级范围的户外自主活动,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各种性格、不同年龄的幼儿广泛接触,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丰富幼儿户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让幼儿自主决定活动的过程.比如,活动最开始只是单纯的玩器材及玩具,到后来变为体育游戏或角色游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参与人群,不受班级、年龄、性别的约束.这样,陌生幼儿之间就从无交往到少交往再到熟练交往,增强了与不同特点人群打交道的社交能力.3.4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氛围创设幼儿户外活动的氛围,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着手.物质上首先从人员配置入手,让大中小班的幼儿有共同活动的机会,实现混龄交往,一项活动人数不能过多,过于拥挤容易发生矛盾,不利于积极的人际交往.其次,考虑提供适宜的数量丰富的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活动材料,让他们在选择材料时有更多的自主性.另外就是交往空间的选择与配置,户外场地、主题活动区域、校外场地都可以用来作为幼儿共同活动的场所.在精神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施加积极的影响.首先,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多疏导而不是压制,促使幼儿在活动时更加积极、主动、大胆、自信[14].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的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不是以类似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提升共情能力,发展亲社会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另外,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与仁爱之心,真心喜爱每一个小朋友,对他们户外活动的表现密切关注并给予充满温情的鼓励与合理的表扬.3.5家园同步协调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两个环境,我们应该家园协调,共同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发展;可以组织家长相互交流经验,形成家园合力;还应该鼓励家长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多与他人打交道,通过多次实践,不断提升幼儿的交往技能.其次,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推动幼儿积极与他人交往,并及时表扬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结论户外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动作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在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情绪情感、自信心等方面有重要价值,更有助于幼儿获得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促成良好性格的形成.幼儿园及家长应该创造条件,多给幼儿户外活动的机会,可以通过教师、家长的重视与引导,环境的优化与创设,目的明确的活动方案等策略创新幼儿户外活动的形式,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施加正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因素及对策思考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邮编415000
影响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高慧指导老师:喻秀华
摘要: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同伴、家长和幼儿教师,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幼儿人际交往的现状,针对当前幼儿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重视同伴交往、创设良好的家庭和幼儿园交往环境以及搞好家园共育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人际交往同伴交往解决策略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为彼此服务而生存。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先进的、多彩的、互助的社会,我们的下一代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而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习得的交往能力和信心等都为其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观察发现,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同伴、家长和幼儿教师。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幼儿人际交往现状和应采取的对策。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社会和环境,有助于学习和生活。
如果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寡欢,也会因受到拒绝而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情绪。
在同伴交往中,无论是城镇幼儿园还是农村幼儿园的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情况普遍较好。
但是由于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在这类幼儿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他们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很少关心他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
例如:有位叫“曦曦”的小朋友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人人宠爱的小公主,如果不答应她的要求,她立马就躺地上打滚、撒泼。
在同伴交往中,她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稍不合她的意愿,她就大哭大闹。
有一次,她和一个小男孩因为玩玩具而大打出手,最后导致两个家庭闹矛盾。
有的幼儿在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
在某幼儿园大班中,有位叫“关宝”的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他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一旁自言自语,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玩。
他其实是一个想表现自己却又害怕出错的孩子,在大部分小朋友下午离园后,他常常一个人在活动室里“疯狂”地奔跑,并自言自语说着一些奇怪的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这是在宣泄自己一天中积攒的情绪。
,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冲突或者矛盾,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
学会协商与合作去解决冲突。
还要重视移情训练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促进作用,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
移情可以使主体内部产生某种情感共鸣,有利于促进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社会行为的形成。
也可以将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教育纳入到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中去,使它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活动课程。
同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幼儿今后的社会适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家长与幼儿交往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现在大多数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都比较娇惯孩子,怕孩子出去玩时被人欺负,会跟别人学坏,会不安全等,于是就对孩子采取种种过分的保护措施,甚至将孩子隔离在家里。
在某幼儿园里,我们观察到一位叫“张宝”的小朋友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她父母过分保护她、溺爱她,从来不给她自己独立做事的机会。
有一次吃香蕉,她直接把香蕉往嘴里塞,根本不考虑要先剥皮。
夏天每天一小时户外活动,她妈妈不仅要求老师给孩子带上太阳帽,而且还要求给她撑伞以防被太阳晒伤。
如果满足不了这些要求,她宁愿她的孩子一个人待在阴凉的教室里玩。
作为家长,应该放心大胆地让幼儿与他人交往,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责骂自己的孩子或其他人,更不能以“关爱”为理由剥夺孩子与他人玩耍和交往的机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居住的第一场所,应该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以父母为中心和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同时,家长还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父母是想听他说话的,激发孩子想说话的欲望。
还可以在家里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如手指游戏黑猫警长、超市购物、角色扮演等,让孩子积极参加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怕见生人,父母可以在周末鼓励孩子邀请小伙伴去公园野餐,让自家的孩子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家里有客人时,可以请孩子帮忙招待客人,和客人玩游戏或者端茶送水等;还可以让孩子去熟悉的小卖部买零食;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让孩子去问售票阿姨票价是多少钱;外出的时候,鼓励孩子去问路等。
家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敢说、爱说,逐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适当地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也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使孩子敢于和成人交往,从而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幼儿教师与幼儿交往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大部分幼儿园班额比较大,多的达到40人,少的也有20人,一般会配备一名主班老师和一名配班老师。
但是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特点,即使两个老师全力以赴也不见得能关
注到所有幼儿或者每个幼儿的点点滴滴。
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遗漏或者关注滞后的现象。
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师资水平低和师资紧缺等原因,幼儿教师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意识不如城镇幼儿园强,幼儿教师与幼儿互动的频率和辐射面远远低于城镇幼儿园。
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幼儿都把幼儿教师当成心中的权威,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模仿中积累社会性知识。
幼儿教师要利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如:刚入园的小朋友对陌生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哭闹的情绪,有的幼儿午睡必须要听故事、要抱着布娃娃或者玩偶睡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请班上年龄稍大的幼儿为新来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和他做游戏,在交往中,慢慢使幼儿消除孤独、害怕等负面情绪,使之感受到友爱、欢乐,培养彼此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需要交往,但是在给幼儿提供交往机会时要灵活巧妙,因为每个幼儿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内向的幼儿在与人交往时总是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去做去玩,这就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技巧,了解孩子的心理,教他一些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应该怎样做或怎么去做的方法。
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与幼儿一起讨论玩什么游戏、如何玩。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相互合作,搞好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
[1] 陈巾帼. 幼儿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陈辛军. 幼儿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张新文. 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 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J].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