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大学前心理学网络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

一、选择题

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 C )。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

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

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

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 )。

A.神经活动参与

B.口腔与手的协调

C.手与脚的协调

D.眼手协调

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 A )。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

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

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

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

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A )。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 D )。

A.动作和语言 B.记忆和动作

C.记忆和语言 D.语言和情景

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C )。

A.感知 B.动作 C.表象 D.语词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8.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 D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9.消极词汇是指( A )。

A.不能理解也不能运用的词汇

B.不能理解但能运用的词汇

C.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

D.能理解也能运用的词汇

10.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最恰当的观点是( A )。

A.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B.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C.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D.阻碍儿童去做不良的行为

11.儿童情绪的动因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是( B )。 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12.儿童运用情境性言语最多的是在( D )。

A.复述故事时

B.看图复述故事时

C.看图讲述故事时

D.不看图而独立讲故事时

13.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 B )。

A.同情 B.移情 C.分享 D.合作

14.关于“个性”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观点是( A )。

A.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B.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C.人的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是个性的表现

D.同一年龄的人身上存在明显的共同特征

15.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C )。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二、名词解释

1.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性,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3.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的差别很小,谈不上创造性。最初的想象都属于再造想象,

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

4.社会性: 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等。

三、简答题

1.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刺激物本身的新异性、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等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人本身的状态。无意注意不仅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而且和人的自身状态(兴趣、需要、经验等)有密切关系。自身状态不同,对同样刺激的注意情况也可能不一样。2.简述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幼儿的理解以直接理解为主,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经验的丰富,理解力不断提高。

(1)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理解到依靠概念来理解‘

(3)从事物表面到复杂深入的理解;

(4)从对事物相对固定刻板的理解到有一定相对性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答: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从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以客体为中心。

论述题:

一、论述题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一)情绪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

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儿童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儿童在看电影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儿童看电影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儿童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儿童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而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近1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儿童园中班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