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经典病例分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经典病例分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作者 / 赵卉霖⊙单位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是指主动脉发自解剖学右心室,而肺动脉发自解剖学左心室的一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病属于圆锥动脉干畸形。
TGA 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仅次于法洛四联症,发病率为0.2‰-0.3‰ ,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 5% -7% ,男女患病之比为 2-4:1 。
若不治疗约 90% 的患者在 1 岁内死亡。
约 50% 合并心内其他畸形,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染色体畸形少见。
下面笔者将通过 1 个病例来阐述 TGA 的超声特点及其诊断思路,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
本例患者孕 26 周,心脏结构所见如下。
图1 二维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未见异常,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连接一致,室间隔连续完整图 2 右室流出道切面见主动脉发自解剖学右室图 3 左室流出道切面见肺动脉发自解剖学左室图4 三血管切面见主动脉前移,位于肺动脉右侧,主动脉位于右前,肺动脉位于左后,主动脉与肺动脉未探及扩张及狭窄图5 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同时显示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弓,主动脉弓呈「曲棍球」样,动脉导管弓呈「拐杖」样图 6 可见主动脉弓发出右锁骨下动脉于气管后向右走行胚胎学发生机制与病理解剖此病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瓣下圆锥发育,肺动脉位于左前上方,主动脉瓣下圆锥萎缩,主动脉位于右后下方。
大动脉转位时,主动脉瓣下圆锥发达,未被吸收,主动脉位于右前上方,肺动脉瓣下圆锥萎缩,肺动脉位于左后下方,这样使肺动脉向后连接左心室,主动脉向前连接右心室。
主动脉瓣下因有圆锥存在,与三尖瓣间呈肌性连接,肺动脉瓣下无圆锥结构存在,与二尖瓣呈纤维连接,肺动脉瓣下常常有狭窄。
TGA 的本质是房室连接一致,而心室动脉连接不一致。
绝大多数TGA 患者心房正位,心室右袢。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与治疗PPT

预后: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但需 定期随访观察
完全性大动脉转 位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 情和个体差异调整 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如 低血压、心动过缓 等
药物监测:定期监 测药物疗效和副作 用,及时调整药物 剂量和种类
康复期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 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或更改剂量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 激性食物
适当运动:根据病情适当进行运动,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家庭护理: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 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孕期感染、药物、辐射等 胚胎发育异常:心管发育异常导致大动脉转位 发病机制:心室和大动脉位置颠倒,导致血流异常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心悸、 呼吸困难、紫绀、 晕厥等
诊断方法: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等
治疗方法:手术 治疗、药物治疗 等
分类:根据转位的程度和位置,可以分为完全性大 动脉转位、部分性大动脉转位和混合性大动脉转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完 全互换位置,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循环。
部分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部 分互换位置,导致血液循环部分受阻。
混合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部分 互换位置,同时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康复训练
定期进行心肺 功能训练,提
高心肺耐力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高脂肪、高糖、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2‰ -0.3‰,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 -10%;男女患病之比为2-4:1。
完全型TGA预后很差,如不进行手术治疗,多早期夭亡,未经治疗者30%于出生后数日内死亡,50%在一个月内死亡,90%在一年内死亡。
在胎儿心脏筛查中,TGA并不难发现,下面简单介绍下TGA,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瓣下圆锥发育.肺动脉位于左前上方;主动脉瓣下圆锥萎缩,主动脉位于右后下方。
大动脉转位时,主动脉瓣下圆锥发达,未被吸收,主动脉位于右前上方;肺动脉瓣下圆锥萎缩,肺动脉位于左后下方。
这样使肺动脉向后连接左心室,主动脉向前连接右心室;主动脉瓣下因有圆锥存在,与三尖瓣间呈肌性连接;肺动脉瓣下无圆锥结构存在,与二尖瓣呈纤维连接,常见的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若不伴其他畸形.则形成两个并行循环。
上、下腔静脉回流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射至转位的主动脉供应全身.而肺静脉回流的氧合血则通过左心射入转位的肺动脉到达肺部。
患者必须依靠心内交通(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心外交通(动脉导管未闭、侧支血管)进行血流混合(图13-14)。
本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取决于是否伴随其他畸形、左右心血液沟通混合程度及肺动脉是否狭窄。
根据是否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可将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分为3大类: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而室间隔完整:右心室负荷增加而扩大肥厚,随正常的肺血管阻力下降.左心室压力降低,室间隔常偏向左心室。
两者仅靠未闭的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沟通混合,故青紫、缺氧严重。
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可使左右心血液沟通混合较多.使青紫减轻,但肺血流量增加可导致心力衰竭:3、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类似法洛四联症。
临床表现:与正常的新生儿相比较,本病患者出生时一般平均体重较重,个体较大,但出生后往往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和发绀,随后出现进行性缺氧和心力衰竭症状,或出现缺氧发作等。
小儿大动脉转位科普宣传PPT

目录 引言 什么是小儿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的原因 大动脉转位的症状和识别 大动脉转位的治疗和管理 预后和生活质量 了解大动脉转位的预防 结论
引言
引言
了解小儿大动脉转位 意识到早期识别和治疗的重要 性
什么是小儿大 动脉转位
什么是小儿大动脉转位
简要介绍大动脉转位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大动脉转位与正常心脏结构的差异
大动脉转位的 原因
大动脉转位的原因
引起大动脉转位的风险因素 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动脉转位的 症状和识别
大动脉转位的症状和识别
常见的临床表现 如何通过体格检查和诊断测试来确认诊 断
大动脉转位的 治疗和管理
大动脉转位的治疗和管理
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介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追 踪观察的选择
预后和生活质 量
预后和生活质量
讨论治疗后的预后 提供帮助患者和家人改善生活质量的建 议
了解大动脉转控制风险因素和遵循健康 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提供早期筛查和预防的建议
结论
结论
总结大动脉转位的重要知识点 呼吁更多的宣传和意识提升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讲课PPT课件

发病机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包括孕期感染、药物使用、辐射暴露等。这 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从而引发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出现 呼吸困难、紫绀、 心力衰竭等症状
手术时机:出生 后1-3个月内
手术方法:心内 隧道转位术、心 房内调转术等
术后护理:监测 生命体征、预防 感染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等器械对 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
手术治疗:通过开胸或微创手 术对病变部位进行修复或置换
基因பைடு நூலகம்疗:通过改变基因表达 来治疗疾病
康复指导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和心率。 生活指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心理支持:接受心理辅导,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疾病
坚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
限酒等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
尿病等
避免接触有害 物质,如放射 线、化学物质
等
护理方法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 感染病菌。
健康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 的作息时间。
药物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心率等指标。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 心理支持:接受心理辅导,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护理查房PPT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年龄:患者年龄
病史:发病时间、症状、治 疗过程、用药情况等
检查结果: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CT等检查结果
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 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职业、婚姻状况等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康复治疗等方案的选择和
加强患者康复护理,帮助 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完善护理流程,确保护理工 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 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配合度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 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预防出血:监测血小板, 调整药物,控制液体摄入
评估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心功能、 呼吸功能、精神状态等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 法,对护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 观察等方式进行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 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护理效 果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的动脉和静脉 位置颠倒
术前检查: 完善各项 检查,确 保手术安 全
术前用药: 遵医嘱使 用抗凝血 药物,预 防血栓形 成
术前饮食: 指导患者 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 摄入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 准备,确 保手术顺 利进行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 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指 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气管 插管位置正确,防止误吸和 窒息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药物调整、 康复指导等
随访方式:电话、门诊、家庭访视等多 种方式
随访人员: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专业 人员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介绍PPT培训课件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动脉调转术 、心房内调转术等,具体 选择取决于患儿的病情和 手术团队的经验。
术前评估
术前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 的评估,包括心功能、肺 功能、营养状况等,以确 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药物治疗及辅助措施
药物治疗
在手术前和手术后,患儿可能需 要接受药物治疗,如强心剂、利 尿剂等,以改善心功能和减轻症
大血管发育异常
胚胎发育期间,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发育异常或错位,可引发 大动脉转位。
病理生理改变
体循环与肺循环异常
大动脉转位使得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互换,导致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异常。这使得富含氧 气的血液无法有效供应全身,而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无法正常回流至肺部进行氧合。
心脏负荷增加
由于血液循环的异常,心脏需要加倍工作以维持生命,长期负荷过重可能导致心脏功能衰 竭。
状。
辅助措施
对于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可能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如 心导管检查、心脏起搏器等。
营养支持
患儿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需要充足的 营养支持,以促进身体康复和生长 发育。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术后患儿需要接受抗感染治疗, 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心律失常处理
术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需要及时处理,如使用抗心律
相关的基因变异,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依据。
影像学诊断技术
02
超声心动图、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生儿大动
脉转位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及时。
手术治疗
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治疗效果
不断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遗传学机制
(医学课件)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PPT幻灯片

I II III
IV
10
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循环特点 正常情况:
两侧心室同时泵血,解剖上是并联关系,体循环和肺循环呈单向序贯流动, 即在生理上是串联关系。 TGA:
解剖和生理上均为并联关系,体循环与右心室、肺循环与左心室分别循环。 大小循环各行其道,机体不能获得氧供。
11
A: 正常心脏血流动力学
30
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如不合并其它畸形,血流动力学正常
可合并的畸形
VSD PS 房室瓣异常 心房水平的交通 ASD和PFO PDA 冠状动脉镜向分布 其它 80%左位心,20%镜向右位心、右旋心,心尖朝右。左旋心和心脏位置异常也较 常见。
血流在功能上得到矫正,可正常循环,无症状。
手术只能矫正所合并的其它畸形即可。 31
28
病理解剖与分型
病理解剖特点: AO起源于RV,PA起源于LV,房室连接不一致,即解剖LA与解剖RV连接, 解剖RA与解剖LV连接
29
病理解剖与分型
心脏节段排列分四型: SLL型: 心房正位,心室左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前方(最常见) SLD型:心房正位,心室左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 IDD型:心房反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 IDL型:心房反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前方
7
病理解剖与分型
心脏节段排列分两型: 右位型(SDD): 心房正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 左位型(ILL):心房反位,心室左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前方
8
临床分型: I型 室间隔完整 II型 室间隔完整,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 III型 合并VSD IV型 合并VSD,并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
易并发心衰,病死率高。
2
大动脉转位术治疗课件

2020/5/23
38
“改良Jatene”技术操作要点
1. 肺动脉切口向 RPA延伸
2. 肺动脉近心端与 RPA吻合
3. 术毕保持大动脉 侧侧位
4. 肺动脉位于右侧
缝合部分
肺动脉的 左侧切口
冠脉形态:1R2L,Cx
2020/5/23
39
8.ASO术治疗Taussing-Bing 合并主动脉弓病变
4
1.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冠状动脉解剖类型分析
冠状窦1:主动脉左侧 冠状窦2:主动脉右后侧 无冠窦:肺动脉对侧
正常冠状动脉走行
2020/5/23
5
107例ASO术伴冠状动脉畸形的研究
▪ 2000年1月~ 2004年9月
病种 TGA/IVS
病例(例)
44
冠脉畸形 (发生率)
5 (11.36%)
冠脉畸形死亡 (占冠脉畸形发生率)
术后远期 (M±SD)
0.96±0.30 1.46±0.40 1.06±0.25 1.31±0.32
P值
0.262 0.878 0.094 0.468
2020/5/23
30
术后主动脉反流发生情况
反流程度 无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AI发生率%
术前(例) 术后早期(例) 术后远期(例)
12
2
3
7
6
4
2020/5/23
16
4.TGA/IVS急诊手术 —不依赖球囊房隔切开术
体循环氧供
房间隔缺损大小
2020/5/23
17
TGA/IVS治疗现状
国外治疗策略
球囊房隔切开术 择期ASO术
限制性 心房交通 PDA渐关闭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培训课件

肺动脉瓣下无圆锥 存在,与二尖瓣呈
纤维连接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主动脉瓣下因有圆锥 存在,与三尖瓣间呈 肌性连接
34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35
(三)病理生理
腔静脉 低氧血
肺静脉 高氧血
回流至 右心房
体循环 肺循环
回流左 心房
经右室 排到主
动脉
患者出生后紫绀和呼吸窘迫
经左室排 入肺动脉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将心脏结构简化
3个节段(即心房、 心室、大动脉)
2个连接(心房与心室 的连接、心室与大动 脉的连接)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14
(五)超声心动图
正常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15
正常
大动脉转位
心底短轴切面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16
左图:心室呈单腔;右图:主动脉(AO)位于 肺动脉(PA)右侧,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起自 右心室,肺 动脉起自左
心室
1. 主、肺动 脉的相互 关系异常
2. 心房与心 室的位置、 连接关系
不变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4
胚胎学发生
正常情况
主动脉瓣下圆 锥萎缩,主动 脉位于右后下 方
肺动脉瓣下圆 锥发育,肺动 脉位于左前上 方;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5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6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回流至 右心房
体循环 肺循环
回流左 心房
经右室 排到主
动脉
患者出生后紫绀和呼吸窘迫
经左室排 入肺动脉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12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13
(四)检查方法
系统诊断法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的麻醉案例分享讲课

入院查体神清,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稍增大,可以 触及细小震颤,心音有力,律齐,L2肋间闻及收缩期 杂音3/6级。P2稍亢进。
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PDA、ASD 。
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大动脉调转术。
麻醉过程
患儿术前4小时禁饮禁食,未用 术前药。
麻醉诱导:50%氧气面罩吸氧, 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
麻醉过程
中度低温(鼻咽温22~28℃)体 外循环,血液稀释维持HCT20% ~30%,复温期间平行超滤,停
止转流后改良超滤。
心肺转流218分钟,主动脉阻断 106分钟,自动复跳。
复温期间开始泵入多巴胺5~ 10μg/(kg·min),肾上腺素 0.03~0.05μg/(kg·min)。
麻醉过程
硝酸甘油0.3~0.5μg/( kg·min)和米力农0.5μg/ (kg·min),常规留置心 脏临时起搏导线,维持 HR>140次/分。
患儿的大血管与心室连接不一致,主动脉来自右心室,肺动脉来自左心室,体肺循环完全分 隔呈并联状态。
生存完全依赖体肺循环间的交通,包括VSD、ASD、未闭的动脉导管等。
讨论
临床分为四型:Ⅰ型:室间隔完整(IVS)型;Ⅱ型 :室间隔完整伴肺动脉狭窄型;Ⅲ型:VSD型;Ⅳ型 :VSD伴肺动脉狭窄型。
体肺循环的混合血量决定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存活时 间,如不及时治疗,6个月内大部分死亡。
2μg/kg,维库溴铵0.1mg/kg。
பைடு நூலகம்
经口气管插管,定压控制通气, 轻度过度通气以增加肺血,改善
氧供。
麻醉过程
调整PETCO2 25~30mmHg ,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4F双腔 中心静脉导管。
麻醉维持采用切皮前、转流前 、停止转流后、关胸前分次给 予芬太尼2~5μg/kg镇痛,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课件(资料)

2. 纠治性手术
Arterial Switch术(主动脉与肺动脉互换+冠状动脉移植)
第 12 页 共 12 页
增大
第 7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心电图表现
第 8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胸片表现
l “蛋形心”: 大动脉阴影狭小, 肺动脉略凹陷, 心蒂小
lHale Waihona Puke 心影进行性增大 l 肺纹理增多若伴肺动脉狭窄则肺纹理减少
第 9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超声心动图表 现
第 10 页 共 12 页
细湿罗音 l 体格和智能发育迟缓 l 听诊:
可无明显杂音,P2单一响亮 伴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时出现相应的 杂音
第 6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心电图表现
l 新生儿期可无特殊改变 l 婴儿期电轴右偏,右室增大,右房也可增大 l 肺血流量明显增加时,电轴正常或左偏,双心室
l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伴室间隔缺损 体肺循环之间血液交换较多,青紫减轻,但肺血流量增加可 致心力衰竭 第 5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临床表现
l 紫绀:出生后或新生儿期即有,并逐渐加重 若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则有差异性紫绀(上半身紫绀较
下半身重) l 杵状指/趾 l 充血性心力衰竭:喂养困难、多汗、气促、肝脏增大、肺部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
(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c-TGA)
第 1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概述
l 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 占先心病的5%~7%
l 若不治疗,约90%在1岁内死亡 l 形成两个截然分开的循环系统:主动脉-解剖右室;肺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对调位 置,而左右心房心室的位置,以及心房与 心室的关系都不变。
1
疾病简介: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 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2‰~0.3‰。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7%,居紫绀 型先心病的第二位,男女患病之比为2~4: 1。
37Leabharlann 387X线:
• 一般心影呈斜卵形,心尖圆隆,肺动脉平 直或凹陷,肺血增多。右位型主动脉有时 可见升主动脉右凸,而左位型主动脉使左 上缘外凸.伴有肺窄的,类似法洛四联症。
8
9
10
11
CT:
• 1.确定形态学心室。 2.确定房室连接。 3.判断大动脉的位置及起源。 4.观察合并畸形。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MRI:
• 1.确定两大动脉与左右心室的连接关系异常 错位。
• 2.明确房室位置及连接关系。 • 3.判断两大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27
28
29
30
31
32
心导管检查
33
34
35
36
鉴别诊断:
• 1.右室双出口。 • 2.校正型大动脉错位。 • 3.单心室。
• 患有糖尿病母体的发病率较正常母体高达 11.4倍,妊娠初期使用过激素及抗惊厥药物 的孕妇发病率较高,
2
病理解剖:
• 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对调位置,主动脉瓣不 像正常在肺动脉瓣的右后而在右前,接右 心室;而肺动脉瓣在主动脉瓣的左后,接 左心室
3
病理生理
• 静脉血回右房、右室后出主动脉又到全身, 而氧合血由肺静脉回左房、左室后仍出肺 动脉进肺,使体循环与肺循环各走各路而 失去循环互交的生理原则,其间必须有房 缺、室缺或动脉导管未闭的交换血流,患 婴方能暂时存活。
4
5
形态分型:
• 一、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完整
•
青紫、缺氧严重。
• 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 • 青紫减轻、但肺血增多、易心力衰竭。
• 三、完全性的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
6
根据位置分型:
• 右位型:
• 左位型:
• 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 • 主动脉位于肺动脉
前方。
左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