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轼《卜算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

70.【北宋】苏轼《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心情词签】

本期词签由海月儿独家提供

【本期关键词】孤鸿寂寞幽人月夜

【诗词原文】

《卜算子》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精华赏析】

我想以这首《卜算子》作为经典个案,来分析一下苏轼词当中与众不同的仙气。苏轼的“仙儿”首先体现在远离人群的静谧。《卜算子》一开始就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的气氛:“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漏断”意思是计时的漏声已断,也就是夜已经很深了,白天喧嚣的人声也终于安静下来了,月亮渐渐地升了起来。不过,因为是“缺月”,残缺的月亮升上树梢,仿佛是挂在了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这样的月色大概并不明亮,因此一弯残缺的月亮,反而更加显出夜色的幽暗。

缺月、疏桐、漏断、人静。通常在这样的时间和氛围中,应该是人们安睡的时候了。可是在全世界都沉睡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在失眠。这个人,就是苏轼。

因此,苏轼的“仙气”其次就体现在享受孤独。“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前面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是营造宁静的背景和氛围,接下来这两句就是主角的登场了。可是接连登场的主角貌似有两个,一个是“幽人”,一个是“孤鸿”,那么,到底谁才是苏轼真正着力想要表现的主角呢?

这首词有的版本还附加了一个小标题,题目就叫“孤鸿”。可见,这首词的核心意象是“孤鸿”——一只孤孤单单的大雁。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大概就可以这样翻译了:这样寂静的夜,谁能见到在夜色中独自往来的“幽人”呢?可是再仔细定神一看,原来那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单飞的大雁,它高飞的身影显得那么遥远,隐在夜色中更加缥缈不定。正是因为夜色幽暗,才会让人将孤鸿高飞映在地上的朦胧影子误认为是幽人往来的身影。

这样看来,真正的主角还是那只“孤鸿”。或者说,主角本来就只有一个,就是孤鸿。“幽人”不过是因为看不清楚而错认的孤鸿身影而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词的上阕着力营造了宁静与孤独,下阕换头用一个“惊”字,引起了突如其来的动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不知哪里来的突然的动静,惊起了刚刚准备在树枝上栖息的鸿雁,它惊飞的一刹那,蓦然回头的那个眼神,透露出无尽的幽怨和恐惧。

苏轼巧妙地利用大雁的习性,将它转化成了情感蕴意十分丰富的词句。如果从大雁的自然生活特性来说,应该是“拣尽寒枝不能栖”,可是苏轼故意将“不能栖”改成了“不肯栖”,大雁原本无知无觉的自然属性,一下子就被转化成了富于人情味的主动选择,因而塑造出了一个高冷、孤傲、独立不群的孤雁形象。这才是苏轼的高明之处!

而这一点,也正是我要补充说到的苏轼词“仙气”的第三大特征:孤傲不群。孤鸿虽然也是一种鸟儿,但它跟其他的鸟儿不一样,它偏偏不选择温暖的树枝栖息,却宁愿独守寂寞寒冷的沙洲。“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的句子,和屈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的傲岸、独立精神是何其惊人的一致!

《卜算子》句句都在咏孤雁,但句句都映照着苏轼自己。因此,当我们用这样的思路再重新解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就不必拘泥于孤雁这个表面意象,而应该深入到苏轼的内心深处了。例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两句,从孤鸿的角度来读的话,“幽人”可以理解为孤鸿飞过映在地面的身影,幽暗朦胧中让人误以为是人影,但更应该从词人的角度来解读,那么“幽人”完全可以理解为是苏轼自己。

我们不必拘泥于一定要搞清楚,“幽人”到底是“孤鸿”,还是“孤鸿”就是“幽人”了,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化为了一体,相同的命运、相同的心情,还有相同的个性。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说的当然也不只是鸿雁的人生选择,更是苏轼自己的人格宣言——宁可受尽磨难,忍受孤独,也绝不改变自己清高、贞洁的个性与人品。

【知识点·速读】

1、庄周梦蝶的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说他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完全忘了他原本是庄周,等一觉醒来,发现他还是庄周。于是他很恍惚,不知道到底是蝴蝶梦见它变成了庄周呢,还是庄周梦见他变成了蝴蝶。

2、杨湜的《古今词话》转载了一个小故事,说是苏轼被贬惠州的时候,有个叫温超超的女孩,到了待嫁的年龄可就是不肯出嫁,直到听说苏东坡来了,才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夫婿呢!”于是超超每天徘徊在苏东坡的书房外,听东坡吟诵

诗文,一旦东坡有所察觉,她就赶紧逃走。后来东坡听说了这件事,说:“我来做媒,将王郎介绍给她。”可是后来苏轼又被贬海南,再北归的时候,超超已经去世了。于是东坡就写了这首《卜算子》,用“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句子来纪念超超。这样的故事当然不可深信,但一则古人的八卦往往写得颇具文学色彩,很生动,不妨当成小小说或者传奇一读,二则这些故事也说明了文化名人与经典作品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三则有些故事虽然未必一定是真实事件,但它却是反映了故事创作者的某种文学态度,甚至还可以折射出某个时代对某个文学家及其作品的接受态度,因此,古人才会对这些故事颇为珍惜,并且编撰成集,流传后世。

【拓展推荐】

1、《二月二十六日雨中熟睡至晚强起出门还作此诗意思殊昏昏也》北宋·苏轼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

雨声来不断,睡味清且熟。

昏昏觉还卧,展转无由足。

强起出门行,孤梦犹可续。

泥深竹鸡语,村暗鸠妇哭。

明朝看此诗,睡语应难读。

2、《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北宋·苏轼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

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

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従嘲骂。

【合卷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