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法
•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也即法 律义务,是教育法律规范对其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 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拒绝履行将受 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四、教育法律关系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性质 1.行政法律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法律关系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教育法律关 系中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它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四、国外现行中小学学制
(一)英国学制的改革 1.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 2.中等教育阶段学校类型多样化 3.高等教育结构不断完善
(二)日本学制改革
• 日本自“二战”后实行六三三制以来,基 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有一些小的改革:
• 1.重视幼儿教育 • 2.综合学科的出现 • 3.学习年限弹性化
• 2.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 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权行为的预防控制作用;
• 3.体现民主和公正教育法制,推进教育法制建设 的
限延长 (四)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普通中等教育与
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 (五)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
样化
第二节 教育法规
• 一、教育法规的含义 • 1.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 • 2.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教
育活动的行为淮则,教育法规具有国家意 志属性,与教育政策、教育道德等其他社 会规范具有明显的区别。因而高度统—, 普遍有客体
第六章教育制度(大学教育学ppt课件)
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 类学校的系统,它规 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
学校的类型
学校的级别
(二)学制构成 的基本要素
学制的结构
分类标准 学校任务 教育对象的特点 受教育时间 办学主体 教育场所
类别
普通学校、专门学校(专业型、 技术型、技能)
为特殊儿童开设的学校和为一般 儿童开设的学校
材料: 市府接管71所企业学校 太原市第三批省属企业学校分离移交
学校,人才之本也。 ——颜元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 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梁启超 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
因为每一个学生,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 别,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使他 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
——赫尔巴特
明代--八股
第一段为“破承题”。“破题”即解说题意,二 句或三、四句;“承题”是承上接下,四、五句。
第二段为“小讲”,用首二比,是正文初入讲处。 第三段为“提比”,用三、四比。 第四段是“中比”,用五、六比,与三、四比大 同小异而不重复。 第五段为“后比”,即七、八比,为一篇文章最 紧要处。 第六段为“束比”,是总会全文,咏叹数句,附 二小比于后作结束。
(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朝着综合和统一的方向发展
(五)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类型日趋多样化
1、层次增多。 2、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3、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 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 拘一格培养人才。 4、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 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 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美国硅谷
(六)终身教育受到 普遍重视
3、古代书院制度(930年--1896年)
石鼓
白鹿洞
嵩阳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教育学老师张思勤
12/20/201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2/20/201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 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 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 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规范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12/20/2012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 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 3、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
12/20/2012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2/20/2012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 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20/201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 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 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1.定义教育制度——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教育机构的设置、层次类型的分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制度化,都受客观的⽣产⼒发展⽔平制约,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个体的⾏为具有⼀定的强制作⽤,要求受教育者⽆条件地适应和遵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制度的核⼼位置的。
2.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第⼀,⽣产⼒发展⽔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第三,学⽣的⾝⼼发展特点;第四,⼈⼝发展状况;第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制度化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等教育类型⽇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6)终⾝教育体系的建构(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三、我国现⾏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新中国成⽴以前的学制(1)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个近代学制。
教育学原理——精选推荐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述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a.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他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的⼀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法规、条例等。
在教育学中,教育制度通常只论述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构成的系统,它既包括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也包括幼⼉教育机构与组织。
校外⼉童教育机构与组织。
成⼈教育机构与组织等。
b.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也不可能有教育制度*古代社会,受当时社会状况的制约呈现出简略性、⾮群众性和不完善性的特点。
*现代教育制度更加注重为⽣产服务,与⽣产劳动结合。
规模上具有群众性和普及性,结构上多类型和多层次的特点。
*教育制度的发展⽅向是终⾝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学制⼀般由学校的类型、级别和结构组成。
2.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双规学制:形成于18,19世纪西欧,⼀轨⾄上⽽下,结构是⼤学、中学。
另⼀轨⾃下⽽上结构是⼩学及之后的职业学校。
两轨互不相通相接,剥夺了劳动⼦⼥升⼊中学⼤学的权利。
*单轨学制:产⽣于美国,结构是:⼩学、中学⽽后可以升⼊⼤学。
特点是⼀个系列,多种分段。
*分⽀型学制:产⽣于苏联,分⽀型学制⼀开始不分轨,⽽且职业学校的毕业⽣也有权进⼊对⼝的⾼等院校,进⼊中学阶段⼜开始分⽀。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A.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规学制在向分⽀型学制和单轨学制⽅向发展。
B.从学校阶段来看:a.幼⼉教育:结束期有提前趋势,⼩学和幼⼉教育连接得到了加强。
b.⼩学再⽆初级⾼级之分、年限缩短、与初中直接衔接。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 明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 展的具体目标。 2. 在教育结构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 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 摆到突出的位置。 3. 改革办学体制。 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6.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由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构成 的完整体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的设立受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 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规律。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变化一般受到如下 因素影响: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 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 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概念
2.特点
3.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1.学制的概述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
I.概念
II.学制构成的基本要素
III.类型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化
3.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
4.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
5.高等教育大众化
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A.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A.客观性
B.包含
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教育的管理系统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1951年学制改革
1958年学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学制改革
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1.学校的级别
2.学校的类型
3.学校的结构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分支型学制
社会的依据
人的依据
学前教育阶段
初等教育阶段
中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
普通教育系统
师范教育系统
职业技术教育系统
成人教育系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六章背诵题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2.教育制度包括制度和制度。
3.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4.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5.学制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的基本制度保证。
7.在影响学制的因素中,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求的是因素。
8.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这体现学制受的影响。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将纳入我国学制系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目前世界各国的小学入学年龄都规定在6~7岁,这体现学制受的影响11.当代学制发展特征:重视教育,注意早期开发;初等教育提前,年限延长;改革,发展;大众化,迅速发展。
12.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岁以前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潜力。
13.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年限延长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国家是。
14.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报告,世界发达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国家是,有12年之长。
15.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6.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关系。
17.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数的比例在15%以下为,15%-50%为,50%以上为18.我国放宽了大学报考者的条件,不再有年龄限制,出现了70岁老人考大学的现象。
这说明高等教育结构中发生了变化。
19.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表现在,如大学设置夜间部、函授部,还有广播、电视、函授等。
2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一书,使终身教育思想广泛传播。
第六章教育制度
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弹性化
中学
小学
美国学制
四、部分国家的学校制度(P212) (二)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法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四)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双轨学制(英国、法国、德国)
一轨:学术教育,自上而下的结构,即大学→中学
一轨:职业教育,从下而上的结构,即小学→职业学 校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包括:高中,职高,中 专,技校)、大专(大学专科)、大本(大学本 科)、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本章主要内容
1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3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早期学校的产生
01
殷商:“有虞氏养国老于 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教育制度特点:
1.客观性
教育机构设置、层次类型变化等,均受客观的生产力制约。
2.规范性
主要表现在入学条件-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的 确定上。
3.历史性
教育制度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4.强制性
教育制度要求个体无条件遵守。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没有教育制度 古代-出现学校,简单的教育系统 现代-发展程度大众性普及性,结构多类型、多层次 当代-由单一学校系统发展为庞大教育体系(幼儿教育、 校外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体系) 整体发展方向:终身教育 纵向:涵盖一生的教育 横向:正规与非正规教育
02 西周:周天子建立小学;
《史籀篇》辟雍,泮宫
03 春秋:文化下移,私学兴
起,稷下学宫
(二)外国早期学校的产生
(三)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 记载和传承文化工具的出现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古代教育制度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
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
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二)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
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
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
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和完善的性质。
(三)当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它已由过去的现代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成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六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六章学校及其制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学校概述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的概念和性质(一)学校的概念与动物相比,人类之间在自然属性上的差别最小,自然属性是人类之间最抽象的共同性。
(二)学校的性质1. 学校具有规范性2.学校具有强制性3.学校具有公益性二、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条件:第一,人类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不通过学校,这些文化就不能被下一代青少年所掌握的程度;第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这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不仅能够推动教育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三,文字的出现也催生了学校;第四,国家机构的建立,也在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经验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一)学校的萌芽(二)学校的产生1.在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的情况,且伴随着文字的出现,古代东方各国以及我国都相继出现了学校。
2.在古代东方国家,目前发现的最早学校是位于现在伊拉克卡边西亚省尼善尔以南的苏美尔学校。
3.我国的学校早在路今4OOO多年前的五帝和虞舜时期就已出现。
4.无论是古代东方各国还是我国的学校,其基本理念都包括:第一,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三,古代学校不同类型和阶段之间是不连续不系统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学制。
第四,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存在着基于政治或宗教利益的严重人身依附关系。
(三)学校的发展1.近代以来,西方出现了文科中学,与之前的学校相比,文科中学的组织更为规范,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人学标准都更为严格,它标志着现代学校的形成,但组织更为严密的学校系统还没有形成。
2.进人到18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学校出现了新的类型-实科中学。
教育学---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 我国学制
③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④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 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
权。 ⑤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⑥加强领导, 成立国家教委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
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学制
第二节 我国学制
3.1964年, 在刘少奇同志倡导下, 我国试行 “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
4.文革期间, 我国学制遭到严重破坏。 5.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第二节 我国学制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内容和措施包括:
①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第二节 我国学制
(4)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其中关于学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 ②规范义务教育学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
制。 ③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第二节 我国学制
④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⑤加强对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领导和管理。 ⑥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 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 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 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 条例等。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教育方针的 制度化保证。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二)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规定着这些学校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是
教育学原理第六到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名词解释题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2、办学体制:学校办学制度也可称为办学体制,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3、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机构设置和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等做出的制度规定。
4、义务教育制度: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对所有的学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国家予以保证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校产生有哪些重要意义?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生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③记载和传承文化工具的出现。
意义:学校的产生不仅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是指,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态,开辟了人类教育的新纪元。
其次,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
学校产生以前,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是非形式化地存在的。
学校产生之后,教育便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分化出来,从而成为一种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教育开始走向制度化。
最后,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校产生之后,有了专门传道、授业的教师,使得人类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和文明成果有了不断传承的可能。
学校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与结品,负有传承文明和促进文明发展的使命。
所以,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1、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开展科学研究5、提供社会服务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1、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校的产生
•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在远古社会就已经 存在。
• 中国远古学校的称谓:庠、序、辟雍和泮宫等。 • 外国早期学校的类型:世俗学校、宗教学校。 • 在西方,学校的产生也源远流长。在英文中,学校称为school,源于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 学校层级与类别的制度
• 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从层级上看,往往分为初等教育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
学校入学制度是对学生入学年龄、条 件的制度规定。学校修业年限依学校层
级而定,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
从类别上看,往往可分为普通学校、 职业学校、成人学校。
• 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
• 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和 相应的文化工具作为载体的。 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 文字和相应的文化工具的出现 是学校出现的前提。
学校产生的意义
• 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 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 态。学校的产生,开辟了人类 教育的新纪元。
• 学校的产生,开启了形式化和 制度化教育的先河,使人类社 会的教育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 业。
• 中世纪的学校发展
宗教学校与世俗学校的共同发展。
大学的发展。中世纪的大学起源 于11世纪。早期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 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 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 学等。这些大学为后来大学的建立树 立了样板,具有典范的作用。
现代社会学校的发展
• 西方现代学校的发展
• 中等教育学校的发展。中等教育学 校呈现出实施学术性教育的学校和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教育制度)
钦定学堂 章程(光 绪)
• (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1904实施;规定男女不可同校)
中体西用 28年
• 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日本)
•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规定男女 同校) 蔡元培主持编订
• 4.1922年的“壬戌学制”(美国) • (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在高中增加职业科 。 使用时 间最长
•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方向方针 •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5.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保罗.郎格朗)
•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的界限逐渐淡化。
•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实施机构、
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规章等)
•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 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 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学校教育 教育类型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高等教育
• (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1 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 工作方针: •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 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 促进公平(基本政策) • 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 1949年日本制定“社会教育法”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高等学校的变革与发展。
三、现代学校的职能
• 提高受教育者素质 • 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开展科学研究 • 提供社会服务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பைடு நூலகம்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古代学校的发展
• 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 先秦时期:私学兴起(天子失 官、学在四夷)孔子的贡献
• 汉朝:设有官学和私学。中央 官学以太学为主,地方官学以 郡国学为主。私学分为书馆和 经馆两类。
• 隋唐:隋唐实施科举考试制度, 同时鼓励学校的发展。唐朝除 在京都设立国子学、太学、四 门学等弘扬儒学的学校外,还 设有律学、书学、算学、医药 学等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
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共同发展的状
• 初等教育学校的发展。工业革命后, 况,也呈现出中等教育学校综合化
一些国家开始制定初等教育法,建
的状况。
立初等义务教育制度。在这样的背 景下,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必然要 求大力发展。在西方社会,德国是 最早提出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 高等教育学校的发展。普通大学或 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专科学校、职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古代学校的发展
• 外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 古希腊教育:通常以斯巴达和雅典 教育为代表。斯巴达的学校与军事 机构融为一体。雅典把教育视为培 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开设 的学校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也 称琴弦学校)、体操学校、修辞学 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单轨制后来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因为它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三)分支型学制
前苏联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直到20世纪初,西欧双轨制,一轨只有小学,一轨则只有中学和大学。后来,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制从小学开始向上与中等教育衔接。这样,西欧的双轨制开始向分支型转变,即小学、初中单轨、其后多轨。
(九)研究生教育机构
19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现代学位(哲学博士)之后,又产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机构。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研究生教育在各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了20世纪,研究生教育机构已成了不少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的国家的研究生以高于本科生增长速度的2-4倍增长。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演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未及实施,
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西周的学校 《大戴礼记·保傅》:周五学,中曰辟雍,环之以水;水南为成 均,水北为上庠,水东为东序,水西为瞽宗。 解释: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 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均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 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西周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 《周礼》职官有师氏、保氏,“师氏,德行,大学之教也;保氏 ,艺仪,小学之教也。”
我
国
现 行
中等教育
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业余中学
学
制
层 次
初等教育 全日制小学教育
划
分
学前教育 招收3—6、7岁幼儿
三、部分国家学校制度
(一)双轨制 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
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双轨制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的 教育对象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权利。英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双轨制 。 (二)单轨制
2.秦汉时期的学校发展 秦朝:以法为师,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举贤任能,设书馆经馆,学校教育 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官学时兴时废,私学艰难发展。 隋唐时期:学校发展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科举制度出现。 4.宋元明清时期: 官学进一步发展,书院出现,重开自由讲学之风。蒙学得到发展 。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校的产生 (一)中国早期学校的产生
◆成均之学:《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 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塾、庠、序、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 郊。天子曰辟雍(pìyōng),诸侯曰泮宫(pàngōng)。”礼记· 王制》。 董仲舒:成均,五帝之学是也。盖以天道设教者,五帝也,故大 学曰成均。以人道设教者,三王也,故大学曰辟廱。”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
一、教育制度概念及其构成
2.构成
(1)教育制度的目标系统; (2)教育制度的规范系统; (3)教育制度的组织系统; (4)教育制度的工具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 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 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 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第十八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 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 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 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
第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化;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出现了多类型; 此外,高等教育的功能也从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能,发 展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职能。
由此,现代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层次结构已经 发生了重要的发展和变化。 从6-12岁的初等教育为第一级教育, 从11-12岁至17-18岁的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 从18岁左右开始的为期6-7年的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首先是基础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幼儿教育迅速 发展,并已列入学制系统。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已成为普 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年限有缩短的趋势;小 学教育的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甚至5岁,小学与幼儿教育的 联系更加密切;小学与初中直接衔接,取消小学升初中的 入学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1、旧中国的学制
中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1902)—— 废科举,兴学堂,但未实施。次年即1903年又颁布了 癸卯学制,这是中国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行的第一个 现代学制,它既吸取了日本学制的形式,又保留了封 建学制的特点,修业年限长达25年。1912年颁布了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 增加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了学校。1922年又 颁布了新学制“六三三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时间 为本6—18年,分三段五级:初等教育6年(初小4年, 高小2年)两级;中等教育(初中3年,高中3年)两 级;高等教育(4——6年)不分级。
(2)学制改革的趋势
一、幼儿教育逐步普及,量力而行
二、义务教育因地制宜,多仲分段
三、中等教育多样化、综合化
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全面开放 五、成人教育体制灵活、类型多样人 的教育终身化
课外拓展性学习材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年第1版。 2、联合国教科文政治国际教育发展委 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第1版。 3、郑金洲著,《教育通论》第七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
四、其他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 业培训(从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 及其他职业培训)和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分为初 等、中等和高等三级。 成人教育制度:成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延 伸和补充,它包括扫盲识字班、职业学校、农民学校、 夜大学、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各种短期培训班、 各种知识和技术讲座、自学等。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授权批准的,由实 施教育考试机构承办的一种考试制度,主要包括普通 高等学校和成人高校的招生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全国外 国语水平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社会力量举办的高 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国家 公务员考试等。
二、义务教育制度
1986年4月12月《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并开始成 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制度之一。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 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 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的基本特性。目前 我国施行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占全国人 口85%的地区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博士研究生3年;硕士研究生2-3年;
本科4-5年;专科与职业学院2-3年;
(四)世界当代学制发展的基本走向 1、三种类型学制并行,共生互补 2、义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 4、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形式、结构 多样化 5、成人教育不断发展 6、阶段性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体系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 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 度。”(按层次分) 按学校性质分,我国学校教育体系包括: A、普通学校教育体系(含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含技工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技 术学院) C、师范教育体系(含幼儿师范、中等师范、高等师范和综合性大 学的培养师资的院系专业) D、成人职业教育体系(含职工学校、教育培训中心、职工大学、 农民学校或大学) E、在职教育系统(含在职进修学校、函授大学、刊授大学、广播 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业余大学) F、党政干部教育体系(含各级各类党校、干部学校、管理学院)
2、新中国的学制
新中国第一个学制1951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 制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结构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 (包括小学、初等成人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 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 (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以及各级政治学校和 培训班,还包括各种补习学校、函授学校、聋哑盲人学 校。
1958年进行了学制改革,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 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 全国建立了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 余学校,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超越了现实的 可能性,所以这次改革没有取得多大实效。
1964年的教育制度改革,党中央提出了“两种 教育制度”,即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并存,强调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满足了 大批青少年的入学要求。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基本教育制度 第三节 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概念:
对教育制度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根据国家的 性质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二是指一 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它包括国家为实现教育 目的所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的相关制度。 教育设施主要指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机 构的设置;相关制度主要指教育管理体制、学校教育 制度、招生考试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 一般而言,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因此通常所说的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 学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两种教育制度被否 定,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口号, 把初中、高中缩短为个两年,还砍掉农业中学、职 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盲目发展普通高中,使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严重失调,中等教育 结构单 一。把高等教育缩短为3年,层次为本科一个层次, 并取消了很多院校、系科、专业。
三、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机 构设置和教育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它包括办 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招生 与就业体制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教育体 制的核心是教育管理体制。
办学体制是指由谁来办学,允许谁来办学的问题; 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各种类别的教育(即学校)由谁来 管的问题—我国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 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是指教育资源的运作系统和制度, 即教育投资从何处来,以何种方式获取—解决教育经 费的筹措途径、配置方式以及合理运用等问题。(政 府投入、征收教育附加费、适当提高个人教育投资比 例)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历史 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主张的是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认为“才智之民多 则国强,才智之民少则国弱”,教育可以 培养“才智之民”,主张废科举、兴学堂, 提出儿童 “不入学者,罚其父母” 1911年由国民党政府提出的我国第一 个义务教育法令《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 和《强迫教育章程》,但实际没有实施。 直到1949年,全国农村学龄儿童(6-12岁) 入学率一直未超过20%。
第三节
பைடு நூலகம்
当前我国学制的改革
(1)学制改革的原则 A、教育结构(层次结构与专业结构等)与经济 结构相适应; 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教育体制、学校类 型与层次、办学形式、培养目标等既有统一要求,又 要体现多样性) 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加强教育发展规模和速 度的同时,注重师资、设备、专业建设,确保教育质 量的提高) D、中央集中领导与地方分权管理相结合(中央 制定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规划、课程标准等, 地方具体负责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
二、建立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奴隶社 会——有了专门的学校和教育制度,学校类型单一,只为培 养统治者服务;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的要求在层次和类型 上的不同要求使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得以发展,开 始 形成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2、政治经济制度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学在官府;资本主义社会——双 轨制(互不沟通、同时并存的为统治阶级子弟而开设的学校 系统和为劳动人们子弟而开设的学校系统的学制形态)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学校 教育的分段等都必须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入学 年龄为6、7岁,修业年限为6--17岁符合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4、民族传统、文化传统和外国的经验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考虑本民族的语言、文风俗、习惯 等文化传统。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学业证书是由学校及 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的证明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凭证, 它包括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或学历证书、 进修证明、资格证书等。 学位制度是国家或高等学校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 准,通过授予一定称号来表明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等级 的制度;我国学位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学 位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 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 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是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部门,对下级 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的制 度。它包括综合性督导、专项督导、经常性检查等。 教育评估制度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对 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估量, 以保证办学基本质量的制度。
第二节 我国基本教育制度
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包主要包括:学校
教育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
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
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与评估制度等。
一、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一)概念: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它是 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 (二)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 1、双轨制——一轨是为上层社会服务的有 着优良师资和设备条件的教育体系;一轨是为下 层劳动阶级服务的办学条件较差的教育体系。两 轨之间平行并列,互不衔接,也不沟通。 2、单轨制——一个起点、一个系列、多种 分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如633、84、66、444等 3、分支型学制——前段是单轨制,后段分 叉介于单轨学制与双轨学制之间。
新中国成立后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 教育“作为新中国文教工作的方针和任务。51年制 定了普及教育的目标,提出从52年开始,五年内培 养百万小学教师,十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56年 提出要在12年内分区分批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年限 为5年。52年普及率为49%,57年为61、7%。 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规定: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 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普及义务教育。 86年4月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8年底,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9%, 2000年初中普及率达到85%左右。 课后任务:查阅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