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萎缩症护理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骨肌萎缩症护理体会
腓骨肌萎缩症(cmt)亦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远端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萎缩伴感觉障碍。cmt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发病率约1/2500,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38m/秒);cmt2型(轴突型),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38m/秒)。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有关腓骨肌萎缩症报道较少,护理经验也较少,现总结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42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麻木12年入院就诊。患者于12年前无诱因出现行走上下楼时双下肢无力,伴有双下肢麻木,渐加重。10年前患者走路困难,双下肢疼痛,以夜间明显,难以忍受。6年前患者跌倒诊断右髌骨骨折。1年前患者再次跌倒,诊断左胫骨骨折,患者从发病始渐肌肉萎缩。既往体健,家族中其父类似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颅神经及眼底阴性。大腿下1/3及小腿肌肉萎缩,呈鹤腿状,爪形趾。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出现手套状袜状痛、温、触及深感觉减退,局部皮肤呈青紫色皮肤,温度低。同时出现足弓高耸爪形趾,马蹄内翻畸形。行走时表现特殊的跨越步态,表现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腓肠肌活
检示神经源性肌萎缩。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入院后给予维生素b 族、肌氨肽苷等营养神经性治疗,症状无明显变化。
讨论
临床诊断依据:①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缓慢进展的对称性双下肢无力;②“鹤腿”、垂足、弓形足,可有脊柱侧弯;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伴有感觉障碍;④常有家族史;⑤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活检显示“洋葱头”样改变;本患者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垂足或足畸形可穿矫形鞋。药物治疗可用维生素类促进病变神经纤维再生,神经肌肉营养药有一定帮助。针灸理疗及肌肉和跟腱锻炼、按摩可增强其伸缩功能。纠正垂足可穿高跟鞋、长统靴或矫正鞋,踝关节
挛缩严重者可手术松解或肌腱移植。勿过度劳累,注意保暖。
护理体会:①腓骨肌萎缩症多有运动障碍,合并有肌肉萎缩,应加强肢体被动训练,可给予适当的按摩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延缓肌肉萎缩。②由于植物神经损害,骨微血管循环障碍便骨折难以愈合,预防骨折显得尤为重要。本病足背屈无力常呈高弓足、爪形趾、马蹄内翻畸形,使肢体站立不稳,也是易跌倒原因。活动较少,有大便干燥,应嘱多饮水,多吃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③本患以感觉障碍表现为主,有痛、温觉障碍,洗足时不能识别水温,易出现伤烫。深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不能走黑路,尤其夜晚光线不足,易跌倒。患者有感觉性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平衡障碍,走路应有人扶持,加强宣教。④心理护理:
腓骨肌萎缩症多为青年人,肢体不能活动,病情常有进行加重,患者难以接受,本人及家属常出现心情低落,常伴有焦虑与抑制情绪,对将来没有信心,应加强予心理方面护理论,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
面对疾病,并配合医生治疗。
[ht][fl)][hj]
[fl(3!@(0,0,0,40)k2]
表1可以看到干预组在体重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危险因素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并且血压控制达标率达78.0%,血脂达标率达68.3%,体重指数达标率39%,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的达标率(分别为52%、46.9%和24.5%,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入组时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分别为52.3±3.3分、53.1±3.2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结束时观察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85.5±4.1分,高
于对照组的72.8±3.9分,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两组糖尿病并发症的比较:干预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5),见表2。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讨论
实践证明,在相同的医疗条件下,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更为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
综合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使他们树立了健康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了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有效地防治了疾病。社区综合干预强化了糖尿病随访教育的功能,使患者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做好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定期监测,是治疗、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孙福红.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调查[j].中国社区医
师,2010,12(3):28-29.
2伦丽芳.社区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5,7(19):1306-1307.
3李霞,潘秀清.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
代护理学杂志,2011,16(8):45-46.
4孙乐芹,陈伟.社区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9):102-103.
5陈元金.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
志,2009,6(24):78-79.
6何莹.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中
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5):66-67.
[zk)][ht][fl)][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