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琴与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与禅: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
2013年5月17日晚,综合班第73期学术讲座在华师大学城校区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金陵古琴家、吴门琴家吴兆奇先生的传人吕建福先生(号老桐),为综合班学子作题为“山水清音——古琴与中国文化”的报告。
古琴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上古时期就已有“伏羲造琴”、“神农做琴”的传说。老桐先生就从这说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弹奏古琴历来被文人雅士视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因此,古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古琴曾是中国历代著名文人的首选乐器,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东汉的蔡邕、蔡文姬;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东晋隐士陶渊明;唐朝的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北宋的宋徽宗、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南宋的陆游、李清照等皆精通古琴。一根弦,一缕声,是弹奏者心境温婉的直白。因此,“中国文人的审美修养、性情取向在清幽淡雅的古琴声里有着绝美的体现。”
然而在经济文化膨胀发展的今天,古琴渐渐被人们遗忘。当前,无论是在普通民众中,还是在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古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老桐指出:“古琴文化在传承上的现状,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器物传承上出现断层的一个重要表现。”
古琴传承之所以出现断层,与当今流行音乐的风靡不无关系。老桐先生认为,现今的流行音乐虽然盛行,但大多却是喧嚣的词曲。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的浮躁,而不是古琴带来的那一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定与从容。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古琴音乐的意境,老桐先生即兴弹奏了一曲《鸥鹭忘机》。悠扬空灵的琴音绕梁未止,老桐先生总结说古琴音乐有四大特质:安静、恬淡、悠远、超越。古琴音乐本应是双耳听觉上的存在,但它与书本有着超越其本身的通感。在古代,琴与书具有同等的地位,更有相同的教育学原理。古人读书首先是明理,而后是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前提是明理前的涵养心性。而对于弹琴,老桐明确指出:“其主要作用不在音乐欢娱,也不在艺术审美,而在涵养心性。这与读书的目的可谓殊途同归。”
悠扬琴声,重在体味,而深远禅道,重在领悟。最后,老桐先生为同学们阐述了琴与禅的关系:禅助顿悟而琴助道,琴与禅的相互作用能使人的内心达到宁静的境界。
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的古琴文化,需要更大的传承与发展的空间。一场古琴文化的盛宴,一次心灵上的洗涤。古琴音虽止,但其回声却萦绕在同学们的耳畔,久久不曾散去,仿佛在诉说着中国文人心中的那份从容与恬淡。
撰稿人:梁水妹、江冰婷、黄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