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胃术的护理查房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乐,男,5岁,感冒咳嗽2星期,病情未见 明显好转,去当地社区医院就诊,医生诊断 考虑鼻子过敏,开抗过敏药仙特明盐酸西替 利嗪滴剂,医生说吃0.25ml,被粗心的妈妈 看错,喂了2.5ml,药量多了wenku.baidu.com0倍。查体: T37.2℃,脉搏100次/分,呼吸30次/分。 查体: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精神 可,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 辅助检查:急查血常规白细胞 偏高。急查电 解质:K:4.25mmol/L,肾功能:尿素: 8.4mmol/L,肌酐:83umol/L。

一、洗胃时机。
传统观念认为进食毒物4 ~ 6h以内均应进 行洗胃,据报道,有机磷农药中毒11 小时后尸 检胃肠腔仍有明显的药物气味。对有机磷农药中 毒者应不受时间限制予以立即、反复、彻底洗胃。 对于毒物量多,在胃内排空时间延长,毒物吸收 后可再由胃内分泌,带糖衣的药物上列情况者可 不受服毒时间限制。
九、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稳定家长情绪,并作 好认知患儿的思想工作,讲解病情,说明严重性, 以取得合作。劝其家长一定要把药品保管好,不 要乱扔、乱丢,以防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六、洗胃液的种类、温度及

对于中毒药物明确的患儿,选用有针对性 的洗胃溶液。因此一般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以 接近体温为宜,一般为30℃~38℃,过凉可促 进胃肠蠕动及致寒战,不易冲洗干净,过热可使 胃壁血管扩张,加速毒物吸收。每次灌洗量要根 据患儿年龄计算。一般50 ~300ML为宜,小儿 每次灌入量应小于同年龄胃容量的1/2,每次灌 洗量与抽出量应该相等。洗胃总液体量则应该根 据洗出液的色味等情况决定,直到洗出液进出后 不改变颜色,无药物的气味为止。
五、如何插管
患儿取左侧卧位,用石蜡油涂胃管前端, 然后从患儿一侧鼻孔插入,当胃管插到咽喉部时, 稍抬高患儿头部或抬高体外胃管呈45°方向插入。 由于小儿胃管细软,将其插入比较困难,且患儿 对插管恐惧,狂躁不合作,所以术时要保持冷静, 不可急躁,手法要熟练,同时要稳、准、轻、快, 操作时避免损伤。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呛咳、紫绀、 呼吸困难、躁动等误入气管的症状。如有上述情 况,应立即拔出重新安插,以免阻塞气道,引起 窒息。
八、
护理措施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洗胃的同时,保持能 及时静脉给药和稀释体内毒物,注意适当控制输液 的速度,输液不能过多过快,避免肺、脑水肿的发 生。 2、洗胃完毕后,可以用活性碳加水后通过胃 管注入,保留在胃内,可以起到吸附毒物的作用。 也可以用导泻剂,以助毒物排出。常用硫酸钠。 3、密切观察病情:如有机磷中毒,应重复观 察瞳孔的大小、腺体分泌、肺部呀音、有无呼吸困 难、肌肉震颇、神志等。如灭鼠药、灭蚊药应重点 观察:腹痛、恶心、呕吐、尿量和尿的颜色等。发 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
七、洗胃方法
1、洗胃机洗胃法:适用于8~15岁的患儿, 选用洗胃机洗胃。患儿取左侧卧位,头低于腰部。 使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能 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对胃黏膜的 损伤,有效防范洗胃术中毒物排入肠道及呕吐的 发生,确保洗胃患者的安全。
2、射器吸洗胃法:适用于1~3岁的患儿。 用50~60ml注射器反复注吸胃。戴素萍研究指 出,动态改变胃管洗胃法能使洗胃引流通畅,缩 短洗胃时间,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减少洗胃频 次和洗胃液总量,避免切开洗胃的创伤和留置胃 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提高了洗胃的质量。
三、胃管的选择
硅胶胃管弹性好,不易变形,应作为首选。 胃管的粗细应根据年龄及体型而异进行选择。 0~7岁的小儿选用12#~14# 鼻导管代替小胃管。 其优点是内径大,软硬适中,前端开口大,能减 少阻塞的发生,可提高洗胃的效果。7~14 岁的 小儿一般可选用成人胃管。
四、插管深度
儿童传统方法洗胃时,儿童胃管插入深度 是前发际至剑突,此长度在给儿童鼻饲时可广泛 应用,但是洗胃时往往抽不出胃液(成功率 8%),而以前发际至脐部的长度作为胃管插入 深度,全部能抽出胃液(成功率100%),有效 缩短了洗胃时间,提高治愈率。
二、置管的途径
插管洗胃应首选经鼻途径,此方法容易 固定,不易滑脱。经口途径因多数患者不配合且 尚需加用一些辅助器械而繁琐费时,易耽误宝贵 的抢救时间,但经鼻插管时选择胃管粗细应与鼻 腔通道相适应。患儿烦躁,可适当采取保护性约 束措施,如使用约束带约束膝关节,肘关节,使 用约束带应注意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患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