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卡夫卡.ppt
《变形记》PPT课件
心理描写的细腻
通过人物内心独白、梦境等展 现复杂心理变化
对比手法的突出
人物性格、家庭关系、社会环 境等方面的对比,凸显主题
荒诞与真实的融合
荒诞的情节与真实的社会背景 相结合,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
力
03
社会意义与价值观探讨
反映社会问题及现实意义
01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的异化
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与批判
小说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批判,呼吁人 们关注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体现了批判现 实主义的社会责任感。
04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形记》解读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解读
在西方文化中,《变形记》被视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杰作,通过主 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无助和绝望。
故事的结局与象征意义
人物形象分析
01
富有责任感,变 形后孤独、无助、渴望理解
父亲
严厉、粗暴,对儿子变形后失 去经济来源感到愤怒和失望
母亲
温柔、慈爱,对儿子充满同情 ,但无力改变现状
妹妹
开始时对哥哥关心备至,后来 逐渐疏远,追求自己的生活和
幸福
艺术手法探讨
象征手法的运用
《变形记》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社会意义与价值观探讨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拓展延伸:卡夫卡其他作品简介及欣赏 • 课堂互动环节
01
引言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 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12 年。该作品以荒诞的手法揭示了人性 的异化与困境。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 素养和道德品质,同时积极关注和帮助他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变形记》课件(多场合应用)
〈变形记》课件(多场合应用)《变形记》课件一、引言《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15年。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本课件旨在对《变形记》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作者简介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是奥匈帝国布拉格的犹太裔德国作家,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异化和人性的困境。
卡夫卡的主要作品包括《变形记》、《审判》、《城堡》等。
三、故事梗概《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雷戈尔·桑姆萨因一夜之间变成一只巨大的昆虫,从而陷入生活困境和心理痛苦的故事。
格雷戈尔的变形使他失去了工作,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经历了种种痛苦和挣扎后,格雷戈尔最终孤独地死去。
四、主题思想1.人性的异化《变形记》通过格雷戈尔的变形,揭示了现代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异化。
格雷戈尔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为了维持家庭生计而辛勤工作。
然而,在他变成昆虫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他感受到了人性的冷漠和残酷。
这种异化使人失去了自我,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2.家庭关系《变形记》中对家庭关系的描绘,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在格雷戈尔变形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亲情逐渐消失。
这种家庭关系的破裂,进一步加剧了格雷戈尔的孤独和痛苦。
3.社会批判卡夫卡通过《变形记》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作品中,格雷戈尔的变形使他失去了工作,家庭陷入困境。
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命运的悲惨。
同时,作品还对家庭、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五、艺术特色1.叙事手法《变形记》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同时,卡夫卡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解读空间。
《变形记》课文课件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难 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人际关系疏离
现代社会中的冷漠和疏离,使得人们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人际温 暖,容易产生孤独和异化。
变形背后的社会现实
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
变形记中主人公的变形,也反映了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 现实。社会地位的悬殊和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弱势群体难 以获得公正待遇和生存保障。
格里高尔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他的工作让他经常离家出差,这使得他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 变得疏远。这种职业压力也促进了他的心理变化和变形。
社会压力
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也对他的变形产生了影响。社会对工作和家庭的期望很高,这使 得他的心理负担加重,最终导致了变形。
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在变形前,他感 到压抑、无助和孤独,但同时也有一些希望和期待。变形 后,他感到自由和解脱,但同时也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 心理变化的复杂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刻。
要点二
《城堡》
这部作品进一步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权力之间的关 系。
其他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推荐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 西斯》
这部作品以其意识流和碎片化的叙事手法为 特点,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现代都市生活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 灯塔去》
这部作品以其实验性的叙事风格和主题,揭 示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的地位和挣扎
CHAPTER 02
课文内容分析
故事情节梳理
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
介绍格里高尔的职业、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 。
变形后的生活
详细描述格里高尔在变形后的生活,包括他 的活动、限制和与他人的关系。
变形过程
描述格里高尔如何从人类变成甲虫的过程。
变形记PPT课件-卡夫卡变形记ppt
文学流派
本文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表现主义反对以写实的手法描 写客观世界,而强调表现作家的主观 感受。 表现主义的作品常常致力于探 讨抽象的哲理性问题,情节离奇荒诞, 而细节真实细腻。
2021/2/5
表
现
渴
主
望
义 绘 画 示
莎 萨 尔 ( 德 国 )
( 亚 麻 布 水 粉 )
上门来,父母和妹妹也急忙来询问情由,都见状
大骇。从此,他成了家庭的一个沉重包袱,甚至
被认为是一家人“一切不幸的根源”,终于受尽
亲人的冷漠和折磨而死。
2021/2/5
整体感知:
小说共包括三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 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 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 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 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 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 《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 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 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 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 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 《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 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 出版的。
马克思对“异化”下的定义:“物对人 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 对生产者的统治。”《资本论》
2021/2/5
•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卡夫卡 的《变形记》、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剧本《万能机器人》、瑞典的斯特林堡 的剧本《到大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 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而为世界读者所瞩目。
变形记节选ppt优秀课件
06
总结与感悟
《变形记》对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推动文学创作
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 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为现代 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灵感
。
突破传统叙事
作品突破传统叙事模式,通过荒诞 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挑战了现实主 义文学的界限。
反映社会现实
作品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遭遇,揭 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生存困 境,引发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
荒诞和夸张的表现手法
荒诞
通过离奇、不合逻辑的情节和人物行为,打 破现实主义的约束,突出表现现实的荒诞和 不可理喻。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 甲虫的情节就是典型的荒诞表现。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达到强调或 讽刺的效果。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 形后的形象和行为被极度夸张,突出了现代
人的异化和非人化。
对现代社会异化的反思和批判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需求, 导致心灵空虚和人际关系疏离。卡夫卡通过描写人变形为昆 虫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异化的现象,引发人们对 自身处境的反思。
在故事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因为生活压力和家庭责任 而变形,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焦虑。 这种异化现象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病态。
主题
《变形记》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旅 行推销员,某天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荒诞的事件。通过这个故事,卡夫卡深刻地 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Leabharlann 02节选内容的情节概述
格里高尔的变形过程
格里高尔由人变为甲虫
《变形记》的节选内容还涉及到生与死的思 考和探索。
【高中语文】骑桶者ppt精品课件
火柴发出更加强烈的光芒,照得周围比白天还要
明亮,祖母是那样慈祥,她把小女孩抱起来了,她们 在光明和幸福中飞走了。越飞越高,真的到了没有寒 冷,没有饥饿的地方。 新年的早晨,人们看到小女
孩仍坐在墙角里,她双颊通红,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 可是,她已经死了,冻死在圣诞节的夜晚,她手里仍 握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啊,火光中出现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她扑 进老祖母的怀抱。
“祖母!”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带到
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我知道,这根火柴一 熄灭,你就会不见了。就象那温暖的火炉,那美丽的 烤鹅,那幸福的圣诞树一样,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于是,小女孩把剩下的火柴全划着了,因为她非常 想把祖母留住。
•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 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 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 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 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 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 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 富人的作用不同,《卖》中的富人用来反衬小女 孩的可怜;《骑》里的老板好像还不错,夫妻恩 爱,比较关心穷人。
关于卡夫卡《骑桶者》的虚构和真实的问题
关于“骑桶”——
骑马 骑牛
骑自行车 骑扫帚 骑棒头 骑板凳
骑桶 ——有现实基础
关于“飞”——
桶是木头的,里面是空的,很轻
——具有可以“飞”的条 件
“飞翔”本是很美好的事情,
•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 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弗兰兹.卡夫卡介绍.ppt
生前出版的单行本
• • • • 《判决》(Das Urteil) 《火夫》(Der Heizer) 《变形记》(Die Verwandlung) 《在流放地》(In der Strafkolonie)
生前出版的集子
• 《观察》(Betrachtung) • 《乡村医生》(Ein Landarzt) • 《饥饿艺术家》(Ein Hungerkünstler)
饥饿艺术家》 《饥饿艺术家》
《饥饿艺术家》描述了经理把绝食表演者 关在铁笼内进行表演,时间长达四十天。 表演结束时,绝食者已经骨瘦如柴,不 能支持。后来他被一个马戏团聘去,把 关他的笼子放在离兽场很近的道口,为 的是游客去看野兽时能顺便看到他。可 是人们忘了更换记日牌,绝食者无限期 地绝食下去,终于饿死。
弗兰兹·卡夫卡 弗兰兹 卡夫卡
弗 兰 兹 · 卡 夫 卡 Kafka,1883年 ( Franz Kafka,1883 年 1924年 7月3日—1924年6月3日), 1924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德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德 语小说家。 语小说家 。 文笔明净而 想像奇诡, 常采用寓言 想像奇诡 , 体 , 背后的寓意言人人 暂无( 或永无) 殊 , 暂无 ( 或永无 ) 定 别开生面的手法, 论 。 别开生面的手法 , 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 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心脏是一座有两间 卧室的房子, 卧室的房子,一间 住着痛苦, 住着痛苦,另一间 住着欢乐,人不能 住着欢乐, 笑得太响。 笑得太响。否则笑 声会吵醒隔壁房间 的痛苦。 的痛苦。
卡夫卡说: 任何一个人, 卡夫卡说: 任何一个人,当你活着的时候应 付不了生活, 付不了生活,那么就用一只手拨开笼罩着 你命运的绝望,同时, 你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草草记 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与别人 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 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 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在你的有生之 你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年,你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经典小说卡夫卡《变形记》阅读鉴赏课件
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的种种遭遇的叙述, 这推动着社会不断发生异化,并
无情地扭曲着人们的灵魂,使得人世间原本美好的感情烟消云散,被一种恶心、 无助甚至无奈的消极情绪所笼罩。
葛蕾特是格里高尔的妹妹,
她的生活里只有穿漂亮的衣服,睡睡懒觉,
在家帮着做做家务,有时出去参加一些花费不大的娱乐。
“母亲”身体高大消瘦,满头蓬着白发,
,在家里走动都成问题。
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 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并且,残酷的现实将他这种受压抑受欺侮的最起 码的生存资格也剥夺了,将他异化成了一只不能自食其力,喜欢吃“一半腐烂的蔬菜”和“剩 下的肉骨头”,“变稠的白酱油”等食物的大甲虫。尽管他曾经“竭尽全力”攒钱,让全家人 过着“甜蜜温暖”的日子,但变形后最终还是被亲人唾弃,成了一具“又干又瘪”的尸体。
,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 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 气息,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 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 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小说中的格里高尔只是一个名 字,一个符号,它实际上是没有所指的,没有对他的外貌描写,没有对他的性格描绘,甚至在小 说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在小说中一直活动的其实只是这只大甲虫,具有虫性、仍具人的思维、 仍能听懂别人话的大甲虫,想爬出去看看母亲时,父亲看着他的样子,竟然气坏了,将一个个苹 果无情地掷向了格里高尔,一只苹果“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从此以后腐烂的苹果就 和格里高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一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卡夫卡简介ppt
,更为重要的是,他出人意外地打开了一扇门,
让人们看到在小说这块场地上幻想能像在梦中一
样爆炸,小说能够从看似难以摆脱的逼真性要求 中解放出来。
生平简介
• 出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 家庭。其父是百货批发商。
• 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学德国文学,后屈从父命改 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 布拉格工伤事故保险公司。1922年秋,因肺病加 重辞职,辗转欧洲各地疗养。1924年病逝于维也 纳附近的基尔林疗养院,年仅41岁。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 现代小说的鼻祖,是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 人物,也是现代主义 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 之一。
1883年7月3日— 1924年6月3日,奥 地利人,20世纪德语 小说家。
评价:
• “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 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 话,那么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 ——美国诗人奥登
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
• (2)借助“丑”来反映“真”;
• (3)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卡夫卡与中国
• 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中国人来访》;
• 卡夫卡与老庄哲学;
•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卡夫卡创作与老庄哲 学的相同或相近之处,譬如,美国当代评论家詹姆斯·怀 特拉克(JamesWhitlark,)说,“卡夫卡对待语言和
• 悖谬:卡夫卡常常把它变成美学概念,构成悲喜剧或黑 色幽默的审美情趣。
• 图像或者象征:他的思想或意念常常通过图像来暗示; • 譬喻或者寓言; • 荒诞; • 梦幻; • 怪诞:改变原来形态,使之怪异,以引起人们的惊异感
课件6:第14课 骑桶者
卡夫卡
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 ( Franz Kafka 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现代派小说的鼻祖,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 《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 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 以待毙。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 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 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 情绪。
研读文本 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自身:(1)穷困潦倒:煤桶空了(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2) 强烈的求生欲: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迫切想要逃 离寒冷。
外界:环境的冷酷:四周是挥之不去的冷酷,没有丝毫温暖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 缺煤。
“我”借煤的要求高吗? “一铲最次的煤也行”“如果你们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 了”。一个很容易满足的小小要求。 主人公去向老板借煤,为何不进店了? 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
探究二:主人公为何骑着桶去? 表面:情节需要: ①骑着桶去速度快,可见,我骑着去是为了早点赊到煤,快马加鞭, 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②骑着桶去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我真的已经一无所有, 贫困潦倒。引起同情,获得施舍。 ③骑着桶去表明我迫切想要赊到煤。 深层:人物形象:他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飞快 地撤走。体现出“我”自尊心强、畏惧交流的性格特征。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2.6饥饿艺术家》课件
一、荒谬的现实主义
• 《饥饿艺术家》写一位以饥饿表演“为其生活目的”的艺术家,如何在众 人的冷漠中寂然死去。乍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平实的生活故事,稍加思索, 就又觉得是一篇地道的荒谬小说。既真实而又荒谬,荒谬当中有最高的真 实,故谓之荒谬的现实主义。
• 毋庸辩论,现实中的人是不可能长期不吃食品而生存的。然而生活中的不可能 却可以转化为艺术中的可能,创造出一种艺术的真实。饥饿艺术家,具有奇妙 的忍饥能力,他的绝食是那样真诚,那样彻底,那样“轻而易举”,“绝不费 力”,在他看来实在没有什么比绝食更容易的了。每届展览,他总是抱怨那本 来规定的40天限期太短,以不能让他连续绝食下去而感到痛楚,他的忍饥能力 好像是无穷的,可以超时空的。这样的人和事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吗?绝对不可 能。这明显是作家的一种虚构,是对人的忍饥能力的高度夸张。作家把这种不 可置信的非常当做真实加以描写和渲染,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迥然不同的陌 生世界,这是艺术家的权益,也是艺术优越于现实之处。这种虚构就其同实际 生活比较而言,可以说是弥天大谎;然而就其形象体系的独立自足性而言,它 又是合乎情理、真实可信的,这就形成了小说的荒谬性。
• 小说在描写艺术家的孤独感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 1、象征的手法;作者将艺术家安排在笼子里,这象征着艺术家的绝对孤独,
以及他和观众的隔离和疏远没法沟通。 • 2、对照的手法;饥饿艺术家怀着“艺术的荣誉感”,真诚地表演着饥饿的艺
术,但没有人理解他、相信他。在表演进程中,看管者成心给他制造偷偷进食 的机会,为此艺术家只好不断地唱着歌以表明心迹,但人们都说他竟能一边唱 歌,一边偷吃东西;他好意掏腰包给熬通宵的壮汉们送早餐,却被当作贿赂看 管以利自己偷吃的手段;他由于“饥饿表演提早结束”而“暴怒”,而演出经 理却说“他的易怒性完全是由饥饿引发的”:如此等等,都表明人与人之间的 隔膜,没法沟通。
《变形记》卡夫卡PPT课件
2021/3/25
授课:XXX
15
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 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
提示: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 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 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 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 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 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 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31沉重的家庭负担父破产母生病妹上学2父亲的债务压力3职业压力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1翻身的艰难试一百次使劲扑拼命挣扎摆荡2起床的艰难扒移撂扑靠直3开锁的艰难
《摩登时代》 卓别林
人 = 机器 !!
2021/3/25
授课:XXX
1
不断运动的生活把我们拖向某个地 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 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 而不像活人。
1翻身的艰难(试一百次,使劲 扑,拼命挣扎摆荡) 2起床的艰难 (“扒”“移”“撂”“扑”“ 靠”“直”) 3开锁授的课:艰XXX难:嘴转颚咬受伤 7
格里高尔变异成虫的原因: 工作压力
生活重负
心理苦闷 怯懦逃避
(压抑)
(绝望)
(孤独)
现代人的困境
2021/3/25
授课:XXX
8
虫变的意义……
只有变成虫
是一个残忍、没有责任 感的人
3、厌弃
母亲: 1、惊骇 2、躲避、昏厥 是一个懦弱的人
3、冷漠
妹妹: 1、关心
2、生气
3、厌弃
是聪明勤劳 冷酷的人
2021/3/25
授课:XXX
6
格人
里 高
变 异
尔
的
艰
难虫
2021/3/25
弗兰茨·卡夫卡.ppt
一个没有体验过绝望的人,不配在作品中谈论希 望。卡夫卡从未停止过对绝望的抗争,他相信, 一旦个人的真实性得以确立,一种真正的希望就 会在这里准备出来。也许,他料到了这个斗争永 远不能取得胜利,所以他称自己是无用的,但即 便如此,他依然把自己置身于斗争的漩涡之中, 为了辨明存在的方向,为了希望的出现,它经受 住了来自绝望的巨大压迫和磨碾。
--法国重要学者丹尼· 梭拉
卡夫卡的内心世界
存在是一种无能
“无法与人生活,无法与人交谈”。 “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在粉 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上写着: 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 我是完全无用的,然而这改变不了 “我的路一点都不好,我必将(据 我所见)像一只狗一样完蛋”
不可治愈的不幸
不幸分为两种:“卑下的,亦即可以避免的不幸” 和“高尚的、不可避免的、形而上的不幸,它的 根源在于上帝创造的人的文明及其局限”。后一 种不幸是不能用社会的、理性的和经济的因素来 解释的。 而卡夫卡发现和承担的正是这种不幸:“这种不 可治愈的不幸根植于形而上的和浪漫的痛苦之中, 它将会更沉重地压迫着他。” 卡夫卡终生的努力,就是试图把自己从这种不幸 中解救出来,但他没有成功。他走到了深渊,却 怎么也找不到向上腾跳的动力。
不要绝望
卡夫卡很少直接谈论希望,但在他笔下, 绝望总是和希望胶着在一起。绝望越强烈, 希望也越明显。这是卡夫卡作品中另一个 著名的悖论。 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名言:“我们必须毁 掉了人间的希望,才能在真正的希望中得 救。
卡夫卡写了一种人在世界上无路可走的绝 望处境。现在看来,卡夫卡毁掉的只是 “人间的希望”,在他绝望的表情之下, 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真正的希望”的召 唤。如他自己所说:“倘若心中没有对某 种不可摧毁之物的信念,人便不能生存。”
卡夫卡变形记优秀完整课件ppt
例句:这种谈判磋商绝不是一方居.高.临.下.地提要求,而是双方相互 尊重、平等相待、建设性地谈判和磋商,结果应该是互利双赢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 日 常 生 活 中,随 处都可 以看到 浪费粮 食的现 象。也 许你并 未意识 到自己 在浪费 ,也许 你认为 浪费这 一点点 算不了 什么
在 日 常 生 活 中,随 处都可 以看到 浪费粮 食的现 象。也 许你并 未意识 到自己 在浪费 ,也许 你认为 浪费这 一点点 算不了 什么
课前篇情境创设
3.掌握词语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例句:面对这样的结局,所有人都无.可.奈.何.。
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例句:人生没有一.帆.风.顺.,行进的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才能稳稳当 当地走过人生路。
个人化写作
仅有少部分卡夫卡的作 品是在他生前出版的: 故事集《沉思》、故事 集《乡村医生》和刊登 在文学杂志上的单一故 事作品(如:《变形 记》)。
在 日 常 生 活 中,随 处都可 以看到 浪费粮 食的现 象。也 许你并 未意识 到自己 在浪费 ,也许 你认为 浪费这 一点点 算不了 什么
个人化写作
意识流小说——法国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超现实主义——布勒东《娜佳》、阿拉贡《巴黎的乡下人》 存在主义——法国加缪《局外人》《鼠疫》 荒诞派戏剧——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魔幻现实主义——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黑色幽默——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垮掉的一代——杰克•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课前篇情境创设
加点字
倘
倘.若 倘.佯
攒
攒.钱 攒.聚
20242024精选《变形记节选》ppt课件
01引言Chapter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卡夫卡生活在布拉格德语小圈子里,在布拉格,他一方面要忍受来自说德语的同胞的排斥,另一方面又受到来自犹太共同体的挤压,这使得卡夫卡在身份定位上产生了严重的焦虑。
这种焦虑在《变形记》中体现为孤独、惶恐不安以及在命运的摆布下痛苦的挣扎。
主题思想小说《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
然而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却变成了一只甲虫。
作者用由人到虫这一荒诞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后果,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在荒诞的变形中,展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虫后的痛苦生活以及人性的异化,最终揭示了人类社会内部的黑暗和荒诞,以及人类在这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无力感。
《变形记》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节选内容概述《变形记》的节选部分主要描述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家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通过这部分内容,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恐惧和无助,以及人性的冷漠和残酷。
要点一要点二课堂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变形记》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荒诞手法所揭示的人性异化和社会黑暗的主题思想;同时,学生还应该能够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探讨造成他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个人原因;最后,学生应该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节选内容概述与课堂目标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开篇背景介绍主要事件概述矛盾冲突展现030201节选部分情节梳理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主人公形象其他关键人物人物关系梳理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探讨变形手法的运用语言风格赏析结构布局特点主题思想解读03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Chapter1 2 3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冷漠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束缚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变形记》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人性异化、孤独无助等主题思想剖析孤独无助人性异化小说中格里高尔变形后,无法与外界沟通,孤独无助,这反映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绝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夫卡的创作
1904年,卡夫卡开始发表小说,早期的作 品颇受表现主义的影响。1912年的一个晚 上,通宵写出短篇《判决》,从此建立自 己独特的风格。生前共出版七本小说的单 行本和集子 死后好友布劳德违背他的遗言,替他整理 遗稿,出版三部长篇小说(均未定稿), 以及书信、日记,并替他立传。
卡夫卡的作品
一个没有体验过绝望的人,不配在作品中谈论希 望。卡夫卡从未停止过对绝望的抗争,他相信, 一旦个人的真实性得以确立,一种真正的希望就 会在这里准备出来。也许,他料到了这个斗争永 远不能取得胜利,所以他称自己是无用的,但即 便如此,他依然把自己置身于斗争的漩涡之中, 为了辨明存在的方向,为了希望的出现,它经受 住了来自绝望的巨大压迫和磨碾。
卡夫卡与《变形记》
卡夫卡的地位和影响
卡夫卡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 国籍属奥匈帝国。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 普 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并称为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 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 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 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我虽然可以活下去,但我无法生存。”这是卡 夫卡的一句经典的叹息。 卡夫卡把“活着”和“生存”区分开来,是为了 找到探查人类存在的新的道路。——“活着”指 向的是庸常的过日子哲学,它的背后可能蕴含着 苟且;但“生存”所要追索的却是价值的确认, 存在的承担,以及对幸福的向往。 “生存”是自觉的、产生意义的“活着”,它是 理解卡夫卡作品的关键词,也是通向卡夫卡内心 深处的一条小路,有了这条小路之后,就能抵达 卡夫卡笔下的存在图景,并有效地解释它。
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
“和每日世界直接的联系剥夺了我
看待事物一种广阔的眼光,好像 我站在一个深谷的底部,并且头 朝下 ”
每个人都在斗争
“我在斗争,没有人知道这点。……当然每 个人都在斗争,可是我甚于他人。大多数 人都像在睡眠状态中斗争,他们好像在梦 中挥动着手,想要赶走一种现象似的。我 却是挺身而出,深思熟虑地使用我的一切 力量来斗争。……另一种生活对我来说似 乎没有生活的价值。”
主要有3部分: 长篇:共三部,《美国》 (原名《生死不明的人》) (1927)、《审判》 (又译《诉讼》)(1925)、《城堡》 (1926)(死后出版) 短篇:有小说集《观察》(1913)、《乡村医生》(1920), 以及散篇《变形记》(1915)、《在流放地》(1919)、 《饥饿艺术家》(1924) 《判决》 、《地洞》等
20世纪用德语写作的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卡夫卡学”:研究他的书籍和文章到 1961年就有5000多种,现在可能已经超过 三万。 英国诗人奥登说“如果举出一个作家,他 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 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那么卡夫卡是首 先令人想到的名字。”卡夫卡的确称得上 20世纪上半叶的精神代表。
卡夫卡的内心世界
存在是一种无能
“无法与人生活,无法与人交谈”。 “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在粉 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上写着: 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 我是完全无用的,然而这改变不了 “我的路一点都不好,我必将(据 我所见)像一只狗一样完蛋”
不可治愈的不幸
不幸分为两种:“卑下的,亦即可以避免的不幸” 和“高尚的、不可避免的、形而上的不幸,它的 根源在于上帝创造的人的文明及其局限”。后一 种不幸是不能用社会的、理性的和经济的因素来 解释的。 而卡夫卡发现和承担的正是这种不幸:“这种不 可治愈的不幸根植于形而上的和浪漫的痛苦之中, 它将会更沉重地压迫着他。” 卡夫卡终生的努力,就是试图把自己从这种不幸 中解救出来,但他没有成功。他走到了深渊,却 怎么也找不到向上腾跳的动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可摧毁之物”一词,多次出现在卡夫卡 的言辞中。这不仅是他宗教观的体现,也 可以把它看作是卡夫卡的希望哲学。这可 能是卡夫卡身上最为可贵的一点:他并不 愿意被绝望吞噬,而是至死相信,有一种 希望终将降临在自己身上。为此,卡夫卡 曾在日记中真诚地劝告我们: 不要绝望,甚至对于你并不绝望这一点也 不要绝望。在似乎穷途末路之际,总会有 新的力量产生,而这恰恰意味着你依旧活 着。
卡夫卡是一个描述绝望的作家,但他也为 我们辨明了希望。--他对廉价的“人间希 望”的蔑视,其实是为了召唤一种真正的 希望。 可真正的希望在哪里呢?卡夫卡一直拒绝 说出,或者说,他根本就无法说出。在一 种密实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绝望境遇里, 卡夫卡并未获得一种洞穿绝望的根本力量, 因此,他还不能说出希望具体指的是什么
散文、寓言、随笔、格言:其中有勃罗德 整理的109条格言,• 定名为《对罪孽、苦 难、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思索》。 书信:《致费丽斯的信》(500封)、《致朱 兰娜的信》(140封)、其他信件,以及既未 邮寄、也未面交的《致父亲的信》。 日记:1910-1923年。 公文:涉及保险和法律,为技术性文件。
不要绝望
卡夫卡很少直接谈论希望,但在他笔下, 绝望总是和希望胶着在一起。绝望越强烈, 希望也越明显。这是卡夫卡作品中另一个 著名的悖论。 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名言:“我们必须毁 掉了人间的希望,才能在真正的希望中得 救。
卡夫卡写了一种人在世界上无路可走的绝 望处境。现在看来,卡夫卡毁掉的只是 “人间的希望”,在他绝望的表情之下, 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真正的希望”的召 唤。如他自己所说:“倘若心中没有对某 种不可摧毁之物的信念,人便不能生存。”
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
《变形记》
格里高尔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具有 哪些性格特征? 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 什么样的主题呢? 艺术特征:荒诞;象征;梦幻;朴素 名词解释:卡夫卡式
卡夫卡的生平(1883年—1924年)
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家;现代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之一 生于捷克(当时属奥匈帝国)首府布拉格一个犹太 商人家庭,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妹妹。 自幼爱好文学、戏剧,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 化学、文学,后习法律,获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任职。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 因而终生未娶,41岁时死于肺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