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

现实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唯恐委屈了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成了全家人注意的中心,全家人围着孩子转,孩子要怎样就怎样,全家人都在为孩子服务,成了孩子的奴仆。但是,孩子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他理应受到如此的宠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他是一颗独苗苗,全家人都爱他,他给全家带来了欢乐。这种没有任何要求和约束下成长的孩子,比较任性,在家里他们不尊敬长辈,拿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他们表现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有的家长看到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坚决主张必须严格要求,他们对孩要求很严,管得很死,决不放过孩子任何小的错误。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做得不对,就严加管教。他们管教孩子的方法是板起面孔,厉声责问,讽刺,挖苦,用各种方法惩罚孩子,打骂是经常的事,从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他们信奉“严是爱,宽是害”的信条。他们说,严厉是为孩子好,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但是,这种误把粗暴与压服当严格要求的教育,其效果往往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在这种没有欢乐,没有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是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思考、没有自制自理能力,就是暴躁、凶狠、肆意胡为,抗拒一切合理的管教,成为难教育的孩子。

还有的家长既看到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不良后果,又看到了专制型家庭教育的弊端。他们认为,只有耐心说服,慢慢给孩子讲道理,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他们家里,既没有禁令,也没有规矩。他们热衷于给孩子讲许多道理,提许多要求,却不下功夫贯彻落实。孩子没有按要求做,家长也不去纠正,孩子已经发展到对家长无礼的地步,家长仍然无动于衷。孩子已经十分讨厌他们那没完没了的唠唠叨叨,这些家长还是耐心地重复那些令人生厌的老生常谈,一些不起任何教育作用的道德说教。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无能为力,完全失去了控制。但是,他们仍然在为孩子操心,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升不了学,担心孩子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这些善良的家长整天心情沉重,高兴不起来,只因为忧虑孩子的表现和发展前途。

显然,只有良好的愿望,还不能胜任教育子女的工作。为了探求教育子女的

良策,有些家长也读过有关教育子女的书。但是,在书上往往找不到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现成妙方。教育上面临的问题,总是千差万别的。很难碰到完全相同的情况。在每一种个别情况下,都要有特殊的教育方法。首先,每一位父母自身,都有不同的具体条件。孩子们也是千差万别的。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难以预料的情况和问题,要想充分准确地预测这些情况,是不可能的。任何教育任务都是非常复杂的心智劳动,它需要人们付出全部心血和智慧,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细致的工作。教育人,塑造人的灵魂,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每时每刻都需要人们去观察,寻求,思考,比较,体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呕心沥血”,用整个身心,全力以赴去创造。

苏联教育家A•马尔库沙说得好:“教育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门科学,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讲是一门艺术”。什么是家庭教育艺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那些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把握教育情境,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教育活动,被誉为家庭教育的艺术。虽然,每一位父母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图教育子女,但是,决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掌握家庭教育的艺术,掌握家庭教育的艺术,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注意学习,体察,总结,积累,有选择地读一些有权威性的家教读物,用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不断补充,充实,丰富,提炼,才能做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炉火纯青。教育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只有教育者具备了一定的素养,才

能掌握这门艺术。

故事一:喝墨水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教育孩子的艺术,在全世界范围内传为佳话。

有一天,诗人一进家门,就看见全家人慌作一团。诗人的母亲正在打电话给医院,请求急救。小儿子舒拉满嘴都是墨水,原来,小儿子舒拉承认他喝了大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不致于使人中毒,这正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儿子:“舒拉,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个怪象。诗人一点也不恼,从里屋取出一叠吸墨水的纸来,对小儿子说:“现在没有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水的纸使劲嚼碎吞下去!”看着这吸墨水的纸,舒拉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并没有真的喝了墨水。一场虚惊就这样在众人的嬉笑声中结束了。舒拉自作

聪明的恶作剧,原想以此成为全家注意的中心,结果不但未能如愿,还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从此以后,舒拉再没有犯过类似的出风头的错误。

故事二:迪克想自杀

一天早上,王老师刚到学校,一位孟加拉国小姑娘吉娜特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老师,“迪克说他想自杀!”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迪克是个十一岁的英国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经常驱使迪克出些新点子。

迪克的妈妈也觉得很难办,但她没有简单地向迪克说教,而是想出这样一条妙计:她买了一只大公鸡,让迪克帮着杀鸡,鸡脖子上流着血,惨叫着满厨房乱扑腾,弄的墙上、地上都是血。迪克看到公鸡浑身抽搐着,抬着头,翻着白眼痛苦翻滚着的样子,似乎了解了自杀可不是好玩的。

第二天,迪克来到学校,告诉王老师说:“妈妈说人自杀比鸡被杀还要难受,我可不自杀了。”

小迪克的妈妈巧妙地安排,解除了孩子一个十分幼稚的想法,这里充满了创造性的教育,也称之为富有艺术性的教育。

故事三:被爸爸打出来的罪犯

有这样一位家长,他对儿子小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一次小伟的考试成绩不好,当他主动把试卷交给爸爸时,却遭到了爸爸的一顿毒打。期中考试了,他的成绩又不理想,他很害怕,于是他用了一番心思,把成绩单做了涂改,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它交给爸爸的时候,爸爸竟没有看出来,小伟很高兴。于是,以后经常编造谎话来诓爸爸,以免皮肉之苦。

就这样,小伟的行骗之招越来越高,终有一天触犯了刑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小伟的爸爸好后悔,他十分痛苦地说:“要是那次我不打小伟,也许他不会走上这犯罪的道路。”

这位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太缺少艺术性了。简单、粗暴,没有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随机性、创造性的劳动,以至酿成苦酒,追悔莫及。

这样看来,家庭中在对孩子实施教育时,除了要有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故事四:父亲的宽容是阳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