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献血与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捐血管理制度

捐血管理制度

捐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的捐血活动,保证捐血过程的科学、安全、高效进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捐血者的条件第二条捐血者应为年满18周岁至60周岁的健康人士,身心健康无导致短时间或永久不能捐血的疾病。

第三条捐血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无吸毒、性病等不良行为。

第四条捐血者应符合以下身体条件: 1. 体重不低于50公斤; 2. 血压稳定,收缩压在110—14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60—90毫米汞柱之间; 3. 血红蛋白浓度在男性130—180克/升,女性120—160克/升之间; 4. 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无传染病、肝病、肾病等禁止捐血的病史; 5. 捐血前至少72小时内不饮酒,至少48小时内不吃辣、油腻食物; 6. 排出近期接受过疫苗和输血的情况。

第三章捐血程序与要求第五条捐血者需供应有效的身份证明,进行面试、登记等捐血前准备工作。

第六条捐血者需经过一系列体检,包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红蛋白浓度、血型等。

第七条捐血者需签署捐血知情同意书,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口头解释和引导。

第八条捐血过程中应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材,保证血液取得的无菌、安全。

第九条捐血采取静脉穿刺方式,捐血量一次不得超出400毫升,男性每次捐血间隔至少3个月,女性每次捐血间隔至少4个月。

第十条捐血者捐血后应在恢复室休息,医务人员应监测捐血者的血压、脉搏和身体情形,确保其情形稳定。

第十一条捐血者完成捐血后,应及时增补水分,保持充分休息和饮食,避开猛烈运动和疲乏。

第四章捐血后的事项第十二条捐血后三个小时内,捐血者应避开饮酒和吸烟,保持休息。

第十三条捐血后的48小时内,捐血者应避开猛烈运动,尤其是不参加高风险运动,如攀岩、潜水等。

第十四条捐血后的一个星期内,捐血者应避开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注意防护。

第十五条捐血后如显现不适症状,包含头晕、乏力、发热等,应立刻就医并告知医院相关工作人员。

第五章捐血记录及保密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完整的捐血者档案,记录捐血者的个人信息、捐血量及时间等。

血站规章制度

血站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血站管理,保障血液质量,确保献血者、用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献血者权益保障1. 血站应当尊重献血者的意愿,保护献血者的个人隐私。

2. 血站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时,应当遵循医学伦理,不得歧视任何献血者。

3. 血站对献血者提供的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4. 血站应当向献血者提供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的咨询服务。

5. 血站对献血者因献血而产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三、血液采集与制备1. 血站应当建立健全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运输、分发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2. 血站采集血液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采集安全。

3. 血站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血液,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4. 血站应当对血液进行分装、标签标识、储存和运输,确保血液质量。

5. 血站应当对血液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并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四、血液供应与使用1. 血站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合理调配血液资源,确保血液供应。

2. 血站对临床用血申请,应当及时审核,符合用血条件的,予以批准。

3. 血站对临床用血,应当严格执行血液质量标准,确保血液安全。

4. 血站应当对临床用血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并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五、血站工作人员职责1. 血站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 血站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 血站工作人员应当对献血者、用血者和血站内部事务保密。

4. 血站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与血站内部管理和监督工作。

六、监督与检查1. 血站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血液采集、制备、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2. 血站应当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3. 血站应当对献血者、用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的投诉进行认真处理,确保合法权益。

医院血液采集外送管理规定

医院血液采集外送管理规定

医院血液采集外送管理规定为了确保医院临床用血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血液采集、外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本院血液采集、外送活动的管理。

1.2 本院血液采集外送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科学、安全、规范、高效的原则。

1.3 本院成立的血液采集外送管理小组,负责血液采集外送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血液采集2.1 血液采集应由具备资质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献血标准及程序。

2.2 医护人员应向献血者详细解释献血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征得献血者同意。

2.3 献血者需进行必要的体检和血液检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临床用血要求。

2.4 采集血液时,应使用国家批准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确保献血过程安全。

2.5 采集血液后,应妥善保存,确保血液质量不受影响。

三、血液外送3.1 血液外送应由具备资质的物流公司承担,确保血液安全、及时送达。

3.2 血液外送前,应进行包装、标记,明确标注血液类型、数量、用途等信息。

3.3 血液外送过程中,应确保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血液保存要求。

3.4 血液外送过程中,物流公司应实时监控血液状态,确保血液质量不受影响。

3.5 血液外送抵达目的地后,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接收,确保血液尽快用于临床。

四、监督管理4.1 医院血液采集外送管理小组应对血液采集、外送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活动符合本规定。

4.2 医院应定期对血液采集、外送活动进行质量评估,持续改进管理措施。

4.3 医院应定期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血液采集、外送规定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4.4 医院应建立健全血液采集外送相关制度,确保活动依法、依规进行。

五、法律责任5.1 违反本规定的,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5.2 血液采集、外送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医院将根据实际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献血管理办法

献血管理办法

献血管理办法为了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维持血液供应的正常运转,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献血管理办法。

本文将就献血管理办法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献血者的资格要求根据献血管理办法,献血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献血。

一般而言,献血者需要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没有患有传染性疾病,没有患有艾滋病、疟疾等禁止献血的疾病。

对于女性献血者,通常还有孕产期的限制。

二、献血前的准备工作在献血前,献血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献血者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其次,献血者需要经过体格检查,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宜献血。

此外,还需要填写一份健康调查问卷,详细记录献血者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

三、献血过程献血过程通常包括登记、采血和休息三个环节。

在登记环节,献血者将提供的个人信息录入系统,并进行签字确认。

然后献血者将进行采血,通常是从手臂的静脉处采集血液。

采集过程通常持续10到15分钟,完成后会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化验和检测。

最后,献血者需要在休息区休息片刻,以确保身体恢复正常。

四、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献血后,献血者需要特别注意养生和保健。

首先,献血者需要多饮水,以促进血液的再生。

其次,献血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以免造成过度疲劳。

此外,献血者还应坚持饮食均衡,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恢复体力。

同时,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献血管理与血液安全献血管理办法起到了保障献血安全的重要作用。

根据献血管理办法,献血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血液样本需要进行化验和检测,以筛查潜在的传染性疾病。

同时,献血机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份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总结:献血管理办法是维护献血者和受血者权益,确保血液供应的重要法规。

献血者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格要求,并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献血过程需要经历登记、采血和休息等环节。

献血后,献血者需要注意养生和保健,同时献血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献血和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献血和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法律责任
《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中分别规定了违反献血法律制度的行 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刑法》中有关 于血液领域中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 规定。
血站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血站违反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集血液,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献血者健康造成 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下,给予警告,可以并 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血站违反本法的规定,向医疗机构提供不符合 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或者 有传播严重危险的,限期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严禁向其他 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单采血浆站必须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及疫情上报 制度。其所采集的原料血浆的包装、储存、运 输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单采血浆站对本辖区持《供血浆证》者采集血液,《供血浆 证》由所在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
对申请供血浆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血液制品原料 血浆规程进行健康状况征询、健康检查和血样检验。
呼吁并规定民众献血、规定每年7月为献血活动月、献血教育 从少年儿童抓起。。。。
法国:献血者协会遍全国 约旦:用血者康复后须献血
血站管理
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 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设立血站必须经批准取 得《血站执业许可证》; 分为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 特殊血站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卫生部 根据医学发展需要批准、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二)2024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二)2024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二)引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是我国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和促进献血活动的开展,保障献血者的权益,维护献血安全,推动社会公众对献血的认知,提高献血率。

本文将对《献血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情况。

正文:第一大点:献血者的权益1. 保障献血者的人身自由权:《献血法》规定,献血者自愿参与,并有权拒绝或暂缓献血。

2. 维护献血者的健康权:《献血法》规定,献血者应符合一定的体检条件,确保其身体健康,同时规定医院应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防止献血者感染或传播疾病。

3. 保护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安全:《献血法》明确规定,献血机构应严格保护献血者的个人隐私信息,禁止非法获取、使用或泄露。

4. 确保献血者的合法权益得到赔偿:《献血法》规定,献血者因献血造成损害的,有权依法获得赔偿。

5. 提供献血者的法律救助途径:《献血法》设立血液管理机构和血液管理机构下的献血者救助基金,为受伤或因献血事故致残的献血者提供救助和赔偿。

第二大点:献血的宣传和教育1. 加强献血的宣传推广:《献血法》规定,国家应加大对献血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献血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高公众对献血的认知:《献血法》要求献血机构应向献血者提供血液采集过程、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献血的了解和认知。

3. 加强献血知识的普及教育:《献血法》规定,学校、单位和社区应加强对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献血意识和责任感。

4. 开展志愿者活动:《献血法》鼓励献血机构和相关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志愿者的参与,扩大献血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5. 进行科普讲座和培训:《献血法》明确规定,献血机构应定期开展献血科普讲座和培训,提高献血者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大点:献血管理和监督1. 成立血液管理机构:《献血法》设立血液管理机构,负责血液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确保献血活动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06章 献血和血液管理法律

06章 献血和血液管理法律
第六章 献血和血液管理 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献血法的概念
• 定义 • 是调整保证临床用血需求和安全,保障献
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二、血液管理立法
第二节 无偿血液
• 一、无偿献血的含义 • 《献血法》 • 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
血液的行为。 • 获得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
• (3)严禁血站对献血者超量、频繁采集血液。 • (4)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献血者履行
规定的告知义务。
• (5)建立献血者信息保密制度。
(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4)严格遵守采血量和采血间隔规定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 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 隔期不少于六个月。
血液是否在有效期内。
• 3、开源节流——推行“成分输血” • 4、不得买卖无偿献血者的血液
(三)临时采集血液
1、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所在地无 血站(或中心血库)
2、危及病人生命,急需输血,而其 他医疗措施所不能代替
3、具备交叉配血及快速诊断方法
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一)输血申请 •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 (三)交叉配血 • (四)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 (五)发血 • (六)输血
(2)需要设置的其他特殊血液成分库的设 置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三)血站的职责
• 1、血液中心的主要职责: • 2、中心血站的主要职责: • 3、中心血库的主要职责:
(四)血站的执业登记
• 1、登记机关 • 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须经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血站开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执业登记,取 得《血站执业许可证》。

血液管理办法规定(3篇)

血液管理办法规定(3篇)

血液管理办法规定血液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液管理工作,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血液安全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血液管理是指国家对献血、采血、贮存、测试、分配和使用血液及其制品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献血、采血、贮存、测试、分配和使用血液及其制品活动。

第四条血液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血液安全、提高血液质量、促进血液资源合理配置、保护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第五条血液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血液管理体系,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促进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践应用。

第二章献血管理第六条献血者应当遵守献血规定和要求,自愿参加献血活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献血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担保献血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并对其进行相关健康评估和血液测试。

第八条献血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献血者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献血者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第九条献血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献血者的相关信息,真实反映献血者的献血情况。

第十条献血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地完成献血者的血液测试,确保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

第十一条献血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献血者补偿机制,合理安排献血者的献血时间和频次。

第三章采血管理第十二条采血过程应当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采血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十三条采血机构应当配备合格的采血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采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采血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采血过程的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第十五条采血机构应当严格遵守血液采集定点医疗机构的要求和规范,保证采血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六条采血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地完成采血样品的标本制备和运输,保证样品的质量和时效。

第四章贮存管理第十七条血液贮存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贮存设施和设备,保证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八条血液贮存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贮存管理流程,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追溯和追责。

我国法律规定献血(3篇)

我国法律规定献血(3篇)

第1篇一、引言献血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拯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献血工作,通过立法保障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献血法律规定,旨在提高公众对献血法律知识的了解,促进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献血法律体系概述我国献血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献血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保障公民享有医疗保健的权利。

”2. 法律:法律是献血工作的基本依据。

我国现行献血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和规章是献血工作的具体实施规范。

如《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血站管理办法》等。

三、献血法律规定1. 献血原则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自愿原则:公民献血应当是自愿的,不得强迫。

(2)无偿原则:公民献血是无偿的,血站应当给予献血者适当的经济补偿。

(3)义务原则:公民应当履行献血义务,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2. 献血条件根据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年龄:18-55周岁,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体重≥45公斤。

(2)身体健康:献血者应当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3)献血间隔:两次献血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3. 献血程序献血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登记:献血者到血站登记,填写《献血者登记表》。

(2)体检:血站对献血者进行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3)献血:体检合格后,献血者进行献血。

(4)采血:血站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4. 血液制品管理我国献血法规定,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许可证。

(2)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制品质量。

(3)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当对血液制品进行检验,确保其安全、有效。

献血与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献血与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国际献血与血液管理论坛: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双边合作与交流: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献血与血液管理事业的发展。
谢谢
血液中心:负责血液采集、检测、储存、供应等工作
职责:制定献血与血液管理政策、法规,监督执行,协调各部门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献血与血液管理政策、法规,监督执行,协调各部门工作
红十字会:负责宣传、动员、组织献血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协助血液中心工作
献血与血液管理流程
献血者登记:填写个人信息,进行健康检查
国际血液安全与质量协会(ISQ):制定了《国际血液安全与质量标准》等国际标准
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制定了《献血者保护指南》和《血液安全与质量指南》等国际标准
国际输血协会(ISBT):制定了《国际输血标准》等国际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制定了《献血者保护指南》和《血液安全与质量指南》等国际标准
行政责任:违反献血与血液管理法律,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违反献血与血液管理法律,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社会责任:违反献血与血液管理法律,造成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的,依法承担社会责任。
法律责任的追究
血液管理机构:血液管理机构违反规定,如未按规定进行血液检测、未按规定进行血液储存等,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血液采集:按照规定进行血液采集,确保安全卫生
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确保血液质量
血液储存:将检测合格的血液进行储存,确保血液安全
血液发放:根据需求将血液发放给医疗机构,确保血液使用安全有效
血液管理:对血液进行全程管理,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血液管理是医疗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输血是现代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对血液的管理,才能有效防止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经血液途径传播,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血液管理的重点是血站管理和临床用血管理。

一、血站设置和执业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 以下简称《献血法》 ) 和《血站管理办法》等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血站分为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

1 .一般血站的设置规定一般血站包括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

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由地方人民政府设立。

卫生部根据全国医疗资源配置、 l 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全国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并负责全国血站建设规划的指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实际情况和当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血站设置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卫生部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设置集中化检测实验室,并逐步实施。

血液中心设置在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

中心血站设置在设区的市,中心血库设置在中心血站服务覆盖不到的县级综合医院内。

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

血站与单采血浆站不得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设置。

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已经设置血液中心的,不再设置中心血站;尚未设置血液中心的,可以在已经设置的中心血站基础上加强能力建设,履行血液中心的职责。

2 .特殊血站的管理特殊血站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卫生部根据医学发展需要批准、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

卫生部根据全国人口分布、卫生资源、临床造血于细胞移植需要等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我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特殊血站的设置规划和原则。

国家不批准设置以营利为目的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特殊血站。

卫生部负责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特殊血站设置审批。

《卫生法》献血法律制度

《卫生法》献血法律制度

四、无偿献血的使用
1、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 卖。
2、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 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3、血液分医疗临床用血和血液制品生产用血 两部分进行管理。
4、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 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用于临床。
5、公民临床用血时,须交付用于血液采集、 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需 要血时可免交上述费用。
一组令人忧:目前,全国各地尚有15%临床用 血来自有偿献血。2019年,全国有12个省、 区、市自愿无偿献血不足50%,天津、上海等 地甚至不到三成。
2.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
㈡无偿献血制度和无偿献血主体
《献血法》第2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无偿 献血制度”。
个体献血,是公民向采供血机构提供自身血液 而获取一定报酬的行为。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无偿献血制度 美国 日本 约旦 捷克 个人血库
根据献血法,我国实行的无偿献血制度, 是自愿与计划相结合:“国家提倡十八周 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同时“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业 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 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的适龄 公民参加献血。”
献血法律制度 第一节 献血法
一、献血法的概念 ㈠献血法和国际献血立法
献血法是调整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证 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自19世纪20年代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采用 人血注入法开始,输血已救治了无数人的生命, 无偿献血事业也在持续发展。
1997年12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并于1998 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国献血法立法目的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二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二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一、血液供应统一由市中心血站负责,血袋的包装、运输及储存均须严格遵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定。

在血站提取血液时,务必准确填写取血联系单,以避免发生取错血的情况。

若因库存不足需紧急取血,应以电话形式通知血站,明确说明所需血型及数量。

送血过程中产生的出租车费用,由当班人员先行垫付,并在发票上签名确认(须有第二人核对签字)后,提交给科室主任办理医院报销手续。

二、建立完善的血液进出库核对登记制度,并记录血库冰箱温度、室内卫生及消毒情况,同时开展统计工作。

合理储存血液,确保最佳库存量不超过周用血量的____%,实施科学管理,防止血液浪费及滥用。

三、临床医师需详细填写输血申请单,并将病人血标本、会诊谈话记录、用血审核单提前一天送交血库备血。

急救用血可先行使用,后续补办手续。

血标本试管上需贴上标签,注明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血库人员在收到标本后,应仔细核对标本及相关申请单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名并记录收到的日期和时间。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退回重新留取,确保标本的准确性。

四、首次输注血浆者需提供定型血标本,后续输注血浆则无需再次提供。

特殊成分输注(如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需至少提前一天通知血库,以便与血站预约。

五、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配血过程中应同时检查受血者及供血者的ABO正反定型、受血者Rh血型及聚凝胺交叉。

对可疑结果应重复检查核对,并与临床科室保持密切联系,严防差错事故。

发血前需核对付款登记手续,手续不全者不得发血。

急诊抢救病人优先处理,可以先使用血液,后续补办手续。

六、发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七对制度,若血液质量出现任何异常,应立即停止出库,并查明原因。

原则上血液出库后不予退还。

交叉配血后的病人与献血者标本需保存____天,并做好记录以便查对。

七、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确保成分输血率不低于____%。

提倡并指导临床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自身储血。

配合医院血液管理小组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院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

无偿献血的法律规定(3篇)

无偿献血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无偿献血是指个人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偿捐献给社会,用于救助他人生命的行为。

无偿献血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确保无偿献血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无偿献血的法律规定。

二、无偿献血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献血法》是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根本法律依据,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规定了无偿献血的原则、献血者的权利和义务、献血机构的职责、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供应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于2001年2月1日起施行,是规范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重要行政法规。

该条例对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行为的重要规章。

该办法对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方面的职责、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于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是对《办法》的细化和补充。

该细则对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责任追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5.《血液质量标准》(GB18469-2001)《血液质量标准》是我国血液质量的基本要求,对血液的采集、检验、储存、供应和使用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三、无偿献血的原则1.自愿原则:无偿献血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他人献血。

2.无偿原则:无偿献血者不得获得任何经济补偿。

3.安全原则: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受血者的安全。

4.人道主义原则: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

献血与血液制品管理法律制度:法律责任

献血与血液制品管理法律制度:法律责任

献血与血液制品管理法律制度:法律责任(一)行政责任《献血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1)非法采集血液的;(2)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3)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血站违反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集血液,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献血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血站违反《献血法》规定,向医疗机构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限期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献血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献血、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民事责任《献血法》规定,血站违反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集血液,给献血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献血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

(三)刑事责任《献血法》规定,非法采集血液,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站违反有关部门操作规程和制度采集血液,给献血者健康造成损害;血站违反法律规定,向医疗机构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血液,情节严重,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优先用血相关法律规定(3篇)

优先用血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前言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公民的义务。

我国《献血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了献血的原则、管理、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责任,旨在保障献血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血液质量,确保医疗临床用血安全。

本文将对《献血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解读,以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献血法》概述《献血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献血的法律,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法旨在规范献血行为,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以下是《献血法》的主要内容:1. 献血原则:无偿献血、自愿献血、合理献血。

2. 献血主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健康公民。

3. 献血机构: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

4. 献血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献血管理工作,血站、医疗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参与。

5. 献血保障:对献血者给予适当补贴,保障献血者权益。

6. 法律责任:对违反献血法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三、相关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对危害血液安全的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

其中,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对血液采集、储存、供应和使用过程中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作出了规定。

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血液采集、储存、供应和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传染病防治的规定,防止血液传播疾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疗机构在血液采集、储存、供应和使用过程中的行为作出了规定。

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血液采集、储存、供应和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血液质量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