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洪深
(1894-1955),学名洪达,字 浅哉,江苏武进人。他在清华大 学读书时,就作有《贫民惨剧》。 1916年洪深赴美国人俄亥俄州立 大学学习烧瓷专业,旋后考人哈佛 大学贝克教授的“47学程”,学习 编剧,成为从中国到国外专攻戏剧 的“第一人”。
《赵阎王》
九幕话剧,编剧洪深,写于1922年,收入上海现代书局 1925年出版的《洪深戏曲集》剧中赵大原是本分的农民,被
.
《梁允达》
戏剧冲突多样而紧凑于剧中人内心冲突,运用“佳构剧”的 技巧善于处理情节的“突转”,做到结构严谨、精练紧凑。
贪财杀父的梁允达是作者要遣责的对象,但是剧作抓住了梁 允达内心世界的善恶并存来展开他的内心冲突。
戏剧着重刻画的是梁允达杀父后的悔疚不安,他刺杀刘狗前 从恶不甘、行善不能的激烈的思想斗争。
无产阶级戏剧运动
上海的部分左翼文艺家策划成立上海艺术剧社,参加者有冯 乃超、郑伯奇、沈端先等人,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戏 剧”(“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现 代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使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 个性解放潮流转而走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社等 戏剧团体,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又改组为以个人 名义参加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
1933年他回国后,发表《这不过是 春天》(1934年)、《梁允达》 (1934年)、《村长之家》、《以 身作则》(1936年)、《新学究》 (1937年)、《十三年》(1937年, 又名《一个没有登记的同志》)。
李健吾
《这不过是春天》
(三幕剧)是李健吾代表作。 剧中,北伐军革命者冯允平突然来到旧日情人、北洋军阀某
《香稻米》通过农民黄二官遇到“丰收成灾”,揭示农村经 济破产及其社会原因。
《五奎桥》围绕拆桥与保桥的激烈冲突,展开了农民与地主 豪绅间的社会斗争。
.
Biblioteka Baidu
《鸡鸣早看天》
三幕喜剧(1945年) 剧名寓示人们辨别晴雨明晦,告别黑暗走向光明。 描写一群因抗战胜利纷纷归家的人们,由于汽车抛锚暂时聚
•1933年完成四幕悲剧《雷雨》。
•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 《原野》(1937年),显示出巨 大魅力的戏剧风格与悲剧艺术才 华。
.
.
“国防戏剧”
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春“左联”解散,在这 之前左翼“剧联”已于1935年冬自动解散,配合“国防文学” 提出“国防戏剧”口号,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口号。
“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 鞭子》)演遍中原大地、大江南北。
夏衍的历史讽喻剧《赛金花》曾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迫当兵后,逐渐丧失良心,干尽坏事,甚至活埋伤兵,无恶 不作。当他偷了营长克扣的炯银潜逃林中时,因良心受折磨 而精神错乱,终被追兵击毙。洪深要“说明‘社会对于个人 的罪恶应负责任’:世上没有所谓天生好人或天生恶人,好 人恶人都是环境造成的”。
.
剧作所运用的表现主义艺术直接模仿于当时正走 红的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琼斯皇》(1920年 作),不仅剧作的立意与《琼斯皇》的表层意思 接近,而且两剧结构类似。
第二节 曹禺戏剧创作 《雷雨》
.
曹禺
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1910-1996)祖籍 湖北省潜江县,生于天津, 原名万家宝,出生于一个 没落的官僚家庭。
1、生平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 1925他参加南开新剧团 1930年,曹禺升入南开大学,
旋又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 系。
1933年夏,曹禺从清华大学毕 业时留影。曹禺后来曾告诫女儿 万方,要写出伟大的作品,第一, 必须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卑污的 灵魂是写不出真正的人会称赞的 东西的。第二,万不能失去童心。 第三,要超越功利。
居在川北公路边小旅店内,通过一天24小时之内的变化,作 者截取横剖面,以小见大地揭示了抗战胜利后不久社会上阴 暗驳杂等丑恶现象与生活的新动向,争自由、争民主的青年 一代同封建家长发生了冲突,去迎接黎明。 这部戏场景集中,人物众多,喜剧效果强烈,成为洪深的代 表作。
.
李健吾
(1906-1982),山西省安邑县(今运 城县)人。其父是辛亥革命晋南领 导人,1919年被北洋军阀杀害。这 对李健吾倾向民主主义有深刻影响。 他还是小学生时,就参加北京学生 话剧运动。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 文学系,30年代留学法国。
.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第一节 30年代
戏剧概述
话剧发展的转折期
大革命失败后,初生的现代话剧处于寻找发展的转折期。 应云卫领导的上海戏剧协社于1927年后以单纯介绍、排演莎
士比亚等西洋古典名剧为主袁牧之主持的辛酉剧社提倡“难 剧运动”以钻研演技,曾上演过《文舅舅》(即契诃夫《万 尼亚舅舅》)等, 洪深等领导的复旦剧社排演《西哈诺》等外国名剧,田汉领 导的南国社拥有更多的青年学生观众,公演剧目有田汉创作 的(古潭的声音》、《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 舞》、《孙中山之死》和王尔德的《莎乐美》。 南国社的演出抒发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动摇与苦闷”的心声, 以“泪的感伤情调”引起共鸣。
《农村三部曲》
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年)、三幕剧《香稻米》 (1931年)、四幕剧《青龙潭》(1932年)。
显示洪深创作思想已从《赵阎王》时的社会问题剧转向政治 宣传剧。
《农村三部曲》以作者熟悉的江南农村为背景,展示了20、 30年代农民的苦难遭遇,他们从苦难中逐渐觉醒,向封建势 力、帝国主义势力进行自发斗争的情况。
替察厅长夫人的客厅,当冯允平面临即将被捕时,这对于厅 长夫人的心灵是个严重考验。她虽然恼恨于对方隐瞒其革命 者身份,但又不愿失去他的爱情,她终于巧妙地使冯允平化 险为夷。 剧作在爱情与革命的纠葛中,通过几个反复,着重刻画了厅 长夫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她对于旧情的眷恋与对现实身份的 满足,对革命者忠于信仰的精神境界的敬佩与对沉溺于富贵 生活的庸俗灵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