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选修六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选修六第一节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化学与能源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在能源转化中的作用;2. 掌握化学能与能量的关系;3. 初步认识化学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能源的使用场景,引出化学与能源的关系;2. 讲解:讲解化学能与能量的概念及其关系;3. 拓展:介绍化学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如化石能源的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4. 练习: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化学在能源利用中的作用。
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能源的化学转化过程;2. 思考并记录生活中能源利用中化学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与能源的关系,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燃烧与能量释放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化学过程;2. 掌握燃烧释放能量的原理;3. 能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燃烧现象。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燃烧与能量释放的话题;2. 讲解:介绍燃烧的化学过程及能量释放原理;3. 实验: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并验证燃烧释放能量的过程;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会释放能量,并讨论燃烧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并总结燃烧释放能量的原理;2. 准备一份小组报告,探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燃烧释放能量的原理,了解了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三节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2. 掌握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3. 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电池工作过程。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话题;2. 讲解:介绍化学电池的基本原理及工作原理;3. 实验:进行电池实验,观察电池工作过程,并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应用场景,探讨电池的发展前景。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6高中综合教案一
专题十四 综合实验探讨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C ―————―――→在空气中点燃CO ―————――→CuO ,△CO 2―————―→NaOH 溶液Na 2CO 3B .Cu ――————→AgNO 3溶液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C .Fe ――→点燃Fe 2O 3――————→H 2SO 4溶液Fe 2(SO 4)3溶液D .CaO ――→H 2O 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2.最近几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物、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那个地址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进展战略的形象表述。
“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映。
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以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 )A .Mg ―——―—→稀硝酸Mg(NO 3)2B .Mg ――→Cl 2MgCl 2――————→NaOH 溶液Mg(OH)2―——―—→稀硝酸Mg(NO 3)2C .Mg ――→O 2MgO ―——―—→稀硝酸Mg(NO 3)2D .Mg ―——―→浓硫酸MgSO 4――——————→Ba(NO 3)2溶液Mg(NO 3)23.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映的实验时,发觉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
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觉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
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向所得溶液中加BaCl 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铜与浓硫酸反映所得白色固体是CuSO 4B .加BaCl 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 4C .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可能是CuOD .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中含元素Cu 、S4.设计下列实验方案辨别Na 2CO 3和NaHCO 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别离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B. 别离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C .别离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不是 有沉淀生成D .别离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不是 变浑浊5.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说明都正确的是 ( )①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②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③向mol/L 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④向mL浓度均为mol/L的KCl、KI 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mol/L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 sp比AgI的K sp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0·山东理综,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按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致使测定结果偏高D.查验某溶液是不是含有SO2-4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7.某同窗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查验Cl2的性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6 综合实验设计教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6 综合实验设计教案
第四章研究型实验
课题三综合实验设计
学习目标
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充分调动潜能,培养创新思维,体验创新乐趣。
实验设计的内容、形式不限,能够体现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
学习指导
1.化学实验设计时应遵循: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②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③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④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2.具体的实验方案设计包括:(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用品(5)实验步骤(6)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
3.如何迅速、准确地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呢?
(1)明确目的原理
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
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课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分类;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常见性质,如溶解性、燃烧、氧化等;3. 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测其性质。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10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分子的碳骨架、官能团等概念,并与无机化合物进行比较。
第三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5分钟)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碳骨架、官能团等分类法,以及常见的烃类、醇类、醛酮类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第四步:探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20分钟)展示几种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如醇的溶解性实验、燃烧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引导学生探究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五步: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研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分类方法,掌握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测其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与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教师备课教案: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新课导入建议 1.为什么有人用草木灰来清洗一些厨房用具呢?原因:草木灰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钾, 所以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有一定的去污作用。 2.为什么把一些贵重的药材浸成药酒饮用呢?原因:酒能慢慢溶解药材中一些有用的 物质,人饮用了药酒,就可以吸收药材中的有用成分,发挥药的作用,但要注意对酒精过 敏的人,饮酒要量力而为。 3.现在为什么提倡使用无铅汽油呢?原因:以前为了减少汽油剧烈燃烧所产生的振动, 在汽油中添加了含铅的物质。但铅是重金属,有毒,它会随燃烧后的尾气一同排出,严重 污染环境。 4.为什么新建好的房屋不适宜马上入住呢?原因:建房屋用到的熟石灰,它在固化过 程中,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水,所以新建的房屋比较潮湿,为了你的身体健康, 要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最好过一、二个月再入住。 5.为什么白铁桶就是镀锌的铁皮桶不能贮存酸性食品?锌是一种白色柔软而有光泽的 金属,它易溶于酸性溶液。如在白铁桶或其他镀锌器皿内配制或贮存酸性食品、饮料,锌 即以有毒的有机酸盐的形式溶入食品中,人食后有中毒的危险。因此,使用镀锌容器时,
并运用这一方法研究、获得某些物质性质的
知识。
化学实验探究主要包括的四个步骤 1.明确要想知道什么或证明什么,也就是要提出欲探究的问题,即实验目的。 2.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合适的反应、仪器、条件等,设计出实验 探究的具体步骤。 3.认真细致地进行实验,如实记录数据、现象。 4.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整理、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氨水。锌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Zn+4NH3+2H2O
[Zn(NH3)4]2++2↑+2OH-。
(3)氢氧化锌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而且锌离子能与氨分子形成配离子,因此 氢氧化锌可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氢氧化锌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元素周期表-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元素周期表-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基本规律;•学习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元素周期表基本规律的实验依据。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基本规律;•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元素周期表规律。
三、教学方法模块教学法在教学中设置多个独立的模块,有选择地引入各种实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自由地选择模块。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实验1:火焰颜色测试元素实验目的通过火焰颜色测试,观察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并确定它们的存在形式。
实验原理元素在火焰中受热后,电子能级跃迁,将能量释放为光子。
由于不同元素的电子能级有所不同,故在受热下放出的光的颜色不同。
实验步骤1.取几个步骤杯,放入不同的溶液,如氯化钠、氯化锂、氯化钾等;2.取棒状或线圈型镁带,用酒精微弄湿,将镁带接触到光枪的火花处,使镁带在火焰中燃烧;3.小心地将点燃的镁带带到步骤杯外围的火焰中,观察颜色。
实验记录观察不同步骤杯中火焰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元素在火焰中燃烧的颜色与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
实验2:各元素的密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几种常见元素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质量的大小,因为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原子量的大小不同,其密度也会随之改变。
例如,银、锡密度较大,而钨、钌密度较小。
实验步骤1.取几个不同的元素,如镁、铁、铜等;2.将它们取出来,称量它们的质量,并推算出相应的体积;3.计算元素的密度。
实验记录记录各种元素的质量、体积和密度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密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密度在周期表左下角的元素比密度大的元素要轻,密度在周期表右上角的元素比密度小的元素要重。
五、实验注意事项•火焰颜色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小心地将点燃的镁带带到步骤杯外围的火焰中;•各元素的密度实验时要避免误差的发生,称秤要准确,清洁的盛装杯也要严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教案
教案名称: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其特征;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实验展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二、讲解(15分钟)
1.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3.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并观察反应现象及结果,引导学生写出实验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四、练习(15分钟)
让学生通过几道练习题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五、应用(10分钟)
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题,通过实验、讲解、练习和应用等不同方式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思考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选修六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六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化学选修六教案通过自评与他评,交流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方案和二氧化硫重要化学性质的反思,在实际操作中落实二氧化硫知识中的难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质的制备》优秀教案6(重点资料).doc
物质的制备和检验1复习重点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难点聚焦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2)装置基本类型: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O 2 2KClO 3 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H 2O 22H 2O+O 2↑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NH3·H2O NH3↑+H2O3、CH4 CH3COONa+NaOH Na2CO3+CH4↑4、H2 Zn+H2SO4(稀)=ZnSO4+H2↑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6、H2S FeS+H2SO4(稀)=FeSO4+H2S↑7、SO2 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8、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9、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0、C2H2 CaC2+2H2O→Ca(OH)2+CH≡CH↑11、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12、HCl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NaCl(固)+NaHSO 4Na2SO4+HCl↑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13、C2H4 C2H5OH CH2=CH2↑+H2O14、N2 NaNO2+NH4Cl NaCl+N2↑+2H2O2、收集装置(1)设计原则:根据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2)装置基本类型:3、净化与干燥装置(1)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2)装置基本类型:(3)气体的净化剂的选择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 第二单元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第一课时) 教案1
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会根据所制备的物质选择所需要的原料;能根据所选用的原料及反应原理设计反应路径,选择合理的仪器和装置,最后分离提纯目标产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顾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得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的归纳整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多方面、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三、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制备目标产品的反应路径四、教学方法回忆学过的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总结得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并加以拓展。
五、教学过程【引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头痛发热的现象是吧,所以要常备一些常见的药物在身边来预防。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风靡一时的降血压的药是什么吗?【生】阿司匹林【师】我们暂且不研究这种药要多么好的疗效,又有什么副作用,我们关注的是阿司匹林是如何制备的。
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物质的制备,入新药物的合成、炼钢炼铁、氨的合成等。
在实验室中,我们也有制备物质的经验,例如氧气、二氧化碳和乙酸乙酯等物质的制取。
【分组讨论】请大家回忆初中化学课程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六人一组讨论一下问题:(1)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有哪些?(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什么物质为反应物(原料)?为什么?(3)反应的装置是如何选择的?(4)如果欲得干燥、纯净的气体产物,应如何设计装置?【生】小组讨论分析。
【师】下面我来逐个解决上面所提到的问题。
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有哪些?【生】碳酸盐及其酸式盐、木炭、有机物等物质。
【师】第二个问题给第二个小组来回答。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什么物质为反应物(原料)?为什么?【生】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
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原因是原料价格低廉,容易得到,反应也容易控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word单元教案
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课标解读1.了解实验化学的目标,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了解实验化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3.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安全意识,并能安全地完成实验。
4.初步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并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5.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初步学习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教学地位本课题从实验化学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通过蓝瓶子实验和Fe(OH)2的制备,让学生明确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及控制好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同时实验安全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也是高考热点之一。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但在实验室中工作和学习,我们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常识。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1~P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交流⇒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教师通过例题1对探究1化学实验安全及常见事故处理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1、3、4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小结⇐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2、5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教师通过例题2对探究2蓝瓶子实验进行总结K⇓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知能检测(1)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3)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 第二单元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第三课时) 教案
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三课时)1.实验目标以制备Al(OH)3实验为例,体验制备实验的设计思路、制备条件的选择;学习利用实验室或自然界易得原料设计、制备所需物质,培养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2.预习指导(1)实验原理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反应方程式是: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铝和铝的化合物都可以用来制取氢氧化铝用较纯净的铝屑制取氢氧化铝有多种方案:方案一:涉及的反应:;(或)方案二:涉及的反应:;(或)。
方案三:涉及的反应:;;从以上三种方案的试剂用量来看,方案三制备1 mol Al(OH)3需3/4mol H+和3/4 mol OH-,酸与碱的用量少,是最佳方案。
如果选用含Al3+的物质如明矾、Al2(SO4)3等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则可以选用以下方案:或,但是由于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与强碱会发生反应:,因此选用强碱不好控制,选用弱碱较为理想。
如果选用纯净的氧化铝为原料,可直接用强酸溶解1份氧化铝,用强碱溶解3份氧化铝,然后混合两种溶液,利用盐类水解制备氢氧化铝,与由铝制备氢氧化铝类似,但在实验室该方法效果不理想。
(2)实验技能①本实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制取氢氧化铝,都要用到过滤操作。
提醒学生过滤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时滤纸应大小合适,在漏斗中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的口稍低,用水湿润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留气泡,漏斗放置在漏斗架上,调整好高度,使下端紧贴烧杯内壁,下端斜面向外。
向漏斗中加入液体须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等等。
②复习沉淀洗涤操作。
本次实验得到的氢氧化铝需要用热蒸馏水洗涤。
洗涤方法:溶液过滤完后,滴加少量热蒸馏水,洗涤原烧杯壁和玻璃棒,再将此溶液倒入漏斗中。
待洗涤液过滤完后,再滴加少量热蒸馏水,冲洗滤纸和沉淀。
③复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的配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全册教案 新教案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引言实验复习首先是要对教材中的每个基本实验,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及注意等项。
对实验中经常碰到的常用装置或操作进行归纳和适当延伸。
如探究怎样使验证实验更加操作简单,时间短、污染少;在规范的基础上灵活应用。
第二是要注重教材实验的开发与整合,以提高创新实验的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
如失败原因探讨与诊断,引导观察分析“异常”,或结合信息材料,概括实验目的归纳实验结论。
总之要学会分析,注重表达。
1.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用于加热的仪器】(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硬质玻璃管。
特点:受热面积小、材质易均匀分散热量。
(2)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圆底平底及蒸馏烧瓶)、锥形瓶等。
特点:受热面积大,不均匀分散热量。
【计量仪器】(1)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
精度0.1g。
称量前调“0”点,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称量干燥的固体应放在两盘等质量的纸上,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2)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精度0.1mL。
无“0”刻度。
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或进行化学反应,量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观察刻度时眼睛平视。
(3)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用前首先检查瓶塞是否漏液,往容量瓶转移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液体应冷却到20℃,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
(4)滴定管:用于做酸、碱中和滴定。
精度为0.1mL。
刻度由上向下一般为0~25mL,但容积大于25mL。
酸式、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碱式滴定管不能装氧化性试剂,用前应先检查活塞处是否漏液。
(5)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水银球不能触及反应器壁,不能当搅拌器使用,注意温度计的量程。
【分离仪器】(1)普通漏斗:用于转移液体或分离固体液体混合物,也常用于防倒吸装置。
(2)长颈漏斗:主要用于装配制气反应发生器。
使用时,长管末端插入反应液面以下。
(3)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教师备课教案: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
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选修6实验化学课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第1课时层析法、渗析●课标要求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课标解读1.掌握萃取的原理,常用仪器的操作要点。
2.了解层析法的原理、分类、使用条件、应用,掌握层析法分离甲基橙和酚酞的实验。
3.了解胶体的性质,掌握渗析法提纯胶体的操作方法。
●教学地位本课题内容包括层析法和渗析分离混合物,其中渗析法在必修1“胶体的性质”部分作了稍微的了解。
渗析法在胶体的提纯中应用较为广泛,是提纯胶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高考对这部分内容要求是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观历年高考题,此部分内容常有涉及,应加强掌握。
●新课导入建议选择几片新鲜的菠菜叶,放在乙醇溶液中,轻轻研磨获得提取液,在提取液中竖直放置一支白色粉笔。
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可依次观察到黄的、绿的色带。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是一种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层析法。
在获取物质的过程中,无论是直接从原料中提取,还是经过化学反应合成制备,都需要利用分离、提纯等技术。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一种新方法——层析法。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14-1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建议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交流?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纸上层析法分离物质的注意事项,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教师通过例1对探究1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及当堂双基达标2、3、4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胶体的提纯、精制法——渗析,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教师通过例2对探究2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2及当堂双基达标1、5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知能检测?先由学生总结本课时主要内容,师生再共同完成课堂小结K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层析法、渗析实验原理。
2.熟悉用纸上层析法分离溶液中Fe3+和Cu2+,甲基橙和酚酞的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六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六教案一、教学内容:生物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3. 能够分析和评价生物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 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3. 生物技术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
四、教学难点:1. 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技术;2. 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3. 生物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六》;2. PowerPoint课件;3. 实验器材和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生物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
2. 概念澄清(10分钟):讲解生物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原理。
3. 应用实例(15分钟):分析和讨论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4. 伦理道德(10分钟):探讨生物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影响。
5. 实验演示(10分钟):进行生物技术相关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
6. 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就生物技术的优劣势、挑战和前景展开讨论。
7.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七、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 就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报告。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生物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促进学生对科技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教案】新人教版化学选修6高中从实验走进化学word教案
【关键字】教案
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重点: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滴管的使用。
三、课前准备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6 第一单元 实验化学起步+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教学设计、教案 学案
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1课时)1.初步了解实验化学的目标,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了解实验化学的特点及如何学好实验化学。
3.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安全意识,并能安全地完成实验。
4.初步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并体验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力工具;化学的理论、规律及应用都是通过对大量______事实、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综合和总结而发现的;化学家的设想、假说、理论都要求通过________或实际生活的验证。
二、实验化学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1.实验化学的目标(1)认识化学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途径和方法;(2)掌握基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研究中的应用;(3)了解____________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__________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4)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5)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念,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化学的内容(1)通过实验活动,获得一些__________________,再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2)初步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方法;(3)认识______________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4)认识__________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5)学习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实验化学的学习方法(1)预习阅读、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
高中选修六化学教案
高中选修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2. 掌握不同类型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3.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元素的性质和应用;3. 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4. 混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重点:1.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2. 不同类型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混合物的分类和区分;2. 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剂瓶等;2. 实验药品:各种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3. 课件: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化学物质的分类(15分钟)1. 介绍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及特点;2.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化学物质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一: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2. 实验二: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生进行化合物的实验,观察其性质和应用。
四、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归纳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应用,并写一份小结。
六、课堂展示(5分钟)学生可在下节课前展示自己的作业,进行互相点评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和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
在设计上,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化学选修6人教版:同步优秀教案(26页)
选修6实验化学同步练习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P4科学探究1( 10分)由于Fe(0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得Fe(0H)2白色沉淀.若用左图所示实验装置,则可制得纯净地Fe(0H)2白色沉淀.已知两极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1) a极材料为,电极反应式(2) 电解液d可以是,则白色沉淀在电极上生成;电解液d也可以是,则白色沉淀在两极间地溶液中生成•A .纯水B. NaCI溶液 C . NaOH 溶液D. CuCl2 溶液(3) 液体c为苯,其作用是,在加苯之前对d溶液进行加热煮沸处理,目地是.(4) 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以采取地措施是A .改用H2SO4作电解液B .适当增大电源电压C .适当缩小两极间距离D .适当地降低电解液地温度(5) 若d改为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看到白色沉淀后,再反接电源继续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地气泡外,另一明显地现象为.P5蓝瓶子实验2 (15分)亚甲基蓝(Methyl nene Blue )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Methylene White ) •亚甲基蓝地结构简著名地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 如图示在250mL 锥形瓶中,依次加入 2 g NaOH 、100 mL HO 和3 g 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 3滴〜5滴0.2%地亚甲 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② 塞紧橡皮塞(活塞a 、b 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 无色; ③ 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④ 再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试回答下列问题:⑴某学生将起初配得地蓝色溶液分装在 A 、B 两支试管中(如上图,A 试管充满溶液,B 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 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 、B 试管,能显蓝色地 是(填 “A ” 或“ B').⑵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 a 、b ,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 闭活塞a 、b 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 a 、b 通入足 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 能”).⑶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地作用是 _____________ ,亚甲基蓝地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式如下:试管1 A a b⑷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 C )代替,这是因为维生素C 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该实验中③、④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 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绿色化学P73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把 化学过程对环境地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地化学 •绿色化学要求原料和产品无害,使化学过程不产生“三废”或使“三废”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些原 则不仅适用于化工生产,同样是化学实验与日生活使用化学品时所应遵循 地原则• 化学实验地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地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使实 验室地“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地处理,实验室地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地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 到强化•下列实验或叙述符合绿色理念地是:A .实验室用 H 2O 2代替KCI0 3制取02B .用盐酸溶液吸收 NH 3尾气C. 用NaOH 吸收C02尾气D. 用KCIO 3代替MnO 2在盖有表面皿地点滴板上制取CI 2并做CI 2与、KBr 、KI 、FeSO 4、NaOH 等溶液地实验E.用如图装置利用倒吸原理清洗制取 NO 2后地实验装置 F. 制CuSO 4时先将Cu 氧化成CuO 后再与H 2SO 4 (稀)反应G. 用稀HNO 3代替浓HNO 3与Cu 反应制取 Cu(NO 3)2H. 实验后地废酸液、废碱液等定点回收I.除去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地 Fe 3+、Cd 2+、Cr 3+、Mn 2+等离子时用废 碱液或石灰石J. 除去含有Cu 2+、Al 3+、Fe 3+地溶液中地 Al 3+、Fe 3+时,加入CuO 而不加入NaOH 溶液K .自来水公司为了降低暂时硬水地硬度[含 Mg(HCO 3)2、 Ca(HCO 3)2]时采用加热地方法L .电镀工业使用无氰技术电镀锌等M .将炼铁地炉渣用于制水泥N . 用纸质饭盒代替聚氯乙烯饭盒 NaOH 溶 液O. 用合成洗涤剂代替肥皂来洗涤衣物P. 用乙醇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Q. 工业上用H2O2代替NaCI0 3作氧化剂氧化Fe2+P10污水处理一电浮选凝聚法4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地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图1 —6是电解污水实验装置示意图•接通直流电源后,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地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Fe2+,进一步被氧化,并生成Fe(OH) 3沉淀,Fe(OH) 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地作用;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地阴极产生H2,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积累到一定厚度时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地作用•(1)根据该净化原理写出阳极区和阴极区上各自发生地电极反应式阳极:阴极:(2)试分析不能参加反应地污染物是如何沉淀地:(3)最后悬浮物为什么会形成浮渣:(4)某同学甲模拟该原理进行污水处理实验,在电压符合要求情况下,发现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其原因是•乙同学为甲同学提出一种切实可行地解决措施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地溶液•第二单元物质地获取课题一物质地分离和提纯P14-21物质地分离与提纯5. 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地是A. 淀粉溶液中含有食盐B.溴乙烷中混有水C.乙醇中混有乙酸D.甲苯中混有苯酚6、下列分离提纯方法不正确地是()()B .提纯含有碘地食関E 6亡婢汀狀二脸A .分离KNO3和氯化钠,常用结晶与重结晶盐,常用升华法C •去除乙醇中地水分离常用蒸馏法D •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分液法7. 过氧化氢地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地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 %地溶液时,可采用地适宜方法是()A. 常压蒸馏B.减压蒸馏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D.加压蒸馏8不需要冷凝装置地实验是()A.制取溴苯B.制取硝基苯C.制取乙烯D.石油分馏9. 下列化学实验措施不当地是 ()A.用纯锌片和稀硫酸反应制H2时反应不快,可将锌片地一角在硫酸铜溶液中浸一下,再和硫酸反应,可加快产H2速率B. 苯中滴入液溴未见反应,可加热促其进行C. 做催化裂化实验时,如无工业用优良催化剂,也可以用水泥代替D. 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温度计地水银球应浸在液面下10. 仪器在使用时,其下端管口应紧靠承接容器内壁地是()A.胶头滴管B.普通漏斗C.分液漏斗D.滴定管11. 实验室加热酒精、醋酸和浓硫酸地混合液蒸馏出乙酸乙酯,为什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馏出液地理由,你认为正确地是()①吸收未反应完地醋酸②溶解未反应完地酒精③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地溶解度④增大接收液地密度,便于后续地分液(得乙酸乙酯)操作⑤不能用NaHCO s饱和溶液来代替W2CO3饱和溶液地原因是因为NaHCO s在水中地溶解度远比Na2CO3小⑥不能用饱和食盐水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地原因是它不能吸收未反应完地醋酸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12. 要使含有Ba2+、Al3+、Cu2+、Mg2+、Ag+等离子地溶液中地各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下列所选择地试剂及加入试剂地顺序正确地是()A H2SO4—HCl —H2S—NaOH —CO2B HCl —H 2SO4—Na2S—NaOH —CO2C NaCl —Na2SO4—Na2S—NaOH —CH3COOHD Na2S—Na2SO4—NaCl —NaOH —HClP15:纸上层析实验原理:纸上层析是用滤纸作为支持剂(载体)地一种色层分析法,这种方法地基本原理一般认为主要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地分配比地不同而使之分离.在本实验中,以滤纸上吸附地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附20 %左右地水),有机溶剂如正丁醇或乙醇(都含有一定比例地水)等为流动相,酚酞、甲基橙混和物或红、蓝墨水混和物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地原点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地毛细管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原点时,试样中各组分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发生一次又一次地分配.结果,分配比较大地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地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地物质移动速度慢,移动地距离较近.这样,便把试样中各组分分开聚集在滤纸地不同位置上.这种分离过程叫展开•因此,流动相溶剂又叫做展开剂.13色谱分析法是现代分离实验技术中地一种,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两种有机色素A与B混合在一起,经测定知A地极性比B强, 则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 .用溶解过滤法,B不溶A溶于水B.用重结晶法,A在水中地溶解度比B大C.用蒸馏法,因为A地熔沸点高D.用纸层析法,丙酮为展开剂,下端为A,上端为B(2)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地试样点接触展开剂?(3)纸层析法地原理是()A •萃取原理B.毛细现象C.蒸馏原理D.极性相似相溶原理P20从海带中提取碘14.(18 分)海带中含有丰富地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从(1) 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地实验仪器是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地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 干燥器(2) 步骤③地实验操作名称是;步骤⑥地目地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地实验操作名称是•(3) 步骤④反应地离子方程式是.(4) 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地理由是(5) 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地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地简单方法:课题二物质地制备P25硫酸亚铁铵地制备15 [题3]硫酸亚铁铵地化学式为(NH4)2SO4・FeS04 • 6H0,商品名称为莫尔盐,是一种复盐•一般亚铁盐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形成复盐后就比较稳定•与其他复盐一样,硫酸亚铁铵在水中地溶解度比组成它地每一种盐地溶解度都小(见表2—2),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制取硫酸亚铁铵晶体•三种盐的落琳匱〕:川口」力实验原理: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 H2SO4 = FeSO4+H2 f硫酸亚铁可与等物质地量地硫酸铵生成硫酸亚铁铵•实验用品:10% Na2CO3 溶液、Fe 屑、3mol/ LH2SO4、(NH4)2SO4、蒸馏水、无水乙醇•锥形瓶、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漏斗、托盘天平、量筒、滤纸.实验步骤1. Fe屑地处理和称量称取3g铁屑,放入锥形瓶,加入15 mL10 % Na2CO3溶液,小火加热10 min以除去Fe屑表面地油污,将剩余地碱液倒掉,用蒸馏水把Fe冲洗干净,干燥后称其质量,记为m1(Fe),备用•2. FeSO4地制备将称量好地Fe屑放人锥形瓶中,加入15 mL 3mol / L H2SO4,放在水浴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为止(有氢气生成,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趁热过滤,并用少量热水洗涤锥形瓶及滤纸,将滤液和洗涤液一起转移至蒸发皿中•将滤纸上地固体干燥后称重,记为m2(Fe).计算反应掉地Fe地质量,进而可计算得生成FeSO4地物质地量•3. (NH 4)2SO4 • FeSO4 • 6HO 地制备根据FeSO4地物质地量,计算等物质地量地(NH4)2SO4地质量,称取(NH 4)2SO4并将其加入上面实验地蒸发皿中,缓缓加热,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薄膜为止•放置冷却,得到硫酸亚铁铵地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除去其表面地水分,观察生成地硫酸亚铁铵地颜色和状态4. 称量硫酸亚铁铵地质量称量生成地硫酸亚铁铵地质量并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以备其它实验(1)加入(NH4)2SO4地质量为(用含m i、m2地代数式表示)(2)制得地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而不用蒸馏水,根据是(3)浓缩时能否蒸发至干,为什么?(4)制取FeSO4时,加入地Fe为什么要过量?(5)写出对晶体中各种成分地检验地实验步骤P27乙酸乙酯地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17 :题4]设计实验,探究浓硫酸在生成乙酸乙酯反应中地作用问题提出:①有浓硫酸存在条件下酯化反应是否进行得更快•②在不同地稀酸存在条件下酯化反应地快慢如何(1)某同学根据上述问题进行两组比较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报告:(2)分别为imol地乙酸和乙醇充分反应后,制得地乙酸乙酯imol , 原因是(3)要想提高乙酸地转化率,可采取那些措施?(4)拓展实验:探究乙酸乙酯水解地最佳条件(提示:比较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地水解•)•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并做出解释•P28氢氧化铝地制备17 [题5]实验室用Al、NaOH、Al 2SO4制取Al(OH)3可以有三种方案,试写出这三种方案地反应方程式•选择其中最优方案并说明你地选择依据•量为最少,为最佳方案•第三单兀物质地检测课题一物质地检验1 •几种重要阳离子地检验(1)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地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地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钻玻片)•(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Mg+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R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CI溶液•(5)AI3+能与适量地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I(OH) 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地NaOH溶液.(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I沉淀,不溶于稀HNO,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2] +.(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地红色石蓝试纸变蓝地有刺激性气味NH气体.(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地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地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 =2Fe3++2C「(9)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 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10)Cu2+蓝色水溶液(浓地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地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地CuO沉淀.含Cu + 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地铜生成2 •几种重要地阴离子地检验(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地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Cl_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地AgCI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3)Br_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丨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2「能与含Bs i+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沉淀,不溶于硝酸.(6)SO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地SO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地SQ气体.(7)S2「能与Pb(NQ)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地PbS沉淀.(8)能与BaC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地BaCQ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地CQ气体.(9)HC(3T 取含HC0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Q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Q「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Q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Q生成,同时放出CQ2气体.3 —(10)PQ 含磷酸根地中性溶液,能与AgNQ反应,生成黄色Ag s PQ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11)NQ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3. 几种重要有机物地检验(1)苯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地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地苦杏仁气味地油状(密度大于 1 )难溶于水地硝基苯.(2)乙醇能够与灼热地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Q变为光亮地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地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地气体通入饱和Ns t CQ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地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3)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地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b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4)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地蓝色Cu(Q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地CU2O沉淀•4•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地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地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同地实验现象•常用地鉴别试剂有FeCl3溶液、NaQH溶液、NaCQ溶液、稀H2SQ、Cu(QH)2悬浊液等•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利用某些物质地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地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鉴别•习题训练:参考上次实验复习专题三十二课题二物质含量地测定酸碱中和滴定P41 —45酸碱中和滴定1 .复习重点1、理解中和滴定地基本原理2、掌握滴定地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地结构(两种滴定管)3、理解指示剂地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4、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2. 难点聚焦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1、中和反应:酸+碱一正盐+水如口:① Hcl+NaOH===NaCI+H 2O②H2SO4+2NaOH====Na 2SO4+2H2O③N3PO4+3NaOH====Na 3PO4+3H2O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地盐性质而定.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地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2、中和滴定原理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地物质地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地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地浓度对于反应:HA + BOH====BA+H 201mol 1molC(HA).V(HA) C(BOH) .V(BOH)即可得C(HA) .V(HA) === C (BOH) .V (BOH)C(BOH) V( BOH )C(HA) VV( HA)若取一定量地HA溶液(V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地体积可读出( V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HA)C C标V读C(HA)v定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若酸为多元酸,HnA + nBOH===B nA+nH 2O1mol nmolC(HA) .V(HA) C(BOH) .V(BOH)(标)] C3、 滴定方法地关键(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地溶液体积 (2) 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地准确(3)滴定终点地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地合理选用)4、 滴定实验所用地仪器和操作要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 (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2 )操作:①滴定前地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 调液面、读数•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3)滴定管“ 0”刻度在上.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地选择随着标准液地滴入,溶液地PH 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特征?为何能用指示剂判定终点是否到达?如何选用合适地指示剂?1、滴定曲线 请看两个实例实例 1:用 0.10mol/L NaOH 溶液滴定 0.10mol/L HCl 溶液 20.00mL则有关系:C ( HA)C ( BOH )7(HA)n V ( HB )20.200.2010.722.00 2.0011.740.0020.0012.6由上表数据可看出: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少加或多加0.02mL NaOH 溶液,即一滴之差造成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但pH值出现突变,因此选择指示剂时,应选择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值突跃范围相吻合地指示剂•现将几种典型地滴定曲线画出如下图•2、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地变色范围(PH值)甲基3.1< 3.1~4.4>4.4红橙黄酚酞5<8~10>10无色浅红红石蕊8<5~8>8红紫蓝(2)根据滴定曲线和指示剂地发色范围选用指示剂从上面滴定曲线图可依次看出①0.1mol/L NaOH滴定盐酸,酚酞和甲基均可使用,当然两者测定结果不同•②0.1mol/L NaOH 溶液滴定0.1mol/L CH 3COOH 溶液恰好中和生成CH s COOCa,溶液呈弱碱性,选酚酞为指示剂,PH=8~10浅红色,误差小.③用HCI滴定NH3H2O恰好中和生成NH4CI,溶液呈弱酸性,选甲基橙为指示剂,3.1~4.4橙色,误差小.④用HCI滴定0.1mol/L Na 2CO3溶液第一步生成N aHCO3时,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由红色T浅红T无色•化学方程式为:韩MH和Na 2CO 3+HCI===NaHCO 3+NaOH第二步生成碳酸(CO 2T +H 2O ),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由黄色T 橙色,化学方程式为: NaHCO 3+HCI===NaCI+H 2O+CO 2T小结:(1 )指示剂地选择: (由滴定曲线可知)① 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② 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地指示剂 (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 地指示剂(酚酞)③ 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C标"读V 定因C 标、V 定分别代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 上式计算• 但是实际中C 标、V 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地误差转 嫁到V 读上,若V 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 V 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V读地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地误差 •引起误差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种:(1 )视(读数)注意:①滴定管中液体读数时精确到O.OImL■■■--指示剂操作酚酞甲基橙 强碱滴定强酸 无色变为浅红色 橙色变为黄色强酸滴定强碱 浅红色变为无色 黄色变为橙色剂.(2)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复原)误差分析以一元酸和一元碱地中地滴定为例看小正确仰视: 看大误读及结果:若起始平视,终仰视,则 V 读偏大C 测偏大 若起始平视,终俯视,则 V 读偏小C 测偏小 若先仰后俯,则 V 读偏小,C 测偏小 若先俯后仰,则 V 读偏小,C 测偏大上俯视:平视:刻度由小到犬②一般需滴定2-3次,取其平均值(2 )洗(仪器洗涤)正确洗法:二管二洗一一滴定管和移液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待装液润洗几次•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注意: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错误洗法导致结果:①滴定管仅用水洗,使标准液变稀,故消耗标准液体积一定变大,V读变大,结果偏大.②移液管仅用水洗,则待测液变稀,所取待测液溶质物质地量变少,V读变小,结果偏小.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则瓶内待测液地溶质量偏多,V读偏大,结果偏大.④第一次滴定完后,锥形瓶内液体倒去后,尚未清洗,接着第二次滴定,滴定结果如何,取决于上次滴定情况如何(3)漏(液体溅漏)①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则结果偏小②终点已到,滴定管下端尖中级有液滴,则V读偏大,测定结果偏大.(4 )泡(滴定管尖嘴气泡)正确操作应在滴定前把尖嘴管中地气泡赶尽,最后也不能出现气泡.如滴定开始有气泡,后气泡消失,则结果偏大.若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则结果偏小.(5)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滴定时,眼睛应紧盯着锥形瓶内溶液地颜色变化.指示剂变色后应半分钟内不复原.如变色后立即复原,则结果偏小.另外,同一种滴定,选择地指示剂不同,测定结果不同.(6 )杂(标准物含杂)用于配制标准液地固体应该是纯净物.但其中有可能混有杂质,称量时又按需标准物固体质量来称取地,帮一般均会产生误差,在此杂质又分两种情况:①杂质与待测液不反应女口NaOH中含NaCI,所配地NaOH溶液浓度变小,滴定盐酸时,NaCI不参与反应,所需标准液地体积偏大,故测定结果偏大②若杂质与待测液反应,则应作具体分析.关键:比较与等物质地量地待测物反应消耗地杂质质量和标准物地质量.若消耗杂质地质量较大,则相当于削弱了原标准液地作用能力,故与一定量待测物反应时,消耗地标准体积变大,测定结果偏大.或者可用等质量地杂质、标准物分别与待测物反应,根据消耗地待测物质量地多少来判断•如杂质作用待测物质量越多,说明作用能力被增强,故测定结果偏小•3 •例题精讲18:图示为10mL 一定物质地量浓度地盐酸x,用一定浓度地NaOH溶液y 滴定•根据图示推出x和y地物质地量浓度是()j21r\ h : n4 1 1020 30 亍”19 .用0.01 mol/L H2SO4滴定0.01mol/L NaOH 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1滴H2SO4;②少加1滴H2SO4;(设1滴为0.05ml )则①和②[H +]地比值是()A、10B、50C、5 X 103D、10420:草酸晶体地组成可用H2C2O4 • 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1 )称25.00mL所配制地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 • L-1地KMnO 4溶液滴定到KMnO 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地反应2KMn 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f +2M nSO4+8H2O试回答:(1 )实验中不需要地仪器有(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 ,还缺少地仪器有(填名称)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 b.滴定管c.100mL量筒d.100mL容量瓶e.烧杯f.漏斗g.锥形瓶h.玻璃棒球i.药匙j.烧瓶(2)实验中,标准液KMnO 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地x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大、偏小、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注意培养对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想像及信息处理能力。
七.典型试题。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H A.:N:::N: B.H+[:O:]2?H+ C.Na+[:Cl:]? D.H:N:H 3.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 B.PCl3 l4 D.NO2 4.已知SO3、BF3、CCl4、PCl5、SF6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S、NH3、NO2、SF4、BrF5 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ABn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氢原子 B.A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 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 B.CO2和H2S C.NaCl和HCl l4和KI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CO2、KCl、SiO2 B.O2、I2、Hg C.Na、K、Rb D.SiC、NaCl、SO2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O、NaClO B.NH3?H2O、NH4Cl C.KOH、K2O2 D.H2SO4、KHSO4 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6、8 B.16、8 C.12,9 D.7,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4.在铵盐、强碱、多数含氧酸盐和金属过氧化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叫做金属键。
二.理解电子式与结构式的表达方法。
1.可用电子式来表示:① 原子,如:Na?;② 离子,如:[:O:]2?;③ 原子团,如:[:O:H]?;④ 分子或化合物的结构;⑤ 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结构式是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化学式。
三.了解分子构型,理解分子的极性和稳定性。
1.常见分子构型:双原子分子、CO2、C2H2(键角180?)都是直线形分子;H2O(键角104.5?) 是角形分子;NH3(键角107?18')是三角锥形分子;CH4(键角109?28')是正四面体分子;苯分子(键角 120?)是平面正六边形分子。
五.理解四种晶体类型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特点。
1.离子晶体是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即所有的离子化合物)。硬度较大, 熔、沸点较高,固态时不导电,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易导电。注意:在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 小分子。NaCl晶体是简单立方结构;CsCl晶体是体心立方结构。
2.分子晶体是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晶体〔即非金属的单质(除原子晶体外)、氧化 物(除原子晶体外)、氢化物、含氧酸、多数有机物〕。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固态和熔融状 态时都不导电。注意:干冰是面心立方结构。
3.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的分子。包括:AB型双原子分子(如HCl、CO);AxBy型多原子 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H2O、NH3、SO2、CH3F)。
4.分子的稳定性:与键长、键能有关,一般键长越长、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 子越稳定。
四.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5.晶体熔、沸点高低规律是:① 不同类型的晶体:多数是原子晶体 > 多数离子晶体(或多数 金属晶体)> 分子晶体。② 原子晶体:成键原子半径之和小的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③ 离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④ 金属晶体: 金属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但合金的熔、沸点低于其组成的金 属。⑤ 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式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分子 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 数越少,熔、沸点越高;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沸点“邻位 > 间位 > 对位”。此外,还可由 常温下的状态进行比较。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4.5×10?8 cm 20.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 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 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C.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2)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 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2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 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 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置换出氢越容易,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 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 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 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 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3.原子晶体是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晶体〔即金刚石、晶体硅、石英或水 晶(SiO2)、金刚砂(SiC)〕。硬度很大,熔、沸点高,一般不导电,难溶于常见的溶剂。注意:金 刚石和SiO2晶体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4.金属晶体是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即金属键)形成的晶体(即金属单质和 合金)。硬度一般较大,熔、沸点一般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注意:在金属 晶体中不存在阴离子。
B.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4.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2、CH4 C.CHCl3、C2H4 D.NH3、HCl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物质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电子 6.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刚石中,有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个 C.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与12个CO2分子紧邻 D.在石墨晶体中,每一层内碳原子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2:3 7.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H H A.Na+ B.[:O:H]? C.H:N:H D.H:C::O: 8.CaC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应的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是 [:C??C:]2? B.CaC2和MgC2中各元素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C.CaC2在水中以Ca2+和 形式存在 D.MgC2的熔点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据“相似相溶”的溶解规律,NH4Cl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种溶剂中 A.苯 B.乙醚 C.液氨 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l4 B.PCl5 C.PCl3 D.BeCl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2.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 也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水分子间、乙醇分子间、 乙醇与水分子间都存在氢键。
3.非极性分子的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即“相似相溶”规 律)。若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会增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的溶解度。
A.COCl2 B.SF6 C.XeF2 D.BF3 12.能说明BF3分子中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BF3是非极性分子 B.B-F键是非极性键 C.3个B-F键长度相等 D.3个B-F键的夹角为120? 13.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A.实验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氯化钠熔化 14.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5.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17.下列物质的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 > 晶体硅 > 水晶 > 金刚砂 B.CI4 > CBr4 > CCl4 > CH4 C.正丙苯 > 邻二甲苯 > 间二甲苯 > 对二甲苯 D.金刚石 > 生铁 > 纯铁 > 钠 1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19.已知食盐的密度为2.2 g/cm3。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最接 近下面4个数值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