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2)概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纬度地带性
2、纬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
(1) 由地球的形状和太阳与地球之间 的运动位置关系所决定,太阳辐射从低 纬向高纬递减。 (2)纬度地带性就是地球表面环境要 素和地理景观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 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
纬度地带性
3、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
(1)气候的纬度地带性 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基本上是沿纬线延伸的。 年变幅随纬度增高变幅增大,两极变幅最大。 温度的纬度地带性与科里奥利力相结合,形成气 压带、行星风系和洋流沿纬线分布沿纬度更替的分 布大势。 降水沿纬度的差异明显,赤道附近低纬度降水量 最大;回归线附近带内差异很大,平均状态看,降 水量较低;温带地区较高,极地地区最低。
第二章 地理空间
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
地域分异规律是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大小、形状、运动)和地 球表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 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2、影响地 理空域分异 规律的因素:
地理纬度 地形起伏 距海远近 海拔高度 地貌形态(坡向、地面) 地形配置 地表组成物质
(3)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纬度地带性
①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的
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重力、磁力、生物等因素影响人类 的生理和身体特征。二是通过食物与食物链的关系间接影响人 类。
②人类自然适应的特点:
不同种族、民族对同一环境都有相类似的反应 人类对环境的反应具有自然遗传性。身体的变化造成某些稳 定的特征,世代延续,不因后来的环境改变而立即改变。
我国文化上的南北差异
北 面
南 米 南 船
北 马
南 经
北 政
南北分界线
二、海陆梯度地带性
1、海陆梯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 海洋和陆地两大物质体系的差异引起的物 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从沿海向内陆水汽输 送减少。 水体和陆地热容量差异造成从海洋到内陆 ,温度年较差越来越大,形成大陆性气候 和海洋性气候。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具有补偿性反应。 血液中制造免疫体的γ球蛋白的含量就增加,这就是一种补偿 机能。 人种的形成正体现了纬度地带性:黑种人是热带人种,黄种 人是温带人种,白种人是寒带、亚寒带人种。
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3、社会经济纬度地带性
①纬度地带性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作物的地带性类型、熟制和产量与 气温、积温有着密切关系。 ②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制约社 会经济发展,人类社会最发达的地区集中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尚处于 比较落后的状态,而冰雪严寒的极地地区,至今仍是文明的不毛之地。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随之发生变 化。 ③纬度地带性对对文化的影响: 纬度地带性对文化的影响相当长期稳定 地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之中。世界上凡是跨纬度较大的国家,南北文化都 有较大差异。我国文化上的南北差异:南米北面(米食、面食)、南甜 北咸(甜味、咸味)、南柔北刚(柔和、刚直)、南细北爽(细腻、直 爽)、南船北马(交通形式)、南轻北重(工业类型)、南经北政(经 济、政治)。
3、空间地域分异规律性分类
纬度地带性
地带性 异空 规间 律地 性域 分 非地带性 海陆梯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一、纬度地带性
1 人类对纬度地带性的发现:
① 早在古希腊时就已产生纬度气候带的概念; ② 我国北宋地理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了气 候的水平分布规律,认为南北植被差异是气候所致。 ③ 18世纪末,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洪堡 确定了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及气候与植被间的依 存关系。 ④ 19世纪后半叶,俄国地理学家、土壤学家道库恰耶 夫从景观、自然综合体角度提出“自然历史地带” 这一概念,对景观作了地带划分。
海陆梯度地带性
2、自然环境海陆梯度地带性 (1)气候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①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②沿海地区季节、昼夜温度变化和缓,属于 海洋型气候。内陆变化大,属大陆型气候。 ③低纬和高纬地带,海洋性和大陆性对比不 明显,东西岸气候差异不大。
海陆梯度地带性
(2)自然生态系统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由于水分的差异而使植物的生活型发生从木本到草本的改 变,进而使景观发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的变化 (3)人类生物学特征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干旱地区居民:生理上,血液浓度高、基础代谢低、耐干 旱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强。 身体特征上,肌肉数量少,身体表面积大,通过蒸发、散 发与外界交换更多的热量,多身材高大体重轻的“骨瘦如 柴”型的人。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wk.baidu.com
纬度地带性
(2)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
①陆地生态系统纬度地带 陆地生态系统除热带雨林、北半球针叶林、苔原冰雪带横贯大陆外, 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季风等诸多因素影 响,纬度方向的连续性收到分割,大陆东岸、西岸以及大陆中心的纬 度地带性有多不同。 陆地生态系统中,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和极地附近的泰加针叶林、苔 原冰雪带,纬度地带性连续、明显。 欧亚大陆东岸从赤道到极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序列为热带雨林、热带 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 受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支配,呈现出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分布的递变的景 观带。
从沿海 到内陆 水分逐 渐减少
温 带 阔 叶 林 和 混 合 林 带
温 带 草 原 带
温 带 荒 漠 带
温 带 荒 漠 带
温 带 草 原 带
温 带 阔 叶 林 和 混 合 林 带
海陆梯度地带性
3、社会经济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海陆梯度地带性 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①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丛沿海到内陆,出现林业、农业、牧业的劳动地 域生产分工。 就我国来说,东西产业分工是十分明显的。在东部山地 ,如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东部平原是我国重 要的粮食产区,辽东、山东丘陵地带是温带水果产区;中部内蒙古大 草原和甘肃、宁夏的一部分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业生产基地;西部内 陆蕴藏着丰富的光热资源,农牧业生产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沿海向内陆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格局。 ③对文化的影响:幅员广大的国家出现东西文化差异。干旱气候形成的 牧业生产文化,湿润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农耕文化。文学,人们就自然 想到草原和我国的西部歌曲、文学、戏剧也都别具风格,人物粗犷、 豪爽、侠肝义胆的性格,美丽动听的西部民歌,以秦腔、川剧为代表 的泼辣、热烈的戏曲,与东部沿海的委婉、细腻、兼容西洋文化的海 派文化有着鲜明反差。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阔叶林和混合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热带荒漠带 线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逐渐减少
纬度地带性
②海洋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 海洋表面均一,其纬度地带性比陆地明显 ,除沿岸地带,近于平行沿纬线延伸。 在垂直方向上,纬度地带性主要在200米水 深范围内表现明显,体现在温度、盐度和 生物分异上。 世界大洋可划分为北极带、亚北极带、北 温带、热带、南温带、亚南极带和南极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