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2)概要

合集下载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概念
概念
经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因地球 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候、植被、土壤 等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呈东西方向上 的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接收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异,进而影响气 候、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
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气候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类型由 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湿 润、温带干旱、寒带苔原和冰原 依次更替。
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也是非地带性的表现之一。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可能会与周围 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类型多样化
由于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母质、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可能会与周围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更加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对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影响表现在高山地区,由于地形抬升 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同一纬度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04
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海拔高度 而产生的垂直变化规律,即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呈现出的垂直分布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 一,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
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域分异的影响也非常显 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导致不同的水 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
人文因素

2024年自然地理复习之地域分异规律

2024年自然地理复习之地域分异规律

03
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与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
是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地 域分异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地 区接收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热 量带和气候类型的差异。
气候因素
包括气温、降水等,对地域分异 有重要影响。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和非地带性变化,导致自然景观 的相应变化。
地貌与地势因素
地貌类型
进行描述和解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科交叉融合的 发展,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逐渐深入,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

目前,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正朝着更加 精细化、定量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模型方法对自 然地理环境的分异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

02
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
纬度地带性分异
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分布产 生重要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 气候的影响。
06
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方法 与展望
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野外考察与观测
通过实地考察、观测和记录地 域分异现象,获取第一手资料

遥感与GIS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处 理,揭示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 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地域分异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地域分异规律还为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悠久,早在古 代就有学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现象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地域分异规律导致了不同地域生物种类的差异,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注重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 各自然
带沿纬 度变化 旳方向, 由赤道 到两极 作有规
• 纬度高下 引起旳热 量差别, 水分亦有 影响
• 非洲沿东经 200从赤道 自南向北旳
自然带旳变 化
律更替
• 各自然 带从沿
• 距海远近 引起旳水
• 北美大陆部
鸣沙山和月牙泉
想一想:
为何荒漠中会 有绿洲?
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原因旳 分布不具有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原因
二、地理环境旳地域差别
自然地理环境各构 成要素或自然带沿地表 按拟定方向有规律地发 生分化所引起旳差别。
自然带 归纳表 规律图
西岸
中部
东岸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西岸
中部
东岸
冰原带
高纬度地域
苔原带
66°34N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地中海 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温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高寒荒漠带
珠穆朗玛峰南坡旳垂直自然带谱有7个
自然带
垂直自然带谱 旳丰富程度决 定于山地旳海 拔高度和纬度 位置、基带旳 海拔高度。
乞力马扎罗山旳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总结 1、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举例
• 赤道到 两极旳 地域分 异
• (高纬 和低纬
水 地域体 平 现明显 地)

分 • 沿海向 异 内陆旳
总结:
定 义
纬 度 地 带 性 …… 从赤道到两极
更替:沿纬度变化方 向。 延伸:沿纬线方向。
经 度 地 带 性 …… 从沿海到内陆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再向内陆如内蒙古西部、宁夏和新疆,距 海更远,夏季风不能到达,因而气候变为干旱 的大陆性气候,发育荒漠草原和荒漠类型的植 被和相应的土壤。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地域分异规律是指由于不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以下为地域分异规律的整理:一、经济方面:1.资源分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也不同。

如西南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铜等资源丰富,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域,而东北地区的煤炭、钢铁等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分异:不同地形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会有所不同。

如山区交通不便,农业发展较为困难,而平原地区则农业发展较为便利,以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产量较高。

3.人力分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教育程度等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起飞与其教育程度高、人口素质优秀等因素有关。

4.外部市场分异: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和外部市场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如浙江地区商贸活动频繁,与各地的贸易往来密切,成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方面:1.多民族分异:中国境内有着51个民族,不同民族在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也不同,反映在制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出现差异。

如藏族的信仰、生活方式不同于汉族,导致考古学、文学等领域方向不同。

2.地域文化分异: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习俗礼仪等方面。

如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特征较为浓郁,在饮食、旅游等领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

三、社会方面:1.人口性别比例分异:中国男女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导致不同地区其人口基本情况也存在差异。

如一些妇女少的区域,由于妇女生活较易,家庭儿童的教育和照料工作则由父亲更多地来承担。

2.城市与农村的分异:中国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文化程度都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简单、落后,但农业文化深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等习俗也更为浓郁。

3.历史文化分异: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甚至存在对立的结果,如中原地区和南方各地的历史上就存在着多次的战争和纷争。

第三单元第15讲

第三单元第15讲

考法一 山地磷积累量的垂直分异 1.(2016·新课标全国Ⅰ,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
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 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 (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 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 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 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作物
地方性
生态 平衡
考点一 水平(纬度、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点拨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对应关系 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 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 ”,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 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 (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 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 上为森林,200~400 mm为草原,在200 mm以下为荒漠)。
自然带均呈南北方向延伸。
【深度思考1】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 更替提吗示? 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域分异规律(二)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域分异规律(二)
显域处境反应了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隐域处境 表面是非地带性的,但受水平地带性的制约。
月牙泉
沙漠芦苇
第四节 地域分异的相互关系
全球性分异 (全)大陆、 (全)海洋分异
区域性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
中尺度分异
小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是中小尺度分异的背景,通过小尺度区 域分异的比较和概括,可以反映大尺度分异规律。
全球性分异规律大陆和大洋的分异规律区域性分异派生的分异规律中尺度地方性分异规律基本的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关系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基础根本原因小结东西延伸热量为主太阳辐射纬度地带性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水分为主海陆位置经度省性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延伸水热状况海拔高度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ks5u精品课件纬度地带性经度省性垂直地带性重点
水上处境:潜水面距地表不远,埋藏不深,潜水因蒸发 可上升到地表,影响土壤发育。这一处境有地表水和地 下水流入,从残积处境的土壤中淋溶出来的不同物质可 被潜水带到这里。水上处境又是过境环境,从分水岭来 的物质经过这里,被带到水下处境去。
水下处境:物质从侧面以流体或固体径流方式流入,土 壤(河泥、湖泥)自下而上发育,与下部基岩无关,周 围分水岭地区的所有化学元素都能进入到这里,因此, 易移动元素的堆积可以作为水下处境的特征。
原因是山地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发生的变化; ✓ 垂直带性既受到地带性因素影响,又受到非地带
性因素影响,是此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区域性地 域分异规律。
(1)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相似之处 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与赤道到
北极。但二者产生的原因有差别,在哪里?
(2)垂直带性受经度省性的影响明显
垂直带谱
因素4:人类活动
……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1.形成原因: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

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01表现1:植被变化02土壤土壤性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黄土为主;寒带、亚寒带以黑色土壤为主。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

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01表现1:植被变化年降水量400mm:森林200-400mm:草原200mm:多为荒漠02表现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海洋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

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靠近内陆受陆地性质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1. 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就像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法师”施展的魔法,让地球表面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而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导演,指挥着不同的景观、气候、生物等元素在这个舞台上有序登场。

比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就像是给地球穿上了一件有着渐变色彩的衣服。

赤道附近,阳光炽热,雨水丰沛,大自然仿佛是个热情奔放的画家,挥洒出大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动植物们欢快地享受着温暖湿润的环境。

随着纬度逐渐升高,气候变得没那么炎热潮湿,大自然的画笔也开始改变风格,温带地区出现了阔叶林,再往北,到了寒带,就成了针叶林,最后到了极地,只有耐寒的苔原和冰原景观,仿佛大自然的颜料在逐渐干涸。

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呢,则像是一场关于水的“旅行”。

沿海地区,海洋这个巨大的“水仓库”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水汽,气候湿润,形成了繁茂的森林和丰富的农田。

而越往内陆走,海洋水汽就像个胆小的孩子,不敢再深入,导致降水逐渐减少。

大自然的“巧手”也跟着改变了作品,草原开始登场,再往深处走,就是大片的荒漠,就好像水的缺失让大自然的创造力也逐渐枯竭。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更是有趣,一座高山就像是一个立体的“景观塔”。

山脚下可能是炎热的热带风光,随着你不断向上攀登,气温逐渐降低,就像坐电梯一样,经过不同的“楼层”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可能先看到阔叶林,再往上是针叶林,然后是高山草甸,最后到了山顶,可能就是冰雪的世界。

咱们来举个例子,喜马拉雅山就是一个典型的“景观塔”。

山脚下的尼泊尔,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茂密的植被。

而到了高处,气温骤降,环境变得恶劣,只有适应寒冷的植物和动物才能生存。

据研究,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都有明显的差异。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去旅游,从南方到北方,能感受到气候和景观的巨大变化,这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在起作用。

自然地理复习之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复习之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王丽丽
•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 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 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一、地理景观的一般概念
• (一)地理景观的含义
• 是指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 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整体。有人也将它称 为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或自然综合体。 如:温带地区的一座小山脉,生长的植被为落叶阔 叶林,下部的土壤为棕壤,那么,这座山脉就是 一个地理景观单元。相邻的几座山脉合并在一块 也构成一个地理景观单元。
二、景观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和类型
• 景观在地球表面的千变万化的根本原因有 两个,即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这两个 因素在地球表面相互作用,决定了地域分 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 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
(一)太阳辐射能与纬度地带性 (地带性)
•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是指景观各组 成成分和景观的性质沿纬度作用规律的更 替,并且形成一系列东西延伸的地域单位。
②系统的有序性是靠环境不断输入低熵物质和能量来维 持的。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非平衡状态下孤立体系来说,系 统熵必然单调增加,直达到最大值,体系则必然从有序状态逐渐 变为无序状态,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 如果环境向系统输入低熵物质和能量,并且输入的熵流(des) 大于系统内部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熵产生(dis),那么体系的 总熵变(ds)就会小于零,即 ds=des+dis<0 此时,系统的熵降低,亦即向系统输入负熵流,体系的有序 性增强。如果环境不向体系输入负熵流,或者输入的负熵不能抵 消系统的熵产生,那么系统必然出现高熵无序结构。 地理景观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进入景观系统,为系统输入 了大量的负熵流,并且超过了熵产生,使系统的总熵越来越低, 地理景观系统的有序性则越来越强。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
二、经度地带性
一、纬度地带性 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 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 向的分化。 在热量分带的基础上,各自然要素表现出明 显的纬向地带性。对应于一定的热量带,气候、 水文、风化壳和土壤、生物群落都具有相应于该 热量带热力特征的性质,于是产生了各自然要素 或自然综合体沿纬度的地域分化。
主要景观地带的定量特征:
1、降水的纬度地带性 纬向地带性首先反映在大气过程中。 热量带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不同气压带 和风带的降水量及降水季节不同,因而地球表面就 存在自赤道到两极的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 候带。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往往成为导致其他自然 要素纬向地带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降水的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
3、雪线 垂直地带谱中另一条重要界线是雪线。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其海拔高度受气温 与降水的共同影响,一般气温高的山地雪线也高, 而降水多的山地雪线又低。 因此,雪线高度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 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日照高于北坡,但有丰 富的降水,所以雪线低于北坡。
4、顶带 顶带是某一山地垂直地带谱中最高的垂直地 带。它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一个完整 的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 如果山地没有足够的高度,顶带则为与其高 度及生态环境相应。
二、地域分异的规模
一般来说,次级的地域分异总是在较高级分异 的背景上发生,因而总是带着高级分异规律的烙印, 并受到高级分异规律所制约。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与基本规律 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太阳辐射 地球内能
1. 地带性 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自然地理地带的形成是以能量差异为基础的, 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制约自然地理地带 规律的基本因素。 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季节变化 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 亚寒带和寒带。

大学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2)概要共31页文档

大学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2)概要共31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大学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2)概要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人教版)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基带、雪线、林线、垂直带谱。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体系架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①同纬度地区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水分湿润→干旱景观湿润区景观干旱区景观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概念辨析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因海陆位置而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87页图5.7“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举例说明自然地带和气候类型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

答案(1)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地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
01 02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加上水分条件的影 响。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 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加上热量的影响。
明确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一轮复习情 况,明确二轮复整复习策略
根据复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复习 策略和方法,保持高效复习状态。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针对个人情况,制定每周、每月的复 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按计划 推进。
在局部地区,由于地貌形态和水文条 件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景观的变化 。例如,河流的冲积平原和山地的峡 谷地区,由于地貌和水文条件的差异 ,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分异 规律以地貌形态和水文条件为基础, 局部气候差异为辅助因素。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也 会导致自然景观的变化。例如,农业 开垦、城市建设等活动会改变原有的 自然景观格局。这种分异规律以人类 活动为基础,自然环境条件为辅助因 素。
人文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01
02
03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经 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呈现出地域性的差 异。
城市化水平不同
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受 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 的地域差异。
文化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风 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人文 因素各具特色,形成了丰 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 件专题地域分异规律
汇报人:XX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 热带雨林-砖红壤地带
三.省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一定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非地带性表现。 分异因素: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派生地域分
异规律) 分布:一定区域 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规模)
建立在海陆对比性分异基础上
荒漠
草原
森林草原 森林
➢ 纬向——东西延伸的山脉,与纬度地带性结合,成为重要的地 理分界线;
➢ 经向——南北延伸的山脉阻挡海洋潮湿气流进入内陆,成为干 湿气候的分界线。
二.大洋地域分异规律
1.大洋表层(地带性)
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表现形式:水温、生物群(浮游生 物的多度)
➢ 极地:冷水,浮游生物极少,属海 洋生物极贫乏型地带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二.海陆对比性(非地带性)
分异因素:地球内能 分异特点:海陆分异(景观、起伏) 分异方向:海陆景观分异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从沿海向内陆发生
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纬向、经向、斜交; 分布规律由水热对比关系所决定。
方形 理想 大陆 水平 地带 图谱 (马克耶夫)
1.长寒地带 2.苔原地带 3.森林苔原地带 4.泰加林地带 5.混交林地带 6.阔叶林地带 7.半亚热带林地带 8.亚热带林地带 9.热带林地带 10.赤道雨林地带 11.桦树森林草原地带 12.栎树森林草原地带 13.半亚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4.亚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5.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6.温带草原地带 17.半亚热带草原地带 18.亚热带草原地带 19.热带草原地带 20.地中海地带 21.温带半荒漠地带 22.半亚热带半荒漠地带 23.亚热带半荒漠地带 24.热带半荒漠地带 25.温带荒漠地带 26.半亚热带 27.亚热带荒漠地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1 大陆地域分异的平面结构
• 水热对比 关系是水 平带更替 的主要原 因。
3.2 水平分异与垂直分异的关系
• 联系: • 区别:
3.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 • • • 伍光和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蒙吉军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刘南威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我们认为:
伍光和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蒙吉军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 • • • 3.1 大陆地域分异的平面结构 3.2 水平分异与垂直分异的关系 3.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3.4 关于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
3.1 大陆地域分异的平面结构
• 把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合并成一个超大 陆,忽略影响地域分异的其它因素,集中 反映纬度因素和海陆因素对自然地带分布 的影响。 • 卵形理想大陆 • 长方形理想大陆
• 大洋底层的非地带性规律,首先表现在底 部中央为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洋中脊和 岩浆溢出带,两旁为大洋盆地;其次,大 洋底部从海平面到海底分化为大陆架、大 陆坡、大洋盆地和深海沟等海底地貌类型, 由此导致海洋景观发生相应变化。
2.1 大尺度分异规律
• • • • 3)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 ①区域性分异(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 ②省性分异 ③带段性分异
垂直带谱
• 垂直带谱是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
•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为基带,通常是山地最 下部的第一个自然带。
• 森林的上限称为树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 气温10℃的等值线相吻合。但在干旱区,树 线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与最大降水带高 度相当。
垂直带谱
•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其海拔高度受 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
2.1 大尺度分异规律
• 2)全大陆、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 ①全大陆地域分异规律 • 纬度地带性规律 • 干湿度分带性规律 • ②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大学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2)概要共31页

大学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2)概要共31页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大学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2)概要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倚Leabharlann 南窗以寄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纬度地带性
①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的
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重力、磁力、生物等因素影响人类 的生理和身体特征。二是通过食物与食物链的关系间接影响人 类。
②人类自然适应的特点:
不同种族、民族对同一环境都有相类似的反应 人类对环境的反应具有自然遗传性。身体的变化造成某些稳 定的特征,世代延续,不因后来的环境改变而立即改变。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具有补偿性反应。 血液中制造免疫体的γ球蛋白的含量就增加,这就是一种补偿 机能。 人种的形成正体现了纬度地带性:黑种人是热带人种,黄种 人是温带人种,白种人是寒带、亚寒带人种。
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3、社会经济纬度地带性
①纬度地带性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作物的地带性类型、熟制和产量与 气温、积温有着密切关系。 ②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制约社 会经济发展,人类社会最发达的地区集中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尚处于 比较落后的状态,而冰雪严寒的极地地区,至今仍是文明的不毛之地。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随之发生变 化。 ③纬度地带性对对文化的影响: 纬度地带性对文化的影响相当长期稳定 地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之中。世界上凡是跨纬度较大的国家,南北文化都 有较大差异。我国文化上的南北差异:南米北面(米食、面食)、南甜 北咸(甜味、咸味)、南柔北刚(柔和、刚直)、南细北爽(细腻、直 爽)、南船北马(交通形式)、南轻北重(工业类型)、南经北政(经 济、政治)。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
(2)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
①陆地生态系统纬度地带 陆地生态系统除热带雨林、北半球针叶林、苔原冰雪带横贯大陆外, 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季风等诸多因素影 响,纬度方向的连续性收到分割,大陆东岸、西岸以及大陆中心的纬 度地带性有多不同。 陆地生态系统中,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和极地附近的泰加针叶林、苔 原冰雪带,纬度地带性连续、明显。 欧亚大陆东岸从赤道到极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序列为热带雨林、热带 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 受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支配,呈现出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分布的递变的景 观带。
海陆梯度地带性
2、自然环境海陆梯度地带性 (1)气候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①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②沿海地区季节、昼夜温度变化和缓,属于 海洋型气候。内陆变化大,属大陆型气候。 ③低纬和高纬地带,海洋性和大陆性对比不 明显,东西岸气候差异不大。
海陆梯度地带性
(2)自然生态系统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由于水分的差异而使植物的生活型发生从木本到草本的改 变,进而使景观发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的变化 (3)人类生物学特征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干旱地区居民:生理上,血液浓度高、基础代谢低、耐干 旱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强。 身体特征上,肌肉数量少,身体表面积大,通过蒸发、散 发与外界交换更多的热量,多身材高大体重轻的“骨瘦如 柴”型的人。
3、空间地域分异规律性分类
纬度地带性
地带性 异空 规间 律地 性域 分 非地带性 海陆梯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一、纬度地带性
1 人类对纬度地带性的发现:
① 早在古希腊时就已产生纬度气候带的概念; ② 我国北宋地理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了气 候的水平分布规律,认为南北植被差异是气候所致。 ③ 18世纪末,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洪堡 确定了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及气候与植被间的依 存关系。 ④ 19世纪后半叶,俄国地理学家、土壤学家道库恰耶 夫从景观、自然综合体角度提出“自然历史地带” 这一概念,对景观作了地带划分。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阔叶林和混合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热带荒漠带 线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逐渐减少
纬度地带性
②海洋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 海洋表面均一,其纬度地带性比陆地明显 ,除沿岸地带,近于平行沿纬线延伸。 在垂直方向上,纬度地带性主要在200米水 深范围内表现明显,体现在温度、盐度和 生物分异上。 世界大洋可划分为北极带、亚北极带、北 温带、热带、南温带、亚南极带和南极带 。
从沿海 到内陆 水分逐 渐减少
温 带 阔 叶 林 和 混 合 林 带
温 带 草 原 带
温 带 荒 漠 带
温 带 荒 漠 带
温 带 草 原 带
温 带 阔 叶 林 和 混 合 林 带
海陆梯度地带性
3、社会经济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海陆梯度地带性 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①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丛沿海到内陆,出现林业、农业、牧业的劳动地 域生产分工。 就我国来说,东西产业分工是十分明显的。在东部山地 ,如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东部平原是我国重 要的粮食产区,辽东、山东丘陵地带是温带水果产区;中部内蒙古大 草原和甘肃、宁夏的一部分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业生产基地;西部内 陆蕴藏着丰富的光热资源,农牧业生产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沿海向内陆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格局。 ③对文化的影响:幅员广大的国家出现东西文化差异。干旱气候形成的 牧业生产文化,湿润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农耕文化。文学,人们就自然 想到草原和我国的西部歌曲、文学、戏剧也都别具风格,人物粗犷、 豪爽、侠肝义胆的性格,美丽动听的西部民歌,以秦腔、川剧为代表 的泼辣、热烈的戏曲,与东部沿海的委婉、细腻、兼容西洋文化的海 派文化有着鲜明反差。
我国文化上的南北差异
北 面
南 米 南 船
北 马
南 经
北 政
南北分界线
二、海陆梯度地带性
1、海陆梯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 海洋和陆地两大物质体系的差异引起的物 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从沿海向内陆水汽输 送减少。 水体和陆地热容量差异造成从海洋到内陆 ,温度年较差越来越大,形成大陆性气候 和海洋性气候。
第二章 地理空间
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
地域分异规律是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大小、形状、运动)和地 球表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 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2、影响地 理空域分异 规律的因素:
地理纬度 地形起伏 距海远近 海拔高度 地貌形态(坡向、地面) 地形配置 地表组成物质
纬度地带性
2、纬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
(1) 由地球的形状和太阳与地球之间 的运动位置关系所决定,太阳辐射从低 纬向高纬递减。 (2)纬度地带性就是地球表面环境要 素和地理景观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 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
纬度地带性
3、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
(1)气候的纬度地带性 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基本上是沿纬线延伸的。 年变幅随纬度增高变幅增大,两极变幅最大。 温度的纬度地带性与科里奥利力相结合,形成气 压带、行星风系和洋流沿纬线分布沿纬度更替的分 布大势。 降水沿纬度的差异明显,赤道附近低纬度降水量 最大;回归线附近带内差异很大,平均状态看,降 水量较低;温带地区较高,极地地区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