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简答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简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古德莱德的五层次课程理论。

(1)理想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除了一些一些以操作验证目的的实验之外一般并不作具体实施,
多以观念及理念的形式存在并表达,且极少能够以最初的形式呈递给学生。

(2)
正式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
程表中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3)领悟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教师领会的课程与所实施的
课程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此差距的产生很大程度地受到教师的理论认识理解
深度、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课堂条件及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影响。

(5)经验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

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有哪些?并简述它们的关系。

1、(1)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2)关系:
○1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们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课程实施的本质。

○2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

忠实取向:线性执行、机械的、技术化的程序,抹杀
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相互适应取向:折衷主义,它在兼具另外两种取向的
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它们的局限性;课程创生取向:具有浓厚的理
想色彩,它要求教师善于对专家开发的课程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解释,善
于根据具体情境的特殊需要创造自己的课程,并要求学生也成为课程的主体。

○3从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再到课程创生取向,意味着课程变革从追求“技
术理性”到追求“实践理性”,再到追求“解放理性”,体现了课程变革的发展
方向。

三种取向彼此之间不是绝对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是包容与超越的关系。

2、简述实践性模式。

2、(1)实践性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施瓦布提出的,他指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2)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

其中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课程环境由教师、学生、教材之外的物质的、心灵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构成,它直接参与到课程相互作用的系统中。

(3)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审议。

审议是指不同对象进行权衡以作出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