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印象、信息整合与归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认知的经验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3、认知者的情绪
图式:人脑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
其主要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印象形成与印像管理
印象形成的效应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比后来印象影响更大。
不熟悉的人
近因效应:最新信息比原先信息影响更大。
熟悉的亲密的人
二、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以偏概全
三、刻板印象:通过经验对某类人或是的固定看法。
(具有社会适应意义,使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中心品质模式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印象控制):个体对自我形象控制,通过一定方法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与自我太高;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4、投其所好。
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行为原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3、可控原因与不可控原因
控制点理论:(美)罗特——1、外控者:(不符合社会期待)2、内控者:(符合社会期待)
归因原则:1、不变性原则(海德,归因思想创始人);2、折扣原则(凯利);3、协变原则(凯利)
个体归因时需要考虑的三种信息:1、特异性信息 2、共同性信息3、一致性信息
若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都高,外归因;若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内归因。
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 2、自我价值保护 3、观察位置 4、时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