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子坊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尔冬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歌剧演唱会高朋满座。坐落在泰康路220弄的乐天陶社艺展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在世界的陶艺界享誉盛名。上海自在工艺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畅销港台。
商业运营相关
"田子坊"内的一座五层厂房已改建成都市工业楼宇。在5000平方米内引进了10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人群,他们在这里设立了设计室、工作室。若厂门前有10根旗杆上飘着10面不同国家的旗子,象在开一个小型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中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闪烁着光和热。泰康路正逐渐走向世界。
泰康路上入驻的艺术品,工艺品商店已有40余家,入驻的工作室、设计室有20余家,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在艺术街前期启动中,整体规划、功能定位、业态调整、环境的改善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一定的资金,陈逸飞先生设计的"艺术之门"跨街雕塑已屹立在泰康路的东端,它是上海泰康路艺术街的街标,雕塑上方的飘带将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
目前已入驻了这么多的商家、艺术家,到了应让他们自己参与管理和筹划泰康路上海泰康路艺术街的时候了,他们集各自的智慧和能量,使泰康路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机遇、新的飞跃。政府用了三年的时间使泰康路有了一条艺术街的雏形,那么三年后,泰康路的真正起飞,名扬四海,我们是深信不疑的。泰康路的发展将从一条弄--"田子坊",发展到一条街--泰康路上海艺术街,一个块--泰康路、思南路、建国路、瑞金二路而享誉上海、全国、世界。
目前,上海正进一步加强创意产业规划布局,创意产业集聚区由园区向社区和城区辐射;加强市区联动,已形成长宁、静安、卢湾、杨浦四区地创意产业集聚区、示范区的合作共建项目。前段时间,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上海创意产业迎来新契机。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五大创意产业门类,集群发展格局日益显现,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共有80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6110家,比上年增长54%。
在此背景下,泰康路的田子坊,在上海被称为“上海的苏荷”、视觉产业的“硅谷”
2005年“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创意产业集聚区”
2006年“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
2007年“上海工业旅游年票”
2008年“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创始人与其观念
高扬,早在1980年就前往美国求学,随后在美国从事电脑、餐饮业,但他与上海泰康路210弄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由于独特的人生机缘,高扬作为一个“海归”,发现了商机,创造性地让尘封已久的上海老弄堂变成了年轻人怀旧的最佳去处。
上海泰康路210弄,原名志成坊,现在的名字叫田子坊。它是画家黄永玉取《战国策》记载的艺术家“田子方”之音,寓意艺术人士集聚之地。说起田子坊的由来,还要从高扬的身世说起。
高扬改造老弄堂的核心理念就是维持其原有的格局,修旧如旧,不做大幅改建。他认为:“改造上海老建筑,如果看不到上海过去的历史,并不能算成功。”“本来这里是民用住宅,按
理说是不能用来搞商业的,但是上海市政府看到了田子坊的价值,把它作为旧城‘改造’的典范,所以允许它‘民’转‘商’。政府又有税收,多好的事情。如果这里拆迁,政府要拿出几个亿资金,不是个小数目。现在,靠近里面的房子,政府不让开发,但是住户联名给政府写信,要求政府不要干涉。”高扬说,“这里的住户跟我讲,退休工资只有500块,收房租一个月有5000块,我这一辈子还没有过上这么好的日子。目前田子坊位置好、面积大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为1.5万元。”到2007年年初,田子坊初步形成了规模。“这样就实现了政府、住户、商户、高扬四赢。”中国台湾总研社(TOOLBOX)行销策略顾问集团总裁林资敏说,“很多成功的案例并没有那么高深的学问。高扬的二房东策略省去了很多投资。”田子坊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正确的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色”营销高扬有一套理论:来这里开店的商户一定要有“特色”,甚至“稀有”,靠他们诠释什么是田子坊。高扬说:“一个人能不能赚钱,首先方向要选对。”“很多东西不是单纯想象出来的。欧洲人喜欢在马路上喝咖啡、吃东西,而中国所有的马路是不能摆桌子吃东西的,一方面是因为脏,另一方面是人太多,走路都不够用。但我发现把桌子摆放在弄堂里很好,外国人很喜欢,他们终于在田子坊找到在马路上吃东西的感觉了。”高扬说。
田子坊的餐厅都是高扬精挑细选后进来的。“我觉得哪家店有特色,就跟店老板谈,邀请他们到田子坊开店,后来我跟这些老板都成了朋友。”高扬说。
高扬说:“田子坊餐厅的老板67%是外国人,他们有自己的客源,人气自然就被聚集起来了。有一家意大利餐厅开业当天就来了300多个外国人。”走进田子坊里的餐厅,人们仿佛置身于国外。“我就要这样的效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有一样我是不参与的,那就是设计,你设计好了,我帮你装修。比如这里的法国餐馆是法国人设计的,日本餐馆是日本人设计的,只有本国人知道他们国家的餐馆是什么样的。这样每开一家餐厅,风格都不一样,这样才有味道。田子坊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泰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餐厅,唯独没有中国餐厅,这里就变成了可以吃到地地道道外国菜的地方。”高扬笑着说。
如今,外国人和时髦的中国小资、白领混在一起坐在田子坊弄堂里喝咖啡,这里俨然是上海的一块时尚高地。
文化体验从长远来看,田子坊要有生命力,就必须有文化作支撑。
虽说音乐、艺术是很个人化、很情绪化的东西,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但是高扬认为,通过创新,仍然可以为不一样的体验创造条件。
泰康路地段的历史特征
虽说由于居民文化素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同处一个空间,以及相互作用,难以形成高雅的文化氛围。但是在泰康路这一地段,在这样的市井文化之中,却由于新华艺专建址于此以及汪亚尘落户此地,从而使这一地段也蒙上了不少艺术的气息。
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最初叫做新华艺术学院,于1926年2月建立于金神父路(现瑞金二路)打浦桥,由上海美专教授俞寄凡、潘天寿等筹建,初设国画、西画、艺术教育、音乐4系,1929年改为新华艺专。校董会的董事中有黄宾虹、李叔同、潘天寿、徐郎西、徐悲鸿等诸多大师名家。校长徐郎西,教务长汪亚尘。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新华艺专迁往薛华立路薛华坊(现建国中路155弄)。由于新华艺专的缘故,此地往来的人群中就多了不少具有艺术气质的人,这些老师和学生大部分受到过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打扮装束、行为方式给这一地段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丰富了泰康路地段文化的多层性与多样性。
1931年春,新华艺专教务长汪亚尘夫妇从欧洲回国后便在泰康路北面的建中里115弄租了套石库门房子安顿下来。汪先生以泰康路之居闹中取静,提笔为寓所命名为"隐云楼"。此处距离位于新新里的新华艺专颇近,艺专师生出没于此更加频繁,逐渐形成生活和艺术创作方面的需求,周边也开始卖些笔墨纸砚有文化气的小商品,泰康路的里弄中渐渐透出更浓郁的艺术气息,不再仅存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