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

当即赋诗《赠汪伦》一首留别。



汪伦巧妙地将‚十里桃花潭‛偷换成‚十里桃花‛, 将‚姓万人家开的酒店‛偷换成‚万家酒店‛,从 逻辑上说,这是违反同一律的。 汪伦犯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而且手法十分高明, 竟然使聪明绝顶的李白上当,这在文坛上也是少有 的趣事。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 想必须保持确定和同一。 即每个思想必须是确定的,而且前后要保持一致。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种:混淆或偷换概 念,转移或偷换论题。

逻辑基本规律就人们用概念、命题、推理等 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守的最一般的 准则。

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
中律、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各自从不
同的角度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对人们的思维具有强
制性。

同一律保证了人们思维的确定性、一致性; 矛盾律保证思维的一贯性; 排中律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充足理由律保证思维的论证性。
潭一带。汪伦久闻大诗人李白的大名,很想与李白见上
一面,但是他又不认识李白,怎样才能使李白来到自己 的家乡呢?

汪伦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他就给李 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
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平生有两大嗜好:既好游又好饮,见信上说得如此之好,欣然前往。当

1、同一律的要求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2、矛盾律的要求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排中律的要求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4 、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原本)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原本)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一、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容和要求:1、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涵和外延;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表现为: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容和要求:1、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容和要求:1、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排中律述不可同假,矛盾律述不可同真;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之所以说因为矛盾律,就因为两个辩题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真;而作为辩题又不能有任意一个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种层面上两个命题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维度上才可能各自为“真”即如果辩题抽象为“P而非Q”vs“Q而非P”则,当A时、用A的眼光去看,P而非Q成立而当B时、用B的眼光去看,Q而非P成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基本思维规律

基本思维规律

事,也不听我的话,他说他只听白痴的话。 求求你好好劝劝我儿子吧!” 乙:……
三、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两个相互否定思想不能同假。其形式是:
A或者非A
现代逻辑一般表示为:
A∨﹁A
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其实是模棱两不可) 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 或命题同时进行否定。
人案件进行二审判决。判决书最后几句是这 样的:“经审议,某某区人民法院判决案犯 ××死刑,是罪有应得、完全正确的。本院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请分析该判决书是 否存在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认为,重物体比轻物 体先落地。该理论在逻辑上能够成立吗?
实例分析3
甲对乙说:“近来,我儿子总做些不正常的
实例分析2
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女主人公
波西娅有金、银、铜等三只盒子,其中一只 盒里放有波西娅的肖像。波西娅在每只盒盖 上各写一句话:
金盒:肖像在这只盒里。 银盒:肖像不在这只盒里。 铜盒:肖像不在金盒里。
波西娅向求婚者交底说,这三句话只有一句
为真。你认为肖像在哪只盒子里,为什么?
“你认识这个人吗?” 那人由于不知帷幕后面是谁,因而回答:“不认 识。” 欧布里德说:我已经证明,你不认识自己的父亲。
请问,欧布里德在玩弄什么把戏?
实例分析2
缅甸南部有个名叫缅尔古的群岛,这里的居民 计算年龄的方法很特别。婴儿一生下来,就算 60岁。以后每满一周岁,就减去1岁,活了60年,
甲、乙、丙、丁等四人讨论一块地种什么庄稼好。 甲说应该种小麦,但经过仔细考虑,他又说不应 该种小麦。 针对甲,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丙说:“我看种小麦好。” 丁说:“我看还是种油菜好。” 针对丙和丁,乙又说:“你们两人的意见,我都 不同意。” 请分析他们四人的话语中有无逻辑错误。

逻辑学 思维形态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 思维形态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命题都具有自身的同一性。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概念、命题的运用都保持确定性,不把不同的概念、命题混淆起来,不随意地把一个概念或命题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或命题。
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第三章
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关于概念、命题和推理的一些一般知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了对这些思维形态起作用的几个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为人们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提供了起码的准则,也为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提供了出发点和基础,因而也被称为逻辑基本规律。
第一节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2)卖小狗的姑娘
(3)遇难船员
(4)小干部
(5)世界奇闻
(6)人世间的经典
(7)悬殊不大
(8)刑警队长
(9)雪山飞狐
(10)射雕英雄传
(11)看相的
三、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
矛盾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一致性、无矛盾性。思维的一致性、无矛盾性,同思维的确定性一样,也是正确思维所必须具备的。无论是日常思维,还是科学理论,都不允许有自相矛盾。在论证中,人们常常通过揭露矛盾来进行反驳。
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的要求,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一)虚假理由
“虚假理由”即以虚假的命题作为理由。
例:
(1)宇宙的中心
(2)呆气
(二)预期理由
“预期理由”即以真假尚未确知的命题为理由。
例:
(1)气功治癌
(2)飞碟
(三)推不出
“推不出”是指理由与推断之间无逻辑联系或无充分的逻辑联系。
例:
(1)澄子寻衣

逻辑基本知识—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知识—逻辑基本规律

八、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也是理性的交流的必要条件。

主要的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

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

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而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思想交流。

否则,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

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违反同一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有:①在同一思维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比如,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

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

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

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姑娘的上述答话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混淆或偷换论题是在论证中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

这种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判断或命题)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

《逻辑学》第11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第11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基本思维规律之所以能够规 范,是因为它们所反映的客观规 律有它的特点,以这个特点去要 求思维认识而又得到满足的话, 思维认识就成为确定的。
这些规范“虽不是所有的思 维认识都实际上遵守的,然而它 们是所有的正确思维认识所必须 遵守的。它们所规范的是思维认 识的确定性或一贯性。”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 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两者在 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 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 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 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 无条件的前提。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 与应当依据各种具体科学规律来制定 实践规范一样,也应当依据逻辑规律 来制定思维或认知规范。
• 逻辑规律与其他科学的规律又具有不 同的性质。逻辑学对于逻辑规律的把 握与思维规范的制定,均具有不同于 其他科学的独特性。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 有些传统逻辑教科书把矛盾律、排中 律和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 律”,通常归因于其普适性,着力论 证遵守它们的“逻辑要求”(即遵守 由它们决定的思维规范)是正确思维 的必要条件,其实在这一点上,它们 和其他演绎逻辑规律并无二致。它们 在许多现代逻辑系统中都表现为普通 的内定理。
(p→q) ∧ q → p xFx → x Fx • 这些普遍有效式所表达的都是经典演绎逻辑的 “逻辑规律”,都决定一定规范。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 逻辑规律所刻画的是命题之间的真值 关联,因而逻辑学被称为求真思维的 “工具”。
• 但逻辑规律与其他学科所刻画的客观 规律一Βιβλιοθήκη ,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
矛盾律最直接地体 现“逻辑之所舍”,排 中律最直接地体现“逻 辑之所取”,而同一律 是“可能的可能,意义 的条件”。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三大基本规律一、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表现为: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排中律陈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陈述不可同真;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之所以说因为矛盾律,就因为两个辩题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真;而作为辩题又不能有任意一个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种层面上两个命题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维度上才可能各自为“真”即如果辩题抽象为“P而非Q”vs“Q而非P”则,当A时、用A的眼光去看,P而非Q成立而当B时、用B的眼光去看,Q而非P成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

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

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也是理性的交流的必要条件。

主要的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

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

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而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思想交流。

否则,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

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违反同一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有:①在同一思维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比如,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

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

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

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姑娘的上述答话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混淆或偷换论题是在论证中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

这种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判断或命题)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

逻辑学的四大基本规律

逻辑学的四大基本规律

逻辑学的四大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是指对于一个事物而言,它必须具有一个确定的本质,即一个对象只能同时具有一个确定的属性。

这个规律表明,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明确的含义,不能出现混淆和歧义。

例如,如果我们说:“小明是个好学生,但他不是个好学生”,这个语句就违反了同一律。

同一律的重要性在于保证了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如果不遵守同一律,就会导致语言的混乱和不清晰,进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议。

二、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一个陈述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存在第三种情况。

例如,对于一个命题:“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存在这个苹果既是红色的,又不是红色的的情况。

排中律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其重要性在于保证了思维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如果不遵守排中律,就会导致思维的模糊和不清晰,进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三、矛盾律
四、唯一律
唯一律是指一个陈述命题只有一个确定的真值,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例如,对于命题:“小明是男孩”,这个命题只能有一个确定的真值。

唯一律是逻辑学中保证思维顺畅的重要规律。

由于唯一律的存在,我们在思考和推理时,可以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真实状态,使思维得到有效的引导。

总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唯一律是逻辑学中最为基础的四大规律,这些规律组成了逻辑学体系的核心。

只有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律,才能够正确地运用逻辑学知识,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四大逻辑基本规律与九种谬误类型的对应关系

四大逻辑基本规律与九种谬误类型的对应关系

四大逻辑基本规律与九种谬误类型的对应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在逻辑学中,理解逻辑基本规律与谬误类型对于正确的思维和论证至关重要。

《逻辑的基本规律》PPT课件

《逻辑的基本规律》PPT课件

甲:你们家能不能深更半夜不打麻 将?吵人睡不着觉。
乙:你们家的孩子能不能深更半夜 不哭?也吵人睡不着觉。还有 你们家厕所的水管水声老大, 你们家能不能把厕所关上?
这样是打不中的
在一次射击训练中,战士小王的成绩 很糟,连续三次“剃光头”,连长非常恼 火,一把夺过小王的枪,训斥道:“你这 人真笨,站到一边去,看我的。”说着就 趴在地上瞄准射击。“砰、砰、砰”三声
第五章 逻辑的基本规律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运用概念、作 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所必须遵守的 最起码的思维准则。
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 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 逻辑规律保证了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推理与论证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 和论证性。
1.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概 念要明确,判断要确定。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 中,把本来不同的概念混同起来,故意 制造概念混乱。偷换概念系诡辩手法。
某人对本单位某领导经常用公款吃喝提出 意见,认为这是腐败行为。但这位领导却辩 解说:“谁不吃喝?吃喝是腐败的话,大家
都 在腐败。”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 里有一段对话:
甲:乙,我们当你是可靠的好人, 所以几种关系革命的事情都没有满了你, 你怎么竟向敌人告密去了?
乙: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 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
甲: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乙: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 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
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 是高价姑娘吗?”
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 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
一个律师辩护说:“被告怎么会有犯罪思想 呢?我们不承认有思想犯罪。”
我国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的平均体重在5-6公斤之 间。因此,如果一个3个月的婴儿的体重只有4公 斤,则说明其间他(她)的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 4,是思维内容暂时不变性和暂时稳定性在思维中 的反应
• 二、同一律的要求 • 1.在概念方面: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运用概念时必须保持概 念的同一性。不是饭桶,留下了手迹 • 2.在命题方面: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运用命题进行推理或论 证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命题的同一性 • 苏东坡的肚子
• 1.在概念方面: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运用概念时必须保持概念 的同一性。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 或“混淆概念”的错误。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由于认识 不清,无意识地、不自觉地把有某些联系或 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 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 的含义下使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 小孩子,司马光夫人看灯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本来不 同的概念混同起来,故意制造概念混乱。 (与混淆概念不同的是,混淆概念是无意的, 而偷换概念则是有意的)打扫卫生,汽水的 故事,扬长避短
•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错 误,具体有如下4种表现形式: (1)自相矛盾的概念 一般表现为所使用的概念本身蕴涵着不可调 和的矛盾。万能溶液 (2)自相矛盾的判断 指判断本身包含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上帝 (3)自相矛盾的思想体系 指在一个思想体系中既肯定一种思想,同时 又在否定这种思想。上帝存在的证明 (4)自相矛盾的言行也可以不列表而用同一律推理。
• 甲的话第一句对,第二句错,则丙第 二,乙不是第三,又不是第二,自然乙第 一,甲第二,这个结论与丙说的话“半对 半错”不符。因此,有甲的第一句错,第 二句对。即乙第三个进去,丙不是第二个 ,自然是第一个。这个结论与乙的话“半 对半错”相符:甲不是第三,丙是第一。 并且这个结论与丙的话“半对半错”也相 符:甲不是第一,乙是第三。
• 二、思维的确定性 1.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 排中律)都是思维确定性的表现,并服务 于思维确定性的实现。充足理由律所要求 的思维论证性是以思维确定性为前提条件 的。思维确定性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特 性。

法律逻辑应用教程第五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法律逻辑应用教程第五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
• 野狗、下贱胚子 —— 挺伶俐,好一条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矛盾或反对的思
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 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 • 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 • 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
二、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 自相矛盾
• 例如: •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
幸免的一个。 • (2)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
• 矛盾律要求不能对两个 相互排斥的判断都加以 肯定,是指对于同一对 象在同一时间、同一关 系的条件下而言。离开 这些条件,就不是违反 矛盾律。
• (一)在不同时间做出的两个相反 的论断不违背矛盾律
• 丑奴儿(辛弃疾)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已经开了五年车。”
• 乙:你高,你有姚明高吗? • 走路的人回敬道:“你开了五年车有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 由“甲和乙比身高”转移
了不起,老子已经走了五十年路了!”
到“甲和姚明比身高”。
由“讨论谁的责任”转移到“各自具备的
资格”
• (1)甲:我比你高。 • 乙:你高,你有姚明高吗? • 由“甲和乙比身高”转移到“甲和姚明比身高”。 • (2)一个汽车司机把一位上了年纪的路人险些撞
伤,两人因此争吵起来,司机说责任在走路的人, 因他走路不小心;走路的人说责任在司机,因司机 开车不小心。争到后来,司机说:“责任不在我因 为我已经开了五年车。” • 走路的人回敬道:“你开了五年车有什么了不起, 老子已经走了五十年路了!” 由“讨论谁的责任”转移到“各自具备的资格”
由什么论题 转移到什么
盾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 • 公式是:“A或者非A”。

第七讲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标准版文档

第七讲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标准版文档

论辩的规则
论辩的规则从论题、论据、论辩方式这三个方面 提出要求:论题必须明确而同一;论据必须真实 而不循环;论辩方式必须合乎推理规则。
它是人们在运用词项、命题去进行推理论辩时必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一、关于论题的规则 有人从“某人年满18周岁”,就断言“他一定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1)对词项的要求:必须保持词项内涵和外延的同一性。 不能用同一词项指称不同的对象,表达不同的概念;不能用 内涵和外延不同的词项当作同一词项,否则会犯“混淆概念” 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2)对命题的要求:必须保持命题内容的同一性,不能用 内容相似或不同的命题代替原命题,否则会犯“转移论题” 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2022年1月20日星期四
2
矛盾律
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 必有一假。 公式:A不是非A;(p∧p);
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致性,不允 许自我否定,违反了这一逻辑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 逻辑错误。 (2)对词项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同一个词项 指称不可共存的两个属性;一个词项不允许包含有互相否定 的内容。 (3)对命题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承认互相矛 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都是真的。
2022年1月20日星期四
5
充足理由律
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必
须有充足理由。
公式: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
1、理由B真实; 2、论断A和理由B之间必须有推出关系。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理由虚假”、 “推不
出”。
2022年1月20日星期四

逻辑思维三大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三大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三大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一、同一律: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二、矛盾律:矛盾律实际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

矛盾律的公式是:并非(A而且非A)。

公式中的“A”表示任一命题,“非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

因此,“并非(A而且非A)”是说:A和非A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亦即其中必有一个命题是假的。

三、排中律: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明确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对两者同时都加以否定。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原本)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原本)
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
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姑娘:"怕什么?!斐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
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是贬义。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是褒义,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上述答话的姑娘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分析:其实,在这个典故里,智者欧底姆斯使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把这个青年弄得昏头昏脑的。
-物理老师出一道题当堂考学生,题目是:"一炉铁水凝结成铁块,它的体积缩小了三十四分之一。后来,铁块又熔化成铁水,体积增加多少?"
学生甲经过计算,回答道:"熔化后的铁水的体积比铁块增加了三十三分之一。"
乙马上反对说:"不对。同是一块铁。缩小的是三十四分之一,增加的是三十三分之一,不是自相矛盾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请你们不要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 B:“影响别人休息又不影响你,快点睡你的吧!” • 庄公因怨恨他的母亲姜氏,“遂置姜氏于城颖,而 誓之曰:不及黄泉,毋相见也。”过了些时候,庄 公有些后悔,并把后悔的缘由告诉了颖考叔。颖考 叔为他出主意说:“若阙(掘)地及泉,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后来庄公照此办理,于是“母子和 好如初”。(《郑伯克段于鄢》)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适应条件
①同一时间 ②同一关系 ③同一对象 逻辑基本规律在“三同一”条件下才起作用,这很重 要,它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问 题。 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但在某一事物 没有变成另一种事物之前这段时间里,这个事物是相对稳 定的。
同一关系即同一条件,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关系下可 以有不同的反映。
第三,同一律是反驳谬误和揭露诡辩的有力武器。 谬误和诡辩最主要的表现是思想模糊、概念混乱, 或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掌握同一律、运用同一律就 可以从思想的同一性方面反驳谬误,揭穿诡辩。
第四,在法律工中,遵守和运用同一律也具有极为重要 的作用。 在立法工作中,同一律是保证立法严肃性的重要工具。 因为法典的制定是一门科学。法典应当是体系完整、结构 严密的体系。这必然要求其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含义 确定、清楚明确,以便于人们掌握和执行。
逻辑规律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经过人们亿万 次的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有其客观基础的。 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 总是具有质的规律性,这种质的规律性反映在人类 思维中,就表现为思维的确定性。 逻辑基本规律恰恰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思维的确 定性。所以,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律性,就是逻辑基 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1、甲:我们应该为中国的四大发明而骄傲 • 乙:不能那样说,骄傲会使人落后。 2、诡辩家欧布利德: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它还存 在吗? • 同伴:是的。 • 欧布利德: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那你头上就有 角了。 • 大公的裁决: • 在这个城堡里,你没有失掉坐牢的机会,那么, 请你享受一下坐牢的滋味吧。
3 、 阿凡提当理发匠的时候,一位吝啬出奇的财主常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第二节 矛盾律 第三节 排中律
第一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与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 与自身具有同一性。可用公式表示为:“A是A”,即 “A→A”。 它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词项、每一命题都必 须是确定的,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根据同一律的基本 内容,我们可以将同一律的基本要求归结为以下两点: 1、在同一思维过程,我们表达思想时所用的词项,必须 保持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词项,原来指称 什么对象就要一直指称这一对象,而不能随意变更。这样, 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推理的时候,才能保证思想内容的确 定性,否则就会发生思维混乱并引起行动上的错误。
一位猎人:我们绕松鼠转了一圈,因为树下留下了 一圈脚印。
另一位猎人:我们没有绕松鼠转一圈,因为没有看 到松鼠的尾部。
三、同一律的作用 同一律是逻辑学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也是人们正确思维 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它是人们保持思维确定性的前提。概 括起来说,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遵守同一律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离不开概念、命题、推理 等思维形式,概念、命题、推理构成人们的基本知识和知识 体系并进而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如果我们不能在确定、同 一的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命题,就无法形成对于事物的正确认 识。 第二,遵守同一律有助于人们正确地交流思想。 在日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必须准确地表达思想, 这就要求人们遵守同一律,保持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的确定、 同一。如果违反了同一律,就会造成概念混乱,思想模糊, 从而无法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
从以上我们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违反了同一律对于概念 确定性、同一性的要求;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无 意与故意,混淆概念是无意识,偷换概念是故意, 二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①混淆概念: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之中将不 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②偷换概念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将不同的概念当 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逻辑规律中,有的是关于某种思维形式的特殊规律, 有的是适用于一切思维形式的普遍规律。例如,三段 论的规则,只适用于三段论推理,不适于直言命题对 当推理和命题变形推理,也不适用于各种复合命题的 推理,更不适用于有关概念和命题的问题。 逻辑基本规律是对于一切思维形式普遍有效的,即 是说,它们是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所要共同遵守 的。
混淆概念
1 、 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娘,你
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小姑娘 惊奇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 了吗?”
2、母亲:你和小张谈得怎么样,是否该订婚啦?
女儿:已经吹了。母亲:为什么? 女儿: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母亲:咋会没有共同语言?他又不是外国人
偷换概念
2、在命题方面,矛盾律的要求是不能同时肯定两个 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同真,必须肯定其中 有一个是假的。 [例1] 李平是优秀律师。 [例2] 李平不是优秀律师。 [例3]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是可信的。 [例4] 本案有的材料不是可信的。 [例5]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是可信的。 [例6]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不是可信的。 [例7] 如果甲的陈述可靠,那么,乙是作案人。 [例8] 甲的陈述可靠,但并非乙是作案人。
转移论题是指无意识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使议论离开论题所 犯的逻辑错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人非常喜欢发议 论,但是由于缺乏逻辑训练,所以在发议论的时候,往往东 拉西扯,使人不知所云。 与转移论题不同,偷换论题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用某 一论题暗中代替另一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比如,一个青年 犯了罪,他的母亲包庇他,就采用了偷换论题的方式。下面 是公安人员与她的对话:
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经常发生在辩论过程: 辩题:闲事该不该管 正方:闲事该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中 国的传统美德,应该弘扬。 反方:不该管,要管就管正事,闲事是无关 紧要的皮毛琐事,没意义。
2、转移论题与偷换论题
按同一律的要求,在人们的同一思维过程中,不仅要保持 概念的同一性,而且要保持论题的同一性,不能随意改 变论题,否则也同样会发生逻辑错误。
找阿凡提理发,但每次理完发后分文不付。 • 一天,他又请阿凡提理发。阿凡提给他理完发, 开始给他刮脸时问道: “老爷,您的眉毛还要不 要?” “当然要了!”财主回答说。 阿凡提嚓嚓两 下把他的眉毛剪了下来,交到他手里。财主很生气。 继续刮脸,阿凡提又问:老爷您要胡子么? 财主心 想,不能再上当了,慌忙地答道,“不要,不要,一 根也不要!” 阿凡提又是嚓嚓几下把财主的胡须剃 下来扔到地上说:“那好吧,如果不需要胡须就把 它扔掉。”财主气得目瞪口呆。 • 阿凡提故意违法同一律,利用偷换概念的手法惩罚 了这个吝啬鬼。
问:“你儿子犯了罪,你有什么说的?” 答:“我希望政府释放我儿子。” 问:“贩毒是不是违法?” 答:“还有人在贩!”这个母亲的最后一句偷换了论题。 因为公安人员的问题是“贩毒是不是违法”,她不回答公 安人员的问题,而是答非所问,说“还有人在贩毒”。很 明显,“贩毒是不是违法”与“还有人在贩毒”并不是同 一个论题,并且,证明还有人在贩毒并不等于证明她儿子 贩毒不违法,同时,还在贩毒的人尚未受到处罚也不能说 明她儿子贩毒不应受到处罚。这种答非所问就是一种偷换 论题的诡辩。
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在思维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 出现以下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与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是无意识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 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这种逻辑错误主要是由于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或 缺乏逻辑素养,不善于准确使用概念来表达思想 而造成的。混淆概念的错误常常在词义相近或一 词多义的情况下发生。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律、矛盾 律、排中律。 同一律保证思想的同一性,矛盾律保证思想 的无矛盾性,排中律保证思想的明确性。而同一 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则是思维有确定性的不同 角度的表现。在现实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确定 性即同一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是人们正确思想 的最起码的要求,所以,这三条规律在各类逻辑 思维形式中普遍起作用,成为最基本的逻辑规律。 原因二: ⑴三个基本的逻辑规律对于一切思维形式是普遍 有效的。 ⑵它们概括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
转移论题
1、甲:“你的儿子考上大学了吗?”
乙:“我的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 2、甲:你厂今年生产了多少部汽车? 乙:我厂今年生产的都是豪华型小轿车。
乙把“生产了多少部汽车”偷换成“生产了什么 汽车”,然后作答(答非所问)
转移论题
1、怎么能说人是由猴子变的呢?试问有那个人不
是父母所生,是猴子变的?又有哪一只猴子变成 了人? 所以,人类是由猿演变而来 的,这太荒谬了。 2、松鼠问题
第九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对思维形式结构的考察,是从它所表 现的思维的真假关系方面来进行的。思维形式结 构本身无所谓真假,但其中的变项代入具体内容 后,便形成了有真有假的具体思想。同一思维形 式结构在不同的代入下,成为有不同内容的具体 思想。这些具体思想事实上是真是假,即是否符 合客观事物情况,逻辑学并不能解决。 逻辑学关心的是,当变项代入具体内容时, 基于思维形式结构的不同,其真假情况所表现出 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在于:有一类思维形式结 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这类思 维形式结构称为逻辑规律。
如果说混淆概念是由于无意识违反同一律而发 生的逻辑错误,那么,偷换概念则是故意违反同一 律的要求,将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加以运用。 偷换概念是辩论中论敌经常使用的诡辩手段之一, 其目的在于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使人上当受骗。 例如,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是确定有罪与无罪的重 要界限,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往往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最后用“正当 防卫”偷换“防卫过当”达到逃避罪责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