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培训-岗前培训资料( 49页) ppt课件_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 (ECC)会议于2010年1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 的达拉斯举行。
▪ 提供了有效、简便易学、及最领先的复苏理 论、研究方法和实际经验。
2010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心脏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秒;观察病人胸部有无上抬。 ▪ 一次吹气完毕后,观察病人自主呼气,有气
流从病人口内排出。 潮气量为700~1000ml, 胸廓有起伏表示有 效通气
通气评估指标 ▪ 胸廓起伏运动 ▪ 感知吹(通)气时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胀产生抗力 ▪ 感知呼出气流
▲提倡使用隔离装置进行人工通气
ABC有效指征
触到颈动脉搏动、 瞳孔逐渐缩小、 口唇转红、 开始有自主呼吸等
▪ 急性呼衰:是指原来呼吸功能正常,由于突发 病或疾病迅速发展,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损 害,在短时间内引起呼衰。
2 诊断
3 快速除颤 Ds
▪ 终止VF最有效方法; VF在心脏骤停中 >80%
研究显示药物复跳可能性大大降低 ※ 2000建议: ▪ 发现SCA——立即Ds ▪ Ds进入BLS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 5min内快速Ds 是最优先目标
每延迟1min——成功率下降7~10%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 选择能量
首次200J, 然后300J, 最大360J, 可重复2~3次
步骤3:一手掌根 部放在按压区
步骤4:四指交叉抬起 不接触胸壁进行按压
频率与幅度
▪ 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 --2010
频率100次/分--2000
▪ 按压幅度为成人至少5 cm,儿童大约5cm,或 至少1/3前后径--2010
按压幅度为4-5 cm--2000
▪ 比例:单、双人:按压30次,通气2次 --2005
▪ 重大变革:从A-B-C更改为C-A-B
(包括成人、儿童、婴儿,不包括新生儿)
▪ 未经培训者单纯心脏按压,无需人工呼吸 --2010
▪ 持续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 一切操作让位,不可妨碍 / 中断ECCM
胸外心脏按压术
步骤1:取胸骨中下 步骤2:或胸骨与剑
1/3交界处
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
胸外心脏按压术
CPR 30:2 , 5个周期 (2分钟)
循环
心前区捶击
▪ 用于1分钟内目击心搏骤停或监护有室颤的病 人。
▪ 右手握空心拳,在胸骨下段上方25-30cm 高度,以中等力量垂直向下捶击1次。
▪ 大约可产生5-10J的能量,有时可中止室颤。
三、 急性呼吸衰竭
1 定义: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损,导 致缺氧或合并二氧化碳潴留(主要是外呼吸, 也包括内呼吸),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 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抬举下颌法
人工呼吸- B
▪ 确定有无自主呼吸:听,看 ▪ 操作者不能或不愿人工呼吸时,可单纯按压。
--2000
▪ 按压优先:原发性心脏骤停 ▪ 通气优先:窒息,溺水等低氧血症,新生儿
▪ 2010在程序方面弱化了原发心脏骤停时人工 呼吸的紧迫性,绝不是说弱化了人工呼吸的 重要性
2人工呼吸- B
▪ 口对口/鼻呼吸 捏闭病人的鼻孔。 ▪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 ▪ 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要求平稳),吹气1.5
1、突然意识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搏动消失。
具有上述两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心脏停搏5-10秒出现意识丧失; 20-30秒呼吸断续及停止; 60秒瞳孔散大; 超过5分钟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害。
触摸颈动脉
▪ 喉结水平向后, ▪ 旁开2-3厘米; ▪ 沿胸锁乳突肌前缘 ▪ 推荐于专业人士
(取消非医务人员 触摸颈动脉
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 诊断标准:突然意识丧失。10s (无咳嗽,无躯体活动,无刺激反应)
▪ 必须无呼吸-2000; 可有临终式呼吸-2005
▪ 去除了看、听、感觉呼吸--2010
▪ 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启动急救系统
▪ 安置复苏体位,仰卧硬平面 ▪ 呼救
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心脏按压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2 充电
电极板分别置于右锁 骨下和心尖部,
垫盐水纱布或涂导电 膏,用一定压力紧贴 胸壁。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3 放电
核对心律, 人员离床, 双手同时按 下放电钮。
继续除颤 后续治疗
2005年达拉斯流程图
无反应 ↓
开放气道,检查生命体征 ↓
CPR 30:2,直到除颤或监测 ↓
电击除颤 ↓
住院医师培训-岗前培训资料 ( 49页) ppt课件
一、心脏骤停
1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1、突然意识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搏动消失。
具有上述两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心脏停搏5-10秒出现意识丧失; 20-30秒呼吸断续及停止; 60秒瞳孔散大; 超过5分钟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害。
临床表现及诊断
--2000)
注意事项
▪ 10秒钟内不能明确有,即为没有。
(1)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妨碍 触及;
(2)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造成头部供 血中断;
(3)不要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
二、 心肺复苏(CPR)
现代cpr发展
▪ 现代cpr在50--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美国 心脏协会1974年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并逐 步完善。分别于1980、1986 、1992、2000 和2005年多次修订再版。
ABC并发症 ▪ 人工通气:最大问题是过多的通气量和快速
气流速率导致的消化道胀气,尤其在儿童。 明显的胃胀气可能增加胃返流,从而抬高膈 肌减少肺通气容量。 ▪ 胸外按压: 即使正确的胸外按压,也会有 部分病人发生肋骨骨折;其它并发症有:胸 骨骨折、胸肋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 肝脾裂伤、脂肪栓塞等。这些并发症可以通 过细致操作来减少,但不能被完全避免。
成人 15 :2 儿童 5 :1--2000
▪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1)下压与放松各占50%时间 (2)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用
身体的力量,而不是手臂的力量。 (3)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
的位置,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1 开放气道-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的头部位置 仰头抬颈法 仰头举颏法 清除气道内异物
▪ 提供了有效、简便易学、及最领先的复苏理 论、研究方法和实际经验。
2010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心脏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秒;观察病人胸部有无上抬。 ▪ 一次吹气完毕后,观察病人自主呼气,有气
流从病人口内排出。 潮气量为700~1000ml, 胸廓有起伏表示有 效通气
通气评估指标 ▪ 胸廓起伏运动 ▪ 感知吹(通)气时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胀产生抗力 ▪ 感知呼出气流
▲提倡使用隔离装置进行人工通气
ABC有效指征
触到颈动脉搏动、 瞳孔逐渐缩小、 口唇转红、 开始有自主呼吸等
▪ 急性呼衰:是指原来呼吸功能正常,由于突发 病或疾病迅速发展,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损 害,在短时间内引起呼衰。
2 诊断
3 快速除颤 Ds
▪ 终止VF最有效方法; VF在心脏骤停中 >80%
研究显示药物复跳可能性大大降低 ※ 2000建议: ▪ 发现SCA——立即Ds ▪ Ds进入BLS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 5min内快速Ds 是最优先目标
每延迟1min——成功率下降7~10%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 选择能量
首次200J, 然后300J, 最大360J, 可重复2~3次
步骤3:一手掌根 部放在按压区
步骤4:四指交叉抬起 不接触胸壁进行按压
频率与幅度
▪ 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 --2010
频率100次/分--2000
▪ 按压幅度为成人至少5 cm,儿童大约5cm,或 至少1/3前后径--2010
按压幅度为4-5 cm--2000
▪ 比例:单、双人:按压30次,通气2次 --2005
▪ 重大变革:从A-B-C更改为C-A-B
(包括成人、儿童、婴儿,不包括新生儿)
▪ 未经培训者单纯心脏按压,无需人工呼吸 --2010
▪ 持续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 一切操作让位,不可妨碍 / 中断ECCM
胸外心脏按压术
步骤1:取胸骨中下 步骤2:或胸骨与剑
1/3交界处
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
胸外心脏按压术
CPR 30:2 , 5个周期 (2分钟)
循环
心前区捶击
▪ 用于1分钟内目击心搏骤停或监护有室颤的病 人。
▪ 右手握空心拳,在胸骨下段上方25-30cm 高度,以中等力量垂直向下捶击1次。
▪ 大约可产生5-10J的能量,有时可中止室颤。
三、 急性呼吸衰竭
1 定义: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损,导 致缺氧或合并二氧化碳潴留(主要是外呼吸, 也包括内呼吸),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 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抬举下颌法
人工呼吸- B
▪ 确定有无自主呼吸:听,看 ▪ 操作者不能或不愿人工呼吸时,可单纯按压。
--2000
▪ 按压优先:原发性心脏骤停 ▪ 通气优先:窒息,溺水等低氧血症,新生儿
▪ 2010在程序方面弱化了原发心脏骤停时人工 呼吸的紧迫性,绝不是说弱化了人工呼吸的 重要性
2人工呼吸- B
▪ 口对口/鼻呼吸 捏闭病人的鼻孔。 ▪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 ▪ 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要求平稳),吹气1.5
1、突然意识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搏动消失。
具有上述两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心脏停搏5-10秒出现意识丧失; 20-30秒呼吸断续及停止; 60秒瞳孔散大; 超过5分钟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害。
触摸颈动脉
▪ 喉结水平向后, ▪ 旁开2-3厘米; ▪ 沿胸锁乳突肌前缘 ▪ 推荐于专业人士
(取消非医务人员 触摸颈动脉
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 诊断标准:突然意识丧失。10s (无咳嗽,无躯体活动,无刺激反应)
▪ 必须无呼吸-2000; 可有临终式呼吸-2005
▪ 去除了看、听、感觉呼吸--2010
▪ 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启动急救系统
▪ 安置复苏体位,仰卧硬平面 ▪ 呼救
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心脏按压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2 充电
电极板分别置于右锁 骨下和心尖部,
垫盐水纱布或涂导电 膏,用一定压力紧贴 胸壁。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3 放电
核对心律, 人员离床, 双手同时按 下放电钮。
继续除颤 后续治疗
2005年达拉斯流程图
无反应 ↓
开放气道,检查生命体征 ↓
CPR 30:2,直到除颤或监测 ↓
电击除颤 ↓
住院医师培训-岗前培训资料 ( 49页) ppt课件
一、心脏骤停
1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1、突然意识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搏动消失。
具有上述两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心脏停搏5-10秒出现意识丧失; 20-30秒呼吸断续及停止; 60秒瞳孔散大; 超过5分钟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害。
临床表现及诊断
--2000)
注意事项
▪ 10秒钟内不能明确有,即为没有。
(1)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妨碍 触及;
(2)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造成头部供 血中断;
(3)不要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
二、 心肺复苏(CPR)
现代cpr发展
▪ 现代cpr在50--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美国 心脏协会1974年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并逐 步完善。分别于1980、1986 、1992、2000 和2005年多次修订再版。
ABC并发症 ▪ 人工通气:最大问题是过多的通气量和快速
气流速率导致的消化道胀气,尤其在儿童。 明显的胃胀气可能增加胃返流,从而抬高膈 肌减少肺通气容量。 ▪ 胸外按压: 即使正确的胸外按压,也会有 部分病人发生肋骨骨折;其它并发症有:胸 骨骨折、胸肋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 肝脾裂伤、脂肪栓塞等。这些并发症可以通 过细致操作来减少,但不能被完全避免。
成人 15 :2 儿童 5 :1--2000
▪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1)下压与放松各占50%时间 (2)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用
身体的力量,而不是手臂的力量。 (3)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
的位置,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1 开放气道-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的头部位置 仰头抬颈法 仰头举颏法 清除气道内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