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岭居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长岭居城市设计说明书
一、认知篇
1.规划背景
,中国第三大城市,岭南文化的兴盛之地。

长岭居,位于萝岗区,是东部山水新城的重要组团。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市、萝岗区的城市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拟在萝岗区选址建设高端的、具岭南风格的大型低碳居住区,为企业家、海归精英、科技人才提供高端居所—长岭居,规划人口20余万人,以承接老城区疏解的人口,促进萝岗中心区的职住平衡,实现与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的共同协调发展。

本设计在《东部山水新城总体规划》、《长岭居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为依据及城市设计框架的指导下,营造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宜居城区。

2.现状概况
2.1规划围
总体城市设计围用地面积共3490公顷,其中,一期详细城市设计围用地面积约4.35平方公里。

规划用地北至广汕公路,南至广惠高速公路,西至萝平路,东至永和大道。

2.2区位分析
(1)从层面分析,项目位于30分钟生活圈,利于承担中心城区居住、研发、商业服务等功能外溢。

(2)从东部山水新城层面分析,长岭居是东部山水新城的重要组团,可以依托地铁21号线,成为东部山水新城TOD开发走廊的服务节点之一,为东部山水新城中新知识城、科学城、永和工业区等产业高地提供优质的城市及居住配套。

(3)从萝岗区层面分析,长岭居依托广惠高速、广汕公路、长岭路、永和大道等区域性干道,地铁21号线以及萝岗区捷运系统,与萝岗中心区及各功能组团联系便捷,利于促进萝岗区职住平衡。

2.3人口、产业状况
(1)人口
规划区围涉及岭头、水西、长平、贤江、禾丰五村农村居民点,户籍人口共计6951户,16446人。

(2)产业
农业方面,规划区主要以甜橙,荔枝等特色水果品种种植为主,另有部分水产养殖。

工业方面,长岭居围现状工业主要集中在规划区东部的永和工业区,主要有五类:仓储物流类、工业化工类、机电科技类以及汽配加工类,每类分别大约有3、8、11、10、5家,共约37家。

长岭路沿线零散分布少量低附加值工业企业。

服务业方面,长岭居围服务业主要为餐饮、住宿,主要沿长岭路及围绕水声水库、市干部疗养院分布。

2.4现状建设情况
现状建筑总面积约296.76万平方米。

规划围主要以村民住宅和工业建筑为主,其中旧村住宅约143.1万平方米、工业建筑约114.61万平方米,其余为商业建筑、公共服务设施、新村安置用房等。

规划区主要有长平村、岭头公司、水西村、贤江村、禾丰旧村五个村庄。

根据统计,五个村庄的总建设量共计:143.1万平方米。

在本次规划区,岭头公司共有茅坦村、斗岗村、羌洞村等7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26.67万平方米;水西村共有水东村、华丽村、元贝村3
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25.00万平方米;长平村共有山塘社、屋角社、高田社等5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18.59万平方米;贤江村共有贤一、贤二、贤三3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41.5万平方米;禾丰旧村总建设量为31.34万平方米。

现状的村庄建筑类型基本以村民住宅为主,村民经济物业建筑量非常少:岭头村的物业量为0.86万平方米、贤江村的物业量为1.5万平方米,禾丰村物业1.8万平方米,合计4.16万平方米。

目前上述村庄都在推进“三旧”改造工程,其中岭头村部分安置区正在建设当中,已建设量约为4.8万平方米。

禾丰新村已建设完成,建筑量为17.11万平方米。

2.5土地利用现状
2012年底,规划区总用地面积3490.41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77.86公顷,占总用地的10.83%;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65.48公顷,占总用地的4.74%;非建设用地2947.07公顷,占总用地的84.43%。

(1)居住用地
规划区共有169.5公顷居住用地,其中村庄居住用地为165.48公顷,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较少,仅在永和街道有4.02公顷二类居住用地。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现状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总计75.0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例约为19.85%,比例较高;用地的类型主要包括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等。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现状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计1.4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约为0.37%,规模严重不足;用地主要分布在几个现状旧村,基本为村物业建设用地,商业设施类型缺乏,物业档次较低。

(4)工业用地
现状工业用地总计224.5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为59.43%。

一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规划区东边长岭路南侧;二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永和工业区。

(5)绿地
现状绿地面积共计5.29公顷,约占总建设用地的2.25%,人均公共绿地仅为约3平方米,公园绿地缺乏。

(6)公用设施用地
现状有32.61公顷的公用设施用地,主要为其他公用设施用地(施工)。

(7)村庄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主要为村庄居住用地,用地规模为103.5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约为44%。

现状村庄居住用地多为村民自建住宅用地,受地形制约布局十分零散。

2.6现状用地主要存在问题
(1)由于位于城市郊区,该片区没有一个明显的城镇中心,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地块均较为零碎,各类用地之间联系较差。

(2)规划区建设用地主要沿着城市主干道——长岭路分布,沿广惠高速和北二环高速存在少量村庄用地,该区依托交通干线发展的带状特征十分明显。

(3)除永和片区建设用地较为集中外,其他建设用地零星分布于景观较好的山区,受周边山体、水域等用地的影响,布局较为自由。

(4)规划区的存在用地混杂情况,部分工业用地穿插于住宅用地之间,对居住环境影响较大,同时不利于交通组织。

2.7生态资源
本片区拥有众多的自然生态要素,生态资源丰富。

规划区三面靠山,分别为帽峰山余脉、油麻山余脉、萝峰山,有南岗河、水声涌、永和河等水体资源,植被覆盖率较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生态条件。

帽峰山余脉、油麻山余脉、萝峰山自然绿化植被良好,规划区还有明冼山,百眉山、青梅山等自然山体,为本区域重要的自然山体生态屏障。

规划区地形变化丰富,高低不一的山体、丘陵,微丘陵地形成为该区域的主要地表形态和生态基质,对山体、丘陵的保护与利用也是维持区域生态友好的重点所在。

2.8自然要素分析
遵循设计结合自然的原则,分别对项目地块的高程、坡度、坡向、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进
行因子分析,再通过多因子叠加进行土地适建性评价。

(1)高程分析规划区现状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北高中间低,形成有特色的山谷地形。

规划建议保留大部分240米以上山体,对部分地区需采用分台方式处理,提高城市建设模式对地形的适应性。

(2)坡度分析规划区坡度以陡坡为主,约60%以上地区坡度大于25%,对于坡度大于25% 的地段不建议进行集中式城市开发,可结合地势布局山地建筑。

总体地块破碎程度较高,对城市建设造成一定影响,建议采用分块组团模式开发建设。

(3)坡向分析地块坡向以东南及南向为主,较少西向,利于居住建筑布局,其中东向,南向等向阳坡上的住宅建筑间距可以相应缩短,背阳坡则需适当加大。

(4)植被分析规划区植被覆盖度高,生态条件良好,植被以林地与灌木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地块高程较高与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带,灌木从主要分布在谷地以及台地。

建议规划保留区林地作为主要生态图斑。

2.9道路交通现状
(1)道路交通现状
现状区主要区域性道路包括广汕快速路、广惠高速、长岭路(永顺大道)、永和大道等,对外交通便捷。

区用地以林地、园地为主,用地尚未开发,路网尚未成系统;部道路主要以乡村小道为主,通行能力较低。

(2)公共交通现状
现状区共设置有7个公交总站,即长平总站、元贝村站、岭头总站、贤江总站、禾丰新村总站、环岭路总站和华峰寺总站。

公交线路主要沿着长岭路、广汕路、新丰路等主要道路布设,以区中小巴士为主,发车间隔较长,公交出行不便。

(3)其他交通设施
现状区共设置有1处加油站,即贤江加油站,位于长岭路(永顺大道)与新丰路路口南侧。

2.10公共设施现状
(1)商业服务设施
规划区仅有少量社区商业设服务施,档次普遍较低。

(2)医疗卫生设施
除永和片区有卫生服务站,部分村庄有少数卫生站或私人诊所,市干部疗养院。

(3)文化体育设施
文化休闲设施——开发区外商活动中心。

(4)教育设施
规划区现状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小学2所,幼儿园一所,教育设施配套不足。

其中南方中英文学校(九年一贯制),属于全日制中英文寄住宿学校,该校区设有幼儿园、小学、中学。

(5)社区服务与行政管理设施
规划区主要隶属两个街道办事处:萝岗街道办和永和街道办,街道行政中心均不在规划区。

2.11设计条件与要素
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广汕快速路、广惠高速路、北二环高速路、永顺大道、永和大道等。

规划区有建设中的轨道21号线、规划的轨道6号线延伸线、规划的T1、T4捷运线,相关轨道站点是规划区重要的交通节点。

规划区东部有大量工业企业单位入驻。

西部的气象站对临近区域的建筑高度提出了控制要求。

规划区有长平客运站、奥园春晓等9个已发件或拟出让项目。

规划区已发件道路有水西环路、外环路、长平路、元贝路、萝平路等。

3.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3.1《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城市性质
,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省会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枢纽。

提出了六大总体发展战略
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公交优先,倡导绿色、低碳。

优化公共中心体系。

提升“花城”、“绿城”、“水城”魅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6)从粗放到集约,强化组团发展——重点疏解中心城区人口、优化用地开发强度,引导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的相对平衡
3.2《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11-2020)》
(1)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六大策略
错位互补,组团分工、优化配套,以人为本;
网络互联,疏解交通、生态保育,集约建设;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岭南特色,山水格局;
(2)提出了“123”的城市空间结构
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方针,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拓展增长走向优化提升,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

3.3《东部山水新城总体规划》
(1)城市性质
东部宜居新城区、珠三角的休闲旅游示区、国家级创新中心与高端产业聚集区。

(2)城市职能
世界一流创新基地和高端生产服务中心、国家级尖端科技园区、国际级科技教育资源高地,是构建国家级创新中心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以珠三角都市区为主要客源地,形成以世界一流的主题公园、独具岭南特色的山水休闲旅游区和生态观光旅游功能为主的都市休闲旅游示区。

商业购物、居住生活、交通集散、综合服务等功能的东部核心功能区,促进东部地区的整合和东部宜居新城区的建设。

发展目标:以创新经济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山水特色和岭南特色明显的宜业宜居宜游现代新城区。

(3)人口与用地规模
到2020年城镇总人口为145万总计145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67.2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5.4平方米。

(4)发展策略
产业方面:南部滨江地区对存量产业发展轴线进行整合提升;中部和南北向以增量提升为主,形成“一纵两横”的产业发展格局。

分别为南部-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轴、中部-城市创新产业发展轴、南北-区域创新产业发展轴。

交通方面:在南部交通现有廊道的基础上,新增两条交通廊道,构建三条交通廊道支撑发展的格局。

生态方面:利用森林公园等山林资源,构建东部地区两横两纵的生态廊道
特色方面:以自然山水形态为基础,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绿色建筑技术和岭南特色,发展都市型旅游,促进高素质人才的集聚。

(5)空间结构
山水新城空间结构为三组团,长岭居处于西部组团东北部
西部组团以科学成为核,功能为强化生活服务,总面积为171.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3.94平方公里;长岭居围主要承担居住与生活服务职能,规划土地利用以林地(E4),二类居住用地(R2)以及教育科研用地(C6)为主,靠近永和工业区的地方规划部分工业用地。

4.认识与发展前瞻
4.1城市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次城市设计,以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着眼于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以触媒项目为突破点进而推动片区全面发展;合理调控土地开发,引导土地利用均衡有序发展;推动新城建设。

(2)建设良好的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地形地貌、水体处理,显现山水城市特色;
(3)结合山水自然环境,创造适地、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空间形态。

4.2本次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问题一:功能定位
《市东部山水新城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并未明确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尽管上版规划《·萝岗长岭居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已提出功能定位,但如何结合外部环境、自身资源禀赋等相关定位要素的深入分析,对规划区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是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问题二:系统梳理
规划区现状工业企业用地分布零散,部绿地系统与区域生态格局缺乏有机联系,永顺大道作为快速路的性质对规划区功能整体性发挥造成不利影响,部道路交通组织因受山地地形限制而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因此,如何整合现有工业用地,加强部绿化景观系统与区域生态的有机联系,梳理外交通,是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二。

(3)问题三:城市形象塑造
规划区不仅具备丰富的山水资源,而且因拥有“羊城八景”之一的萝岗香雪而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如何将山水资源融入到现代生活的居住环境中体现山水居住特色,通过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岭南人文精神、通过构建城市地标塑造城市门户形象,是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三。

(4)问题四:土地价值提升
在规划区新的定位、系统梳理、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盘活城市经营性用地价值,如何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如何发掘并创造新的土地价值提升方法,是本次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之四。

5.相关理论研究
5.1生态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美好、健康、和谐的城市。

其涵主要有:和谐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高效性——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将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共生;
持续性——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保证后代人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整体性——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区域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共享技术资源,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建立区域生态平衡。

案例分析:中新天津生态城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

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注重与周边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及政策的协调,实现区域协调与融合。

5.2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容。

本次规划设计运用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
论和原理对片区城市生态网络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确定了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格局。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对重点生态斑块和廊道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5.3触媒理论
城市触媒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触发剂”,在城市建设中将它作为新元素导入后可以迅速激发相关元素发生反应,就是通过某一个项目的开发能够立刻引起其它项目的连锁式开发。

城市触媒理论的核心容是“城市触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城市建设产生激发、引导和促进作用。

本次设计主要将城市触媒理论运用于部产业——触媒点——如何激发整个片区的活力的问题上,设计的一个个触媒点犹如一颗颗珍珠般照亮整个规划片区。

5.4新城市主义理论
新城市主义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的城市发展模式。

其核心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在半径围建设中高密度住宅、混合住宅及服务配套设施,达成复合功能的目的。

一般新城面临的发展问题是:用地功能及开发模式单一,城市的活力不足,区域无供居民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

“新城市主义”鼓励精明的交通体系与城市格局:利用公共交通系统,混合集中的服务配套设施靠近中心站点,便于步行到达,其次按照半径距离提供类型、价格不一的住宅,满足多类人群使用,是一种合理的城市建设的策略方法。

其经典模式为TOD与TND两种模式。

TOD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这个概念最早是为了解决二战后期美国城市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指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以及巴士干线,主要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m~800m(5min~10min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为一身的“混合用途”。

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均可用于建造TOD模式。

TND指以邻里作为社区的基本单元,邻里之间以绿化带分隔。

每个邻里的规模约16~81公顷,半径不超过0.4公里。

可保证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在3分钟步行围之,到中心广场和公共空间只有5分钟的步行路程,会堂、幼儿园、公交站点都布置在中心。

每个邻里包括不同的住宅类型,适合不同类型的住户和收入群体。

以网格状的道路系统组织邻里,可以为人们出行提供多种路径的选择性,减轻交通拥挤。

5.5城市意向理论
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借助于认知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分析结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和认知图是综合的基础之上:提出城市意象的塑造由“标志物、节点、路径、边界、区域”五形象要素控制。

路径: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

如街道、小巷、运输线,其它要素常常围绕路来布置边。

边界:指不做道路的线性要素,“边”常常有两个面的分界线,例如河岸、铁路路堑、围墙所构成。

区域:中等或较大的地段,这是一种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部”的体验。

节点: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的交叉口、方向变换之处;一伙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的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

标志:城市中的点状要素,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考物,但不能进入,通常是明确而肯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建筑物、构筑物等。

有时树木、店招乃至建筑物细部都可视为一种标志。

5.6山地城市学理论
山地是地貌类型的一种,是具有一定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地貌类型。

山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山地包括低山、、高山、极高山;广义的山地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中国陆域面积地占70%以上。

对于山地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建造与平原地区肯定有所不同。

山地城市学理论由大学黄光宇教授提出并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城市规划、道路系统、生态设计、房屋建筑等多个方面,针对山地特定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环境条件,采用适宜的规划设计方法。

二、设计篇
1功能定位与设计理念
结合上位规划、区域环境及场地特征,确定长岭居的功能定位为:
东部山水新城的生态宜居示区,集高端居住、研发办公、疗养度假、体育休闲、文化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区。

本设计旨在整合现有生态景观资源,构建沟通山水的绿道生态网络,凸显山地特色,传承岭南文化,因此,我们的设计理念是:
岭南水院、诗意山居。

2总体设计策略
2.1空间策略:轴心联动发展
区域层面——“三心联动,区域协同”
从空间上看,萝岗长岭居地处知识城、科学城以及永和开发区三大功能片区辐射围的的中心地段,在空间上具有“三心联动,一体发展”的巨大优势。

从功能上看,科学城以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服务业,以及计算机、光电子等先进制造业为主;知识城以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会议会展为主;永和开发区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生活服务为主。

萝岗长岭居应协调“三心”功能,寻找区域空间的协同发展。

城市层面——一轴六片,四心联动
“一轴”是指贯穿东西的永顺大道,是带动长岭居与整个东部山水新城区域协同的空间发展轴。

“六片”是指由生态廊道所划分的三大城市片区以及与城市融合的三大生态片区。

其中三大城市片区包括西部片区、中部片区以及东部片区;三大生态片区包括帽峰山生态片区、油麻山生态片区以及萝峰山生态片区。

“四心”是指引领区域发展,推动片区共融的四大重要功能中心,包括西部片区的总部基地及商业服务中心,中部片区的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东部片区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产业配套服务中心。

2.2生态策略:构建生态网络
区域层面——构建区域生态格局
规划在东部山水新城围构建“三片、四廊、多楔”的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三片:中部的帽峰山脉生态片、北部的福和山脉生态片以及罗浮山余脉生态片,是区域重要生态绿地,规划围绕三片建设东部山水新城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区,严格实施积极的生态保育措施。

保护片区的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规划在中部组团的北侧建设东部湿地公园。

四廊:规划在三个组团之间、三个组团与外围组团之间设置四条生态廊道,分别为西部生态廊道、中部生态廊道、中新生态廊道、朱村生态廊道。

为东部山水新城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规划建设镇龙郊野公园与中新郊野公园。

多楔:外围的生态环线向各组团部渗透的绿楔。

规划区位于山水新城的中西部,北侧紧靠帽峰山生态片,东侧紧邻中部生态廊道,借助区域生态结构骨架,形成片区不同级别的生态绿化结构,如强化帽峰山生态片与中部生态廊道的连接,建立良好的生态网络。

部层面——构建部生态网络
构建“三山两廊,水绿交融”的生态网络体系
具体措施:“显山、露水、扩廊”
根据现状水系走势和水文分析,串联整合基地水体,形成水声水库、水声涌、珠山涌等多处水系,结合滨水绿地乃至整个绿地系统营造“水绿交融”的生态环境。

显山——留山+露山
自然山体在城市空间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山地城市设计方法,按山体体量、高度、位置等的不同,采取适宜的处理方式。

在城市空间中凸显山体可采取留山、露山,以及通过建构筑物强化山体等手法。

保护好周边山体,将中间生态廊道建设成为城市生态休闲公园。

露水——水库、河流
深度挖掘“水”的概念涵,通过对滨水的梳理,从多角度丰富滨水地区的空间、功能和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