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2课 文艺复兴》学案
高二历史《文艺复兴》的教案设计
![高二历史《文艺复兴》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14b21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7.png)
高二历史《文艺复兴》的教案设计
高二历史《文艺复兴》的教案设计
一、概念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①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戏剧家莎士比亚.
②法国作家拉伯雷著有《巨人传》。
③德意志人文主义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著有《愚人颂》。
④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著有《堂吉诃德》。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兴起的条件:
①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②生产经验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2)成就:
①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否定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②德意志学者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③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实践,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④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是卓越的思想家,他们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原创] 最新
![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原创]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013c5f10975f46527d3e1a1.png)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性质、范围和发源与意大利的原因。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概况。
3.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天文学革命的成就,思想家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
【能力培养目标】1. 分析文艺复兴背景及实质,引导学生认识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文艺复兴涉及的人物、事件、作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 通过本章有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1. 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以此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 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事例的介绍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的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
3. 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
难点: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法:1.讲解法。
对于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由于涉及世界古代史的知识,所以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结合相应的背景材料,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表格归纳法。
对于意大利与西欧诸国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让学生读书,然后以时间为经线,空间为纬线,分门别类,自己用表格归纳之。
引导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成果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特征的。
3.媒体演示法。
对于人文主义的理解与认识,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为此借助多媒体手段,将文艺复兴前后的文艺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鉴赏的同时,注意创作风格的变化,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以图片(例如达芬奇的绘画)、视频剪辑(例如《罗米欧与朱丽叶》电影)等形式,创设课堂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过程和课后反思.docx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过程和课后反思.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40cfe55227916888586d727.png)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教案《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过程和课后反思《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过程和课后反思课题的选择。
我之所以选择《文艺复兴》这个课题,出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考虑高二学生上课的进度;二是今年上半年我在为人教社录制历史课的时候,曾经有过讲这节课的打算,后来由于时间的关系和课题范围的关系,录制的是另外两节课。
但对该节课的一些基本想法一直在心里挥之不去;三是由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专业性强、理论性高、思想深,究竟如何上好必修(三),一直是教师们在平时教学中感到非常困惑和棘手的问题。
希望我的这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四是诚如大家所知,新教材无论是从体系上和内容上,与旧教材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人教版在该课内容叙述上却与旧教材相差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如何体现新教材模块体系的特点和把握课标要求呢?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想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这节课展示出来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确定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标解读,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
对此,我认为只有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直接欣赏和解读,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最初的想法是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做几组欣赏对比,也许会更加直观。
无奈中世纪的作品并不多见,再由于时间的久远和中文翻译的原因,大多略显晦涩,并不利于学生解读。
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我只安排了一组美术作品的比较。
其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诚如大家所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相当丰富的,所以我大量的工作就是在寻找和筛选具有典型性的、通俗性的文艺作品。
比如:《草地上的圣母圣子》就是在我查阅了几十幅圣母和圣子美术作品后选中的。
体现历史学科特色。
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课标要求,停留于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这堂课似乎有点象语文课,或者是美术欣赏课。
究竟如何体现新课程的历史学科特色呢?我随即又设计了另外两个片段:“解读文艺复兴背后的历史(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文艺复兴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文艺复兴的意义)”。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9820ea4b73f242326c5fa2.png)
第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第12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目标与结构《程标准》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网络结构:※精析与探究:.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这绝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此,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先进知识分子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
这是其前提条。
不仅如此,意大利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
首先,14、1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另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
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就其实质而言,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2.概述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文艺复兴》历史课教案
![《文艺复兴》历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572b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5.png)
《文艺复兴》历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和核心思想。
熟悉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及其代表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历史意义,能够分析其对欧洲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以及近代世界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图片、文学作品选段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讨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和表现,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比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化、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研究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打破了中世纪的精神枷锁,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文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和卓越才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历史意义。
难点深入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全面认识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各个层面的复杂影响,以及它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清晰的脉络认识。
史料分析法: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艺术评论等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朗诵音频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就,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高二历史教案-文艺复兴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文艺复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d2c9c067ec102de3bd8981.png)
文艺复兴教案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地区、性质、核心思潮及其评价;2、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3、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早期和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评价;4、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的时间;5、英国、法国、德意志、西班牙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地位、作品;6、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开始的领域;7、天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其科学成就、意义;8、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思想家。
【知识结构图解】一、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14——17世纪2、地区:欧洲3、性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4、过程: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5、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①内容: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②积极作用: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③负面影响: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首先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①经济根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②社会根源: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后,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学者逃到意大利,带去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古籍。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经过时期人物作品内容评价最早但丁《神曲》揭露了教会的贪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乔托壁画以宗教题材为主刻画了人物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的世俗世界。
是欧洲绘画之父(近代绘画的奠基者)早期彼特拉克最先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揭露教会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人教版历史高二年级《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二年级《文艺复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46f417b90d6c85ec3ac67b.png)
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能力方面:(1)培养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
(3)分析、比较和评价文艺复兴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
(4)鉴赏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作品。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这一问题是理解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认识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
(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
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难点分析: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在讲解时可以适当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
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课堂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布置在美术、文学方面有专长、有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关于《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某一剧作(建议从《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中选择一部)中的情节、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师:(板书课题)有谁曾经阅读、欣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或者听说过哪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或者科学成就?生:(若干学生分别说出)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师: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https://img.taocdn.com/s3/m/76a429b780eb6294dc886c1f.png)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主要讲述西方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这一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思想内涵,进而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名画赏析,从图片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感受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重点: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难点】难点:体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艺术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等。
【学习方法】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阅读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去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思路导课:展示图片: 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看人物神态给你什么感觉?----幸福、安详中世纪作品,看人物神态给你什么感觉?-----呆滞、萎靡从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状态。
思想是时代发展的方向标。
思想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和斗争。
公元前5世纪左右,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东西方人类思想都进入繁荣时期。
东方的中国出现百家争鸣,西方的古希腊出现人文精神,东西方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研究人和社会,但古希腊人文精神更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从5—13世纪末,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为什么说黑暗呢?欧洲人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一、体味中世纪黑暗根据上面的话,下面哪些词能反映中世纪人的精神状态。
禁欲苦行压抑人性愚昧迷信麻木顺从神权至上过渡:现在你能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说中世纪精神黑暗?人的主导地位被淹没,神主导一切。
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尊严、不能随欲而行的时代。
这严重阻碍了欧洲社会进一步发展,冲破神学阻碍已成必然。
文艺复兴运动历史教案
![文艺复兴运动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ab3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d.png)
文艺复兴运动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想、艺术特点和文化成就。
3.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能力,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中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状况。
2. 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地点: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
3.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等。
4.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科学探索。
5. 文艺复兴运动的艺术特点:现实主义、古典主义、个性鲜明。
6. 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成就: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我国的传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作品,如《神曲》、《蒙娜丽莎》、《大卫》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评价文艺复兴运动,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曲》和《蒙娜丽莎》等作品,引发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3. 分析: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艺术价值。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在我国的传播情况。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深度。
3. 作业反馈:分析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文艺复兴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文艺复兴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4088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4.png)
文艺复兴——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激发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文艺复兴。
2.文艺复兴的背景讲解意大利在地理大发现、商业繁荣、政治分裂等方面的特点。
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强调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神权思想的反动,追求现世幸福和人性解放。
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介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及其作品。
讲解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分析这些人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4.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作品。
分析这些作品在艺术技巧、表现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创新。
强调文艺复兴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5.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特点,如人文主义、科学精神等。
分析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影响。
强调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变革。
6.课堂小结强调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7.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
四、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作品图片。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生平介绍。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特点、历史意义等相关资料。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第12课 文艺复兴学案
![第12课 文艺复兴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76781a52d380eb62946d21.png)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明确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教材分析:《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是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代人文精神发展史的重要历程,在人类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内容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巨匠及其作品为主线,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冲破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实现了西方思想领域从古代神本主义向近代人本主义的重大转变。
学习本课时让学生在欣赏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把握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及其思想内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注重人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同时推动学生树立人文主义的价值信念,养成“以人为本”的现代公民意识和思想素养。
3、重点难点:重点: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艺术家人文思想的体现。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4、概念阐释: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
文艺复兴宣扬个性解放、尊重人、爱人等人文主义思想,用资产阶级的“人道”反对封建阶级的“神道”,用资产阶级的纵欲主义反对封建阶级的禁欲主义。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
【自主学习】一、文艺复兴背景——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与对外观察都一样——一直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的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他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2:14、15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https://img.taocdn.com/s3/m/6cf78244f7ec4afe04a1df39.png)
但丁
彼特 拉 克
《神曲》
歌颂现世生活,对教皇 为代表的教会僧侣的腐 败丑恶进行了无情揭露。 被称为“人曲”
“人文主义之 父”
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 化之先。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文艺复兴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 用写实的绘画揭露人性 《蒙娜丽莎》
突破“圣像图”画法, 善恶
15 世 纪
艺术 “后三杰 米开朗 《大卫》 ” 基罗 《摩西》 (意大利 ) 《西斯廷圣 拉斐尔 母》
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 志和精神气质。被誉为 “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描绘的圣母慈祥幸福,像是 一位普通母亲,不像以前的 圣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接 近
16 世 纪
塑造的人物富有个性, 戏剧 莎士比 《哈姆雷特》 反应了人生矛盾的多样 (英国) 亚 等 性和复杂性。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文艺复兴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一、追寻文艺复兴之源,认识文艺复兴实质
• (3)思想上: • 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约千年之久,人们生活 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文精神的蒙昧之中;当时 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 (4)历史传统: • 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古希腊 、古罗马 文化的遗存。 • (5)直接原因: •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 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文艺复兴
• 3.(2008· 广东单科1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 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 •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 C. 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 4.(2008· 山东文综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 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 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文化史第12课文艺复兴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文化史第12课文艺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88503d5a5727a5e9856a6184.png)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编号:06 使用时间:2016.09.21 编制人:周爱花董智超张涛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小组:姓名:评价探究案【学习目标】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分析文艺复兴的原因,结合文学、艺术作品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发展,人们要求冲破中世纪以来基督教会的束缚,人文主义者都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掀起了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探源文艺复兴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下贱的。
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中世纪的宗教画 13——14世纪的意大利毛纺织手工业工场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致命瘟疫,它被称为黑死病(即鼠疫)。
据估计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约2500万人(1347—1351年间),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罗马帝国保留了诸如大斗兽场等辉煌建筑;12世纪以来,东西方学者从希腊文尤其是通过阿拉伯文把古代典籍译成拉丁文的工作一直在进行。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大批学者携古代典籍流亡意大利,“给惊讶的西方展示一个新世界”。
根据材料和图片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二、感受文艺复兴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十日谈》《西斯廷圣母》《哈姆雷特》,回答下列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部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三、回味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思考:根据背景和上述材料分析文艺复兴的实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2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2课 文艺复兴》学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2课 文艺复兴》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01c828f78a6529657d531b.png)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3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4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C11、(08年广东单科,1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文艺复兴开创的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席卷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就连一些原本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开始运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来思考问题,从而揭开了公开挑战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的活动序幕。这就是历史著名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下课《宗教改革》。
6、代表人物(2):意大利后三杰(艺术三杰):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处于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开创了艺术的新时代出的口号。
(2)米开朗基罗。代表作。
(3)拉斐尔。被称为,代表作。
7、代表人物(3):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他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其作品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代表作。
A.封建统治阶级加强文化专制统治
B.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C.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意识形态的斗争
D.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C10、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所创作的作品最大的相同点是
A.体现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f1f0d5ad15abe23492f4d27.png)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历史图册。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其中的问题。
2、导入:中山装;中西文化的交汇和碰撞3、展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有目标,就有动力。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1、课堂展示:(见课件)2、合作探究一:为什么“小破孩”能冲破传统的藩篱?3、合作探究二:你能给大家列举一下报刊与电影方面的发展吗?它们的普及起到什么作用?4、合作探究三:你能不能从小丫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呢?学习中有什么感受,写下来吧:学会合作,你就成功了一多半!【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1、关于从晚清到民国时期,我国服饰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B.清末民初,有人穿着西装祭孔,有人竟女扮男装C.清朝官员服饰制度相当严格,一直没有变化D.随民国政府颁布礼服形制,新服饰推广开来A2、下列现象在清末民初不可能出现的是()A.穿西装祭孔子B.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C.青年男女可光顾音乐茶座D.一家老少在家中看电视B3、以下发生于晚清时期的有()A.政府官员与外国人握手寒暄B.政府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C.新式婚姻逐渐被大多数年轻人接受D.简洁的丧葬礼仪在农村相沿成习C4、以下说法属于近代中国民居发生的变化有①在租界地区最早出现了西式建筑②在南方城市出现了中西合壁的里弄住宅③在一些大城市出现别墅式住房④许多大城市的边缘地区出现一些棚户区和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贫民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C5、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的变化反映了:①近代前期的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②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③中国服饰的改革是中西合壁的产物A. ①②B. ①③C. ②D. ①②③C6、清军入关后,出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随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汇而出现的B.清统治者观念改变C.人民斗争的结果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知识梳理归纳总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预习案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预习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30136603d8ce2f01662318.png)
必修三导学案编号:18 编制:李超使用时间:10.11审核:审批: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专题三西方“人”的觉醒主题二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预习案班级:小组:姓名:评价:【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文艺复兴三杰、莎士比亚的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预习目标】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不同时期涌现出的文化巨匠的人文风采。
【情景导入】14-15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崇尚理性和科学,关注对人、社会与自然的研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在这些文艺复兴巨匠身上无不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彩。
【问题引导】材料一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22页)。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着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宗教传统桎梏。
在社会上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和历史文物,重新研究已被湮没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
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
——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1.根据材料,结合对课本的研读,分析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
材料二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压制。
14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资本主义的摇篮意大利兴起,无论思想家、文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高举“人文主义”旗帜,以其诗作、画作、剧作宣传人性,抨击教会的虚伪,帮助人们冲决宗教神学的网罗,从上帝的羔羊变为独立的人。
2.依据材料,研读课本,写出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巨匠的是如何弘扬人文主义的?(至少五个)材料三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束缚,使文化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2课探究案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2课探究案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https://img.taocdn.com/s3/m/626b0dc60029bd64793e2c18.png)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专题三西方“人”的觉醒主题二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探究案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通过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巨匠的艺术作品,能自己说出该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特点,关注人性,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验探究文艺复兴运动指的是14世纪末到17世纪,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借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文化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一“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
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据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何用“再生”来形容这个时期的文艺活动特点,同时说出这时期的指导思想的内涵。
探究二“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观察不同时期的圣母像,回答下列问题:中世纪的圣母像拉斐尔的圣母像问题2根据所学,结合材料,比较中世纪、拉斐尔圣母像的不同特点。
探究三《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
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
……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
——宗教的外衣下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神曲》问题3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新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
收获感悟问题一“再生“是说文艺复兴是古典文艺的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文艺复兴
学习目标:
1.熟悉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匠的主要成就及艺术风格,记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称,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2.认识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Ⅰ、课前预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文艺复兴出现的社会背景:
(1)中世纪欧洲处于天主教的统治之下,人们生活在缺少的蒙昧之中。
(2)14世纪,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
2、社会思潮:。
其含义是指:提倡人性,反对,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
它倡导,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3、文艺复兴的实质:新兴的思想的出现。
4、特点:披着宗教的外衣。
原因: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不敢直接向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发起进攻。
5、代表人物(1):意大利前三杰(文学三杰):
(1)但丁。
(恩格斯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2)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3)薄伽丘。
代表作,全书贯穿思想,矛头直指。
肯定人的,提倡,反对。
6、代表人物(2):意大利后三杰(艺术三杰):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处于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开创了艺术的新时代。
(1)达芬奇。
代表作。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提出的口号。
(2)米开朗基罗。
代表作。
(3)拉斐尔。
被称为,代表作。
7、代表人物(3):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他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
其作品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
(二)疑难问题:
1、思考:这场开始于14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叫文艺复兴?
2、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写下来吧!让同学们帮你解决。
Ⅱ、本课教学环节: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
1、导入:达芬奇。
《蒙娜丽莎》
2、展示重点难点。
【课堂展示合作探究】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合作探究:
(1999年全国)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1: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
材料2: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3: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地重复。
材料4: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1、2,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3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4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A1、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文学三杰的文学家是
①但丁②拉伯雷③彼得拉克④薄伽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2、下列名画属于画圣拉斐尔的代表作的是
A.《最后的晚餐》 B.《西斯廷圣母》
C.《蒙娜丽莎》 D.《春》
A3、莎士比亚剧作中最能反映其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威尼斯商人》
C.《奥赛罗》 D.《李尔王》
B4、达·芬奇的宗教题材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将解剖学运用于绘画中
B.善于使用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
C.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人性的善恶
D.作品中充满英雄主义气概
B5、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意大利工商业迅速发展
B.意大利是天主教会的统治中心
C.古代罗马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D.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6、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②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人
③主张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④主张禁欲主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B7、.(08年山东文综,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B8、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书中反映的思想不包括
A.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B.歌颂人的价值与尊严
C.提倡生而平等 D.抛弃一切宗教信仰
C9、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封建统治阶级加强文化专制统治
B.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C.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意识形态的斗争
D.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C10、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所创作的作品最大的相同点是
A.体现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B.以宗教题材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对象
C.画技高超,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D.艺术作品注重表现人物个性
C11、(08年广东单科,1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文艺复兴开创的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席卷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就连一些原本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开始运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来思考问题,从而揭开了公开挑战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的活动序幕。
这就是历史著名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
下课《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2、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学习重点难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Ⅲ、课后预习:
预习下课《宗教改革》》,完成下个学案上的预习任务。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思考?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