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合集下载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三章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致力于扭转北京大学学风,提倡学术需在自由氛围中发展,追求教育平等、教育独立,努力健全国民人格并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十分注重,营造学生服务人民、关注社会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为学校社团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而其中的一些社团的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是五四运动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由此当时的北京大学校园文化充满活力与自由的气息,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一、学术文化的建设蔡元培是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躯。

他的学术观,不仅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对当时的北京大学的学风建设、教师文化建设作出了尝试,表明了他人格觉醒的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在他所领导的对北京大学的改造和办理中,形成了以学术研究为内核的大学理念。

这种理念,对于当代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术研究的深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蔡元培时期北大的学风建设蔡元培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在入长北大之后,在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的指导下,对北大当时的贪腐厌学之风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北大学风转变的措施,启了北大“学术”与“自由”的先河,其对于北大学风的成功扭转可说是“闻名中外”。

1.蔡元培入长前的北大学风北京大学的前身为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由于清末遗风留存,积习颇深,蔡元培出任校长前的北大一派贪腐之气,学生求学多为做官致富,且很多学生本身便是“官老爷”,课余生活就是打麻将、吃花酒,更有甚者则是晚饭后便坐洋车奔往“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最好的主顾被称为“两院一堂”,两院指的是参议院、众议院,“一堂”则指的是京师大学堂。

由此可知,蔡元培入长北大以前的北大学风甚是糟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概括:(1)入学宗旨:做官致富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时的北大,虽经严复的改革与整顿,稍有好转,但是根本性质未变,沿袭了清末遗风,贪腐之气严重,学生多为“老爷”,学生入学的目标就是做官或致富,因此法科与商科为学生所热衷,学习目标则带有严重的错误定位,缺乏为学术研究而学的目标。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

2.把握蔡元培“兼容并包主义”的教育主张。

3.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论说语言的特点二、教学要点1. “发刊词”体论说文的文体特点。

2. 文中所阐发的作者的办学原则即其大学理念的精义。

3. 平和恳挚的态度及行文朴实、措辞严谨的文风。

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鹤庼。

浙江绍兴人。

民主主义革命家,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清光绪年间进士,1892年补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有深厚的汉学功底。

1894年中日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举办新式教育。

1898年起历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光复会,亲任会长。

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部负责人。

1907年赴德国留学,进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文学等课程,接受进化论观点,主张教育救国。

辛亥革命后回国,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我国近代的教育体制。

1915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开拓道路,并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些革新思想与措施不仅推动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与中心,而且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1927年离开北京大学,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北平图书馆馆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蔡元培教授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

博学多识,对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和建树,论着约300万字,都收入《蔡元培全集》。

四、文本分析本文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学术性校刊《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

9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9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三、文本解读
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学术性校刊《北 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旨在说明《北京大 学月刊》的宗旨和意义,还阐发了对大学的 看法、办学原则(大学理念)。
三、文本解读
1,大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为 目的,应专精之余,旁涉各学科的 学理,成为通才,避免偏狭。
三、文本解读
2,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 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 各派学者的研治学术的机关,应循 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
一、焦点问题(自读自思)
1.主要观点? 2.蔡元字鹤卿、 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年间 进士,1892年补授翰林院庶吉士, 1894年补编修,有深厚的汉学功 底。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主张“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 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北京大 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发源地,对我国教育有深 远影响。
3、学术自由
应“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 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北京大学之设立,既二十年于兹,向者自规程而外,别无何等印刷品流布于人间。

自去年有《日刊》,而全校同人始有联络感情、交换意见之机关,且亦借以报告吾校现状于全国教育界。

顾《日刊》篇幅无多,且半为本校通告所占,不能载长篇学说,于是有《月刊》之计划。

以吾校设备之不完全,教员之忙于授课,而且或于授课以外,兼任别种机关之职务,则夫《月刊》取材之难,可以想见。

然而吾校必发行《月刊》者,有三要点焉:一曰尽吾校同人所能尽之责任。

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

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

虽曰吾校实验室、图书馆等,缺略不具;而外界学会、工场之属,无可取资,求有所新发明,其难固倍蓰[2]于欧美学者。

然十六七世纪以前,欧洲学者,其所凭借,有以逾于吾人乎?即吾国周、秦学者,其所凭借,有以逾人吾人乎?苟吾人不以此自馁,利用此简单之设备、短少之时间,以从事于研究,要必有几许之新义,可以贡献于吾国之学者,若世界之学者。

使无月刊以发表之,则将并此少许之贡献,而靳而不与,吾人之愧歉当何如耶?二曰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

吾国学子,承举子、文人之旧习,虽有少数高才生知以科学为单纯之目的,而大多数或以学校为科举,但能教室听讲,年考及格,有取得毕业证书之资格,则他无所求;或以学校为书院,媛媛姝姝[3],守一先生之言,而排斥其他。

于是治文学者,恒蔑视科学,而不知近世文学,全以科学为基础;治一国文学者,恒不肯兼涉他国,不知文学之进步,亦有资于比较;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治哲学者,以能读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于科学之实验,而不知哲学之基础不外科学,即最超然之玄学,亦不能与科学全无关系。

有《月刊》以网罗各方面之学说,庶学者读之,而于专精之余,旁涉种种有关系之学理,庶有以祛其褊狭之意见,而且对于同校之教员及学生,皆有交换知识之机会,而不至于隔阂矣。

北京大学发刊词

北京大学发刊词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
突出贡献: 突出贡献: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他一生清廉正直,被毛泽东誉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一生经历了3 次婚姻,这3次婚姻正好印证了蔡元培一生 思想的变革,也印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第一次婚姻:父母之命 性格不合 婚礼之前从未见面 第二次婚姻: 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世振,又名仲 玉。书香门第的才女,这次婚礼中西合璧 第三次婚姻:相差24岁的师生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论大学理念之三要义:
① ② ③
第一项是论大学之性质 第二项实际是论大学的通识与通才教育 第三项,则论学术自由原则
“所谓大学者……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 关。”“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之学府也”。“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 之所以为大也。”行“兼容并收之主义。”
本文文风上的特点
① ②

首先,作者的态度平和恳挚。 其次,从整篇文章来看,行文朴实,措辞 严谨,层次清晰,表意明确。 最后,以《月刊》宣示兼容并包的作用作 结。全文逻辑严密,说理明晰,作者的观 点表述得很清楚、也很坚实。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① ②
③ ④
在办学思想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对于教员的任聘方面 二是体现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自由主义的教育 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 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二、课文赏析
本文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学术性 校刊《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它旨在 说明《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宗旨和意义, 而同时还重点阐发了作者对大学的看法、 他的办学原则,也即蔡元培大学理念的精 义。
三、蔡元培书法欣赏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天津大学的为“实事求是”;浙江大学的为“求是创新”;武汉大学的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中山大学的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集美大学的校训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些学校久经沧桑,终成名校,大体上是实现着校训的思想,体现了校训的精神。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教育宗旨、人文精神、办学特色等全部内函的集要和概括,并用民族传统哲理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而它言简意赅,深含民族精神和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读之发人深省、看罢催人奋进。

六字校训中的“厚德”出自《周易》。

一九一四年梁启超先生应邀到清华讲演,题为“君子”,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

梁先生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及有一暴十寒之弊。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曰盖惟有客人之量,处事接物,坦然无所芥蒂,然后得膺重任;当其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此其所以厚也,此其所以为君子也。

”可见“厚德”者宽容也。

有宽容才有兼容,才有包容并蓄,才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学术繁荣,在学术上才能结出丰盛的硕果,在师生员工中才能人才辈出。

所以一人者,厚德才能成大才;一校者,厚德才能成名校。

“博学”最早出自《论语》。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意思是说君子要学习广博的知识。

面对丰富多彩的当今世界,“博学”对于人才者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学校分别为人文专业和理工专业学生开设理工类及人文类选修课,其目的正在于此。

“求是”出自《汉书》。

唐代学者颜师古曾解释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

现代又将“求是”的意加以引伸为探求事物的规律性。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文中说:“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应有贡献于学术。

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发明。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7)1916年底,回国后的蔡元培被正式任 1916年底, 年底 命为北大校长,1917年初 年初, 命为北大校长,1917年初,正式出任执 掌校务。明确提出了北大改革的要务: 掌校务。明确提出了北大改革的要务:
“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何为大学,大学何以为大?” 何为大学,大学何以为大?
8)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大后的一次演 1917年 针对旧北大“了无宗旨”的致命缺陷, 说,针对旧北大“了无宗旨”的致命缺陷, 向 学生明确提出三项要求, 抱定宗旨” 学生明确提出三项要求,为:“抱定宗旨” 、“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明确点明: 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明确点明:“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 “大学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 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 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 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自趋正轨” 自趋正轨”。
2、主要经历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 岁考取秀才, 岁设馆教书。 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 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 修。1898年,弃官从教,1902年,组织中 年 弃官从教, 年 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 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 女学。 年组织光复会, 女学。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 年组织光复会 年参加同 盟会。 盟会。
这种文风, 这种文风,是作者内在的人格精神的外在 表现。作者以忠厚长者闻名于世, 表现。作者以忠厚长者闻名于世,又讲求 思想、学术上的宽容、平等。 思想、学术上的宽容、平等。他是有着深 厚学问功底的美学家、 厚学问功底的美学家、伦理学家和教育学 家,是有着坚定明确的文化立场和是非原 则的思想家。这些特质浑然相融,凝结成 则的思想家。这些特质浑然相融, 他的人格精神:诚恳、宽厚、温润、恬淡、 他的人格精神:诚恳、宽厚、温润、恬淡、 坚定、从容, 坚定并包主义” “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主义”是蔡元培最 为著名的教育主张, 为著名的教育主张,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 响深远。 响深远。 思想自由:不但指个人应该可以不受各种控 思想自由: 制地自由思考, 制地自由思考,而且指教师与学生在高等学 府中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见解。 府中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见解。 兼容并包:在大学无论哪种学派, 兼容并包:在大学无论哪种学派,只要其言 之成理,持之有故, 之成理,持之有故,即是真正意义上的学 均应予以包容,允许其存在, 术,均应予以包容,允许其存在,听任其自 由发展。 由发展。

关于蔡元培撰写的两则校刊发刊词

关于蔡元培撰写的两则校刊发刊词

2020/454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9 月出版的18 卷本《蔡元培全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3 月出版的4卷本《蔡元培年谱长编》为研究蔡元培提供了最为丰富的文献资料。

自1998 年以来,蔡元培的佚信、佚序等陆续被发现。

笔者在《关东学刊》2016 年第6 期写有《蔡元培佚简两通》,钩沉了蔡元培给何思源、《华年》记者的书信各一通。

近日笔者注意到蔡元培撰写的两则校刊发刊词《华北大学校刊发刊词》和《国立音乐院院刊发刊词》(后者已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汪毓和、胡天虹编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901~1949》),不见于《蔡元培全集》和《蔡元培年谱长编》,现结合相关史料,略作钩沉。

一1923年1月出版的《华北大学旬刊》创刊号,刊有《华北大学校刊发刊词》,署名蔡元培,先照录如下:现今我国中等以上学校殆无不有校刊。

其为研究学术发表思想者,大抵为年刊或季刊或月刊,以学理奥赜,非历时稍久,不能有新著作也。

其为揭载本校布告、记录、本校事实者,大抵用日刊,以其亟于公布也。

在人数较少、事务较简之校,则往往合上述之两作用而为周刊、旬刊或不定期刊。

我华北大学建设以来,已历半年,内之图教职员间学生间交换意见,外之图学生家属、其他学校及其他社会,能了解本校真相,有一种机关报之必要,先取其简而易行者试之,乃有旬刊。

他日同志益增,材料益富。

则将择其关乎学术思想之作而汇为月刊;校闻渐繁则亦将别其记录之一部而扩为日刊,随吾校之发展而校刊亦以进步;以兹刊为矢焉。

大学校刊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刊,有的还不止一种。

据北大校史馆的郭建荣统计,单是1949年以前,就有《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月刊》《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新潮》等94种老北大刊物。

蔡元培一直非常重视校刊,1918年11月10日写有《〈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在他看来,包括《北京大学月刊》在内的校刊具有三大功能,“一曰尽吾校同人所能尽之责任”,“二曰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三曰释校外学者之怀疑”[1]。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说课讲解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说课讲解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

2.把握蔡元培“兼容并包主义”的教育主张。

3.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论说语言的特点二、教学要点1. “发刊词”体论说文的文体特点。

2. 文中所阐发的作者的办学原则即其大学理念的精义。

3. 平和恳挚的态度及行文朴实、措辞严谨的文风。

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鹤庼。

浙江绍兴人。

民主主义革命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清光绪年间进士,1892年补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有深厚的汉学功底。

1894年中日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举办新式教育。

1898年起历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光复会,亲任会长。

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部负责人。

1907年赴德国留学,进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文学等课程,接受进化论观点,主张教育救国。

辛亥革命后回国,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我国近代的教育体制。

1915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开拓道路,并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些革新思想与措施不仅推动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与中心,而且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1927年离开北京大学,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北平图书馆馆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蔡元培教授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

博学多识,对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和建树,论著约300万字,都收入《蔡元培全集》。

蔡元培

蔡元培

按:在这里,蔡孑民先生在回答对其办学方针的指责时,作了如下的解释:“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吾国承数千年学术专制之积习,常好以见闻所及,持一孔之论。……吾校兼容并收之主义,而不至以一道同风之旧见相绳矣。”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已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未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稗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交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敬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薄满,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一曰尽吾校同人所能尽之责任 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
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虽曰吾校实验室、图书馆等,缺略不具;而外界学会、工场之属,无可取资,求有所新发明,其难固倍蓰于欧美学者。然十六、七世纪以前,欧洲学者,其所凭借,有以逾于吾人乎? 即吾国周、秦学者,其所凭借,有以逾于吾人乎? 苟吾人不以此自馁,利用此简单之设备,短少之时间,以从事于研究,要必有几许之新义,可以贡献于吾国之学者,及世界之学者。使无《月刊》以发表
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
蔡元培
《公言报》记者足下:
读本月十八日贵报,有《请看北京大学思潮变迁之近状》一则,其中有林琴南君致鄙人一函。虽原函称“不必示复”,而鄙人为表示北京大学真相起见,不能不有所辨正。谨以答林君函抄奉,请为照载。又,贵报称“陈、胡等绝对的菲弃旧道德,毁斥伦常,诋排孔、孟”,大约即以林君之函为据,鄙人已于致林君函辨明之,惟所云“主张废国语而以法兰西文字为国语之议”,何所据而云然?请示复。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判断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判断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判断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赵威后问齐使》第一段通过赵威后的一连串发问,体现了她的民本思想。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2.“贻笑大方”和“望洋兴叹”这两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3.《五代史伶官传序》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具有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4.《(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的作者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家。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5.《(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是一篇“发刊词”体的演讲稿。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6.《史记》共一百二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种体例。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7.从柳宗元所述的《段太尉逸事状》可以看出,段太尉是一个正直廉洁的官吏。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8.《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散文的代表作。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9.余光中的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10.《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作者用乐府旧题表现了新的内容。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1.《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白马篇》《洛神赋》都是曹孟德的作品。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2.《秋兴八首》(其一)是大历元年作者身居夔州,怀念洛阳的诗作。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3.诗人陆游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4.《关山月》属于乐府旧题诗,揭露了由南宋统治者的投降路线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表达诗人统一祖国的信念和这一信念不得实现的无比悲愤。

Chapter7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说课材料

Chapter7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说课材料

C h a p t e r7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
词》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单选题】
1.“乡愿,德之贼也”是(C)的观点。

A、杨朱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2.“中庸”是典型的中国(A)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思维方式。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民报发刊词》的作者是(A)。

A.孙中山
B.陈独秀
C.蔡元培
D.毛泽东
4.《多余的话》是(D)的遗书。

A.鲁迅
B.王国维
C.梁巨川
D.瞿秋白
5.《美国的民主》一书的作者是(C)。

A.波兹曼
B.麦克卢汉
C.托克维尔
D.杜威
6.多元化和独立思考两件事是并存的,这体现了蔡元培(C)的办学宗旨。

A.独立自由
B.民主科学
C.兼容并包
D.百花齐放
7.(镜像问题)著名诗人穆旦的代表诗作是(D)。

A.《春》
B.《夏》
C.《秋》
D.《冬》
著名诗人穆旦的代表诗作是《秋》。

(×)
8.《回答》一诗被认为是“喊出了80年代人的心声”,其作者是(C)。

A、舒婷
B、海子
C、北岛
D、顾城
9.“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是(B)的名言。

A、希特勒
B、戈培尔
C、歌德
D、蔡元培
11.知识分子自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下(D)不具备这一文化意义。

A、王国维
B、傅雷
C、老舍
D、梁漱溟

7.南方朔认为“文革式语言”是典型的权威语言。

√。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文的作者是()A.钱锺书B.蔡元培C.巴金D.戴望舒2.后人评价其词风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的作者是()A.苏东坡B.张孝祥C.辛弃疾D.陆游3.下列属于司马迁的作品是()A.《郑伯克段于鄢》B.《垓下之围》C.《张中丞传后叙》D.《冯谖客孟尝君》4.下列学者中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收办学理念的是()A.蔡元培B.钱锺书C.余秋雨D.朱光潜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的成熟著作是()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6.其诗充满浪漫色彩,想象丰富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的诗人是()A.宋玉B.李白C.王维D.李商隐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的先是()A.使动词B.意动词C.被动词D.名词活用8.下列哪一位不是战国四公子()A.孟尝君B.平原君C.春申君D.长安君9.《都江堰》一文的体裁属于记叙文中的()A.寓言B.人物传记C.游记D.笔记10.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的宋代词人是()A.李煜B.李清照C.柳永D.苏轼11.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A.汤显祖B.王实甫C.关汉卿D.孔尚任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李商隐的()A.《雨霖铃》B.《无题》C.《摸鱼儿》D.《卜算子》13.下列选项中,一反送别作品常态,别出新意的是()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4.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的作家是()A.苏洵B.韩愈C.柳宗元D.欧阳修15.《雨巷》的显著特点是运用了()A.暗示手法B.象征手法C.通感手法D.反衬手法16.我国古代提出发愤著书的是()A.钟嵘B.陆云C.司马迁D.苏舜钦17.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的作家是()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茅盾18.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A.爱情诗B.田园诗C.送别诗D.咏史诗19.冠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誉的女词人是()A.蔡文姬B.卓文君C.朱淑真D.李清照20.下列诗人中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是()A.王维B.欧阳修C.陆游D.陶渊明21.《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A.高适B.孟浩然C.陈子昂D.张若虚22.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屈原的代表作()A.《天问》B.《离骚》C.《九章》D.《九魂》23.患者出现发热、畏寒、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应考虑诊断为()A.急性肠炎B.细菌性痢疾C.肠伤寒D.肠结核24.在《宝玉挨打》中,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的人是()A.薛宝钗B.林黛玉C.王夫人D.王熙凤25.杜甫兼长各体,尤其擅长()A.骈文B.七言绝句C.乐府诗D.七言律诗26.《诗经·蒹葭》一诗的主要特点是()A.意境朦胧、含蕴不尽B.重章叠句C.层层递进、步步深化D.回环往复、一唱三叹27.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行文应用()A.意见B.决议C.纪要D.通知28.《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散文集,它的体例是()A.语录体B.纪传体C.笔记体D.编年体?29.下列作品中,以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婚姻状态为表现内容的是()A.《伤逝》B.《围城》C.《春之声》D.《失败了以后》30.王实甫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单刀会》C.《西厢记》D.《赵氏孤儿》二、填空题(20题)31.南洪北孔的戏曲代表作分别是《长生殿》和《____》32.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他于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3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是《____》34.____,总是离人泪35.《百合花》的作者是____36.____,天气晚来秋37.____,小人所腓38.陆游《关山月》:____,岂有逆胡传子孙?39.王实甫《长亭送别》:下西风黄叶纷飞,____40.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____41.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42.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____43.《诗经·氓》:____,其叶沃若44.苏轼《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____45.屈原《国殇》:____,平原忽兮路超远46.《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____,遗我双鲤鱼47.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____48.梧桐半死清霜后,____49.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大学语文)》章节测试答案

《大学语文)》章节测试答案

《大学语文)》章节测试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1【单选题】以下哪位改变了校园文学的格局和模式?(C)A王蒙B贾平凹C韩寒D莫言2【多选题】下面关于王蒙的作品特点或语言说法,正确的有(ABC)。

A是迸发性的B语言感特别强C幽默和机智D豪放和细腻3【判断题】人类进入长篇小说最辉煌的时候是进入了电脑写作时代。

(错) 4【判断题】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1【单选题】卡西尔认为,()让人有了文化的反应。

BA情感B语言C生命D神经系统2【单选题】巴尔扎克能写很多故事的原因是(C)。

A他脑中装着故事B故事发生情节推动着他写C写作是语言本身推着他走D他将故事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进行整理3【多选题】王蒙发现的语言的功能包括(ACD)。

A浪漫B工具C产生意义D煽情4【判断题】语言形成了感情。

(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三)1【单选题】在严打中,流氓罪可以叫做(C)。

A言不尽意B反面的东西C言过其实D狗屎化效应2【单选题】“语言这种东西不能把你的感觉和体验全部激活。

”这个道理是谁首先提出的?(B) A荀子B老子C庄子D孟子3【判断题】语言的对和错都在于语言不讲对和错。

(对)4【判断题】“忍剪凌云一寸心”是李商隐对唐朝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发出的。

(对)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四)1【单选题】“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是著名作家(C)所说。

A老舍B巴金C汪曾祺D顾城2【多选题】下列是王蒙提出的有(ABC)。

A语言创造了人B没有语言就没有记忆C语言的审美化D提倡语言交际论3【判断题】语言需要遵循科学。

(错)4【判断题】在今天,语言勾连社会生活。

(对)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五)1【单选题】“语言的局限就是我们全部世界的局限。

”是谁所言?(B)A马克思B恩格斯C普希金D海明威2【单选题】以下哪个词语填入“鬼灯一闪,显出()面”中,最能营造恐怖的氛围?C A狰狞C桃花D牛肉3【判断题】中美洲的人一提到流水就会想到时间的流逝。

(错)4【判断题】在美国印第安的霍皮族那里,没有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_教案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_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背景和意义,掌握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议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树立远大理想,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1. 《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背景和意义2.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三、教学难点1. 对蔡元培大学理念的理解2. 将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大学月刊》吗?它有什么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北京大学月刊》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学术性校刊,旨在推动学术研究,弘扬大学精神。

(二)讲授新课1. 介绍《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背景和意义(1)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创办《北京大学月刊》。

(2)创办《北京大学月刊》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学术研究,弘扬大学精神。

2. 阐述蔡元培的大学理念(1)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应贡献于学术;(2)大学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3)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有何启示?2.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告诉我们,大学生应具备学术精神,追求真理,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蔡元培大学理念的议论文;2. 查阅资料,了解《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蔡元培的大学理念,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将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与自身成长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

2.把握蔡元培“兼容并包主义”的教育主张。

3.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论说语言的特点二、教学要点1. “发刊词”体论说文的文体特点。

2. 文中所阐发的作者的办学原则即其大学理念的精义。

3. 平和恳挚的态度及行文朴实、措辞严谨的文风。

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鹤庼。

浙江绍兴人。

民主主义革命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清光绪年间进士,1892年补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有深厚的汉学功底。

1894年中日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举办新式教育。

1898年起历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光复会,亲任会长。

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部负责人。

1907年赴德国留学,进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文学等课程,接受进化论观点,主张教育救国。

辛亥革命后回国,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我国近代的教育体制。

1915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开拓道路,并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些革新思想与措施不仅推动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与中心,而且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1927年离开北京大学,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北平图书馆馆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蔡元培教授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

博学多识,对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和建树,论著约300万字,都收入《蔡元培全集》。

四、文本分析本文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学术性校刊《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一、作家作品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作品收于《蔡元培全集‎》。

二、文体知识本文写于1‎918年,刊登于19‎19年《北京大学月‎刊》第一卷第一‎号。

是一篇发刊‎词,也是议论文‎。

三、主旨本文是北大‎历史上第一‎份校刊发刊‎词,旨在说明创‎办校刊的性‎质和意义,还阐述了对‎大学的看法‎和办学原则‎,亦即其大学‎理念的精义‎——“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

四、层次和段落‎文章包括两‎个层次:(一)(1):简略说明《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缘起‎。

(二)(2-6):从三方面说‎明办刊的必‎要性及近代‎大学的要义‎。

1、《月刊》宗旨和必要‎性:1)发表师生的‎研究成果以‎进学术贡献‎之责任;2)刊载各学科‎学说,破除学生固‎守专业、抱残守缺的‎旧习;3)发表各家各‎派见解,消除校外学‎者的怀疑。

2、近代大学的‎要义1)大学性质:学术研究之‎机构。

既非单纯输‎入欧化,也非一味保‎存国粹:以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真相。

2)通识与通才‎教育:大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

3)学术自由的‎原则: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各派学者‎的研治学术‎的机关,应行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

这三点正是‎作者革新北‎大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理念的精义‎:治学之途,宜中外汇通‎;学生之责,当文理兼修‎;办学之道,行兼容并包‎。

四、写作特点(一)态度平和诚‎恳作者是大学‎校长,辛亥革命和‎国民党元老‎,前清翰林,无论于新于‎旧,身份很高。

而他所阐发‎的观点,前人闻所未‎闻,对北大乃至‎全国高等教‎育都有特殊‎的分量。

但作者只是‎平静、谦和地讲述‎,采取平和、诚恳、真挚的态度‎,毫无剑拔弩‎张、咄咄逼人之‎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

2.把握蔡元培“兼容并包主义”的教育主张。

3.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论说语言的特点二、教学要点1. “发刊词”体论说文的文体特点。

2. 文中所阐发的作者的办学原则即其大学理念的精义。

3. 平和恳挚的态度及行文朴实、措辞严谨的文风。

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鹤庼。

浙江绍兴人。

民主主义革命家,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清光绪年间进士,1892年补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有深厚的汉学功底。

1894年中日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举办新式教育。

1898年起历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光复会,亲任会长。

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部负责人。

1907年赴德国留学,进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文学等课程,接受进化论观点,主张教育救国。

辛亥革命后回国,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我国近代的教育体制。

1915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开拓道路,并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些革新思想与措施不仅推动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与中心,而且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1927年离开北京大学,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北平图书馆馆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蔡元培教授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

博学多识,对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和建树,论着约300万字,都收入《蔡元培全集》。

四、文本分析本文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学术性校刊《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

它旨在说明《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宗旨和意义,而同时还重点阐发了作者对大学的看法、他的办学原则,也即蔡元培大学理念的精义。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高等教育家,他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宝贵财富。

而本篇即是其大学理念的最早的也是最集中的阐发。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有一个形成过程。

他在前清本已取得人所钦羡的翰林功名,然而,1894 年 7 月的甲午中日之战,使其思想开始变化:“孑民是时持论,谓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

此后北京政府,无可希望。

故抛弃京职,而愿委身于教育云”(《传略(上)》)。

1898 年 10 月,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

三个月后,蔡元培出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由此他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1 年 9 月,他在上海南洋公学任特班 ( 相当于大专培训班 ) 总教习。

1904 年 9 月,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员,首次与北大结缘。

次年 5 月,他赴德留学。

“在柏林一年,习德语外,并编书”,“第二年,迁居来比锡,进大学听讲,凡三年。

于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之讲义,凡时间不冲突者,皆听之。

尤注重于实验心理学及美学,曾进实验心理学研究……进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究比较文明史。

”(《传略(上)》)还翻译了柏林大学教授巴留岑《德意志大学》一书的总论部分。

在德国的四年,蔡元培的大学理念渐趋成型。

1912 年 1 月,他回国就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

同年 10 月,他起草并颁布了教育部部令《大学令》,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为研究学术之蕴奥,设大学院”。

这是蔡元培大学理念的最初表述。

后因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混战,政局不靖,蔡元培无法实践其大学理念,遂辞去总长一职,二度赴德,次年又赴法,进一步考察和研究欧陆高等教育。

民国初年,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刚刚诞生,近代大学理念尚未确定。

1916 年 12 月 26 日,回国后的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大校长, 1917 年初,正式出任执掌校务。

他后来在《传略(上)》中回忆说:“其时北京大学学生,颇为社会所菲薄。

孑民推求其故,以为由学生之入大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

故……对于学理,毫无兴会。

而讲堂以外,又无高尚之娱乐与学生自动之组织。

故学生不得不于学校以外,竞为不正当之消遣。

此人格所由堕落也。

”因此“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北大旧人冯友兰回忆说:“清朝末年,废除了科举,但到了民国初年科举的余毒还没有清除。

人们还是把当时的学堂的等级比附为科举中的等级。

人们……把京师大学堂的毕业生比附为进士。

清末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就是北大的前身。

我进北大的时候,北京的人还称它为大学堂,当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都还认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

当时的北大学生都想着,来上学是为了混一个资格为将来做官做准备。

北大无形中是一个官僚养成所。

当时法科是一个热门,因为人们认为上法科到做官是顺理成章的,文科是一个最冷的冷门,因为人们都不清楚文科究竟是干什么的。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面临此种风气,蔡元培明白,欲加以彻底改造,势必需要首先从观念上厘清何为大学、大学何以为大。

作者两度赴欧考察,结合中国实际,可以说已经基本形成了成熟的大学理念。

所以, 1917 年 1 月 9 日,他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即针对旧北大“了无宗旨”的致命缺陷,向学生明确提出三项要求,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他指出,“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而“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于是明确点明:“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可见其大学理念的首先一环,是大学性质的阐述。

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他告诫学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次年,作为北大第一份学术校刊《北京大学月刊》筹办,蔡氏应邀撰写发刊词,于是借此机会,进一步地、更明确地阐发了他的大学思想。

文章开头部分,简略说明《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缘起。

后半部分,则分三个要点阐述了办刊的必要性,同时论及近代大学的三项要义。

关于《月刊》的宗旨和必要性,作者讲了三点:发表学校师生的研究成果,以尽学术贡献之责任;刊载各学科学说,破除学生固守专业、抱残守缺的旧习;发表各家各派的见解,消除校外学者的怀疑。

与此同时,他特别还论及近代大学的三项要义:第一,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应贡献于学术;这种研究,既不是单纯输入欧化,也不是一味保存国粹,而是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大学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而避免偏狭。

第三,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各派学者的研治学术的机关,应循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

以上所论大学理念之三要义,第一项是论大学之性质。

此前, 1917 年 2 月 5 日,蔡元培对《大公报》记者谈及其“大学之计划”时,就说过:“大学生向来最大之误解,即系错认大学为科举进阶之变象,故现在首当矫正者即是此弊,务使学生了解于大学乃研究学术之机关,进大学者乃为终其身于讲学事业。

学生如此,教授亦如此,盖大学教授须一面教人,一面自家研究也。

”(《对〈大公报〉记者谈话》)大学应“以研究为本位”,“研究学术”,也即研究“高深学术”,研究“高深学问”。

而何为“高深学问” 1920 年8 月31 日,蔡元培在北大一项典礼上说:“大学宗旨,凡治哲学、文学及应用科学者,都要从纯粹科学入手”;“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1918 年4 月15 日,蔡元培在与人讨论大学学制说:“鄙人之意,学与术虽关系至为密切,而习之者旨趣不同。

文、理,学也。

虽亦有间接之应用,而治此者以研究真理为的,终身以之。

”“鄙人以为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

两者性质有别,而不必有所限与程度之差。

在大学,则必择其以终身研究学问者为之师,而希望学生于研究学问以外,别无何等之目的。

”(《读周春岳〈大学改制之商榷〉》)可见其所谓“高深学问”,大抵指以人文和自然科学为主的基础学科、纯粹科学。

1919 年9 月 20 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讲词》中,重申“大学的教育方针”:“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既然认定大学是研究学理的机关,对于纯粹学理的文理科,自当先作完全的建设。

”明乎此,我们对“高专”、“学院”纷纷争升“大学”之弊,自会有所认知,更对大学师生之职任,有新的体会。

第二项实际是论大学的通识与通才教育。

蔡元培提出的是文理渗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主张。

在北大的改革中,他大力扩充文理两科,加强基础学理的研究。

在《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中,他提出“于文、理两科特别注意,亦与德国大学哲学科之发达相类。

”在向国立高等学校校务讨论会提交“大学改制”议案时,他再次提出“大学专设文、理二科”,并提出应沟通文、理两科,认为文、理两科之截然划分,与近代科学的精神相悖(《大学改制之事实与理由》)。

他说:“我又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

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的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

从前心理学附入哲学,而现在用实验法,应列入理科。

教育学与美学,也渐用实验法,有同一趋势。

地理学的人文方面,应属文科,而地质地文等方面属理科。

历史学自有史以来,(《蔡元培全集》第 7 卷第 503 属文科,而推原于地质学的冰期与宇宙生成论,则属于理科。

”页) 1918 年 9 月 20 日,在《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中,他又说:“近并鉴于文科学生轻忽自然科学、理科学生轻忽文学、哲学之弊,为沟通文、理两科之计画”,以彻底根除“专己守残之习”。

同年 10 月,他正式提出“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之某种 ( 如习史学者,兼习地质学;习哲学者,兼习生物学之类 ) ;习理科者,不可不兼习文科之某种 ( 如哲学史、文明史之类 ) ”(《在北京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提出讨论之问题》)。

1919 年,根据文理沟通的革新设想,他在北大撤销文、理、法三科界限,实行学系制。

同时制定制度,使学生有一定的选课自由。

而不知从何时起,今之中国学校,不但高等教育分属一级学科、二级乃至三级,中学亦且强分文理,其谬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