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合集下载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

掌握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基本过程,包括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体感知机制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树立关注自身健康、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

2. 教学难点: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

理解抽象的感觉机制和神经传导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人体感知器官模型、神经系统图示。

实验材料:盲杖、耳塞、眼罩等。

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后练习题和答案。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我们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感知的重要性。

简要介绍人体感知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25分钟)1. 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5分钟)利用人体感知器官模型,向学生介绍皮肤、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强调每个器官在感知不同类型刺激中的作用,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感知器官的整体认识。

2. 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联系(5分钟)利用神经系统图示,讲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感觉神经末梢在感觉器官中的分布和作用,以及感觉信息如何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3. 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5分钟)详细讲解感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刺激的接收、转换和传导。

强调大脑在感觉处理中的核心作用,解释大脑如何解释和识别不同的感觉信息。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学前预习
一、明确目标:
1、耳有哪些基本结构和功能?
பைடு நூலகம்2、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3、怎么保护耳和听觉?
二、知识结构:
1、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经过传到,鼓膜的振动通过传到,刺激了内对声波敏感的,这些细胞就将通过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就产生了听觉。
2、能够将振动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和形成听觉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幼儿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患中耳炎?
4、炮声隆隆的战场上战士边喊叫边冲杀,除了鼓舞士气外,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5、从上面学习知道,听觉很重要,但我们外界环境很多却不利于我们的听觉,你们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引起听力下降的问题,我应该怎样去解决?
6、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它们有什么功能?
二、点拨释疑:
学后检测
一、练习测试:
1、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老年人在听别人说话时,把手掌托在耳朵后边,这样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郭能够()
A、产生声波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
2、与形成听觉有关的结构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3、耳和听觉的保护:
(1)不用尖锐物挖耳朵,以免戳伤。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使张开;或,以保持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
(4)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而引起。
三、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同学们还有什么凝问?)
学中探究
一、小组探究:
1、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感知身体运动的方位,这主要与耳中的哪个结构有关?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简单的感知实验,加深对感知过程的理解;
(3)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感官系统的奥秘进行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人体感官系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知传授:以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逐一介绍五官各器官的结构、功能及感觉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感官健康,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如何保护感官系统,提高生活质量;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3)嗅觉:介绍鼻腔的结构,如鼻黏膜、嗅觉细胞等,并讲解嗅觉的形成过程;
(4)味觉:介绍舌头的结构,如味蕾、味觉细胞等,并讲解味觉的形成过程;
(5)触觉:介绍皮肤的结构,如触觉小体、神经末梢等,并讲解触觉的形成过程。
2.感觉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神经元:讲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如细胞体、树突、轴突等;
(2)感觉传导:介绍感觉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如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2.话题:给出以下讨论话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讨论:
(1)举例说明五官各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分析感觉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近视和耳聋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和用耳习惯。

2.增强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培养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人体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和耳聋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难点:1.眼球和耳的精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

2.视觉和听觉形成的复杂机制。

3.近视和耳聋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包含丰富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自然风光视频。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们是如何感知这些美丽和声音的?”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分享自己对视觉和听觉的初步理解。

教学意图:•通过生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感觉器官的兴趣。

2. 探索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活动:•展示眼球和耳的解剖模型或图片。

•提问:“谁能描述一下眼球和耳的结构?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分组观察模型或图片,记录并报告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讨论眼球和耳的结构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主要内容是探讨人体感官系统在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过程中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首先,我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知现象,如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悦耳的音乐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方式是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知现象,如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悦耳的音乐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的重要性。然后,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感官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体感知过程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感官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感官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实验探究: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体感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感官器官的作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知道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尝试对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做出解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爱护眼睛,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①眼球的结构。

②视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①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②外界光线如何影响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案例设计思路(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几个儿童具。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告诉大家。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物体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二)新课讲授1.眼球的结构(1)阅读课本P79眼球结构和功能图,识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分组观察眼球的模型,学习讨论眼球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3)同位观察对方眼睛,讨论眼白、黑眼珠各是什么结构?(4)巩固练习2.视觉的形成(1)出示flash动画:视觉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动画。

(2)阅读课本P79页最后一自然段,找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尝试用简洁的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总结视觉的形成。

(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是哪些原因吗?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借助课件, 让学生明确视觉的形成。

概括视觉形成的3个条件。

(4)探究瞳孔的调节功能首先.观察猫在亮处和暗处时,瞳孔的变化?其次.观察人的瞳孔的变化总结瞳孔的作用。

(5)探究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学生观看flash动画,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的变化。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感知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并理解它们各自的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外界环境信息通过感知器官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感知器官:眼、耳、鼻、舌和皮肤。

2. 感知过程:外界环境信息-> 感知器官接收-> 大脑处理-> 作出反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感知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感知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感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感知器官的结构。

3.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感知器官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介绍感知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讲解感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

3.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感知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盲人摸象,让学生体验感知过程。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感知器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实践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感知器官功能的理解、感知过程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技能。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感知器官的功能,理解感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实验操作规范,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展示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材料:进行感知过程实验所需的器材。

3. 教材、参考书:提供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拓展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感知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2. 第2周:讲解感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

3. 第3周:分组讨论,分享对感知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体感官系统的基础知识、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感官系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强化学生对感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提升生命观念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具体包括:1.能够描述人体感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感官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2.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感官感知的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进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体感官系统的了解普遍较为浅显,特别是在理解感官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感官系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实例和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讨论近视、色盲等常见感官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感官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光线入射、声波接收、气味分子与味蕾作用、皮肤触觉感知等;
-掌握眼球、耳朵、嗅觉细胞、味蕾和皮肤等感官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明确感官系统在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以及感官功能障碍对生活的影响。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篇1这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作为一个新的尝试,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手段必将走进课堂,如何利用它达到课改的目标,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我想探讨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设计
7.课后作业:布置与感官感知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活动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人体感官器官的了解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方面尚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感官感知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人类简史》中关于感官发展的部分。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总结阅读心得。
5.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请家长参与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6.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感官感知的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感官体验。要求学生收集、整理调查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感官器官在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生物学基本技能。
(二)教学难点
1.感官器官的微观结构和功能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2.学生在分析、归纳感官器官的作用时,容易受到已有认知的影响,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
3.如何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器官的构成、功能及感知外界环境的原理。
2.重点讲解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原理,通过模型、图示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眼球和耳朵的微观结构。
3.结合实际生活,讲解感官器官在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方面的作用,如:夜行动物的眼睛对光线的敏感度、猫头鹰的夜间捕猎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02 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02  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目标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学习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课时活动设计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应对,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感知到环境的变化呢?设计意图:引出课题,知道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协同配合,综合感知外部世界。

了解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知道简单的感受器,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

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

1.眼球的结构学生自学教材第79页,观察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师生共同总结结构组成,一“孔”三“体”五“膜”,教师讲解重点结构功能。

2.视觉的形成通过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我们是怎样看清物体的?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3.近视和远视的形成联系生活:对比两张图片,找不同,引出近视和远视的形成。

近视、远视后眼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矫正和预防?4.小结并进行基础知识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结构图及模型,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并通过学以致用来检验学生对结构及功能的理解,夯实基础,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联系生活,说出近视的成因及保护眼睛的方法,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建立保护视觉、关爱有视觉障碍人群的意识。

1.结合教材第84页“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2.阅读相关段落,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来。

3.用耳卫生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结构图及模型,能够描述耳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实验,联系生活,能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建立保护听觉、关爱有听觉障碍人群的意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人体感官系统的奥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婴儿抚触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婴儿时期的感官刺激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2.提问:“你们知道婴儿是如何感知世界的吗?”让学生思考感官系统在人生早期的作用;
3.总结导入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人体感官系统在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的过程中的作用。本章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感官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探讨感官系统的相关问题;
2.组织小组实践活动,如制作感官系统的手工模型、进行感官游戏等;
2.掌握感官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各感官之间的协同作用;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感知器官有哪些;2.知道感知器官的作用;3.掌握感知器官与环境的联系;4.能够简单介绍感知器官的功能与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感知器官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了解感知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感知器官的功能;2.掌握各种感知器官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感知器官的定义感知器官是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送入大脑中,形成有关外界环境反馈的器官。

人体的感知器官主要分为五种:眼、耳、鼻、舌和皮肤。

2. 各种感知器官的作用2.1 眼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它能够感知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形成视觉。

2.2 耳耳是人体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它能够感受到声音的振动,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形成听觉。

2.3 鼻鼻是人体感知气味的主要器官,它能够感知气味分子的化学成分,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形成嗅觉。

2.4 舌舌是人体感知味道的主要器官,它能够感知物质分子的化学成分,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形成味觉。

2.5 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知器官,它能够感受到温度、触觉、痛觉等不同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形成触觉等感觉。

3. 感知器官与环境的联系人体的感知器官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通过感受不同的刺激,从而帮助人体感知和适应环境,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例如,眼能够感受到光线,让人们看到外界的物体和景色;耳能够感受到声音,让人们听到外界的声音和语言;鼻能够感受到气味,让人们闻到众多的花香和食物的香气;舌能够感受味道,让人们体验食物的美味,皮肤能够感受到温度、触觉、痛觉等,让人们感受到外界的刺激。

4. 感知器官的功能与特点感知器官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特点和功能,如高度的灵敏度、稳定性、适应性和复杂性等。

感知器官能够对外界各种刺激进行快速、准确地感知和处理,并将感知结果传递到大脑中,以保持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本课对教材的处理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章、节、引言中的设问2.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迸发,形成爱眼意识。

5.为学生提供相关址,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法构建“眼与视觉” 的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五、教学重点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阅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知识点及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制作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多媒体课件;2.眼球的结构模型;3.能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知能力的小道具;剪贴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视觉:介绍眼球的构成、视网膜的作用、视觉形成过程;
(2)听觉:讲解耳朵的结构、听觉形成过程;
(3)嗅觉:阐述鼻腔和嗅觉细胞的功能;
(4)味觉:介绍舌头和味蕾的分布、味觉形成过程;
(5)触觉:说明皮肤的触觉感受器和触觉形成过程。
2.神经系统在感知过程中的作用:
2.强调保护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用眼、用耳、保护皮肤等。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加深对感官器官结构、功能及感知原理的理解。
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注意查阅课本相关内容,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结合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保护感官器官,关爱健康”的短文,内容可包括:
(1)感官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如何保护感官器官,预防疾病;
(3)呼吁大家关注感官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要求:短文不少于300字,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官器官的结构、功能及感知原理,神经系统在感知过程中的作用。
2.难点:
(1)理解大脑皮层在感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整合作用;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感知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实物模型等,直观展示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生物学概念;
5.整合跨学科知识,如物理学、心理学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感知现象;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科学解释 2、能力目标:练习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眼球模型、ppt 课件等。

2.学生准备:查找了解照相机构造及成像原理、每桌带一支手电筒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引入新课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展示:书88页图片引导思考:(1)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2)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小结: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引入新课: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观看图片学生思考、阐述创设宽松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讲授新课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构造 2、视觉的形成 1、谜语引出眼睛讲: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2、展示视频:我们用眼认识世界板书:一、眼和视觉 3、质疑: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引导:人的眼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结构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要了解视觉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知道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板书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引出:书89页“观察与思考” 1、请大家翻到书本89页,同学们分成各个小组,利用课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讨论书中的三道问题。

巡视指导。

5、展示:讨论(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讲析 6、展示眼球结构图片并利用眼球模型讲析眼球各个结构及其功能训练: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练习说出眼球各个结构。

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2.提问:“你们认为,我们的感官是如何感知外界的?”让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感官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以及感官器官的功能。
2.通过示例和实验,讲解感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视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传递方式等。
3.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如从“感官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到“感官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再到“如何保护我们的感官?”等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的精神,如在讲解听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4.组织小组汇报和评价,让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进行互评和师评,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改进。
(四)反思与评价
1.设计反思题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感官系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我是如何克服的?”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同伴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感官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感官在感知外界环境中的特点和作用。
3.运用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小组讨论法,培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尊重。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他们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进行互评和师评。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总结感官系统的作用、重要性以及保护感官的方法。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3.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勇于质疑、积极思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人体感官器官的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通过绘图加深对感官器官的理解和记忆。
3.创设情境,引入感官错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错觉产生的原因,提高他们对感官信息的辨别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生物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探讨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措施,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3.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勇于质疑、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
5.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尤其是关于人体自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人体感官器官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认识不深,容易产生误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但还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5.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出一套自测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教学设计
9.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10.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器官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图片、模型、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感官器官的组成和功能。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感官器官的共性和特性,从而加深理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官器官的工作原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盲人走直线、蒙眼尝味道等游戏,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感官器官的重要性。
4.教师提供一些与感官器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
5.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批改后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与感官感知相关的问题,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探究感官器官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2.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感官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讨论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感官器官的必要性。
4.整合跨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等,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感官器官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视觉形成过程中,结合光学原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5.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视觉的形成过程,创设两个问题,引导探究:
1.外界光线依次通过眼睛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参与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同讨论、交流。
学生探究学习后,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回答可能有一定难度,通过展示:眼球视近物、远物的动态课件,解决这一难点。
好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同时抓住学生心理,将能充分发挥各种感知能力的生活用品做道具的小游戏带入课堂,寓教于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了解“眼和视觉”的渴望。
有关眼球和视觉,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他们还想弄清哪些问题,然后,既不急于一一作答,也不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探究,而是适时引导、启发: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基于对眼球结构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本课对教材的处理
观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对探索“人体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来做游戏:“猜猜我是谁”通过愉快的亲身体验证实:视觉获取信息最多。
学生说出自己想弄清的相关问题:
近视是怎么回事?
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眼睛的构造是怎样的?
提问:“有关眼和视觉,你想弄清楚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后,及时归纳总结,进而明确: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基于对眼球结构的了解。
适时指导、启发并参与学生的交流。
小结:“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学习的都很认
真,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个竞赛活动,比比看,哪组同学的学习效果最好!”
出示有针对性的题目,组织竞赛:
……
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分组合作学习了解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每组任选一题派两名选手参加竞赛。
通过分组竞赛,加深对眼球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观看大屏幕对比出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功能上的相似之处:
“镜头——晶状体
光圈——瞳孔
胶卷——视网膜”
分组探究
观看动态课件,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
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最终成像于视网膜,
引导学生归纳,同时利用剪贴画将视觉形成过程呈现于黑板上,并设疑:“真实物体与所成物像有什么差别?”
“那为什么通常我们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进而学生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出示相关资料并设疑引导讨论: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患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给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阅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知识点及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制作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多媒体课件;
2.眼球的结构模型;
3.能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知能力的小道具;剪贴图。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爱护眼、耳的资料。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单位:正阳梁庙中心校
指导教师:侯江华
教学案例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法构建“眼与视觉”的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五、教学重点
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七、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眼和视觉
(一)眼球
(二)视觉形成
(三)增进爱眼意识
针对夏天降雨量大这一实际,展示课前制作的“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音像课件,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并适时提问:“如果这一情境发生在你上学的路上,你会怎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做?”
将学生眼睛蒙上,把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小道具(报时器、香水、玩具熊等)一一拿出,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来分辨。
A.动动手:组装眼球
B.考记忆:说出眼球各 部分名称、功能
C.猜猜看:下列变化是 由哪部分引起的
D.对对号:用鼠标将名 称移动到相应位置
将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对比图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深入设疑:“照相机能利用这些结构拍出美丽的相片,而眼睛又是怎样利用这些结构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的呢?”
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章、节、引言中的设问
2.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迸发,形成爱眼意识。
5.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2、眼睛是通过晶状体的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总结、归纳视觉形成。
分析“角膜移植、角膜捐献”资料,并讨论:“乐于从生活中的点 点滴滴帮助盲人朋友;
乐于在身后捐献角膜;
乐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亲身经历的情境,无疑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兴奋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课主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既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得以最有效的开发,并与他人共享,同时也获取了新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