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

合集下载

历史七下第1-3单元复习重点(有答案)

历史七下第1-3单元复习重点(有答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人:隋炀帝。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第2课“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

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称“贞观遗风”)。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由于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被尊奉为“天可汗”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概况: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生活在今天青藏高原一带。

2、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松赞干布。

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了尺带珠丹。

后来吐蕃赞普上书: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唐与日本的关系:1、隋唐时,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唐朝时期,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筑了唐昭提寺。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仿唐制度;2)创制文字;3)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第四课 科举制度

第四课 科举制度
教学资源
教法设计
本课重点
解决问题
本课
学生所得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
教学后记
年月日
注:1.本页手写;2.“课型”栏填写新授课、练习课、活动课、复习课、作文课等;3.其他栏均在授课前写好,“教学后记”栏在授课后写好。4.推门听课的行政、督学、教研组长等的签字位置在“教案编号”栏上面。
教学过程
(“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板书)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板书)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板书)
㈢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讨。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步步深入的?(学生总结)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教出时间
教案编号
教学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⑶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

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

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

课前导学:1、查找相关资料,如明经、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内容。

2、查找一些历史知名人物如姚崇、李白、李昂、杜甫等人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是否中过进士?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为今天的考试制度献计献策。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开发区锦程中学杨俊【课型】新知探索【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历史【内容分析】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建全和完善。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末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课放在隋唐政治经济繁荣的内容之后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为后面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一提到科举,学生们会联想到“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大部分学生知道科举制度,但只停留在知道它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个层面,对于科举制度产生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以及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知道不多。

同时对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办法也不太了解,本课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点难度,但是也有他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之一,体会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正确认识我国当今考试制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学习方法上突出寻找、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从教材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活动,充分运用教学媒体,增加课堂容量增强本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能够较为具体的说出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理解谈谈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设计】一、.通过“自学释疑、印象科举”环节,完成学习目标3.二、通过“图说历史、感知科举”提供相关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度,同时对科举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完成学习目标1、2、3.三、通过“你说我说,体悟科举”让学生时行思想的升华。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理解科举制的创立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三、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一)、科举制的诞生(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两分钟讨论。

请魏晋时期小组的读书人回答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回答)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

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而是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不利于皇权的统治。

这就是科举制诞生的背景,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弊端,隋朝皇帝采取了新的措施。

2那么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 3.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1——10可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1——10可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10可知识点第一课要记忆的知识要点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二、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三、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1、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改革选官制度,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

2、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史称“开皇之治”)四:隋炀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了科举取士制度2、经济上:开通大运河①大运河的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大运河起止点:以洛阳为中心点,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大运河概况:全长2700多千米,由四个部分构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水系。

④大运河开通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⑤、对大运河的评价:(1)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但当时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五、隋朝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直接原因:农民起义的打击3、隋朝灭亡时间、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六、科举取士制1、隋文帝时创立了科举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意义: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直到清末废除。

第二课识记知识点一:唐高祖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1、626年,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即位,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建立:o建立者:,定都:年,隋军南下灭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大运河的开凿(教材P4)1、目的?,2、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________?(即三点)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同学们从P4的图上掌握大运河的3点、4段5河)3、地位?4、作用?。

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建立的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即唐高祖?定都?长安;2、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给谁?李世民(即唐太宗)(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年号?贞观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P8的1自然段第一句话)2、唐太宗的治国思想(P8的1自然段第二、三、四句话)(1)o(2)(3)o3、唐太宗的治国措施(P8第2、3两自然段,共4点)(注意书写,序号对齐)①。

②o③o④。

4、“房谋杜断“指?o唐朝最著名的谏臣是5、唐太宗在位期间,,历史上成当时的统治为“”6、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人称她的统治为""7、唐太宗与武则天相同的治国措施?①发展农业生产②选拔贤才8、阅读材料:(10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虞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唐玄宗开元盛世(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1)真实、愿意。

(1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

(3分)(2)不真实、不愿意(1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9、阅读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时期的那几条措施体现了材料中的观点?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

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对本课教学重点的处理,教师可以做两种选择:一种是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为教学重点。

教材在前两个子目中分别叙述“创立”与“完善”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九品中正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但是隋朝不经常举行考试,录取的人不多,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固定制度。

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另一种是充分利用课文中提供的材料、“阅读分析”,把教学重心放在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上,并对科举制度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 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 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 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 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 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 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 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 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南北朝时期一种重 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又名九品官人法。 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你来告诉我:
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 常设考试科目:明法、明书、明算、
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论一论:
大诗人李昂、李白、杜甫等参加过 科举考试吗? 中过进士吗?
看一看:
p16页《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图及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谁?
科举制的影响(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科举 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 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他们可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改善了中国用人制度。
材料: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 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 ★此材料反映 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科, 了科举制促进 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 了什么事业的 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 发展?使社会 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通过考 上什么风气盛 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 行? 了做官的途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知识讲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

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能力拓展】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我国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朝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利玛窦赞扬中国科举制说:“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

”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也都肯定中国科举制,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

法国重农学派奎纳,更主张在西方仿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因此,1791年起,法国率先实行了文官考试,接着1853年后英国也推广文官考试。

正如《英国大百科全书》所说的,“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里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河南省洛阳市旭升中学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旭升中学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考复习题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选择题[2011·怀化]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D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011·内江]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正式创立于( B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2011·盐城]下图是大雁塔进士题名帖的拓本。

与此拓本所含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A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六部制[2011·汕头]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C )A. 隋炀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2011·东营]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C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D.唐玄宗[2011·青岛]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 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D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8(2011年恩施州).材料解析。

(10分)材料一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11年1月11日,高达9.5米的孔子像(图4)在天安门以东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正式亮相。

图4材料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材分析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四课,所以,学习中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的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本册教材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本课对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

这就需要教师趣味教学并加以讲解引导,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层层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体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同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继续提问:中国古代书生是如何金榜题名的?今天的人们习惯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对未来的展望
改革考试制度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针对科举制度的局限,未来的考试制 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减少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
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和选拔机制,打破社 会阶层的固化,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 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强化实践能力
未来的选拔制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 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使选拔出来的 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选拔人才需要
为了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入政 府,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创立过程
隋朝创立
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 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 成。
唐朝发展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增 加考试科目,严格考试程序,提 高进士科地位,使其成为科举中 最重要的一科。
元朝科举制度的存废之争
元朝曾一度停废科举,但后恢复并确立了科举取 士的规则。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与废除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废除科举成为必 然。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戊戌变法与废除八股文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废除了八股文,改试策论 。
辛亥革命后的改革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新式学校开始 兴起。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人才 选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途径。
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强化了社会对教 育的重视。
科举制度对东亚地区的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举制。
02
科举制度的起源
起源背景
社会阶层固化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崛起,社会阶层逐渐固化, 寒门子弟难以进入上层社会。
科举制度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的第一步——就是求知。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隋朝创立: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分科取士)。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朝完善: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开创了殿试、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科举制诞生之后,选拔官吏的权力也由地方集中到了朝廷。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③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两位杰出科学家:①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②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
现还在各有国什的考么试影制响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 过去的。
——孙中山
大雁塔
慈恩塔下题名处,
一个读书人的一十七人中最少年。

---- 白居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
天 下 英 雄 , 唐入 太吾 宗彀 中 矣
唐太宗
完善
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 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房玄龄 张九龄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
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陈子昂
王维
王昌龄
岑参
张九龄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蔡元培
材料一:科举应试者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 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 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 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 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对中国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清朝末年被废除) (二)对世界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除进士、明经科外,唐朝科举尚有明法、明 字、明算、三史科、开元礼科等,分别考试法律、 文字、数学、历史、礼制等。
进状士元 意科即举贡考举试的以人名员列。第唐一代者科为目状中元以。进进士士科科最及 被第重的视第,一明名、为清状两元代,,也始叫以状进头士。为宋考代中以者殿的试名首称名,称凡状 是元举。人明(、乡清试会考三殿名试,录第取一者名为进状士元。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途径:感想: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一、课程目标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于学生的质疑其他学生能独立解疑的或合作解疑的教师不必补充,不能解决的教师补充讲解。
(四)运用拓展
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学生谈本节收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找出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
学生看课本第18页图片,并阅读左边小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通过讨论解决。
小组讨论解决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一、科举制度诞生
二、科举制度完善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课后反思】
希望学生能对科举制度的作用有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课题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预习,问题设置。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法。
教学点
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后小结】
以武则天影像导入
(一)设疑自探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再由教师总结归纳展示出来内容。
(二)解疑合探
1、一次提问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完成上面每一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就让学生讨论,如讨论后还不能完成,教师补充讲解。
2、在学生合探过程中教师简单板书本课所学哥问题之间的联系简图,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
(三)质疑再探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①科举制度与过去的选官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他给各种身份的人带来了什么变化?(如地方官、贵族子弟、贫贱读书人等)②通过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
(1)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
(2)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4)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及他们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5)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所提问题,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学生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