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简单机械之一杠杆教案04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
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4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2、根据日常经验,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并记住杠杆的平衡条件。
3、针对杠杆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并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三类杠杆。
二、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和结论。
三、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四、实验器材:1、课件:《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PPT、实物展台2、演示实验器材:蜡烛跷跷板,自制KT板杠杆、钓鱼竿等3、学生实验器材:学生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五、教学流程:1、由蜡烛跷跷板引入问题:小孩与大象能一起快乐的玩跷跷板吗?2、引入杠杆,介绍古代杠杆的应用(舂、桔槔),引起文化认同。
3、由问题一引入亲手实践:一根硬棒怎样变成杠杆?(在研究之前,先用一用,感受一下)提水桶------用撬棒提水桶(无支点)-----找一个支点提水桶(总结出何为杠杆,学生列举几种身边的杠杆,老师列举几种)。
-----------找一下杠杆上的几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4、继续上述实践:怎样更轻松的提起水桶呢?--------通过增加长度的方法等(在此处,当学生点出此点来之后,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用力的方向,让学生产生困惑,然后引入力臂的概念,引起学生的认知感)-----------利用自制KT板杠杆,结合数学中点到点、点到线进行区分(暂时不强化)----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并实际画一下。
5、杠杆的平衡:针对刚才用杠杆提水桶的现象,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并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吗?(学生说几个,给出自己的见解)----------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条件下,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需要满足什么关系?重复重难点: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前提下,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实验一:在杠杆水平平衡时,一侧20cm处挂两个钩码,另一侧不同位置用测力计,同时记录两个数值)---------交流:(1)为什么要水平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测力计怎么拉动?-----分析归纳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
杠杆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它包括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两者的长短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演示:用杠杆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讲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钓鱼竿、撑杆跳等。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及分类2. 杠杆的特点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现象,如秋千、翘板等。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杠杆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发明一些简单的杠杆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4-11《杠杆》教案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4.11《杠杆》教学设计课题杠杆单元 4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的结构,发现用杠杆撬起重物可以省力。
2.通过利用杠杆尺进行研究,了解杠杆特点。
3.利用身边材料实验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4.了解杠杆类工具的特点及应用。
重点用平衡尺研究杠杆。
难点将平衡尺平衡的秘密与用杠杆撬起重物建立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学校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时,常会用到许多工具。
这些工具有什么用途?它们的设计有什么科学道理?这些装置构造简单,既能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被称为简单机械。
开启单元学习之旅,探索一些简单机械的奥秘。
2、学校的墙壁要经常粉刷。
哪种工具能帮我们轻松地撬开涂料桶盖?预测:螺丝刀、铁钉、小铁棒,……3、怎样做,才能轻松地撬开桶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从工具箱中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演示。
例如,将螺丝刀的刀头放在桶和桶盖的缝隙间,中间垫在桶壁上,手握螺丝刀柄,用力向下压,便可轻松撬开桶盖。
4、饼干罐、奶粉罐的盖子常常盖得很紧,一般没有专门开盖的工具。
人们经常借助小棒、螺丝刀或钉子等工具打开罐头盖。
通常把小棒、螺丝刀、钉子这类能将物体掀起的工具叫做撬棒。
科学上,把类似撬棒这样能围绕一个固定支点转动的硬杆叫作杠杆。
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组成。
杠杆具备三个要素: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
回答交流表达并演示认真听导入单元学习认识杠杆结构,导入杠杆秘密探索。
讲授新课一、科学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一)认识杠杆尺1、杠杆尺是杠杆的一种平衡状态下的研究模型。
它由什么组成?明确:2、杠杆尺有什么特点?明确:◆横杠能围绕支点转动◆横杠处于平衡状态◆横杠左右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提示: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是重物钩码挂的格数就是阻力作用点的位置。
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钩码挂的格数就是动力作用点的位置。
3、仔细观察杠杆尺,它跟撬棒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确:杠杆尺跟撬棒都有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4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度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把杠杆识别出来。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在杠杆上确定杠杆的五要素。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重点1.通过杠杆的生活实例指出杠杆的五要素;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准确找出力臂;2.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实例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并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感性知识,且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对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能知道,并能正确的使用部分简单机械,但他们对它们的原理并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从生活常见的实例入手,概括杠杆的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对力臂理解有一定困难,可首先回顾点到直线的距离,能够将动力臂与点到线的距离联系起来,并比较力臂的大小;对实验探究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应组织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能识别杠杆。
2、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二)方法目标(认知策略)1、过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用杠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1.1 杠杆的概念:介绍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在固定点(支点)处固定或移动,用来增加力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1.2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平衡,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到支点的距离。
2.2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臂越长,力的大小越小,反之越大。
2.3 杠杆的功率和效率:讲解杠杆的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功率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三、教学内容3.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
3.3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测量力臂,并了解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测量力臂。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
5.2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杠杆模型、力臂测量工具(如直尺)、平衡尺等,用于展示和实验。
6.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尺子,用于记录和绘制实验结果。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杠杆的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教案1教材分析(一)背景和目标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
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
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科学术语及在生活中的联系掌握比较少。
另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操作比较少。
组织教学上学生整体素质较差。
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用。
3.理解杠杆的运动原理和应用。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用。
2.杠杆的运动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动原理。
2.掌握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杠杆实物模型或杠杆图片。
2.剪切纸板、细线和秤砣等实验材料。
3.教学PPT。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概念讲解(10分钟)1.引入杠杆的背景: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应用广泛。
2.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是由杠杆臂和支点组成的物体。
3.讲解杠杆的特点: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4.通过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
第二步: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之和为零。
2.引导学生理解力矩的概念:力矩是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能力。
3.通过示意图展示力矩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步:杠杆的运用(2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实际杠杆的案例:如撬棍、平衡器等。
2.通过实例讲解杠杆的应用:杠杆可以放大力的作用、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改变方向。
3.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门锁等。
第四步:杠杆的原理(20分钟)1.讲解杠杆的原理: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之和为零,即力的乘积等于力的乘积。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杠杆的原理:制作简单的杠杆实物,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来观察杠杆的平衡情况。
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步:小结与拓展(10分钟)1.进行知识小结:复习杠杆的基本概念、平衡条件和运用。
2.引导学生思考:杠杆为什么能够放大力的作用?3.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设计一个用杠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作品,并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杠杆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初中物理机械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学生能够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学生能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让学生了解杠杆的结构和作用。
2. 实验法:通过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
4. 问答法: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巩固对杠杆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让学生分享他们使用过的机械,并引导他们观察这些机械中的共同特点。
2. 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教师分发一些简单的杠杆工具,如钳子、锤子、瓶盖起子等,让学生亲自使用这些工具,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发现杠杆的结构特点,如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1*L1=F2*L2。
4.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决。
例如,一个物体悬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施加一个力,让学生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
5. 总结和复习。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巩固对杠杆的理解。
教师可以总结杠杆的五要素、平衡条件以及应用,并强调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杠杆的科学教案(优秀3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优秀3篇)《杠杆的科学》教案篇一科学教育理论:依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
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采用“大胆猜测---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中,每班学生均为23名,从平常接触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不强。
家长和某些教师由于观念的问题,低年级时偏重于语数教学及辅导,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观察、操作。
更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儿童对周围事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而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弄明白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实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等实验用品;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羊角锤撬钉子图(ppt)等8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简单操作导入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初中四年级物理教案简单机械的应用杠杆原理
初中四年级物理教案简单机械的应用杠杆原理初中四年级物理教案:简单机械的应用——杠杆原理引言:杠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简单机械,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四年级物理教案中关于杠杆原理的教学内容,并提供一些教学建议和相关实例。
一、杠杆的概念和原理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个刚性杆,可围绕一个支点旋转,用于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的简单机械。
2. 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是指杠杆平衡时,支点两侧的力矩相等,力与力的力臂的乘积相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杠杆原理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理论讲解:a.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b. 介绍杠杆的分类,如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c. 解释杠杆的力矩和力臂的概念。
2. 示例分析:a. 提供杠杆应用的实例,例如撬开木箱盖、搬动重物等。
b. 分析每个实例中杠杆的作用和原理。
c. 引导学生根据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a. 准备杠杆模型和一些小组练习。
b.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杠杆机构。
c. 每组学生交换作品,并测试其效果。
4. 总结和讨论:a. 与学生一起总结杠杆原理的应用。
b. 解答学生对杠杆原理和应用的问题。
c.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问题。
四、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评估他们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提供一些与杠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自回答或小组合作解决。
3.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并评估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与杠杆相关的应用实例。
2.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或观看相关教育视频,扩展他们的物理知识和兴趣。
结论: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步骤,学生可以全面理解杠杆原理的定义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学习简单机械--杠杆原理
初中物理教案:学习简单机械--杠杆原理一、引言学习简单机械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杠杆原理是简单机械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一种。
通过学习杠杆原理,学生可以了解到杠杆的工作原理、应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杠杆的定义,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学生知道杠杆的应用领域,并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杠杆相关的问题。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杠杆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例应用杠杆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通过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杠杆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和实验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1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或实物引入杠杆原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激发学生对杠杆原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30分钟)(1)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并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说明。
(2)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杠杆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杠杆秤、手臂等。
3. 实验探究(45分钟)(1)设计实验一:比较不同杠杆长度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a.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使用杠杆和不同长度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进行试验。
b.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杠杆长度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分析原因。
(2)设计实验二:验证力矩平衡定律。
a. 学生使用力臂和力的杠杆原理,设计实验验证力矩平衡定律。
b.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所得结论。
4. 扩展应用与解决问题(30分钟)(1)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让学生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第4节 简单机械》教案 浙教版(2021-2022学年)
《第4节 简单机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并学会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注意:杠杆的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 )(2)动力(F 1)(3)阻力(F2)(4)动力臂(l 1)(5)阻力臂(l2):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1l 2l3、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或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4、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如:铡刀、铁锹; (2)费力杠杆如:钓鱼杆; (3)等臂杠杆如:天平. 注意:在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确定的情况下,沿与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5、人体上的杠杆二、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根据它的不同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1、定滑轮(1)定义:在工作的时候,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简单机械杠杆的应用教案
简单机械杠杆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掌握杠杆的静力学原理;学会用杠杆计算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了解杠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观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过程;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沟通、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习得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掌握杠杆的静力学原理和力的计算方法;了解杠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难点:深入理解杠杆的静力学原理和力的计算方法;合理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讲解1、引入概念Ask: 你们知道杠杆是什么吗?Show: 简单地说,杠杆就是一个刚性的棒或者板,可以绕一个固定点旋转。
在工程中,杠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机械装置。
它可以将外力的大小和方向转化为内力的大小和方向。
杠杆有很多分类,最常见的是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在所有的机械装置中,杠杆无疑是最方便、最经济、最实用的一种。
2、引入实例Ask: 杠杆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
你们能说出一些例子吗?Show: (1)门轴(2)剪刀(3)梯子(4)撬门板等等。
(二)重点讲解1、静力学原理Show: 杠杆是一种静力学装置,根据平衡定律或者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定理:(1)杠杆的力矩平衡定理在保持静止状态下,杠杆两端所受的力产生的力矩需要相等。
(2)杠杆的力量平衡定理:在保持静止状态下,杠杆两端所受的力需要相等。
2、力的计算方法Show: 根据静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
以一级杠杆为例,力的计算方法如下:(1)力的杠杆原理假设杠杆长度为L,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为L1,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L2,杠杆所受的力为F,就有:F*L1 = F1*L2其中F1为所求的力的大小。
(2)力的乘积法则对于一个多级杠杆,可以使用力的乘积法则求出所需的力的大小。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杠杆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杠杆杠杆,作为一种简单机械,是应用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由一个杠杆臂和一个支点组成,并利用力的乘积关系完成工作。
在幼儿小班的科学教学中,通过引入杠杆的概念,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基本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一、目标通过教授杠杆原理,让孩子们能够:1. 理解杠杆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杠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准备工作1. 预先准备一些简单的杠杆模型或杠杆玩具;2. 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演示材料,以帮助说明杠杆的原理和应用;3. 整理杠杆相关的常见问题和答案,以备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杠杆原理的实例或图片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让孩子们自由发言,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2. 观察与探究(15分钟)教师将一些简单的杠杆模型或杠杆玩具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观察和探索。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杠杆的结构,如杠杆臂的长度、支点的位置等,并帮助他们发现杠杆的作用。
3. 杠杆原理的说明(15分钟)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杠杆的原理。
可以通过讲解杠杆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孩子们逐步理解杠杆的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演示材料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并解释其作用的不同。
4. 杠杆的应用(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示范和实例,向孩子们展示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用杠杆原理解释门吸盘是如何工作的,或者如何用杠杆原理提升重物等。
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杠杆模型或杠杆玩具,并给予一些任务,如将一本较重的书放在某个位置用杠杆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等。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讨论合作的方法和策略,并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6. 总结(10分钟)教师将课程进行总结,并帮助孩子们回顾所学内容。
物理实验教案:《简单机械实验——杠杆原理演示》
物理实验教案:《简单机械实验——杠杆原理演示》一、引言简单机械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
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力和运动。
本教案将介绍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提供一个简单实验来演示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背景知识1.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内部摩擦,并且可以将一个力转换为另一个力或将力转换为能量的装置。
常见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组、斜面、螺旋等。
2. 杠杆杠杆是一种由杆和固定在杆上的支点组成的简单机械。
根据支点与力的相对位置,杠杆可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在杠杆上,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但力的作用点和力臂保持不变。
三、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的目的是理解杠杆原理及其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杠杆原理的有效性。
四、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杠杆(可以使用木棍、铁棍等)2. 支点(可以使用一个带有固定孔的木板)3. 测力计4. 直尺五、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装置a. 将支点固定在水平台面上,使其垂直竖立。
确保支点稳定并能自由转动。
b. 将杠杆平放在支点上,确保杠杆能够顺利地旋转。
2. 测量力臂和力矩的概念a. 将直尺竖直地沿杠杆的一条边往下垂直放置,直尺的一条边与杠杆的一侧平行。
b. 将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杠杆的一侧,使其与直尺的边缘相贴。
c. 将所需的力应用在测力计的另一端,并记录测力计示数。
3. 改变力的作用点和角度a. 在支点一侧改变力的作用点,再次记录测力计示数。
b. 在固定力的情况下改变杠杆的角度,记录测力计示数。
4.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a. 比较力臂和力矩的变化,观察测力计示数与操作有关的机械条件之间的关系。
b. 根据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和杠杆原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c. 讨论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确保安全。
2. 测力计的示值应根据需要仔细读数,保持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归位并清理实验区域。
小学科学《杠杆》 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4)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杠杆》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杠杆尺(支架)、钩码、镊子、夹子、剪子、、等工具、教学课件、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钳子、剪子、起钉锤、开瓶器、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既聪明又热情,告诉老师是不是?生:是。
师:好,考验同学们的时刻到了,上班前老师想喝一杯奶粉,可是盒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了,这不我把它带来了,看看哪位热心的同学能来帮帮老师?(同学们纷纷举手)看来同学们真是够热情的,个个都喜欢助人为乐.。
叫一个同学上台帮忙,这位同学空手宁盖子,可是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打开,哪位同学有好办法?(同时举起手中的筷子,老师这里只有一根筷子,看是否用得上。
)一个同学提醒用筷子撬开。
果然很轻松将盖子打开了。
(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碰到问题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刚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板书课题:杠杆)杠杆一开始其实就是一根棍子,请看图中的工人师傅在干什么呢?(生答:撬石头)老师强调说完整话(工人师傅在用棍子撬石头)2、点出杠杆概念: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成为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播放课件:工人撬石头示意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使用杠杆时有哪几个着力点?(学生上台指出)课件显示三点,(正是刚才这位同学指出的三点),其中起支撑作用的这一点叫做支点,杠杆的两端能绕支点转动;承受重物的这一点叫做重点;手对杠杆用力的这一点叫做力点。
同学们记住了吗?3、分析生活中杠杆类工具上的三点。
生:记住了。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大家,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这是刚才同学用棍子撬盒盖儿的情景图,你能找到它的三个着力点吗?(真是火眼金睛,找的真准)(二)探究活动1、猜想杠杆的作用。
师谈话: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杠杆,刚才我们还用杠杆很轻松地撬开盒盖儿,你认为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生:使用杠杆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体中的杠杆 过渡:其实在人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起一件东西,弯一下腰, 甚至翘一下脚尖都是人体的杠杆在起作用。下面让我们来观察: 屏显:播放一段韵律操的动态视频画面,并请同学寻找其中的人体杠杆。 分析:对课本图片中的手臂、腿、脚部和头部进行有关杠杆的分析。 ◇ 活动:分析抬起前臂的动力。
教学 设计 理念
学 情 分 析
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杠杆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如何正确地选择和 使用杠杆还不清楚。故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的各 种能力得到培养。但须说明的是,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和 动手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为了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教师应 适时地给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和指引。对通过实验得不出结论的学生,不 要轻易否定他们的认知结果,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 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培养他们敢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手拿书将前臂从下垂状态开始抬起,可发现上臂的肌肉(肱二头肌)隆起,如图 所示。将前臂看作是绕支点 O 转动的杠杆,抬起前臂时,上臂的肱二头肌收缩 提供动力,杠杆逆时针方向转动。 □ 例题解析: 例: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 O 靠近, 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阻力臂,省力。 例:若撬棒上端 A 是动力作用点,则当动力方向 向上时,杠杆的支点是 B 点;当动力方向向下时 杠杆的支点是 C 点(垫在杠杆下面的小石块)。
课题
认识简单机械之一杠杆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 1 课时
1、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定义及杠杆的五 教学 目标 个要素,初步学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日常生活事例来认识杠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杠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杠杆 可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 难点 教学 方法
杠杆的定义及杠杆的五要素。 力臂的作法。 实验法,讲授法。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 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 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 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 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解析:指甲钳中含有三个杠杆:①以 B 为支点的杠杆 ABC,动力作用点和阻力 作用点分别是 A 点和 C 点。②以 O 为支点的杠杆 OBD,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分别是 B 点和 D 点。③以 O 为支点的杠杆 OED,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 是 E 点和 D 点。 ⑶开瓶盖的起子(开瓶器)可看成是杠杆。甲:阻力和动力在支点的两侧。乙: 阻力和动力在支点的同侧。→拓展→动力和阻力可能在杠杆支点的两侧,可能在 杠杆支点的同侧。//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方向一定是相反的吗?答:不 一定。如本题同侧时方向相反。两侧时相同。
考 点 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考试要求 b ) 分 析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繁忙的港口》。 观察与思考:1 轮船上的集装箱是怎样被搬上岸的?答:起重机(吊车)、滑轮 组等。 2 这些机械在什么地方也用得到的?答:建筑工地、矿山、火车站。如建筑工地 上工人会用杠杆撬动较重的石头。 3.这些机械的作用是什么?答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课教学 投影:用硬棒撬石头。 思考:这根硬棒在撬起石头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在做怎样的运动? 一、杠杆 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或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一定是硬棒, 但不一定 是直的。) ㈡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 O 表示) (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 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能绕固定点转动。 即每一个杠杆都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杠杆的形状是任 意的,但必须是“硬”的)。 ②动力:促使杠杆转动的力(用 F1 表示)(方向跟杠杆转动方向一致)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 F2 表示)(方向跟杠杆转动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 L2 表示) 即“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以撬棒撬石头为例作出杠杆示意图。 动 力 ☆『判断』: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一定和杠杆的 阻力臂 F1 阻力方向相反(× ) l2 ㈢作力臂的步骤。 动力臂 ①找出支点。 支 点 l1 ②沿动力、阻力的作用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 O 出。 ③从支点作动力、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则支点 阻 力 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 F2 强调“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据此可知,力臂的一个点一定在支点上,而另一 个点在力的作用线上,且两点的连线是与力的作用线相互垂直的。 例:已知力的方向作力臂。(拓展:已知力臂:①杠杆的形状不一定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实际的杠杆往往是硬棒的 变形,并不都是一根直直的硬杆。 ②杠杆是一根硬棒,工作时认为是不变形的。 ③ ④ ◇讨论: ⑴有一种垃圾桶,用脚一踩,盖即开。你知道其中有几个杠杆吗?请找出这些杠 杆,并分析它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解析:如图所示的垃圾桶内含有两个杠杆。一是以 B 为支点的杠杆 ABC ,动力 和阻力分别是 F1、F2+,对应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是 L1 和 L2 。二是以 A/为支点的 杠杆 A/B/C/和, 动力和阻力分别是 F1/和 F2/+, 对应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i 分别是 L1/ 和 L2/和 ⑵如图指甲钳含有几个杠杆?找出这些杠杆,并分析支点和力的作用点。
作出力 F 的力臂。(若将重力改成力 2,斜向右下方,则如何作 F2 的力臂。
<做一做>如图,杠杆 OA 可绕固定与点转动,B 处挂重物,A
处施一始终竖直力向上的力 F,当杠杆如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 大为保持杠杆平衡,则有:(A ) A、F 的大小不变,但 F>G B、F 逐渐增大,F>G C、F 逐渐减小,但 F<G D、F 大小不变,但 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