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等教育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形式有: (1)层次结构; (2)科类结构; (3)形式结构; (4)区域结构; (5)能级结构.
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有: (1)课程结构 (2)专业结构 (3)教材结构 (4)教师队伍结构 (5)学校组织结构
二、几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一)层次结构 (1) 也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按教育程度、 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2、我国高校能级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主观地指定某些学校 为重点高校或非重点高校,高校间缺乏适 度竞争,缺乏办学活力。
二是高校间分工不明显,缺乏特色,办 学层次混乱。 重点大学如北大、清华也办专科教育, 办成人函授教育,专科学校力争升本科, 本科高校力争升研究生教育,层层攀比, 追求高、大、全。 三是在高校中学术性、职业性分工混 乱,重学轻术。
ຫໍສະໝຸດ Baidu
1949年,我国高校学生数11.6万人。 其中,专科生2.25万人,占19.4% 本科生9.39万人,占80.6% 研究生629人
建国以来我国大学层次结构变化大致如下: 专科 : 本科 : 研究生 1950年 0.1 : 1 : 0.01 1985年 0.52 : 1 : 0.08 1992年 0.64 : 1 : 0.05 1996年 1.77 : 1 : 0.28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极”与大 学分布的关系。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若干大学群落、如: 以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广州等构成的东 南大学带; 以西安、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构成的中 西部大学带; 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为中心的华北、东 北大学带。
美国有两个最大的“巨大城市带”: 东北部的“Bos-Wash”城市带(波士 顿—华盛顿); 西海岸的“San-San”城市带(圣弗 朗西斯科,即旧金山---圣迭戈),不仅 是美国政治、科技、文化、金融等中心 地带,而且是美国名牌大学聚集之地。
4、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 (1)发展急需和短线专业,压缩需求不大的专 业。 (2)更新老专业,发展新专业。 (3)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人才适应性。 (4)调整合并重复专业、相似专业,提高办学 效益。
同时,还应该注意: 第一,发展新的学科专业时,对传统学 科专业应取慎重态度,不能轻易地以是否 有用为标准来取舍。要汲取我国50年代对 待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法 学等专业的教训。
(五)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指高校在地区、空间分布上的构 成状态。
1、我国高校区域结构的变化。
1947年,全国高校的40%集中在上海、北平、 南京等东部沿海6大城市,仅上海一个城市的大 学数、在校生数就占全国的1/5。占国土面积1/6 的新疆,只有一所规模在100人左右的新疆学院。 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则一片空白。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将一种内部结构还不 能直接观测,而只能从外部认识的客体,称 作“黑箱”。应当说,高等教育结构对我们 来说,也是一个“黑箱”,充其量也只能说 是一个“灰箱”,——内部结构只有部分被 人所认识。
2.高等教育结构: (1)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2)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构 成状态。
(2)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包括: 函授大学 自学考试 广播电视大学 职工大学 夜大学 管理干部学院等
(3)民办或私立高校。
2、我国高教形式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人高等教育有待进一步规范,教 育质量有待提高。 二是学历教育比重过大,对各种岗位培 训重视不够。 三是各种形式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互补 性较差。 四是高等教育的举办者过于单一。
(二)科类结构 科类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学科门类 的构成状态。
1、国外的学科门类
法国分七个学科门类: 法学、经济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 科学、医药科学、农业科学。 美国将高校所授学位分成24个科类317个细 目(专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把 本科层次高等教育分为17种。
(四)能级结构 能级结构,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 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的比例构 成。这类分类主要是依据学术水平和办学 声誉。
1、我国高校主要分为三个能级: (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 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重点院校。 (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 (3)以培养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人才为 主的高职高专类院校。
2、我国科类结构情况: 我国专业设置始于1952年。1953年全国 高校设置215种专业。 1993年,分10个学科门类,下设专业 504种。 1998年,分11个学科门类,下设249种: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 学。
3、我国科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比例失调。有些专业供不 应求,有些则相对过剩。 (2)专业划分过细,培养口径狭窄。 (3)专业设置重复,经济效益较低。
学业标准
专科教育: 应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 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 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本科教育: 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 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 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 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 力。
硕士教育: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 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 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
第二,调整学科专业,固然要根据社会 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反应,但也要避免 一一对应:社会上什么工作热门,学校就 上什么专业;社会上什么不景气,学校就 砍掉什么专业。既要看社会需求,也要有 长远眼光。
(三)形式结构
形式结构,是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 育构成状态。 1、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分为以下几 种: (1)全日制普通高校,包括综合性大学、 专业学院或大学、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 术学院。
第三章 高等教育结构
一、什么是结构?什么是高等教育 结构?
必须先研究事物,然后才能研究过 程。必须先知道一个事物是什么,而后 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72年,第240页
1、结构
结构,指的是事物或系统以某种意义被分 解,分解后各个部分的状态及彼此之间相互联 结的方式、性质、比例关系等。 微观的有:物质的分子、原子等 宏观的有: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等 “学习任何学科,主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这 一学科的基本结构”。 1960年,布鲁纳《教育过程》
建国后,国家加强经济建设,大学布局 也随之调整。50年代,以武钢为中心的华 中工业集地,以包钢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基 地,高等学校大为增强。 1955年以后,沿海地区高校西迁。陕 西由3所增到10所,教师增加一倍。
70年代初的文革期间,又出现一次大规模 的大学布局调整,一些高校从沿海迁到内地,一 些从大城市迁小城市,一些则从城市迁往农村。 如 :北京市原有高校46所,被撤销15所,合并2 所,迁出13所,保留了13所。特别是一些医学 院、农学院大多被迁往农村办学。 全国43所农学院中有23所被搬迁,累计迁移 45次。这些迁移都以“接触群众”、“联系实际” 为理由,违背了教育规律,造成了诸多混乱。
2、我国大学区域结构的特点。 (1)大学分布呈阶梯状结构。
A、苏、辽、鲁、川、鄂、京、沪等 B、浙、粤、吉、湘、闽等 C、蒙、藏、新等
(2)大学大都集中在大城市 据统计,我国30个城市(含20个省会 城市)的大学数占全国大学总数的52%以上
(3)师范类、医药类高校的地区分布较为 合理 每省都有师专以上学校,每省的医学院基 本上分布在若干城市中。
博士教育: 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 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 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 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层次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高等教育合理层次结构应该是宝 塔形,而我国长期以来却呈纺锤形。 (2)明确各层次之间的任务分工,保 证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色、规格和质量。 (3)在研究生教育中,既要有“学术 型”,又要有“实践型”,即专业学位。
1、世界各国一般有3-4个层次。我国有3个层次: (1)专科教育 (2)本科教育 (3)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博士)
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1)每个层次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修业年限 上有明显差别,在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技能、方法等都存在各自的独立性要求。 (2)各层次之间具有相互衔接性。低层次教 育应该能够过渡到高层次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