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缺血策略
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一)
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一)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介绍•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下肢缺血引起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
方法一:动脉阻塞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暴露出动脉,并将其用细丝线进行阻塞。
3.监测下肢血流情况,确保成功造成缺血状况。
方法二:介入治疗法1.通过血管造影技术,确定缺血部位和程度。
2.在缺血区域内插入血管内支架或球囊进行扩张。
3.监测下肢血流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方法三:全肢缺血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将所有供血动脉全部阻塞。
3.监测下肢血流情况,观察血流恢复过程。
方法四:动脉结扎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暴露出需要结扎的动脉。
3.使用细线或血管夹将动脉结扎,造成缺血状况。
4.监测下肢血流情况,观察病理变化。
方法五:人工血管植入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将人工血管植入到下肢供血动脉。
3.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血管进行植入。
4.监测下肢血流恢复情况,评估植入效果。
结论•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是研究下肢缺血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根据实验需求和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造模方法进行研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大动物实验时,应严格遵守伦理规定,保护动物福利。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希望能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方法一:动脉阻塞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暴露出动脉,并将其用细丝线进行阻塞。
可选择结扎动脉或使用血管夹固定。
3.确保阻塞后动脉无血流通过,导致下肢缺血。
方法二:介入治疗法1.通过血管造影技术,确定缺血部位和程度。
2.在缺血区域内插入血管内支架或球囊进行扩张,重新建立血流通路。
3.监测下肢血流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方法三:全肢缺血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将所有供血动脉全部阻塞,如结扎主要动脉。
中国成人经股动脉VA-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和护 理技能,提高家属的照护 能力。
康复期锻炼指导与随访安排
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
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随访安排
建立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随 访,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健康宣教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 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下肢缺血原因分析
01
动脉插管因素
VA-ECMO治疗时,动脉插管会阻断股动脉血流,导致下肢缺血。插管
的直径、插入深度、插管时间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下肢缺血的发生。
02 03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管状况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下肢缺血的风险。 例如,老年患者和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更容易发生下肢缺血 。
治疗相关因素
VA-ECMO治疗期间的抗凝治疗、血压控制等也可能影响下肢缺血的发 生。抗凝不足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下肢缺血;而血压控制不佳 则可能加重下肢缺血的症状。
下肢缺血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随着 缺血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下肢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加强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建设
下肢缺血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建设,未来需要加强相关学科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下肢缺血的防治水平。
提高患者和公众的认知度
加强患者和公众对下肢缺血问题的认知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防治工 作,也是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目的阐述
本共识旨在规范经股动脉VA-ECMO 治疗期间下肢缺血的防治策略,提高 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策略与挑战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策略与挑战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可能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深入了解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策略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治疗策略1、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基础。
患者应戒烟,因为吸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也非常重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血管扩张药(如西洛他唑、前列地尔)等。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降脂药可以稳定斑块,血管扩张药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
3、血管腔内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
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
PTA 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恢复血管通畅。
如果 PTA 效果不佳或血管弹性回缩明显,则需要置入支架以维持血管通畅。
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存在再狭窄的风险。
4、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尤其是血管腔内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合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使用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在病变部位的近端和远端建立旁路,绕过病变血管,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
动脉内膜切除术则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的动脉内膜,恢复血管通畅。
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但疗效相对较为确切。
二、治疗挑战1、病变的复杂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病变往往较为复杂,可能累及多个节段的动脉,且常常伴有钙化、扭曲等情况,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小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重症肢体缺血的现代治疗策略
疾 病仅为 l %和 2 % 。然 而 当前人 们更加 重视 心 、 0 0 脑血管疾病 , 而忽视肢体 血管疾 病 , 要原 因是 对其 主
危害 性认 识 不足 。在 当今 世界 人 口中每 过 3 0 s将 有一个肢 体 因缺 血 性 疾 病 而 丧 失 … 。 一组 对 于肢
何 谓成 功 的肢体 挽 救?Fgi 4提 出的最 新 al a等
标准 为 : 患者 肢体静 息痛 的消失 、 部溃 疡 的愈合 以 足
及低 于踝 关节 的截 肢。 因此在 治疗上 我们无须 苛求
症 最为严 重的临床 表 现 , 具有 较 高 的致 残 率和 死 亡
率 。C I L 的病理 生 理 基础 是 : 织 的氧 合 状 态 处 于 组
— —
重症肢 体缺 血 的现代 治疗 策 略
张福 先
当肢体供 血动脉 出现严 重狭 窄或 闭塞 而危及 患
畅率 。
者肢 体 的 生存 或 生命 时 被 称 之 为 重 症 肢 体 缺 血
( ri li b i hmi, L ) L 是 下肢 动脉 硬 化 cic m s e a C I 。C I ta l c
变、 缺少 临床 经验 、 作技 术不够 成 熟以及 介入 材料 操 待 改进 等 问题 , 迫使 血 管 外 科 医 生在 应用 该 技 术 时 非 常慎 重 。然而就 在 我们 质 疑 、 徊和 讨 论这 些技 徘
症发 生率为 8 ~ 7 , % 3 % 死亡 率为 4 。仅 美 国每年 %
体 缺血 性疾 病 患者 随访 资 料表 明: 一年 的死 亡 率 为 l. % 、 9 1 截肢 率为 1 % , 2 五年 的保 肢率仅 为 6 % L 。 8 2 j 来 自另 外一组资料 提 示 : 欧美 因没 有及 时治 疗 的 在 CI L 患者 中每 月约 80 0例需 要截肢 , 0 围手 术期并发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V1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V1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和诊断:
中国后循环缺血(CLI)是指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的持续性休息性足部或足踝部疼痛、坏疽等症状。
诊断需要结合血管影像学检查结果,如超声、血管造影、CT等。
2.流行病学:
CLI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或有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人群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病的增多,CLI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3.治疗原则和方法:
治疗CLI的原则是改善下肢血流量,缓解疼痛、坏疽等症状,避免截肢。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改善血流、防止凝血、抗炎等;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等,可以直接扩张狭窄的血管或支撑病变的血管壁;手术治疗比如血管重建术、搭桥术等,可以修复病变部位的动脉组织。
4.预防和管理:
预防CLI的关键是减少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例如及时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戒烟限酒,加强锻炼等。
对于已经发生CLI的患者,需要注意足部保健,控制感染,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国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
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截肢的风险。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策略(全文)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策略(全文)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cute limb arterial embolism,AE)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临床表现为“5P”征,即疼痛(pain)、麻痹(para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苍白(paiior)。
其栓子大多来源于心脏和和主动脉脱落的附壁血栓,部分血栓可继发于动脉狭窄或血管手术后,其中60%~70%的患者都有心脏病史,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房颤动[1],其次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脏瓣膜病,此外,腔内操作造成的栓子脱落也可导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2~3]。
动脉血栓栓子起源于左心房、左心室和动脉壁,血栓形成于有或无血流停滞的受损内膜表面。
栓子通常位于四肢动脉分叉处:34%位于股总动脉;14.2%在腘动脉;髂总动脉占13.6%;9.1%位于主动脉分叉处[4]。
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栓塞远端动脉血栓形成,特别是股、腘动脉的栓塞,如不及时诊治患者有截肢和死亡的风险。
未经手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后果是严重的,死亡率高达13%,根据闭塞部位、腔内闭塞程度、继发性血栓形成程度以及侧枝循环形成的程度,有27%的肢体发展为坏疽,18.3%转化为慢性肢体缺血[4]。
因此,对于严重缺血的肢体,建议及时恢复外周动脉灌注。
如果肢体缺血的诊断延迟,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不可逆缺血的早期症状是肌肉的麻痹和僵硬。
动脉阻塞发生后6 ~ 8小时内被认为是抢救急性动脉阻塞肢体的“黄金时间”。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栓塞发生数小时内进行血运重建,是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的原则。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动脉再通延迟的情况。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一旦确诊,必须对肢体存活能力进行评估,立即制定血管重建的计划。
肢体修复的可能性、缺血的持续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动脉解剖是决定血运重建方法的关键因素。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腔内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腿部缺血性锻炼方法
腿部缺血性锻炼方法简介腿部缺血性锻炼是一种通过限制血流供应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
这种锻炼方法通过减少氧气供应和增加肌肉酸化,进而提高肌肉的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腿部缺血性锻炼方法,帮助你在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1. 缺血性负重训练缺血性负重训练是一种将缺血和负重训练结合起来的方法。
在此锻炼方法中,你可以使用负重器材如哑铃、杠铃等进行训练。
首先,在进行锻炼前,用绷带或者压力带将腿部表面的动脉压迫,从而减少血流供应。
然后,进行负重训练动作,如深蹲、腿弯举等。
缺血状态下的肌肉会在更少的负重下产生更大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2. 缺血间歇训练缺血间歇训练是一种结合缺血和间歇训练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你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组合训练。
首先,选择一种无氧运动如快速腿部跳跃或者高强度爬坡等,进行30秒至2分钟的训练。
然后,在下一组训练之前,使用绷带或者压力带将腿部动脉部分压迫,减少血流供应。
这种训练方法能够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并且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
3. 缺血高强度间歇训练缺血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一种高强度间歇运动与缺血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你可以进行高强度运动如踏步训练、跳绳等,每组训练时间为30秒至1分钟。
在每组训练之前,使用绷带或者压力带将腿部动脉部分压迫,减少血流供应。
这样可以增加肌肉无氧产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4. 缺血恢复训练缺血恢复训练是一种在恢复期间限制血流供应的方法。
在进行高强度锻炼后,使用绷带或者压力带将腿部动脉部分压迫,限制血流供应。
这样可以延缓乳酸的清除,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适应性。
注意事项在进行腿部缺血性锻炼前,有几点需要注意:- 请务必在进行此类训练前咨询专业医生或者运动指导员的意见,确保适合进行该锻炼方法;- 需正确使用绷带、压力带等器材,不得过紧或使用时间过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训练方式和时间需要渐进式增加,以避免过度训练造成的伤害;- 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强度和时间,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不做过度训练。
锻炼改善下肢缺血
临床实践 发现 , 戒烟和 步行锻 炼结 合药 说 明该 运动 强度 过小 , 适 当加 大 , 运动 应 使 物 治疗 不仅 可 以显 著减 轻 或 治愈 间歇性 跛 后 出现接近最 大疼痛 时间调整在 3 ~6 0 0分
行, 提高 患 者 的生 活质 量 , 可 以作 为 手术 钟 为宜。每 次运动 结 束时不应 骤然停 止 , 还 要
下肢缺血 是 常见 的血 管疾 病 , 多由动脉 小 强 度 、 时 间 的 运 动 处 方 。 运 动 强 度 以运 长 硬 化闭塞症和血栓 闭塞 性脉管炎 引起 。该病 动 时 心率为 1 0~1 / O 0次 分钟 、净增 心率 1 早期 主要表 现 为间歇 性 跛行 , 随着 病情 的加 ( 运动时 心率减 去安静时 心率 之差 )小于 3 0 重 而 出现静 息痛及肢 端坏 疽 , 轻者 影 响生活 次 / 分钟 为宜。运动 时间以 3 ~6 0 0分钟 、 运
\ 2年康 2 健 老
投之 以木瓜 , 抱之以琼瑶。匪报也 , 以为好也。—— 《 永合并症 等综 合确定 。 止 意外发生。 病 运动 强度 与运动时 间决定 运动 量。一般采用
链 接
锻 改 下 肢缺血 炼 善
⑧山西省人 民医院副主任 医师 杨 笑非
体 育锻 炼有 多种形 式 ,以步行 为主
要运动 方式。步行可分 为平坦路段 和坡
度路段 两种 , 以平坦路段 多用。 步行锻 炼
速 度 分 为三 种 :
慢速 :0 0 步 / 7 ~1 0 分钟
中速 :0 ~10 / 10 2 步 分钟
快速 :2 ~10 / 10 4 步 分钟 由于患者大 多为老年人 ,且 多合 并 有心 脑血管疾病等 , 多采 用 中、 故 慢速 步
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
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是指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最具严重症状者,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等,病变程度相当于Rutherford 4~6级或FontaineⅢ~Ⅳ期。
对于CLI,无论是介入治疗或外科旁路转流术,对挽救肢体至关重要。
Angiosome概念最初是由Taylor和Palmer于1987年提出,早期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治疗;Angiosome概念表现为一个三维血管的“复合单位”,其对应区域为特定血管供应的相关组织和皮层,国内有学者译成“血管区域”。
Taylor和Palmer特别定义了小腿Angiosome概念通过开通特定的血管和侧支血管供应的Angiosome来帮助伤口或截肢残端愈合。
因此,应用Angiosome概念提高了保肢率、愈合率和截肢无病生存率。
胫前动脉:供应小腿前肌间隔区,远端汇入足背动脉,供应足背和足趾背面,与腓动脉及胫后动脉存在交通;腓动脉:供应小腿后外侧区域、外踝和足跟后外侧,并通过踝上侧支与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交通;胫后动脉:供应小腿及内踝区域,跟骨侧支供应足跟区域,远端汇入足底内侧、外侧弓,供应足底区域。
Angiosome概念就是当下肢缺血性溃疡,根据溃疡部位对应的血供区域进行选择性血管开通,达到溃疡愈合。
需要强调的是,合理和充分的血管重建以及理想的术后通畅率对下肢重症缺血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CLI患者行血管再通术时,如果病在膝下,闭在膝上,只要开通膝上血管,症状就能明显改善,不要强求开通膝下病变,带来不必要的并发症。
对于膝下CLI,尽可能通过直接血供(DR)来实现溃疡的早期愈合;对于无法进行直接血供开通者,间接血供(IR)亦能提高保肢率。
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和作用
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和作用其中,四肢完全缺血训练是最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气袋或绷带等工具,对身体的四肢进行缠绑,限制血液在肢体间的流动。
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缺血训练后,放松并给予身体充分血液供应,可以使血液在身体重新流动时更加充沛,提高肌肉组织的供氧能力和代谢水平。
低氧环境训练是一种通过置身于氧浓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训练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会因缺氧而提高对氧气的利用效率,促使血红蛋白释放更多氧气到组织细胞中,从而提高身体在缺氧状态下的适应能力。
高原缺氧训练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
由于海拔较高的地区氧气含量较低,身体在这种环境下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来携带氧气,以提高对氧的利用率。
1.提高心肺耐力: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增加心肺系统对于氧气的运输和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的心肺耐力水平。
研究表明,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增加肺活量、提高最大摄氧量和延缓疲劳。
2.增强肌肉力量: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增加肌肉对氧气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肌肉力量水平。
研究发现,在缺血预适应训练后,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都得到了提高。
3.提高运动表现: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增加心肌和肌肉的耐受力,降低运动中的乳酸积累,从而延迟疲劳的产生。
这对于耐力型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中保持高水平的表现非常重要。
4.促进体重管理: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提高身体的脂肪氧化能力,减少脂肪堆积,从而有助于体重的管理和控制。
5.增强身体抵抗力: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提高身体对疾病和损伤的抵抗能力。
总之,缺血预适应训练是一种通过在体育运动中应用缺血和缺氧的训练方式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的方法。
该方法凭借其独特的训练效果和作用,在体育竞技、健身训练和康复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下肢动脉硬化致膝下缺血介入治疗的策略及临床意义
赢得 了时 间 , 同时球囊 扩 张具有 可重 复性 , 于再狭 对 窄 的病变 可 以再 次 扩 张 , 助 于 提高 缺 血 肢 体 的救 有 肢率 , 治疗缺 血性 下肢病 变安 全有 效 的方法 。 是
参考文献 :
动脉 。导丝置 入成 功后 随 即导人微 球囊 ( 球囊 直径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1 0 2年第 2 2卷 第 1 期 JMe ma igVo. 2No 1 0 2 O dI gn 12 . 02 1
管 狭窄 、 塞可行 贯通 、 闭 球囊 扩张 、 支架 置入术 , 其 但 先 决条 件是 膝下 血 管 流 出道 较好 , 于 高位 动 脉 狭 对 窄 闭塞 伴膝 下动 脉病 变者 , 在处 理好 高位血 管狭 窄 、 闭塞 的 同时也应 开通 膝下胫 前 、 胫后 动脉 , 可 能 的 尽 胫前 、 后动 脉都 开通 , 因为 只 有保 证 流 出道 ( 下 动 膝 脉) 通畅 , 膝上 动脉 无 论 P TA 还是 支 架 置人 才 能 保 证较 好 的疗 效 。作 为“ 接血 流” 直 的胫 前或 胫后 动脉 有一 支 闭塞就 可能 直 接 导致 足 趾 缺 血 , 应地 出现 相
o cu i e d s a e o o re te t s P r u a e u r n l mi a r am e twa e f r d i p t n s wih a t r s l— c l sv ie s fl we x r mii . e c t n o st a s u n l e t n sp ro me n 3 a i t t r e i ce e t 5 e o
本组 从下 肢动 脉狭 窄闭塞 的 9 例 患 者 中涉 及 7 膝下 动脉 3 5例 , 男性 2 7例 , 性 8例 , 龄 5 ~8 女 年 9 2 岁 , 均年 龄 6 . 平 5 9岁 。术 前 均行 C A 或 MR 下 T A 肢 血管成 像及 D A 检查 , 断单纯 膝下 动脉 ( S 诊 胫前 、
小腿以下缺血诊断详述
小腿以下缺血诊断详述
*导读:小腿以下缺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与股动脉受累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相似,以小腿以下缺血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主;如系髁上骨折所致者,具有该骨折所特有的体征,包括大腿下端屈曲畸形、弹性固定、剧痛及活动受限等。
小腿严重血供不足时,可出现缺血性末梢神经炎而有疼痛、过敏及麻木等症状。
要与肢体栓塞相鉴别。
肢体栓塞系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
患肢出现疼痛、苍白、远处动脉搏动消失、厥冷、麻木和运动障碍。
(一)治疗
1.诊断明确者立即进行腘动脉修复重建术,包括经造影后证实之病例均应按急诊处理,争取将肢体缺血时间压缩至最低限度。
2.可疑动脉损伤者及早行手术探查,尤其是对骨折需手术治疗者,更应争取时间,在优先处理腘动脉探查及修复的前提下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
3.消除致伤因素主要指邻近腘动脉走行部位的骨关节损伤,必须力争良好的复位及稳固而有效的内固定,这不仅是对已引起腘动脉损伤治疗上的要求,而且也是预防再次损伤的首要条件。
4.伴有腘静脉损伤者应同时予以修复,以防因外周阻力增加而继发肌间隔高压症候群。
5.重视小腿肌间隔症候群的预防及治疗从某种角度来看,小腿肌间隔症候群与腘动脉受累可互为因果,并易构成恶性循环。
因此,必须将其消除,以防加剧病情。
(二)预后
血管吻合后,血运再通,一般预后良好。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小腿以下缺血的诊断,小腿以下缺血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小腿以下缺血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策略与挑战
变又不适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高 危患者 • 缺点是远期通畅率低于主髂动脉解 剖位移植术
平肾腹主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杂交手术
56/M,左肾动脉及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双髂动脉完全闭塞。合并症: 肺纤维化等待肺移植,慢性肾衰,肺动脉高压。 手术步骤:经肱动脉穿刺造影,双股动脉切开,采用Vollmer环切器行双髂动 脉血栓切除,肾下腹主动脉放置支架开通管腔,髂总动脉分叉放置对吻支架 支架覆盖至双侧髂外动脉,最后行双侧股动脉分叉处补片扩大成型。
缝合切口,开放双肾动脉,将阻断钳移至肾下腹主动脉,做近端吻合口,清 除吻合口周围腔内血栓后,常规方法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腹主髂(股)转流——改良术式
优点
肾动脉阻断时间短,大约 5-10分钟 完全直视下,彻底清理,局部肾动脉开口的病变也可以处理 大大减低肾动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1963年,Bergan和Trippell就曾提出,平肾腹主动脉闭塞术中进行肾动脉开口 周围取栓或内膜剥脱等操作前,建议先阻断双肾动脉,以防止肾动脉栓塞事 件的发生。并进一步提出,通过低温和输注甘露醇来保护肾脏减少缺血引起 的损伤。
腹主髂(股)转流——传统术式
优点 阻断时间有限,对肾功能影响小 缺点 平肾腹主动脉闭塞或部分肾动脉闭塞,阻断钳挤
压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起肾动脉栓塞 出血多,非直观,有可能残留内膜或附壁血栓,
引起肾动脉和下肢动脉栓塞
腹主髂(股)转流——改良术式
阻断肾上腹主动脉、双肾动脉,自肾动脉开口水平上方约1-1.5cm向远端切开 腹主动脉前壁,清除肾动脉开口附近腔内血栓
如何选择下肢缺血的治疗手段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腔内治疗:进展迅速,近年广泛开展 杂交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 药物治疗:是其它治疗的基础 功能锻炼:绝不能忽视 其它治疗:干细胞移植、中医治疗等
缺血预适应训练操作方法
缺血预适应训练操作方法一、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原理缺血预适应训练是一种通过短暂的缺血刺激来提高组织耐受性的训练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短期的缺血暴露,组织能够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提高对后续缺血损伤的抵抗力。
这种机制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包括血管舒缩、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方面的调整。
二、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缺血刺激:通过某种方式对组织进行短暂的缺血刺激,如肢体绑扎、气压阻断等,以模拟缺血状态。
缺血时间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具体时间根据训练目的和个体差异而定。
2.复流阶段:在缺血刺激结束后,使组织恢复血流灌注,以促进适应机制的启动。
这一阶段通常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以便组织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
3.重复刺激: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缺血预适应训练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短暂缺血和复流的循环刺激。
循环次数和间隔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置。
4.监控与评估: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受试者的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安全。
同时,训练前后的效果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测量来了解训练效果。
三、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应用前景缺血预适应训练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缺血预适应训练已被证实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病率,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次,在脑卒中方面,缺血预适应训练可以改善脑部血流灌注,减轻脑损伤,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缺血预适应训练还可应用于肢体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足、肝移植等领域,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四、结论缺血预适应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理性保护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优点。
其独特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为缺血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缺血预适应训练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福祉。
然而,目前缺血预适应训练仍处于研究阶段,其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替罗非班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图1 HP LC色谱图A1空白 B1样品 C1对照品21313 精密度考察 精密量取100mg/m l对照品溶液连续重复进样5次,其峰面积RS D=0130%。
2131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批号:20060925)的样品溶液,配制后立即测定1次(0h),再于室温中放置2、4、6、8h 后再进样,测得芍药苷峰面积的RS D=0150%(n=5);再于室温中放置015、1、2、3、4d后再进样,测得芍药苷峰面积的RS D=0197%(n=5)。
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好,符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需要。
2131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批号:20060925)的样品5份,按样品溶液的配制项方法配制样品溶液,按上述方法测定,结果芍药苷峰面积的RS D=0145%(n=5)。
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好。
2131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细粉9份,每份约310g,均分为3组。
每组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芍药苷约2170、2125、210mg。
同样品测定项法制备溶液并测定芍药苷的含量,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5%、10012%、9917%,RS D分别为0144%、0142%、0145%。
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良好。
表1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n=5)样品批号含量(mg/g)RS D%200607280173014520060812017501432006092501740150214 样品含量的测定 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进样20μl,按上法测定,用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量。
本品每1g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0160mg,见表1。
3 讨论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123]。
根据适用性原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完全能满足芍药苷测定的准确度、灵敏度及重现性的要求,设备要求条件适合广泛应用。
笔者在本实验中获得了较佳的效果。
目前,对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含量研究主要采用不同比例的乙腈2水(磷酸、乙酸或者甲醇)、甲醇2异丙醇2冰乙酸2水和甲醇2水等3大类系统作流动相[1]。
缺血训练最简单方法
缺血训练最简单方法
缺血训练是一种通过减少肌肉组织的氧供来增强肌肉耐力和增长的训练方法。
虽然缺血训练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正确的缺血训练方法可以为您带来很多好处,如提高肌肉质量、当然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
下面介绍最简单的缺血训练方法:
1.腿部缺血:简单的腿部缺血方法是使用压缩袖,将压缩袖套在腿部上,包裹在上肢或股四头肌部位,用绳索或胶带束紧。
可以在半蹲或者坐姿进行双腿缺血,缩短训练时间,可大幅增加肌肉最大耐力和引发肌肉生长。
2.手臂缺血:比如使用压缩袖套在手臂上,紧贴皮肤,缩小血管,保持血流量小于肌肉的需要。
配合特定的训练,如单臂弯举。
可以更大限度发挥肌肉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刺激肌肉生长。
无论是肌肉生长和力量增长,缺血训练非常有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缺血训练,并且遵循安全,科学的训练计划,不要过度缺血,减少训练强度,以刺激肌肉生长。
缺血训练最简单方法
缺血训练最简单方法缺血训练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训练方式,它的本质是通过限制肌肉组织的氧气供应,刺激肌肉组织的生长和代谢。
缺血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肌肉质量,还可以增强肌肉的耐力和力量。
但是,很多人对缺血训练感到陌生,不知道如何进行。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缺血训练最简单的方法。
一、缺血训练的原理缺血训练的原理是通过限制肌肉组织的氧气供应,使肌肉组织处于低氧状态,从而刺激肌肉组织的生长和代谢。
缺血训练可以分为部分缺血和全身缺血两种方式。
部分缺血是指在训练时限制肌肉组织的氧气供应,而保持其他部位的氧气供应正常。
全身缺血则是指在训练时限制全身的氧气供应。
二、缺血训练的好处缺血训练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提高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增强肌肉的耐力,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代谢。
缺血训练还可以加快身体的恢复速度,减少肌肉损伤的风险。
此外,缺血训练还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促进脂肪的燃烧,有助于减肥和塑形。
三、缺血训练的最简单方法缺血训练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缺血带。
缺血带是一种用来限制肌肉组织氧气供应的工具,它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缺血训练。
使用缺血带进行训练时,只需要将缺血带绑在训练的肢体上,然后进行训练即可。
缺血带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缺血带:缺血带有不同的材质和弹性,需要根据自己的训练需求选择合适的缺血带。
2. 缺血带的绑定位置:缺血带需要绑在肢体的中上部,不能绑在肢体的末端,否则容易造成血管堵塞。
3. 缺血带的使用时间:每次使用缺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否则会造成肌肉组织缺氧,引起不良反应。
4. 缺血带的松弛时间:每次使用缺血带后,需要给肌肉组织足够的松弛时间,让血液重新流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缺血训练的注意事项缺血训练虽然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过度训练:每次使用缺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每周使用缺血带的次数也不应超过3次。
2. 注意缺血带的使用时间:使用缺血带的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肌肉组织缺氧,引起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的选择
? 早期有效的治疗决定预后。 ? 有效的重建下肢血供,是挽救濒危肢体的切实有效的
治疗手段。 ? 治疗方案应该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已经成为
及膝下腘动脉,单个或复合病变,没有连续的胫动脉提供远端灌注,严重的钙 化性闭塞病变≤5cm,单一的腘动脉狭窄 ? C级:多处狭窄或闭塞,无论有无严重钙化,总长度>15cm,两次腔内治疗后, 需进一步处理的狭窄或闭塞病变 ? D级:慢性全程股总动脉或股浅动脉闭塞,包括腘动脉,病变>20cm,慢性全 程腘动脉和胫腓干三分叉近端
法,可作为筛查。确诊和拟定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方案需要 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 ? 根据TASC分级标准将股腘动脉病变分为A、B、C、D 4级, 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TASC分级
? A级:单一狭窄性病变≤10cm;单一闭塞性病变≤5cm ? B级:复合病变(狭窄或闭塞),每处≤5cm,单一狭窄或闭塞病变≤15cm,未累
? 严重程度取决于缺血持续时间及侧枝代偿情况。
治疗
? 1、拉栓术。 ? 2、腔内置管溶栓。 ? 3、单纯外周静脉药物治疗。
渐进性
? 渐进性的下肢动脉缺血,可能出现急性变化。 ? 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经常被单独提出的两个概念——糖尿病下肢缺血与
糖尿病足。
Fontaine分期
? (1)球囊扩张 ? (2)支架植入
血管腔内成形术
外科手术治疗
? 动脉内膜剥脱术: 适于局限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根 据 病 变 血 管 直 径 决 定 是 否 选 择 补 片 成 形 ,该术式常作为外科手术中的辅助术式 其适应证人群多适合腔内治疗。
? 动脉旁路术:对于TASC分级C、D级病变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适应证: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缺血性溃疡和坏疽。禁忌 证:动脉远端无血管重建的流出道、缺血肢体广泛坏死、患肢严重感染、 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以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难以承受手术 等。
?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股股旁路基础上,行膝上或膝下腘 动脉与小腿中远段动脉的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
杂交手术
? 血管外科疾病个体化治疗策略,介入与外科手 术治疗方法的组合,最小创伤及最佳效果的方 案设计。
? Ⅰ期:轻微症状期,多数病人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 ? Ⅱ期:间歇性跛行期,临床上常以跛行距离 200m为
界,绝对跛行距离 >200m为Ⅱa期,绝对跛行距离 ≤ 200m 为Ⅱb期。 ? Ⅲ期:静息痛期。 ? Ⅳ期:溃疡和坏疽期。 。
诊断
? (1)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 (2)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3)踝-肱指数(ABI)< 0.9。 ? (4)趾-肱指数(TBI):<0.70。 ? (5)影像检查证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无创的初步检查方
治疗
? A级病变 首选血管腔内治疗 ? B级病变 优先选择血管腔内治疗 ? C级病变 手术重建长期通畅率较好,但在伴
有高危因素时应该首选腔内治疗 ? D级病变 首选手术治疗
常规策略
? 减少和消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包括戒烟、 肢体锻炼、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等。
药物治疗
? 以抗血小板、扩张血管、改善侧支循环为主。 如果病人没有禁忌证,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 性闭塞症病人均应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应 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沙格雷酯、西洛他唑 等。扩张血管药物包括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
下肢缺血性疾病应对策略
下肢缺血性疾病 简介
? 下肢缺血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 60岁 以上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达 80%,已经成为 一种多发常见病。
? 当动脉硬化持续进展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 引起慢性或急性缺血。
? 确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及糖尿病下肢缺血的病人其 最终结局是溃疡、截肢和死亡。
下肢缺血性疾病 简介
? 检查:超声,踝肱比,经皮氧分压测定, CTA,DSA。可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
急性
?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及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 6P症。Pain(疼痛), Pallo(苍白), Puiselessness (脉搏消失), Paresthesias (麻 木),Paralysis (运动障碍), Poikilothermia (皮 温变化)。
专家共识。
治疗难点
? 介入治疗难以解决。 ? 干细胞移植难以迅速改善血运。 ? 传统股腘旁路鞭长莫及。
复合血管移植技术 序贯式动脉旁路移植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简介
? 在原有动脉旁路手术基础上,实现桥血管远端 与小腿动脉的中远端吻合,以解决小腿动脉近 端存在节段性狭窄的问题,更好的实现血管重 建。
简介
? 首先股腘动脉旁路人工血管移植,然后选择流出道通 畅的胫前、胫后、腓动脉中的一支,行人工血管远端 与其的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