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历案-高中历史统编版19选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历案(第一课时)高中历史课程《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南亚文化的探索”。
我们将深入学习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了解其独特的地域特色、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和文明成果,并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加深对东亚与美洲文化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目标1. 掌握南亚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 了解南亚历史上的重要文化事件和代表性文化成果。
3.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南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点。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三、评价任务1. 课堂互动评价: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南亚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南亚文化主题的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制作文化对比表等,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南亚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南亚文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南亚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重点讲解南亚文化的代表性成果和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南亚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或文化成果,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南亚文化的内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南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点,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南亚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南亚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南亚文化主题的作业,如:让学生选择一个南亚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者让学生制作一个南亚文化与东亚或美洲文化的对比表。
作业要求明确,旨在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并提高其分析能力。
3. 作业批改与反馈:教师批改作业后,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反馈,并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此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基础扫描】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
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
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在讲授新知识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给他们设置了几个讨论题目,如:“丝绸之路对南亚、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认为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哪些贡献?”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5.作业小结:在课堂的最后,布置了一个关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业。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此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从multiple perspectives审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提高他们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文化交流中的贡献,激发他们对国家文化的热爱。
(三)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在讲解美洲的文化交流时,设置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欧洲文化对美洲土著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本节课的教学策略设计得非常灵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全球视野。
2.尊重和欣赏各种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深刻理解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体的努力共同构成的,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一、案例背景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是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内容涵盖了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东亚的中国古代文化以及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些地区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本节课的学生小组讨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如:“南亚、东亚和美洲古代文明各自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思想?”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如:小组成员分别查阅有关南亚、东亚和美洲古代文明的资料,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选择性必修三》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教材分析】《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是《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线索为“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等国家(地区)作为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曾经产生过辉煌灿烂而独具特色的文化,成为多样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三个子目,它们呈现出并列的逻辑关系。
古代印度文化主要呈现出宗教色彩浓厚、交流性强的特点;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发展着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印第安文化则因为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呈现出特色明显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互辉映,共同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此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是本课的一条暗线。
亚洲的三个国家积极对外交流,文化包容性更强。
印第安文化则相对独立、最终以被侵略的方式完成了文化交流。
因此,教师在准备本课时也可以联系当今中国提倡“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时代热点。
最后,本课教学内容呈现出史实多、时空跨度广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于教材内容的梳理。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及纲要下的学习中都接触过古代亚洲、美洲文明等相关内容,但是学生对于亚、美文化多样性及其形成的原因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
对此教师采取的策略,是根据高中生的抽象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有所发展的情况,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分析史料、探究思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其次,本课史实繁多,学生可能学习兴趣有限,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史料,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并结合2017版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时间轴等材料,列举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在文字、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的文化成就。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
3.教学重点:强调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古印度教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日本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的文化背景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文化主题进行讨论,如“古印度教与佛பைடு நூலகம்的比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日本文化的东方与西方交融”等。
2.方法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南亚、东亚与美洲地区文化的直观感受。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学习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学会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地区文化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从而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古印度教对社会制度有哪些影响?”“中华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日本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时期的文化的变化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b.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之间的异同,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2.研究性学习:
a.学生分组进行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比较研究,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宗教、社会制度、艺术等,展开深入研究。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地区的文化特点,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不同文化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地区的主要文化特点,包括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掌握佛教、儒家、道家等在南亚、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了解美洲土著文化及其与欧洲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1.列出南亚、东亚与美洲地区的主要文化特点。
2.比较分析南亚、东亚与美洲地区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异同。
3.讨论文化差异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本节课的尾声,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南亚、东亚与美洲地区的主要文化特点。同时,强调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知识讲解:分别介绍南亚、东亚与美洲地区的主要文化特点,包括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如佛教、儒家、道家、美洲土著文化等,进行深入分析。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6.课堂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
1.激发兴趣: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标导航】1.了解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问题导学】1. 佛教产生的原因?印度最主要的宗教是?产生基础?2 印度的文学成就?反映的主要内容?艺术、数学成就是什么?3. 印度文化的影响?4.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生产力进步的表现?5. 7世纪,观测天象的地方?朝鲜半岛现存最早史书?6. 中朝交流的表现?7. 7世纪,日本形成制度?12世纪,日本武士道形成的原因?8. 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文学、建筑、艺术)、特点及其表现?9. 印第安文化形成的背景?代表文化有什么?10. 印第安文化的主要成就(宗教、建筑、文字、历法、数学、医学、手工业)?11.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历史概念】1.印度的种姓制度(1)产生的背景: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行社会管控的手段,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也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2)内容: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婆罗门(僧侣)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刹帝利(贵族、武士),掌握政治、军事实权,是古印度国家的世俗统治者;吠舍(农牧民、工商业者),多属被剥削的小生产者;首陀罗(奴隶、杂工、仆役),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被压迫、被剥削者。
(3)特征: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在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
(4)评价:其实质是通过制度的形式规定社会的等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但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后来种姓制度虽然废除了,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园,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
3.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南亚、东亚和美洲文化之间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特点。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设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探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南亚、东亚和美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类文明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性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2.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3.创设一些真实情境,如印度街头、日本议会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探讨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东亚和美洲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和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南亚、东亚和美洲的文化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了解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2. (唯物史观)理解生产力发展与区域文化发展的关系。
3.(历史解释)分析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4.(家国情怀)感悟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知识导航一古代印度文化1.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这里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
2.主要成就(1)制度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2)宗教①佛教A.产生: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
B.主张: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②印度教A.兴起: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
B.发展: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3)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4)艺术: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5)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3.影响(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2)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的文化(1)成就①科技: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②天文:7世纪时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③史学: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④艺术: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2)中朝文化交流①中国文化传入朝鲜A.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
B.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C.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五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➊教学目标一、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作为主要区域文化各有特色,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二、理解世界文化在交流传播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问题的能力三、分析 16 世纪以后美洲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毁灭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感悟民族文化具有民族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古代印度文化与古代朝鲜文化二、教学难点:古代日本文化与美洲印第安文化➌教学过程设计一、古代印度文化1、时代背景(1)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2)约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兴起(3)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建立起一系列国家;恒河流域成为古印度文明的中心;这一时期被称作吠陀时代(“吠陀”的意思是知识·仅作了解)2、宗教(1)婆罗门教:吠陀时代上层主要宗教;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种姓制度为核心教义注·种姓制度:第一等级为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第二等级为刹帝利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第三等级为吠舍主要为普通劳动者和少量富商;第四等级为首陀罗地位最低,服务于前三个等级;此后又出现了“贱民”,处于社会最底层(不可接触者)(2)佛教①兴起: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诞生;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很多人支持注:佛教创始人是悉达多·乔答摩,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简称佛陀(仅作了解)②发展:此后佛教经历了部派分裂、大乘中观学派、大乘瑜伽学派和密宗时期(仅作了解)③消亡:公元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并带来了伊斯兰教,13世纪初伴随着德里苏丹国的建立,佛教在印度消亡(仅作了解)(3)印度教:4世纪笈多帝国统治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层支持,后逐渐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2、文字(1)梵文是古代印度上层社会代表性文字(创制于雅利安人古老的语言梵语的基础上)(2)巴利文是古代印度普通大众代表性文字3、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两部大约定型于2-4世纪,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4、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多与宗教有关,如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桑奇大塔)5、科学:发明了从0到9的数字符号;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6、文化传播(1)东南亚①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世纪时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②佛教文化更是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佛经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注·吴哥窟(仅作了解):12世纪柬埔寨的吴哥王朝兴建了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被后人称为吴哥窟;当时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3)东亚·中国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②东晋高僧法显前往古代印度取经并写成《佛国记》③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古代印度取经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1)青铜器与铁器:公元前5世纪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2)天文:7世纪朝鲜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3)史书: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现存最早的史书;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和年表·仅作了解)(4)艺术: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5)古代朝鲜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典章制度和思想文化都受到中国影响②汉字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在学习汉字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③古代朝鲜文化也传人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中国宫廷中就已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2、古代日本文化(1)神道与武士道①古代日本人认为万物都有神灵,应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兴起②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后裔③12世纪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2)诗歌集:《万叶集》与《源氏物语》(紫式部)享誉世界文坛(3)建筑:伊势神宫与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4)艺术: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5)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文化的影响①日本先使用汉字,后根据日语发音,借汉字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②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注:日本空海高僧来唐取经,唐朝高僧鉴真东渡传授佛法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印第安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宗教信仰·多神教(1)玛雅人崇拜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2)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太阳神(3)印第安人建造大量金字塔,并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玛雅人·羽蛇神金字塔)2、玛雅文化(3至9世纪繁荣于中美洲尤卡坦半岛)(1)文字:玛雅人创造了独特文字,由很多图画和符号组成,至今仍无法被释读(2)历法:发明玛雅历(365天为一年,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剩下5天是禁忌日)(3)数学:知道零的概念;创造20进制(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基础)3、阿兹特克文化(14世纪初至16世纪初繁荣于墨西哥地区)(1)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2)阿兹特克人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4、印加文化(12世纪至16世纪初繁荣于南美洲西部和中部安第斯山脉)(1)建筑:印加人建造长达数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2)历法: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太阴历一年为354天)(3)医学:外科手术先进(使用麻醉剂并进行人体解剖)(4)文字:印加人没有文字,采用结绳记事注·结绳记事:在绳子不同地方系上类型不同、颜色各异的结,用来记账或记事(仅作了解)5、印第安文化特点:独立发展、特色鲜明、文明程度高(文字、历法、数学和建筑)、16世纪欧洲殖民者人侵后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四、大洋洲文化(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太平洋的岛屿)·仅作了解1、整体:在新航路开辟前大洋洲各地相互隔离,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使用石器或木制工具2、各地区文化发展概况(1)澳大利亚原住民以采集、狩猎为生(2)新几内亚岛原住民种植甘蔗,饲养猪、狗和鸡,掌握了一定造船和航海技术,制作陶器(3)大洋洲没有文字,语言千差万别,图腾崇拜普遍,舞蹈以模拟动物为主,配以打击乐➍当堂练习1.“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文化(2)了解古代朝鲜和日本的文化(3)了解古代美洲的文化【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东亚与美洲主要区域的传统文化,以及其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2、难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认识;【名词解释】: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散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婆罗门(僧侣)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刹帝利(贵族、武士),掌握政治、军事实权,是古印度国家的世俗统治者;吠舍(农民、工商业者),多属被刺削的小生产者;首陀罗(奴、杂工、仆役),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被压迫被剥削者武士道:“武士道”一词在江户时代才出现,武士道的思想在神道思想的天皇信仰中融合重塑而成。
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自主学习】一、南亚文化(一)印度文化1、仔细观察《古代印度形势图》,结合教材知识简要指出古代印度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2、结合教材知识简述印度文化的哪些成就?①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②文字:梵文③文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④艺术:佛塔、石柱、石窟⑤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3、阅读教材归纳印度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社会等级森严(2)佛教文化兴盛(3)以宗教为中心(4)以诗代史二、东亚文化(一)古代朝鲜文化1、阅读教材概括古代朝鲜所取得文化成就。
①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②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③12世纪完成《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④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
(二)古代日本文化1、阅读教材概括古代日本所取得文化成就。
①宗教:神道教②制度:天皇制度③思想:武士阶层崛起,形成武士道④文学:《万叶集》《源氏物语》⑤建筑:法隆寺⑥绘画:大河绘、浮世【知识拓展】阅读教材归纳儒家文化圈: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一轮复习
班级姓名选择性必修3第5课默写检测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一、古代印度文化1、发展历程:①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出土了不能被释读的“文字”;②公元前1500年左右,人到来并建立国家,出现制度和教;③公元前6世纪,产生,宣扬众生平等和,反对种姓制度;④4世纪,在婆罗门教基础上教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2、主要成就:①是古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②史诗《》《》反映古印度人民的生活;③佛塔、石柱和是佛教艺术的代表;④数学:发明包括“”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3、影响:印度文化对东南亚语言、文字、艺术、宗教等产生广泛影响,如文,吴哥窟中的教、印度教元素。
二、古代朝鲜、日本1、朝鲜:①观测天象的;②现存最早的史书《》;③南北朝时期中国宫廷中就有朝鲜半岛;2、日本:①神道与道;②诗歌《》,小说《》,大和绘和;③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名和名;3、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文化、文化和文化最具代表性;2、文化成就:崇拜,都建造了。
(1)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历”;创造出进制,知道“”的概念。
(2)印加人建造和太阳庙;会使用,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历和历。
(3)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3、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思维导图]➢认识:➢①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的发展需要交流、融合;③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概念阐释]日本神道根据日本古神道的理论。
宇宙由三个世界组成。
“上天”即天国,是诸神居住的地方,是一片光明的世界。
“地下”即阴间,是恶鬼们所处的黑暗世界。
处于两者之间的“地上”即人间,是光与暗、夜与昼、吉与凶、善与恶相互交错存在的世界。
[核心素养]印度文化的特点(1)以宗教为中心。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情分析】学生虽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本课相关的知识,但主要是对这一段历史的一个总体了解,缺乏专题而系统的学习。
高一学生感性思维还比较强,但对历史材料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
因此需要教师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思维。
学生求知欲旺盛,但对相关历史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创设氛围,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文献史料、图片史料的解读,在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去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内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2.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与解答,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其在促进人类文化发展方面的伟大作用及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参考价值。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成就;难点: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互鉴性与共通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情境—问题教学【学法指导】(1)纵向联系分析法。
掌握从历史结构系统中合理得出相关联的知识点的分析方法。
(2)比较归纳法。
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3)引导自学法、讨论法。
教师自我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性文化的源头。
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东亚的朝鲜和日本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印度、朝鲜、日本和美洲,了解他们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一)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二)历史沿革任务一: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完成填空,找出印度文化的关键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的贡献。
【学习目标】1.通过填补时间轴、在地图上找到古印度、古朝鲜、古日本、玛雅文化区、阿兹特克文化区、印加文化区范围,了解本课时空定位方面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回答有关问题,培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填表梳理基础知识,锻炼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培育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通过阅读材料,联系所学,重点回答古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锻炼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具有多源性和文化多样性特点,各个文明没有高低贵贱,都能发展出自身的优秀文明成果,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难点:认识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文化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通过了解这些古代文化,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时空定位】【知识链接】1.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形成征服者的“雅利安”和被征服的土著的“达萨”两大种姓。
后雅利安种姓中又分化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等级;达萨转化为首陀罗,从而形成四大种姓。
古印度的宗教戒律和国家立法,规定了种姓间的严格界限,任何人的种姓与生俱来,永不变更。
种姓制度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有影响。
2.武士道:武士道也称士道,是日本武士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和精神情操。
它是儒、道(神道)、释(主要是禅宗)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意识形态,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明显特征。
内容有忠节、武勇、孝行、廉耻、无欲等。
镰仓时期,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
江户时期,形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正式定名为“武士道”。
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被废除,但武士道却因军国主义者广泛提倡而继续流行。
在现代又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形成反动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
3.印度教亦称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思想,又吸收印度其他的民间信仰,最终演化而成包罗各种神明、多种哲学思想的混合宗教。
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4.三大主神:创始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
5.《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书定型于2-4世纪,由民间口头创作,后经加工而成。
两书集中反映了古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以诗代史)。
6.日本神道:根据日本古神道的理论。
宇宙由三个世界组成。
“上天”即天国,是诸神居住的地方,是一片光明的世界。
“地下”即阴间,是恶鬼们所处的黑暗世界。
处于两者之间的“地上”即人间,是光与暗、夜与昼、吉与凶、善与恶相互交错存在的世界。
【基础知识梳理】(一)古代印度文化1.地域:今天南亚次大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广大地区。
2.历史进程(1)哈拉帕文化时期:年代约为BC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
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2)吠陀时代:年代为前1500-前600年,指__________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
这一时期,__________教和_____制度形成。
(3)列国时代:年代为前600-前400年,是古印度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列国分立、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
这一时期产生了__________。
(4)孔雀帝国:约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在__________统治期间,印度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达到顶峰,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5)笈多帝国:公元320-500年,笈多帝国几乎统一了被印度,这时期的印度经历了百余年的政治统一和社会安定。
《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也是在这一时期编成。
3.文化成就4.特点: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5.传播(1)东南亚①_____前后,古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__________。
②5世纪,印度的_____(_____文)、文字、艺术、思想、_____(_____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2)东亚:佛教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入东亚其他国家,对东亚各国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3)欧洲:发明0在内的数字,后经__________传入欧洲。
(二)古代朝鲜和日本文化1.朝鲜(1)政治发展进程①箕子朝鲜:前122—前194。
②卫满朝鲜:前194—前107年。
③三国时代:前57—688年,高句丽、新罗、百济。
④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
⑤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
(2)文化成就①_______________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__________、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②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学习_____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③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有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日本①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特点:独立发展,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
2.3.成就4.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的原因: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②疾病、瘟疫等灾害;③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深化拓展】一、印度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对周边国家的影响(1)对中国:佛教兴起在印度,发展在中国,佛教中国化后外传朝鲜、日本等。
对中国的思想、语言、文艺、建筑、习俗等产生深刻影响,(2)对东南亚: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语言、思想、文艺、习俗等产生深刻影响;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文字产生重要影响;如柬埔寨吴哥窟中的很多浮雕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
(3)对世界:发明的数字,被阿拉伯人传出,称为阿拉伯数字;二、古代中国文化对东方国家的影响(1)秦汉以来:中国文化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因儒学影响深远,也称“儒家文化圈”)。
儒家思想约公元前3世纪传入越南,于约1世纪传入朝鲜。
(2)隋唐时期:儒学辐射东亚,东亚文化圈形成(东亚诸国形成的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文化圈)。
①儒家思想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
儒学成为越南、朝鲜、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规范和日常生活,并逐渐成为越南、朝鲜、日本占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新罗统一朝鲜后,常与唐朝互遣使节,并不断派遣留学生赴中国学习,唐朝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所广泛吸收。
③日本将与唐朝的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数多时一次达五六百,留学生归国时,带回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大量文献典籍。
④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
⑤中国文化辐射于整个东亚地区,其中汉字、儒学律令、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化的佛教,影响尤为深远。
(3)宋元时期:13世纪,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课堂反馈训练】1.(2022·浙江温州·一模)有学者认为,印度历史上有四次最巨大的变动。
这些变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哈拉帕文明的消失和雅利安人入主印度①穆斯林进入和统治印度①英国征服印度①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2019·广东广州·二模)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
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3.(202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三模)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
这种现象说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4.(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源氏物语》中,成为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
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
这说明A.仅白居易的诗对日本有影响B.白居易是最有才华的诗人C.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D.白居易与紫式部交流较多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1.【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千年前(公元前3300年)在印度河附近就诞生了文明,它的鼎盛时期为公元前2600到公元前1900间,被称为哈拉帕文明;穆斯林征服印度次大陆主要发生于12到16世纪;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①②③④A项正确;其余选项顺序均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
故选A项。
2.【答案】C【详解】韩国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具有东罗马人、波斯人、回鹘人和粟特人特征的胡俑,而这些人的东来主要是依赖丝绸之路,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已经影响到了朝鲜半岛,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东亚风俗的变化,排除A项;7—9世纪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陆上交通,排除B项;出现具有东罗马人特征的胡俑不代表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D项。
故选C项。
3.【答案】C【详解】根据“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
”可得出不论是欧洲还是美洲,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都经历着一些相同的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对美洲的影响,排除A项;印第安文明之间并没有密切的相互交流,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
故选C项。
4.【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白居易《长恨歌》对日本《源氏物语》影响深刻,结合所学可知,白居易代表的是中国文化,《源氏物语》代表日本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过对于绝对,排除;白居易和紫式部不是同时代人,故D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