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和
主观量研究
摘要:“没有比X更Y的(了)”是现代汉语口语常用结构之一,而且是主观性极强且具备主观大量(程度量)的结构。

本文对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进行了详细描写和解释。

关键词:“没有比X更Y的(了)” 构式主观性主观量
沈家煊(2001)认为,“主观性”是指语言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

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语义是主客观的结合,在人际交往当中,人们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态度、立场和情感。

“主观量”是语言主观性在数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带有主观感受、态度和评价意义的量。

本文对主观量的考察主要指主观评价自身所显示的程度的量级,即说话人在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自我表现的量性的程度的大小。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很强,它所表现出的主观量是主观程度大量,量多且超过标准。

一、“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
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

(一)说话人的视角
“视角”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沈家煊,2001)。

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会有不一样的情感态度或认识,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而不同“视角”的产生也是由于我们对事物抱有不一样的情感态度或认识,所以说视角、情感和认识互相影响,对“视角”的研究,可以通过分析语法形式来实现。

(1)他跑了。

(2)他已经跑了。

例(1)和例(2)表达的客观事实是一样的,都是“他不在这儿,跑了”的意思。

但是我们从两个例子中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句子只是说明发生一个动作结果“跑了”,第二个句子中用时间副词“已经”修饰“跑”这个动作,不仅表现出动作结果“跑了”,更涉及到说话人的“视角”。

以“现在”基点来看这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他什么都来不及做就跑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个句子的主观性程度比第一个句子强。

在语料分析中,我们发现,“没有比X更Y的(了)”
的构式一般用于主观评价的极限程度量,在评价的过程中常常是言者主语与句子主语不同,即使言者主语和句子主语统一时,也会表达出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主观评价性。

所谓“言者主语”是在语言主观性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一个句子除了它表达的命题意义之外,还包括说话者表达对句子命题的主观态度认识。

如果表达者没有在句子中表达自己的态度,那么这就是存在于句外的“言者主语”。

(3)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

例(3)中,说话人对“什么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做了评述,是站在外围角度对这一事物的性状程度义进行评价。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是说话者自己的主观评判,主观性很强,但是在话语中并没有出现“我认为”或“我觉得”之类的字眼,这是因为站在外围的角度去评判,传达意义明显,使话语接受者对说话者说出的信息接受度增加。

综上,说话人的视角在“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始终存在,大部分是说话人站在外围角度评判,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二)说话人的情感
“情感”一词从广义上说,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

前两种是指称功能和表述功能,第三种就是表情功
能(Halliday,1975;Lyons,1977)。

人们话语交际时,往往要借助说话语境中的情感成分参与语言交际。

人们用语言表达一个命题时,或多或少会带有感情。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所表达的感情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构式整体结构带来的。

(4)他是个可靠的人。

(5)没有比他更可靠的人了。

例(4)说明一个客观事实“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个可靠的人”。

例(5)用了我们研究的构式,表达出的意思除了“他最可靠”之外,还带有说话者对“他”的相信与赞赏。

(6)没有比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例(6)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说话者对“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方式的强烈赞同。

对“情感”研究比较深入的是“语用移情”现象。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编码和解码。

成功的“语用移情”不仅能使交际正常进行,还能加深说话者和听话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使交际顺着气氛友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当听到有人说“没有比他更可靠的人了”时,听话人就会意识到说话者对“他”的是十分信任的,下面如果想接着话题继续说下去时,就要考虑
到说话者的感受,不应该说“他不值得信任”,即使真的认为“他不值得信任”也应该用委婉的方式,避免破坏交际气氛。

(三)说话人的认识
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对自己所说的话一定有所认识。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主观程度最高,语义所表达的量是极值。

一般来说,说话人对程度量的评判标准一定是主观的,对同一事物的评判不同人会有不同认识。

所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所表达的主观评判标准体现了说话人的认识。

二、“没有比X更Y的(了)”主观性的表现形式
(一)否定比较句的主观性
比较句本身就表达出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性,说话者用比较句表达时体现出他对客观事物的某种主观认知。

否定比较句表示比较的语义属于差比,比较的主客体在情感表达量上存在差别,这样比较才能进行下去。

(7)没有比职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

例(7)中,是用“别的任何事情”与“职工对企业有信心”这件事进行比较,其结果“更重要”把情感表达量展现出来,这种差比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

(8)对他来说,没有比看到一代新人超过自己更高兴的了。

从视角认定上看,例(8)中比较的前提语境是“对他来说”,说话人从“他”的角度看问题,最让他高兴的事情是“一代新人超过自己”,也就是说这个情感量是对于“他”来说,对于别人来说最高兴的事可能是别的好事。

说话者视角的不同表达的事情状况不同,我们看出比较句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9)一位明智的作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勇气更温文尔雅的,也没有比怯懦更冷酷无情的。


说话人的认识产生于说话人看问题的视角和他情感的相互作用。

例(9)出自“一位明智的作家”说的话,所以表达的是这个“作家”自己的认知。

这种认知的产生首先基于说话者的视角,这个“作家”看问题的角度应该是从人的性格出发,这样限定比较的范围,比较才会有意义;然后带着说话人的“情感”出发,听话者可以感受出“作家”觉得“勇气”对于他自己来说十分有意义,且“怯懦”不可取。

上述的比较句都是否定比较,即否定词“没有”+比较句,表示说话者认为不存在比X更Y的事物或现象存在,这种看法的产生都是有特定的视角和情感,从而产生极强的主观性。

表现“差比”的比较句,比较的主客体在情感量的表达上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
这三方面表现出来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二)程度副词“更”的主观性
构件“更”作为相对程度副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表达了说话人自己的情感态度。

我们知道“更”是相对程度副词,所谓“相对”就是有所比较。

(10)你比他来得晚。

(10′)你比他来得更晚。

例(10)说明一个事实,“你比他晚到目的地”,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例(10′)增加了程度副词“更”,句子的感情色彩立刻丰富了,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法可以体会出说话者的画外音:说话者认为“他来得已经很晚了,没想到你比他还要晚”,话语中带有一定的“责备”意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种主观情感的出现是程度副词“更”带来的,所以“更”是个有主观意义的词。

(11)我比你美。

(11′)我比你更美。

例(11)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情感,说话者觉得自己比对方美;例(11′)在比较时增加了程度副词“更”所表达的主观性含义更加丰富,说话者认为“对方已经很美了,但是自己比对方还要美”,这种“移情”手法让我们感受到说话者对自己的赞赏之意。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两个都带
有主观情感量的句子中,如果用了程度副词“更”,主观性会明显加强。

当程度副词“更”出现“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这种语用预设义和程度加深义更加显著。

(12)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看到没有比你高的山峰,你就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2′)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看到没有比你更高的山峰,你就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例(12)中没有“更”字,这句话只是说明一个客观事实,“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时,不存在比你高的”,也就是说“在这附近最高的山峰就是你脚下的这座6000米的冰峰”,这个句子表达的是客观事实,没有主观感情;例(12′)“没有比你更高的山峰”,表达了说话者的主观感受“站在这个山峰上你已经很高了,不存在比这更高的”,用了“更”所表达的语用预设义是“已经很Y,不存在比这还要Y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相对程度副词“更”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在一般差比句“A比B更Z”中,“更”的语用预设义是“B已经很Z,但是A还要Z一些”,并且用了“更”句子所表达的程度义加深。

在我们研究的“没有比X 更Y的(了)”构式中,“更”也具有语用预设义,表达的预设义是在说话者心目中“X是最Y”的,所以该构式是一
种极比,表现出的预设义的量是极值,表现出的程度义是最高的。

(三)构式变项Y的主观性
现代汉语的词类首先根据是否充当句法成分,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其中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只具有语法意义,所以它们基本不包含主观情感量。

在现代汉语中,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和加词,体词包括名词、数词和量词,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加词由区别词和副词组成,在这些小类中数量最多的有三类: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程度副词“更”修饰,也就是可以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

能够充当变项Y的词语,数量最多的是性质形容词,其次是心理动词、能原动词、有无动词和一些表示量度义的双音实义动词,还有一些谓词化的名词。

性质形容词本身就具有感受性、评价性,如“美丑、冷热、勇敢与怯懦”等都具有感受性,一个人是美还是丑、是勇敢还是怯懦,天气是冷还是热,这些都会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人的体验不同、视角不同得出的主观感受也就不一样。

还有一些性质形容词,如“高矮、胖瘦”等,这些词虽然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但主要依据还是人的主观感受,从而做出评判,所以主观性也是很强的。

综上,这些具有主观感知和评价性的性质形容词,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
式之后,表达出说话人主观上对其所描述对象的主观情感态度和认知。

如:
(13)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江先生的事更重要的了。

(14)没有比她更胖的人了。

例(13)中,在说话人“我”的情感角度上看“江先生的事是最重要的”,例(14)中的“她”体型上客观上说应该是胖的,但具体是不是“最胖的”不同的人看是不同的。

能够进入Y的动词最多的是心理动词,心理动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如“爱恨、喜欢和讨厌”等,具有主观能动性。

比如现在也许“我喜欢你”,经过一些事情后很可能就是“我讨厌你”这种感情了。

这种心理感受不仅有性状义,主观性也很强烈。

如:从“没有比我更喜欢你的了”到“没有比我更讨厌你的了”从喜欢到讨厌都是人的主观情感,都可能随着时间随着事情的发生有所变化。

还有一些谓词化的名词也可以进入Y,这些谓词化的名词已经具有其本身名词所带有的特点。

如:
(15)没有比他更娘的男人了。

“娘”在这里指的已经不是“妈妈”,而是“女性的特征”,说的是“这个男人的行为特征像个女人一样扭捏”。

这类名词在语义语用上更像性质形容词,同样表达出说话者对其描述命题的主观性认识。

综上,能够充当Y的成分所表现出的主观性,是使用这些成分的说话人所赋予的评判标准,这种程度性的评判标准是主观的。

三.“没有比X更Y的(了)”主观量的表现
关于什么是主观量,我们采用李善熙博士的理论: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量范畴上,就形成了“主观量”这一概念。

“主观量”是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

人类认知不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量,而是经常带有主观的感受、态度和评价,使客观量带上一定的主观性。

主观量具体表现为说话人对量大小的掌控,即说话人对客观量的夸大或者缩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李宇明指出,主观量的表达有语表手段和语境手段,语表手段指结构本身带有主观量标记,语境手段指结构本身不带有主观量的标记,但通过一定的语境可以把握。

我们研究构式的主观量主要从语表手段出发,语表手段包括数量标、副词标、句末标、框架标。

(16)这个包竟然一万多元。

这个句子通过使用语气副词“竟然”表达说话人对这个包的价格“一万多元”的认识,认为非常贵。

(16′)这个包要一万多?
这个句子则是通过语气语调来表达说话人主观认识“一万多的包”很贵,认为这个量是主观大量。

现代汉语形容词有一定量性,比如: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是在量的程度上是有差别的。

由于状态形容词的量性比较强,它们本身已经包含表示程度的成分,所以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雪白、冰凉”等词本身表示的量性就很强,有“很白、很凉”的意思,所以状态形容词不能进入我们研究的构式(Y受到副词“更”修饰),只有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充当Y,这些性质形容词也是具有量性的,只是它们的量性没有那么强且是弥散、隐形的。

除了性质形容词,能充当Y的还可以是心理动词、能愿动词、有无动词、一些双音实义动词和一些谓词化的名词,这些词语或短语都具有性状义,性状义有量性特征,而它们所具有的量性特征和性质形容词具有的量性特征是一样弥散、隐性的。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量性主要隐含在变项Y中,其主观大量主要通过副词标、句末标和整个否定比较的构式整体来表现,除此之外,语势语调也对主观大量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一)程度副词“更”的主观量
现代汉语副词的意义很多都已经虚化,基本上不再是单纯地传达客观、具体信息,而是用以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是主观量的标记。

人们描述“量”一般有数值计量
和非数值计量两种方式,“更”表示主观量时用的是非数值计量,即以自然语言中其他词语为值的方式来表示量。

程度副词“更”在句子中修饰谓词,前后句又表示递进关系。

性质形容词单独使用时表示基本量,当“更”修饰性质形容词时表示较高级的量性。

如:
(17)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小涛的病更厉害了。

(18)明枪容易对付,暗箭的中伤则更恶毒。

例(17)、(18)中的“更厉害、更恶毒”是表示基本量的“厉害、恶毒”较高级量性,基本量和较高级量性之间有差量,即较高级量性是基本量上的一个增量。

当“更”修饰一些动词短语时表示动作或事件在某个维度上量的增加。

如:
(19)人们在旅游时已不再只满足于简单的视觉感受,而更在乎对深远意义的探寻。

(20)他除了会拉小提琴,更喜欢引吭高歌。

例(19)表明说话者主观判断出人们对旅行的意义的在乎程度增加,句子(20)表示说话者在喜欢程度的增加。

程度副词“更”所展现出来的增量也包括言语情感的增量,即语势增量。

语势是说话人的情感在语言中的反应。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态度情感方式也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情感,从而造成不同的语势。

语势所反应出的是言
语情感的“量”,语势不同言语情感也会不同。

(21)上海比北京漂亮。

(21′)上海比北京更漂亮。

例(21)、(21′)中语势逐渐增高。

第一句只表明说话人对上海的喜爱,觉得上海漂亮,语势不强,反映主观情感的“量”也不强;第二句首先表明出说话人喜欢北京,觉得北京漂亮,但是在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中,更喜欢上海,觉得上海更漂亮,语势增高,言语情感量饱满。

可见,使用程度副词“更”使后一分句的言语情感量增强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程度副词“更”表示增量。

其修饰形容词时表示较高级的量性,修饰一些动词短语时表示动作或事件在某个维度上量的增加。

“更”所展现出的增量,也包括言语情感量的增加,即语势增量。

在“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更”的这种表示增量的性质亦是如此。

(22)担任这个职务,没有比她合适的人选了。

(22′)担任这个职务,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例(22)没有“更”,主观情感量级较低,可以说是在表达一个客观事实“她很适合”;例(22′)加上“更”修饰“合适”,首先把基础量“合适”的量性增高为表示较高量性的“更合适”,然后在语势上将主观情感量加深,使句子带有较高的情感量,表示“合适的人有很多,但是我(说
话人)认为她是最合适的”。

两句对比,第二句明显语势增强,主观情感表达得更加明显。

(二)构式变量Y的主观量
能够充当Y的成分无论是形容词、动词还是名词,都具有性状义,这性状义都有量性特征,有的是词语本身就带有性状义,有的是特定语境赋予这些词临时的量度义,能够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被程度副词“更”修饰,其表现出的量性为主观大量。

主观大量指的是对量的评价为多或超过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言式大量,表示量多、量级强;在我们研究的构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大量属于第二类目标式过量,表示超过原有量。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最重要的构件是Y,因为整个构式的语义都是通过Y这个词或短语的语义表现出来的。

张国宪认为量性是形容词的典型特征。

构式框架有主观程度义的约束,可以充当Y的词语一般具有量性特征,这些量性特征的状态是弥散、隐性的,表现为无界特征。

事物的性质状态有“有界”和“无界”的区别,比如“甜”,表示事物的性状(味觉),“有点儿甜、很甜、最甜”都是表示事物的味道甜,“甜”是对不同程度的甜的味觉的概括,所以“甜”在甜这一性状表示的范围内没有一个量点,是无界的。

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的程度副词“更”限定其量点,使“甜”的量度义变为有界的。

充当Y最多的是性质形容词,其次就是心理动词。

心理动词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具有描述性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也可以展现出不同量性差别,这些心理动词是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

比如“讨厌”,有“有点儿讨厌、很讨厌、太讨厌了、没有比你更讨厌的了”,这些“讨厌”在有程度“量”上的差别,所以能够进入此构式的状态心理动词如“喜欢、爱、恨、开心”等都有量性特征,这些词语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后,其性状的量性固化,呈现出主观大量。

整个构式框架的作用是确定Y性状义的量点,通过主观大量的语势,用强语势迁移影响Y,使Y表现出主观大量。

(三)句末语气词“了”的主观量
句末标“了”是语气词,语气词是一类主观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词,是说话人表达自己主观情感量的重要手段。

因为语气词不会影响句子的实体意义,但是它影响句子的语气程度,所以有时候可以省略,省略后句子的真值意义不变,但是句子所表达的主观情感量会减少。

(23)这个包一万多元。

(23′)这个包一万多元啊。

例(23)没有句末语气词,表达了一个客观事实;例(23’)加上语气词“啊”表现出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上认为“包一万多很贵”,表示“一万多元”是一个主观大量。

李善熙认为语气词“了”用在句末一般表达主观大量,“啦”是“了”的变体,发音时“啦”开口更大,表达大量的程度更高。

(24)现在晚上八点。

(24′)现在晚上八点了。

(24″)现在晚上八点啦。

例(24)客观地叙述了一个事实;例(24′)末尾加上语气词“了”表示认为“晚上八点已经很晚了”,所以说话者认为“晚上八点”是一个主观大量;例(24″)句末用的是比“了”程度量更深的“啦”,表现出的量级也进一步加深。

(25)在目前的中国,没有比一部奋斗史更吸引人的了。

(25′)在目前的中国,没有比一部奋斗史更吸引人的。

例(25)中有句末语气词“了”,所表达出的主观情感量更明显,可以更好的感受出这句话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例(25′)则删去了句末语气词“了”,句子的真值意义没有改变,仍然是说“在中国,奋斗史最吸引人”,但是没有了语气词“了”句子的主观情感量就降低了,但是由于构式整体框架也是有主观情感量的,所以例(25)的主观情感量仍然存在,只是量性降低。

(四)构式整体框架的主观量
李宇明认为,主观量表达的一个主要手段――语表手段包括数量标、副词标、句末标和框架标。

上面我们已经讨论了该构式中的副词标“更”和句末标“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整个框架结构是如何表达主观量性的。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是“否定词+比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否定比较句,整个构式所要描述的对象是X,构式表达意义的重点在于修饰X的Y,整个构式的语义都是通过Y这个词或短语的语义表现出来的。

构式所表达出的语义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X某种性状程度上是最Y的”,量性特征是极限型主观量和夸张型主观量。

极限型主观量是说构式中虽然没有出现量的极值“最”,但是整个构式所表达的语义却是量的极值“X最Y”,这种认为“X最Y”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量的表达。

如:(26)没有比毁掉这样的传统构架更危险的事了。

(27)没有比它更好的理论,也没有比它经受住了更严格检验的理论了。

例(26)表达的语义是“毁掉这样的传统构架最危险”,句子(27)表达的是“(这个理论)它最好、最能经受住严格检验”,这些都是量的极值的表现,而且这种极限量的表达都是说话者主观情感上的认识,也就是说“最危险的事情是不是就是毁掉传统构架”“最好的理论是不是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