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
诸葛亮
1、称谓 亲爱的妈妈:
您好!
给妈妈的一封信 2、问候语
作文形的书 信还要加题 目
当我开始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我的
笔也久久不能落下。…… 3、正文文第昨一天单,元也…就…是新学期报道的第二天上午,我正准备预习语
其实当时说完我就非常后悔,今天我边给你写信,边细细
想来,……
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 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 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 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结构梳理
诫子书
立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养德要求、途径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 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 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 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 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 兴王。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 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必须(来自于)学习。
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Leabharlann Baidu 译:不学习就没有办法来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没有办法来成就学业(学有所成)。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原文: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诫子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 俭,勤学励志,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 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合作探究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 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勤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 译:有才德的人的行为操守, 原文:静以修身, 译: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原文:俭以养德。 译: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 译:不能内心恬淡,贪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来明确志向; 原文: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来达到远大目标。
背景知识 · 创作背景
《诫子书》当作于蜀汉
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 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 瞻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 含着深切的期望,成为后世历 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 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 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 告诫诸葛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
哪种论证方法?
合作探究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 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 必须有“静”心,如果一 个人“淫慢”“险躁”, 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 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 对比论证的方法。
写作特色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
祝
天天开心! 4、祝颂语
5、署名 日期
儿子:某某 2020年5月10日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为本文补充论据
(一)道理论据
淡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谚语)
•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论证
明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勤学:先正后反----“静”与学、才、志的关系
反面说明----“淫慢”和“险躁”的害处
惜时:反面论述----惜时勤学,奉献于社会
谆谆告诫 修身治学
写作特色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
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 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 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 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合作探究
4.诸葛亮围绕一个“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
(1)品行高尚的人 (2)志存高远的人 (3)博学多才的人 (4)珍惜时间的人
合作探究
5.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最终凋落衰败(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原文: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的屋子,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研读文本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 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 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 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
• 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 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 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 相”。
诸葛亮
1、称谓 亲爱的妈妈:
您好!
给妈妈的一封信 2、问候语
作文形的书 信还要加题 目
当我开始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我的
笔也久久不能落下。…… 3、正文文第昨一天单,元也…就…是新学期报道的第二天上午,我正准备预习语
其实当时说完我就非常后悔,今天我边给你写信,边细细
想来,……
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 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 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 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结构梳理
诫子书
立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养德要求、途径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 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 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 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 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 兴王。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 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必须(来自于)学习。
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Leabharlann Baidu 译:不学习就没有办法来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没有办法来成就学业(学有所成)。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原文: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诫子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 俭,勤学励志,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 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合作探究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 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勤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 译:有才德的人的行为操守, 原文:静以修身, 译: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原文:俭以养德。 译: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 译:不能内心恬淡,贪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来明确志向; 原文: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来达到远大目标。
背景知识 · 创作背景
《诫子书》当作于蜀汉
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 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 瞻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 含着深切的期望,成为后世历 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 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 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 告诫诸葛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
哪种论证方法?
合作探究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 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 必须有“静”心,如果一 个人“淫慢”“险躁”, 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 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 对比论证的方法。
写作特色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
祝
天天开心! 4、祝颂语
5、署名 日期
儿子:某某 2020年5月10日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为本文补充论据
(一)道理论据
淡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谚语)
•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论证
明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勤学:先正后反----“静”与学、才、志的关系
反面说明----“淫慢”和“险躁”的害处
惜时:反面论述----惜时勤学,奉献于社会
谆谆告诫 修身治学
写作特色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
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 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 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 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合作探究
4.诸葛亮围绕一个“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
(1)品行高尚的人 (2)志存高远的人 (3)博学多才的人 (4)珍惜时间的人
合作探究
5.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原文学习 · 注释翻译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最终凋落衰败(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原文: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的屋子,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研读文本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 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 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 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
• 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 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 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