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寻租活动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公共财政支出框架还有待建立,而政府预算作为年度政府与纳税人之间资金分配的蓝本,其编制环节还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漏洞,编制程序也不够规范,同时相关的财政监督、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对官员利用职权大量设租也缺乏必要的制衡。
这种情况下,在政府预算管理中就产生了寻租现象。
寻租现象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利益的行为。
因此,正确认识与分析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对于完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寻租现象产生的制度分析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不规范,预算编制制度不完善,导致预算编制质量较低,这不仅影响了预算执行质量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为预算单位争取预算最大化而采取寻租行为提供了制度上的空间。
下面就从政府预算编制管理的制度入手,分析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政府预算编制管理范围狭窄、内容不够全面。
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范围仅限于预算内资金,而各类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等基本上由部门和单位自主安排收支,这样就脱离了预算的监管。
从财政角度看,根据国家发展计划编制的预算主要包含国家通过税收取得的收入,而部门通过行使国家权力取得的收入(如收费等)游离于预算之外。
从部门来看,不仅拥有预算安排的大量资金并享有很大的自主支配权,而且想方设法通过建立各种收费、基金,形成预算外资金。
另外,现行政府预算编制中对预算内外资金的统筹安排使用程度较低,造成了部门间经费水平也因预算外收入能力不同而苦乐不均。
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各部门突破预算管理的限制对自身经济利益进行追逐,加之财政难以实施有效监督,这就为寻租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政府预算编制与管理缺乏细化,约束力不强。
目前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提交的预算报告中,往往缺乏详细具体的明细资料,没有将预算指标细化到部门和具体支出项目,存在着预算编制粗糙、内容简单的问题,因此无法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代表审查监督作用的发挥。
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价格月刊!""#年第$"期热点聚焦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确定、规范的方式和程序,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服务的行为。
我国从$%%&年开始政府采采购的试点工作,由于开展的比较晚,相关的管理和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虽然《政府采购法》从!""!年开始实施,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府官员的权力依然很大。
在激烈的竞争下,没有突出优势的企业往往会游说、贿赂采购官员来获得采购定单,从而产生寻租行为。
一、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寻租”,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产生至今只不过!"余年的时间,然而其影响力非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着“纳税人———政府———财政部门———专门政府采购机构———采购官员”这样一条长长的委托代理链。
纳税人是初始委托人,它是政府采购资金的供给者,采购官员是最终代理人。
在这个委托代理链中,作为初始委托人的纳税人实际上并无行为能力,它既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决策,签订契约,也不能从中获益。
因此,在这个链条中,起决定作用的实际上是各级政府官员。
政府官员是理性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政府、财政部门、专门采购机构、采购官员及供应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供应商、采购官员、财政部门官员合谋来最大化实现自己利益的情形,从而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
最终,寻祖行为不可避免产生,纳税人和社会承担了全部成本。
二、对寻租行为的分析’一(寻租行为的产生分析员可供选择,企业就没有必要选择低学历的,这就无疑抬高了职业的进入门槛。
而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教育发展非常缓慢,目前正值壮年的一代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但改革的浪潮却把他们又推向了市场,这一部分人的就业机会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提升,反而由于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工作岗位。
二、政策建议转变观念,变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
政企“双向寻租”的根源及其破解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26政企“双向寻租”的根源及其破解徐建芬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政商关系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对于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是一种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展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明朗”起来,但是还是存在政府“不作为”的情况,将民营企业拒之门外。
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之间有不正当的利益往来,或者不往来,都是不正常的现象,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从根本上破除政府与企业间的“双向寻租”关系,建立健康的政商关系。
一、政企“双向寻租”危害(一)“权钱”不清,降低行政效率在中国特有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行政权力往往掌握在一个部门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把手”的现象,便于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寻租。
寻租是试图利用政治过程让利益集团获得超过他们机会成本的经济报酬的行为,利益集团会借助权力因素谋取个人的最大利益[1]。
政府官员利用自身的政治地位,对企业施加影响,以追求政治目标和个人目标,而不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导致企业为了迎合政府的财政补贴,而忽视企业的最初目标。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但法律的制定主体与政府息息相关,法律和政府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法律的约束力难以面面俱到,政府的行为可能会超越或者忽视法律。
政府及其政府官员为了从企业手中“捞取”利益,从“辅助之手”逐渐演变为“掠夺之手”,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与企业搞好“关系”上,忽视了政府组织建设文化、生态等其他。
(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政府其他职能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快慢的重要指标,所以地方经济的发展往往与官员的晋升有着很大的联系。
上级将GDP增长作为官员执政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标,导致“唯GDP论”等一系列问题。
政府将目标主要集中在经济的发展上,忽视了自己为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表现出信息服务不到位、金融服务不到位以及政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剖析“立法寻租”现象
剖析“立法寻租”现象【摘要】立法寻租指的是利用立法过程中的权力和资源来谋取私利的行为。
其现象包括议员利用立法权力获取财富或权力,以及非法行为的发生。
导致立法寻租的原因主要包括权力集中、监管不力等因素。
其影响则表现为损害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等。
对立法寻租现象应采取措施,如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公众参与等。
需要对立法寻租现象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遏制立法寻租行为,保障立法公正和效率。
【关键词】立法寻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立法寻租的定义、立法寻租的现象、立法寻租的原因、立法寻租的影响、应对立法寻租的措施、对立法寻租现象的总结、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对立法制定的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立法寻租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通过制定法律、政策等规定来获取私利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立法寻租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政府对立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一些政府官员或政治精英往往利用制定法律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而非真正为社会谋福祉。
这种“立法寻租”现象严重影响了法治建设和社会公平,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深入研究立法寻租现象,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剖析立法寻租现象的本质和特点,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规范立法过程、维护公共利益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立法寻租现象,可以揭示立法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为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立法监督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立法寻租现象的深入剖析,可以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丰富学术理论,促进学科发展。
研究目的是为了在立法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法治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更好发展。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提要]政府采购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然而其天价采购暴露出了其中的寻租问题值得关注。
本文据此阐述政府采购及其寻租相关概念,分析政府采购中寻租问题产生的制度缺陷、委托代理关系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并据此探讨相应对策。
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在我国铁路系统招标过程中,动车组洗手间的一个纸巾盒1,125元、坐便器16万元,其中爆出的天价采购问题着实令人震惊。
除了中央政府采购问题,各级地方政府的采购事件屡见不鲜:抚顺市财政局采购七部iPad4当作U盘,苏州交警部门采购iPhone4用作监控设备,黑龙江公安厅采购价值超过4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这种“只买贵的不选对的”天价采购,引发了人们对政府采购中寻租问题的思索。
这个问题由何而来、因何产生、如何应对,成为当下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政府采购,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及其相关机构为了体现政府职能、追逐公共利益,通过对公共资金的使用而获得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政府采购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理论上其具有天然的“防腐性”,相关官员则生活在“金鱼缸”之中,作为纳税人的公民无不关注与审视政府的采购行为。
然而,在我国政府采购实际中,寻租行为屡见不鲜,其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利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交换,并以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为赖以存在的前提。
一方面政府官员为了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不断努力产生“政治创租”所需费用;另一方面寻租结果所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社会福利的净损失,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是直观可见的,其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权-钱”交易过程,是一种社会交易成本极高的“负和博弈”,由其引发了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率下降、有损政府信誉等一系列问题。
依据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表现,需要追根溯源、认真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
二、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一)制度缺陷。
首先,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政府采购出现寻租行为的诱因之一。
预防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
预防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一、权力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1、权力过分集中:在政府和企业内个别人员权力过大,决策权力过分集中,都会违背民主制度的实施。
权力过分集中会导致公民与政府公职人员双方权力制衡的模式失调。
公务员行贿受贿,滥用权力的现象就没有可制约其的力量,这样会加剧权力寻租行为。
2、监督体系缺陷: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体系,为权力寻租行为加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内部监督不到位或脱节,不能形成环环制约的良好制约格局。
3、中国遗留的封建习俗影响:中国人有特殊风俗习俗,有自己的处事方式。
而这种处事文化,容易助长寻租行为的滋长。
中国强调中庸,强调自律,缺乏建立规范制度的意识。
4、缺乏诚信文化:代理人应当有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法律的意识和要求。
然而在中国前当的市场环境气下,缺乏诚信文化严重阻碍了的市场正常竞争,为滋生寻租行为提供了机会。
代理人、本人的正义和责任心缺失,显示机会主义倾向和只为追逐短期利润的倾向,加重了权力寻租行为的问题。
二、权力寻租行为防治的措施1、强化监督机制,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监督机制一直是市场的薄弱环节。
缺乏监督机制只显示市场透明度不高。
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既保证系统和规定实施和执法,正确使用各种标准,和保证透明和公平的市场操作。
2、改变地方政府的功能,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科学合理、准确地划分范围和界限政府的经济职能,并对地方政府的执行功能设置基本的手段和方法。
尽可能地规范官员行为和约束行为的程序,注意规范地方政府官员的锻炼形式和办事程序。
同时,尽可能多地对公职人员进行严格辅助。
所以,寻租人员无法从寻租行为获得可观利益,寻租者会选择放弃寻租。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可以将一些程序交给市场自动调节,下放官员权力,削弱寻租的有效方式就是优化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缩小其管制范围,减少政府办事人员,党政干部寻租的机会。
3、增加寻租惩罚的机制,遏制权力寻租行为惩罚机制存在的严重的缺陷,会导致许多当地政府和寻租者继续寻租没有顾虑。
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
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中国社会厉行反腐倡廉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仍然呈现高发态势。
究其原因,主要有思想、经济、制度、文化等层面的问题。
农村权力寻租现象造成阻碍经济发展、动摇群众基础、扩大社会不公和败坏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亟需从经济建设、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加以治理。
标签:农村;权力寻租;成因;影响;治理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的重要论断,权力寻租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权力寻租是将政府官员假设为经济人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官员以自身掌握的权力作为资源,非法利用自身权力来维护甚至寻求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厉行反腐,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大力肃清从中央到基层沉积已久的腐败淤泥。
然而,我国农村基层的权力寻租现象依然呈现高发态势,对全面深化改革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持续推进阻力甚大。
厘清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复杂成因,深刻认识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有效解决路径,成为当前深入推进反腐进程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现今,权力寻租现象已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一大顽疾,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多方面原因交互作用产生的贿选、侵吞公共资产、扣留政策拨款等贪腐行为,对农村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对农村权力寻租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可发现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思想层面。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农村权力寻租现象频发的根据便在于农村干部与村民个人思想素质的不足。
相对城市而言,由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限制,农村干部与村民思想素质较低,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繁衍滋生的内心沃土。
从村干部来看,村干部基本由选举出来的当地农民担当,文化水平较低、政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足。
部分农村干部缺乏为民服务的政治素养,权力边界概念模糊,对寻租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认识不清,法律威慑作用难以发挥。
在如此思想条件下,部分干部认为自己是掌握大权的“一村之主”,为满足一己私利滥用手中权力,从事设租寻租,对农村发展危害巨大。
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成因及分析
公共权力寻租成因危害及治理摘要:腐败是困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公共权力寻租则是腐败主要形式和表现,因此,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危害,来指出对权力寻租行为的治理方法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权力寻租腐败公共特权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指国家公务员以手中握有的行政权力作为筹码,向企业或个人出租权力,索取高额回扣,获得暴利。
[1] 它包括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以权谋色、以权谋房、以权谋车、索贿受贿。
在招工招干、升学就业、农转非、出国等问题上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等多种形式。
尤其在项目审批、土地批租、工程发包、减免税赋、进出口配额、银行贷款、外汇额度等领域最为猖獗。
权力寻租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形象,成为政府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阻力之一。
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层分析权力寻租的成因、危害及遏制权力寻租的对策,从而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理论依据。
1.权力寻租的成因权力寻租的产生,必然存在两个前提,一是资源的稀缺;二是“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即:每一个人都会理性地计算和衡量得失,只要具备条件,他就会努力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先从资源的稀缺来分析权力寻租的原因。
寻租理论认为,在资源极度紧缺的时代,政府官员拥有分配资源的巨大决定权就拥有了重要的获利门路。
尤其当其责任机制很弱时,从事腐败活动的激励因素就会应运而生。
这种稀缺既可能是资源本身的紧张造成的,也可能是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指出的那样“政府的特许、配额、许可证、同意、特许权分配——这些密切相关的词的每一个部分意味着由政府造成的任意的或人为的稀缺。
”显然,在权力寻租中,资源的稀缺是由部分政府官员造成的任意的或人为的稀缺。
部分政府官员之所以能够造成任意的或者人为的稀缺,是因为政治、经济制度不完善。
最多的寻租行为产生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事权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汇报人:日期:•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概述目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原因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治理对策•案例分析目录•结论与展望01引言主题背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是指单位利用会计手段,通过操纵财务信息,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些单位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采取会计寻租行为,损害公共利益。
本研究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的成因、手段、影响及治理措施,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同时,也有助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0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概述0102这种行为通常涉及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支出等手段,以误导投资者、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会计寻租行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利用会计信息的优势,通过操纵会计信息、违反会计准则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虚构收入通过虚构交易、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增加财务报表上的收入,提高单位的业绩和声誉。
虚增资产通过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提高单位的资产总额和净资产,从而增加单位的融资能力和信用等级。
隐瞒支出通过隐瞒或延迟确认支出等方式,减少财务报表上的支出,提高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会计寻租行为会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误导投资者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其会计寻租行为会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损害公共利益会计寻租行为会破坏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降低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影响其正常运转和发展。
破坏公信力0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原因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漏洞,为寻租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浅谈寻租理论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政府寻租行为的根源及防治学院:政治经济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浅谈政府寻租行为的根源及防治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与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化,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国际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正如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都无法避免腐败“病毒”的寄存一样,我国行政领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权力寻租现象,对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极为不利。
虽然党和政府在改革中对权力寻租现象给予了充分重视,同时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加以避免和解决,然而现阶段,权力寻租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各种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而且更倾向于涉案金额逐渐增多的大案、要案,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阻碍。
本文在以上基础对于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表述,从社会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于我国政府权力寻租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对于我国权力寻租的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权利寻租;腐败行为;权力利益一、前言寻租理论产生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使经济学研究视野从生产性的寻利活动扩展到非生产性的寻租行为,从资源在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扩展到资源在非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
寻租(rent- seeking)一词最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于1974 年在其著作《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寻租是利用资源通过政治特权构成对他人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1982 年巴格瓦蒂提出了用“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irectly UnproductiveProfit- seeking Activities,简称DUP)”来表达寻租的基本内涵,它论述了在政府干预条件下的寻租行为和寻求政府干预的活动,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著名公共选择学派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而这往往与政府干预的特权有关。
塔洛克认为寻租成本由三部分构成:寻求垄断租所耗费的成本、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和寻租所失去的技术创新的机会及其福利,并认为寻租是“负总和的游戏”;斯蒂格利茨指出寻租是为了寻求对己有利的政府政策而采取的活动,比如得到政府的保护以免受来自国外的竞争。
毛概论文——我国权力寻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会计ACCA1101杨济源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权力寻租则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曰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
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
像物质形态的土地、产业、资本那样,在这里,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环节。
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
权力寻租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各层级上都有不尽相同、甚至是相差悬殊的既得利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势必会掀起争破头皮期冀登上一层级的热潮。
在古代,科举是一种直接的形式,人人都可以利用这一机制得到晋级的机会。
不过这种机制仍然存在极大弊端,那就是寻租、亦或是所谓“贪腐”的存在。
历来我们宣扬“当官要为民做主”,可是真正坐上了官位,这又成了一句空谈。
可以这么说:当官了就可以在职位上为自己捞好处,就可以有钱有地位,这一观念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全民所心照不宣的实际公认概念。
我曾经听到有的人义愤填膺的谴责某些贪官污吏,然而在谴责完后,却又诚实和幽默的说:“我若是当了官,说不定比他还贪。
”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时期,认识到了贪腐于国家民众的祸害,对此制定了极为严酷的刑罚,据载仅在朱元璋一朝,因为贪腐被杀的官员达数万或十数万更多,并且很多都是被以剥皮填草的酷刑处死,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酷刑却仍然挡不住官员们前赴后继的贪腐送死。
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官就可以在职位上为自己捞钱"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固有思维习惯,即使是严酷的刑罚导致贪腐实际上明显不合算,却也无法让官员们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思维习惯。
那么,怎么会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的呢?中国文化长期以来缺乏公共服务的政治,而多的是"家天下"的政治。
政府只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而不是当权者用来"管理"民众,实质却是为自己捞好处的工具,这是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理念,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摘要】权力寻租行为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
寻租腐败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日益突出。
本文将通过分析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权力寻租;防治;制约机制0.引言权力寻租行为是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阻碍。
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的监督体系中,存在着许多缺陷。
如果没有规范的监督机制,会造成政府部门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的泛滥,削弱了政府调控对经济的积极因素。
1.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以及危害1.1 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
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1]。
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安·克鲁格提出。
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有效控制作为发展条件,产权的归属决定了交易成本的水平。
权利的结构和制度的规则会决定产权的归属。
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有两种:有一种是就像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通过正当的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
另一种是如政府部门用自己的特权,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的方式,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获得利益的行为。
官员通过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企业贿赂官员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
类似这样的寻租行为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不合理的活动[2]。
政府公职人员在寻租时并不是被动接受,往往是主动谋求各种利益,寻租的腐败是寻租双方的经济个体利用体制漏洞获益的过程。
寻租行为往往会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
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
权力寻租行为往往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
1.2 权力寻租行为的危害对权力寻租行为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国内经济丑闻频发。
它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对社会导向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寻租调研报告
寻租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寻租现象及其影响一、调研背景近年来,寻租现象在中国社会经济领域日益突出,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寻租现象的特点、原因和影响,本报告对寻租现象进行调研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通过广泛收集一定数量的调查样本和实时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三、寻租现象的特点1. 寻租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私利等,且呈现出多种形式。
2. 寻租行为具有隐蔽性、利益单向性和非市场化的特点,其实质是通过非正常手段从公共资源中获取私利。
3. 寻租行为具有信息不对称和权力失衡的特点,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寻租行为的侵害。
四、寻租现象的原因1. 制度缺陷是寻租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存在着法律法规的漏洞和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2. 人性弱点是寻租现象的重要推动力。
人们的私利观念和追求高额利益的欲望使得寻租行为得以滋生。
3. 经济结构失衡也是寻租现象的因素之一。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寻租现象的加剧,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五、寻租现象的影响1. 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寻租行为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错配,阻碍了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2. 社会公平受到破坏。
寻租现象造成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损害了社会和谐稳定。
3. 政府形象受到负面影响。
寻租现象使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影响政府形象建设,丧失了公众的信任。
六、对策建议1. 完善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将寻租行为纳入法治轨道。
2. 培育健康的社会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诚信和公平的行为准则。
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寻租现象的认知和警惕性。
4. 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七、结论寻租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只有通过完善制度、倡导诚信,以及加强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够有效遏制和减少寻租现象的发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寻租问题分析
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寻租问题分析王利娟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我国政府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常会在市场上进行一些经济行为,政府采购活动也随之出现。
政府在采购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与金钱打交道,由于利益驱使,寻租也出现在政府采购中。
寻租是非生产性的经营活动,会使政府在采购过程中滋生腐败等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对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产生的动因和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政府采购 寻租 危害 对策一、政府采购和寻租的基本内容1、寻租理论“寻租”一词,作为有学术意义的概念,是由安.奥.克鲁格在1974年提出的。
寻租理论最早萌发于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戈登·塔洛克的一篇论文《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在该论文中就已涉及到寻租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并对相关的理论作了阐述,但是塔洛克主要是分析了“垄断租”的问题,认为完全竞争的新古典模型对偏离竞争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的估计过小,原因是人们会竞相寻租;而克鲁格在1974年发表的《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则发展了塔洛克的观点,集中讨论了由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数量限制可能会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①2、政府采购1.1政府采购的内涵政府采购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在国家经济萧条时,政府采购量会增加,当国家经济繁荣时,政府采购会减少,政府采购是国家政府对经济的一种宏观调节政策。
1.2政府采购的作用政府采购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当经济处于萧条低迷时期,国家会加大使用财政政策政府采购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当经济处于繁荣兴盛时期,政府也会降低采购强度缓解经济不正常的快速发展。
因此,政府采购是调节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
政府采购能够提供私人部门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
法律寻租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一些地区,土地出让过程中出现了寻租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市场的公平公正,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本案例将围绕某市土地出让寻租事件展开,揭示土地出让寻租现象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事件经过1. 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该市政府加大了土地出让力度。
然而,在土地出让过程中,一些官员与开发商相互勾结,进行寻租活动,严重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
2. 事件起因某市某区计划出让一块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这块土地面积为100亩,出让底价为1亿元。
根据规定,土地出让需经过公开招标程序。
然而,在该次土地出让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现象。
3. 事件经过(1)开发商A在得知土地出让消息后,积极筹备投标。
为了在招标中脱颖而出,A 公司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了土地出让的相关信息。
(2)在招标过程中,开发商A发现,某市某区副区长B与开发商C关系密切。
A公司推测,B可能在此次土地出让过程中为C公司谋取利益。
(3)在招标前夕,开发商A得知C公司已提前与B取得联系,并表示愿意支付高额好处费。
A公司认为,如果不采取行动,将无法在招标中获胜。
(4)为了确保在招标中胜出,开发商A决定采取不正当手段。
他们通过中间人向B支付了1000万元好处费,请求B在招标过程中给予关照。
(5)在招标当天,开发商A顺利中标。
随后,他们与某区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支付了1亿元出让金。
4. 事件后果(1)开发商A在取得土地后,未按合同约定进行开发,而是将土地转手给了其他开发商,从中获取暴利。
(2)某市某区副区长B因涉嫌受贿,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3)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案例分析1. 寻租行为分析在本案例中,开发商A通过支付好处费的方式,谋取了土地出让的利益,属于典型的寻租行为。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财务管理1103 郭珈瑞著名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
因此权力寻租与权力就是一种伴生的关系,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出现了权力,而权力的出现则衍生了权力寻租,这是亘古的社会现象,亦是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哲学上,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而对于一个有权力的人来说,权力的公用和私用就是一对矛盾,即权力之于公众需求的满足和对自我需求的满足,而权力对于有权人的非生产性自我满足就是权力寻租。
因此,人的私欲是权力寻租产生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以上两点是权力寻租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普遍原因,我国权力寻租现象也不例外,但是我国权力寻租也有特殊性,即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个别原因。
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朝以后,权力便收归中央,实行严格的集权制。
并且以后历朝历代,这种趋势不断加强(元朝是历史中的特例),权力愈发地集中在某一些人或某一个利益集团手中,甚至某个人。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依然实行单一制体制,即权力集中在中央。
而我国又实行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其他政党参政的政党制度,因此我国现行体制并没有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局面,并且权力的集中是相对而言的,中央对于地方来说有至高的权力,而这种现象对于地方来说也是存在的,一级地方对于下一级权力也高度集中,因此权力集中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普遍存在,在某一区域中权力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我在文章的开始就引用阿克顿的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
而当前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政治体制便是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个别原因之一。
二、以上所说的历史渊源正是我国权力寻租不断衍生的另一个原因,即权力寻租在历代民众心中的影响和对意识的干扰。
权力寻租这一名词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若说腐败,便无人不知了,腐败是概念分界更加明确的权力寻租,二者几无所异。
人人都对腐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那就是腐败是一种黑暗的、错误的社会现象,人们对于之也都持之反对的态度,可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于腐败却只能是过多的无奈甚至妥协,更甚至是默认,尤其是在我国悠久的剥削制国家历史中,妥协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种思想的不断延续则是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另一意识层面的原因。
试论政府干预中的寻租行为及其防范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
Vol. 29 No. 6 Nov. 2008
试论政府干预中的寻租行为及其防范
乔志龙
(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摘 呼和浩特 010051 )
要: 权力寻租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 因此, 对政府寻租
行为, 寻租产生的原因 , 治理政府寻租的对策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政府干预; 权力寻租;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596 (2008 ) 06A- 0073- 02
" 租" 最初的 含义就是 指地租. 寻租从 广义而 言就是 对 租的追逐,即在实现获取租金或维持 已经占有租金的过程 中所采取的行动.而期望通过一定手 段取得对这些缺乏 供 给弹性要素的控制权, 以获取租金利润的行为就称 为 " 寻租 行为" . 寻租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公 共选 择学派的一 个重要成 果. 公共选择学 派将 "寻租" 从经 济领域扩展到了政治领域, 并把它与政治权力结合 起来. 寻 租理论认为, 现代意义的 "租金" , 不是一般经济学原理中 所 指的地租, 而是指在政府干预下, 由政府管制市场而形成的 级差收入. 从行政学角度来看, 由于在寻租活动中, 特殊利益集团 或个 人充当寻租 人, 政府官员出 租权力, 进行 权钱交易 , 因 而寻租或寻租活动也被称为权力寻租 . 由此可见 , 在公共 选 择学派的视野里,权力寻租是指政府 的各级官员利用手中 的权力, 避开各种控制, 法规, 审查, 以权力来换取个人及 小 团体的利益, 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 活动. 因 此, 权力寻租实际上就是政治生活中钱权交易的理论注解. 一 � 政府寻租行为的方式 一般而言, 政府的寻租行为主要指以下三种形 式: 政府 无意创租, 政府被动创租和政府主动创租. 政府无意创租 是 指政府为了良好的社会目标而干预经 济活动,但由于干预 方式和方法不妥当, 造成协调失灵而产生的租金 . 这通常 是 因为主观主义,严重脱离实际决策出 现重大失误,即所谓 "好心办坏事" . 该租金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副 产品, 是出 于政府预料之外的, 可将其视为政府解决经济问题 的代价. 政府被动创租是指政府受私人或利益集团 左右, 为 其所用, 制定并实施一些能给私人或利益集团 带来巨额租金的经济 政策和法案.与政府无意创租不同的 是政府被动创租是一 种事前寻租,政府代表的公共权力已 经成为某些利益集团 的谋利工具.政府主动创租则是指政 府中的行政机构和官 员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主动 为自己谋求经济利益 的寻租行为.即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 预的办法来增加某些
政府采购寻租及治理分析
政府采购寻租及治理分析摘要:政府采购是政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政府采购涉及到国家财政资金以及对社会各界利益的影响,因此政府采购的运作应该保证科学、透明、公开等原则。
然而在政府采购领域常常存在着寻租行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贿赂或熟人关系等方式非法获得政府采购中的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资源,而且破坏了市场竞争,损害了公众利益。
本文将分析政府采购寻租的成因和问题所在,并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市场竞争、治理建议一、政府采购的意义和现状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的资金来自各级财政,通常用于政府建设、社会保障、科研教育等公共事业。
政府采购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政府采购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调查发现,政府采购中存在着压价、限定、定向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一些企业无法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同时政府采购中也存在着暗箱操作、权色交易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非法获利。
二、政府采购寻租的成因和问题所在政府采购寻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市场失灵、监管不力、道德风险等因素。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或者行业垄断导致的市场供需不匹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寻租现象;监管不力则是指政府采购过程中监管缺失,造成一些不法分子的行为逃脱监管;道德风险则是指一些个人的行为可能受到利益驱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不道德风险。
政府采购寻租的问题所在主要体现在:(一)公平竞争受阻,形成寡头市场政府采购领域的寻租现象会导致市场竞争受阻,成本水平虚高,进而导致一些企业无法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政府采购过程中,会对一些特定供应商或具有特定政治关系的供应商进行列为采购供应商名册,从而进一步限定竞争。
(二)国家财政资源被浪费政府采购寻租行为的存在导致政府采购成本高企,从而导致国家财政资源被浪费。
同时,非法中标企业未按规定履行合同,会导致政府工程质量不达标,从而浪费更多的政府财政资源。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及防范研究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及防范研究现行政府采购制度并不健全,政府采购中存在着大量的寻租现象,它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
因此,深入分析政府采购中的寻租问题,寻找有效防范寻租行为的措施,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政府采购;寻租行为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经济租金和寻租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只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或者垄断行为,影响资源配置,都会产生经济租金,只要有经济租金存在,就会有寻租行为发生。
政府采购属于典型的政府代理型的社会公共经济行为,所以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在所难免。
虽然《政府采购法》从2003年开始实施,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寻租行为时有发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背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初衷。
正确分析和认识寻租存在的原因,有利于有效防止寻租和腐败行为发生。
一、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寻租经济学中,租金表示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垄断而形成的超额利润或价差收入; 寻租行为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寻租活动被称作是人类社会的“负和博弈”,它不但造成寻租行为本身的资源非生产性消耗,而且通过引起经济扭曲而导致效率低下。
而政府采购中的租金是指因政府采购机构或人员的采购行为所形成的超额利润。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活动是指,主管采购的官员利用采购权向供货商索贿,或者供货商为取得供货合同向采购官员行贿的行为。
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利益集团参与设租与寻租,实际上设租与寻租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设租是采购方利用权力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人为设置需求障碍,形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不足,造成掌握权力的人获取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和条件。
在政府采购中,寻租是指供应商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通过一些限制性行为获得供应特权而形成租金的过程。
因此,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权-钱”交易过程,设租是从“权”到“钱”,寻租则是“钱-权-更多的钱”(陈裔金,1997)。
浅析权力寻租及治理
力缺失, 力的行 使就容 易丧 失理 性和超越制度规范 , 权 使权 力成为换取
金钱满足个人私利和小 团体利 益的手段 , 终导致“ 力寻租 ” 最 权 行为的
发生。
由此可见, 公共选择 学派 的视野里 ,权 力寻租 ” 在 “ 是指政府的各级 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 导利用 手中的权力, 避开各种控制 、 法规、 审查, 以 权力来换取个人及小团体的利益,从而达 到寻求 或维护 既得利益的~ 种活动。因此, 权力寻租 ” “ 实际上就是政治生活 中“ 钱权 交易” 的学术范
・ 学术论坛
浅析权力寻租及治理
施 玲
摘 要 :寻租” “ 从最初的经济学含 义扩展到政治领域 , 与政治权 力结合 的“ 权力寻租 ” 为腐败的代名词 。 成 本文从权力寻租的 内涵和危 害及其治理对
策方面作 了 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权力寻租 内涵及危 害 治理对策
一
“ 权力寻租” 的内涵
现男女就业平 等, 在需要进行社会观念 的变 革外, 最终还 是取决于女性 主体意识的觉醒和 自身素质 的提 高
故此, 在这个科技发达及 信息革 命的年代 , 女性不应 处于被动, 相
当然 , 要真正消除女性就业歧视, 用人单位从观念上改变对女性 的
偏见更为重要 。因为 , 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女性就业 问题 , 是不可能在招
1 3 2
【] 刘继 同 社 区就 业 与社 区福 利 [ 社会 科 学文 献 出版 社 2 M ]
2 0 . : 8 8 0 3 1 l -1 9 2 8
公 共选 择 理 论 的 代 表 人 物 布政 府
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人们 在寻租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政府寻租活动的成因、危害及对策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日课程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题目浅谈政府寻租活动的成因、危害及对策论文内容所谓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政府的寻租活动时有发生。
寻租活动不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正确分析和认识寻租活动存在的原因和危害,有利于有效防止寻租活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政府寻租活动的成因;二、政府寻租活动的危害;三、防治政府寻租活动的对策。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充分利用现有文献来借鉴他人的学术成果,同时到现实当中获取调查数据等第一手资料,做到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引用规范,论证充分。
要围绕研究主题和内容进行社会调查,详尽地把握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取证,数据要真实可靠,论点要鲜明正确,论据要充分,言之成理,言之有物,注意论文的逻辑性,语言通顺,选题及论述要具有现实意义,对现实生活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1 年 3 月 26 日完成论文日期 2011 年 6 月 10 日摘要:政府的寻租活动不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寻租活动已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治理政府寻租活动造成的危害、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对政府权利寻租活动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防治政府寻租活动,应缩小国家干预范围,建立监督部门的监督机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关键词:寻租活动成因危害对策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政府的寻租活动时有发生。
在公共管理学中,所谓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1〕。
寻租活动的特点是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以获得拥有租金的特权。
现代社会中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
寻租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
其结果是市政府决策和运用受利益集团或个人所摆布。
正确分析和认识寻租活动存在的原因和危害,有利于有效防止寻租活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政府寻租活动的成因1、经济人动机恶性膨胀。
改革开放前,激励机制、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几乎扼杀了全民族的经济人动机。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经济人特性膨胀,马基雅维利主义、机会主义盛行,不择手段进行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侵吞社会财富〔2〕。
扭曲的经济人动机,是政府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
2、政府某些合法享有的直接干涉及管制经济行为的权力并不符合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尽管政府正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一定范围实行登记制、注册制和备案制,但政府仍独自掌握或通过国有事业单位掌握着大量的项目审批权、市场准入权、进出口配额、生产许可证、经济垄断权等等,这种不完善的制度很容易使权力进入市场。
3、政府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督成本高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与责任机制不配套的问题,导致了政府官员可以随便改变规则,严重的长官意志、地方保护等依然存在。
4、财务制度不健全。
国家财务管理机构分散,企业财务管理控制松弛,不能有效集中信息,容易使寻租者通过贿赂,串通,共同谋利,甚至引发金融诈骗行为。
二、政府寻租活动的危害(一)扭曲了社会的激励机制寻租活动将造成稀缺资源涌入非生产领域,带来配置效率的损失。
以中国的科举制度为例。
众所周知,中国没有成功的从前现代时期的科学跃升到现代科学,这与中国的科举制不无关系。
从形式上看,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无可厚非。
从各种资料看,中国封建制度下当官的地位和收入都是其他职业难望其项背的。
而科举又几乎成为进入官僚阶层的唯一途径。
科举竞争所要求读的书,仅限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的部分内容,考试方法又是刻板的八股文。
因此,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由于中国的制度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实际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激励结构科举制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事业,尤其是做可控实验或对有关的自然假设进行数学化这类事情。
所以,既不是儒家伦理、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也不是科举制本身抑制了中国的天才们发起一场科学革命,真正其阻碍作用,是科举考试的课程和其激励结构。
(二)造成了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与政府权力寻租活动相联系的是政府腐败。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权力资源所有权差异所获得的社会财富大于劳动力资源所有权差异和资本资源所有权差异所能获得的社会财富。
中国的市场经济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对传统计划经济改革而成长起来的,政府的权力对经济的控制力强大。
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大量存在的,并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这种体制转轨时,由于体制惯性、思维惯性、模式惯性的存在,政府不可能马上退出经济活动领域,于是出现了“看不见的脚”和“看不见的手”交织的状态〔3〕。
同时,在转型初期,一般会出现一种体制真空,即旧的制度不起作用了,但新的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或难以发挥作用,市场处于无序状态。
一些政府官员依靠掌握的垄断性的强制权力,在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增加,形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人为供给弹性不足,造成权力个体获得非生产性利润。
(三)社会资源的浪费首先,供应商为了获得供应特权或合同,需要进行游说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以及为疏通层层关系而支出的礼品和金钱;其次,政府采购相关官员为使寻租者支付的租金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以及为了保护自身而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再次,政府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而进行反寻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四)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和信誉。
政府采购相关官员的设租行为,腐化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正当价值观念,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给政府部门形象和信誉抹上了一层阴影。
三、防治政府寻租活动的对策第一,缩小国家干预的范围,提高效率,让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建立有限政府责任,把市场能解决的交给市场。
认真考察目前企业制度、市场制度,政府审批制度中的交易成本,收集数据和案例,甄别各环节的腐败程度和寻租的主要途径。
对交易费用大的经济行为,进行制度设计或改良,重新分配市场、企业、政府的调整范围,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总产值。
第二,应给予监督机关一定的经济剩余索取权,建立监督部门的激励机制。
关于监督结构问题,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剩余索取权是监督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4〕。
为了使监督有效,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利益和动机上不能雷同。
比如企业其他成员以工资形式取得报酬,监督者的收入应是扣除工资后的企业剩余。
这样,监督越有效,监督者的收入就越多,疏于监督,他的利益就受损。
第三,建立公职人员职务消费预算单列制度。
当前公务人员宴请、使用交通工具,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报销制度。
国外一些大公司的CEO和官员采用职务消费预算单列制度,公开这一部分的费用,接受老百姓的监督,有效地减少了隐性腐败的发生。
第四,加强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中国目前的腐败很大程度上与经济人动机的恶性膨胀有关,因此,应在社会上大力提倡诚信、廉政、勤政等思想。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道德借助内化的文化价值,增强人们行为的预见性,减少了人们在经济交易活动中的摩擦,同时,有助于克服搭便车的问题。
第五,完善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1)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采购项目是否完善、细致,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采购活动的质量。
首先,要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预算一经批复,要严格执行,对无采购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采购资金,以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刚性。
其次,优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
从预算编制入手,细化采购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5〕。
(2)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分离工作;二是规范集中采购行为,优化集中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在供应商资格审查、采购文件的制作、评标环节等方面尽量缩短时间,从而达到提高集中采购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1]黎民.公共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2]秦军.王爱芳.论权力寻租的原因及对策.上海:电子出版社,2003.2.64-66.[3]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4]威小斌.高家谋.“权力寻租”问题浅析.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5]张华.向惠荣.关于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几点思考.长江论坛,2006.2.36-39.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论文题目浅谈政府寻租活动的成因、危害及对策指导教师评语及意见:指导教师评阅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