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亲子依恋与儿童期发展结果的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 还有一些关于依恋与陌生伙伴( 包括成年 人和同伴) 关系的研究, 但是研究结果极为不一致。 T o m p s o n 认为依恋与儿童与陌生人的社交能力之间的 关系是横断的, 而非纵向的。 2 .2 早期依恋与人格
早期安全依恋是否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引起了 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它也是预测方面最为广泛的一个 问题。 明尼苏达追踪研究最好地验证了这一假设, 研 究结果表明早期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幼儿园里被观察 到更富有同情心, 更加独立, 教师评价他们有更强的 自尊心, 更高的情感健康水平, 更加顺从并有更多的 积极情绪; 在小学低年级( 教师评价) , 1 0 岁、 1 5 岁的 夏令营活动中( 顾问的评价) , 安全依恋的儿童在情感 健康、 自尊心、 自信心、 独立性以及自我修复力方面比 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水平要高; 同时发现早期依恋中等
总之, 这些结果表明早期依恋历史确实对儿童作 用于外界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安全依恋的儿童似乎更 相信, 如同在婴儿期一样, 通过他们的努力或尝试能 达到自己的需要, 而不需要过度依赖别人。 而不安全 依恋的儿童似乎认为他们的努力通常是无效的。
岳永华 陈会昌: 关于早期亲子依恋与儿童期发展结果的研究综述
·8 1·
能够提高儿童在家中对各种社会化影响的感受性。 同伴关系和友谊 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期
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学前期儿童不只是要有拿和给的 技巧, 而且要有在群体中与他人发生作用的技能。 到 了儿童中期就更为复杂, 不仅要和他人相互作用, 而 且要维持这种个人关系( 如忠诚的友谊) , 在不同的有 组织的同伴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并能协调友谊与 群体功能等。 因此, 对依恋与同伴关系和友谊的探讨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许多研究都证明安全依恋的儿 童在这方面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发展要好。
在效能感方面也得出了许多有意思的结果。 研究 发现早期依恋与儿童 2 岁时和母亲在使用工具情境中 的表现有关, 安全依恋的儿童看起来更能胜任这一任 务, 他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 对母亲的指示更加顺从, 且更具有坚持性 [12] 。 在一项对以色列集体公社的儿童 的研究中发现, 那些早期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加有目标 定向和成就定向 [13] 。 而对儿童 3 岁时与陌生实验者玩 一个竞争性的游戏时的反应进行观察, 发现当儿童知 道他们有失败的可能性时, 那些安全依恋的儿童会更 加努力, 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会降低努力程度 [14] 。
在人类文明史上, 哲学家最早思索怎样从儿童早 期预测人长大后是什么样子。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心理学研究者试图通过对早期个体差异( 如在智力或 气质方面) 的追踪研究, 来寻求这一问题的科学答案。 而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学家则提出早 期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持久的影响。 在此 基础上, B o w lb y 利用精神分析的已有结论, 并综合进 化生物学、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控制系统论, 提出儿 童和养育者之间温暖的、 持续的关系促进了其一生的 心理健康, 而且这是符合人类物种适应要求的 [1] 。 那 么早期生活经验对个体以后发展结果的影响机制是 什么? 相关的研究得出哪些结论?
从狭义的观点来看, 一种观点认为早期依恋关系 可能为学习情绪调节奠定了基石 [3][4] 。 在婴儿学会自 我调节以前养育者对婴儿痛苦的反应是情绪调节的 外部来源。 因此, 早期依恋关系可能会通过母亲的行 为和亲子关系中内化了的情绪调节模式来影响儿童。 另一种观点认为早期依恋影响社交技能和社交倾向 性的获得和保持 [5] 。 因为婴儿期是社交性迅速发展的
意反应消极时, 又会强化他们对他人接受自己的不可 信的预期以及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关心的想法。 这些内部表征是永久性的, 不仅因为其本身固有的对 别人偏见的强化作用, 而且因为它们导致儿童从同伴 那儿得到与他们的人际期望相一致的反应。 S a r a s o n 等 人[8] 用一个模型描述了这一过程:
·8 0·
武夷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1 期
时期, 而安全与不安全依恋的婴儿在这方面有很明显 的差别。 早期依恋的遗留物包括在第一个人际关系中 获得的扩大的、 有弹性的和积极的( 或受限制的、 没有 弹性的、 不适应的) 社交技能。 当这些技能和倾向推广 到其它环境和社交伙伴时, 它们会使伙伴产生倾向于 强化和保持这些特征的相应反应。 而且, 当儿童不断 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伙伴和环境时, 这些社交要求和社 交机会的自我选择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社交特征。
中的大脑, 从而导致在神经水平方面的长期影响[2] 。 第二种解释是从组织关系的角度对早期人格成
长的描述, 研究者认为在婴儿开始形成人格的过程 中, 依恋对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不断施加影响, 婴儿的 安全或不安全依恋能形成发展中的人格的许多方面, 包括社交性、 情绪倾向性、 好奇心、 自尊、 独立、 合作和 信任等。 同时依恋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它对形成中的人 格的多方面的潜在影响, 而且还在于它对人格组织 ( p e r s o n a lity o r g a n iz a tio n ) 的影响 [3] 。 在新艾里克森学 派看来, 对早期发展挑战的成功掌握为战胜随之而来 的挑战提供了更坚实的心理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人格发展的支持性特征( 如自我的发展) 已经作为 结果出现。
在明尼苏达亲子项目 (M in n esota P aren t- C h ild P r o je c t) 追踪研究中, 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依恋的儿童社 会化程度更高, 更受同伴喜爱, 1 0 岁时有更强的社交 能力, 更牢固的友谊, 一直到儿童后期, 安全依恋的儿 童都有更强的同伴交往能力, 有更多的朋友, 与朋友 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7] 。 还有一些短期追踪研究, 虽 然它们不是用陌生情境法来测量依恋, 但也得出了类 似的结果。 如 W a r tn e r 用与母亲分离 1 小时的实验, 发 现安全依恋的儿童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学前时更 能胜任他们与同伴的游戏, 更有能力解决冲突[10]; K e rn s 使用 Q 分类卡片, 发现 4 岁时两个安全依恋的 好朋友要比两个不安全依恋的好朋友在相互作用时 表现地更加积极而合作[11] 。 同样, 也有一些研究发现 依恋安全性与 4 岁时的同伴交往, 5 岁时与好朋友的 交往, 5 - 7 岁自我报告的孤独感以及 9 岁时自我报告 的友谊相关微弱 [7] 。
第三种解释是早期依恋可能通过行为调节和行 为同步( b e h a v i o r a l s y n c h r o n y ) 来影响以后的发展。 婴儿 通过观察依恋对象和与依恋对象发生相互作用, 能学 会在特定人际关系中可以表现的特定行为 [6] 。 安全依 恋的儿童发展了自我控制和行为互惠等能力, 导致了 他们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更多的技能和相互作用。 然后他们应用这些相互作用的技能到新的环境和新 的人际关系中, 并在发展中不断地被强化。
第 29 卷 第 1 期 2010 年 2 月
武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Vol.29 No.1 FEB.2010
关于早期亲子依恋与儿童期 发展结果的研究综述
岳永华 陈会昌
( 1.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29; 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 北京, 1 00875 )
2 早期依恋与儿童期发展结果的相关研究
B o w lb y 描述了两种依恋差异: 一种是有和无依恋 关系的差异, 另一种是在依恋行为结构上的个体差 异。 虽然他认为没有依恋关系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生 存, 但是 B o w lb y 并没有预言第二种差异会影响到生 存或成功繁殖后代。 下文涉及的正是早期个体在依恋 行为结构上的差异与其后来不同发展结果关系的相 关研究。 2 .1 早期依恋与人际关系
程度但显著地预测了青少年期的心理病理 [7] 。 独立性和效能感关于依恋与依赖性存在着这样
一个误区: 一些安全依恋的儿童被认为是依赖的, 而 回避型儿童则被认为是过早地独立。 在 B o w lb y 看来, 对于年幼儿童来说, 过分依赖或真正独立都是不可能 的, 他们只是或者有效或者无效地依赖。 在明尼苏达 亲子项目中, 发现学前期不安全依恋的儿童依赖性更 高, 回避型和抵抗型儿童与老师都有更多的交往, 更 加寻求老师的注意和接近老师, 在大家坐成一圈时更 喜欢坐在老师旁边;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虽然也寻求老 师的注意, 但他们倾向于用积极的方式, 而不是以牺 牲同伴关系为代价。 1 0 岁、 1 5 岁的测量得出了类似的 结果, 即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加独立 [7] 。
在 C h is h o lm 看来, 安全和不安全依恋儿童的行为 特征, 都是对知觉到的父母对自己关心的适应性反 应。 既然早期父母的关心可能反映了人类进化的生态 背景中, 环境供给和剥夺的更为广泛的特征, 那么行 为模式之所以会对儿童产生长期影响, 是因为它们导 致个体形成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策略 [7] 。
1 早期依恋影响个体以后发展结果的理论解 释
目前, 关于早期依恋影响以后个体发展的解释主 要有四种。 当然这些解释并非互相排斥, 更可能的是
收 稿 日 期 :2009-09-17 作者简介:岳永华( 1977-) , 女, 山东人, 汉族, 高等教育出版
社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儿童社会性发展。
它们在依恋的长期影响中各自发挥一部分作用。 第一种wenku.baidu.com释是早期依恋关系的经验可能影响发展
摘 要:本文总结了不同研究者对于早期依恋影响儿童以后发展结果的机制的不同看法。 同时对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总
结: ( 1 ) 早期依恋与人际关系;( 2) 早期依恋与人格;( 3) 早期依恋与表征。
关键词: 早期依恋; 人际关系; 人格; 表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0)01-0079-05
第四, 早期依恋可能通过表征来影响以后的发 展。 根据 B o w l b y [1] 的理论, 儿童会产生从外部世界和 他人那里得到的预期行为的表征, 如同他/ 她能预期自 己被他人如何对待一样。 这些观念和期望或“ 内部心 理作用模式” , 开始于依恋关系中, 即婴儿开始期望养 育者对自己的信号进行反应的行为。 如果一个婴儿一 直被持续地以敏感的方式所对待, 那么他/ 她会认为这 个世界是美好的, 有反应的, 自己应该有这样的照顾; 相反, 如果一个婴儿得到的反应是粗鲁的, 令人恼火 的, 他/ 她会认为世界是不可预测的, 不敏感的, 自己不 应该被更好地对待。 这种内部心理作用模式会被带入 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经历中, 指导着儿童的期望和行 为。 B o w lb y 认为, 具有安全心理作用模式的个体寻求 并期望与新老同伴的支持性的, 令人满意的交往, 并 且内隐的、 对他人的决策规则又使他们以一种积极 的, 开放的行为方式来建立这种支持性的关系。 相反, 因为不信任或不确定性, 不安全依恋的内部心理作用 模式预期他人更少的支持, 这样反而会妨碍他们从他 人的支持性关心中获益。 当同伴对他们的不信任或敌
早期的社交经验是重要的, 因为婴儿期确实是社 会性和人格发展的敏感时期, 婴儿和他的主要养育者 所发展的情感关系的种类会影响到他们以后与其他 人的交往方式是显而易见的 [9] 。 从早期与养育者形成 的依恋关系预测儿童以后的人际关系也是最直接的 预测。
亲子关系 是否早期安全依恋的儿童以后会有更 积极的亲子交往? 这一论断在一些短期的追踪研究里 被证实, 研究发现安全依恋的儿童在第二年倾向于与 母亲保持更和谐的关系, 他们与母亲共同完成任务时 表现出更大的热情, 更加顺从并保持更积极的情感, 在与母亲自由游戏时也有更多的情感分享和顺从。 而 在一些长期的追踪研究中则没有发现早期依恋与儿 童 2 岁半、 3 岁、 5 岁时的亲子关系的持久相关 [9] 。 尽 管依恋安全性与随后的亲子关系的相关在概念上是 直线的, 但它的意义不容忽视, 因为这种持续的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