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过程:

第一稿:

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月夜风光和古人咏月的诗句。“月亮”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因为它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黑客借月抒怀,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有人认为这其中苏东坡对承天寺那一轮明月的描绘,堪称咏月的绝唱。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记……》,去欣赏美丽的月景,感悟作者的情怀。

一、读懂文章意思

1.自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不通或读不准的地方请做好标记。

2.听读。关注你标记的地方,特别要注意画线的四个字的读音和两个句子的停顿。(“柏”“寢”“荇”“相与”;“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齐读。

4.指读。

5.译读。(1)读得准确流畅。但这还不够,还要把文章读懂。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先独立理解文意,画出疑难字词,再小组合作解决。对于课下没有注释的词语,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助理解。

(2)质疑问难

(3)课堂练习一。合上书,把答案写到练习本上。(对了吗?不对的改正。)

(4)翻译。念无与为乐者,遂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这里“为乐”课下翻译为取乐,你觉得合适吗?实际意思指什么?(赏月)要是有人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将是多么地惬意啊。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二、欣赏月下美景

1.大家看课文,哪句话写了承天寺的月景?(庭下如……)

2.翻译此句。

3.这句话没有一个“月”字,你从哪里看出写的是月色?(比喻,这个比喻有什么特点?全句无一“月”字,却处处写月。)

4.(1)齐读,体会月景。

(2)去掉“盖”再读。

(3)加上“盖”,并拉长读音,再读,你能读出什么样的感觉?(恍然大悟,欣喜。)

5.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晚的月色。“空明、澄澈、清澈、透明、亮、清等)体会心情。

6.《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集录》卷九云:“仙笔也。读之曰玉宇琼楼,高寒澄澈。”

月景陶醉了苏轼与张怀民,也陶醉了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请发挥想象力,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美丽的月景。

明确:( a 用比喻,月色如水,但无本体,只有喻体。b 全句无一“月”字,却处处写月。“积水空明”写月之明;“藻荇交横”写月之清;月色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地上,才会形成如些奇妙的景象。C动静结合,静的月光与竹柏影纵横交错、摇曳生姿的动态美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看来真的领悟到了月景之美了。其实月亮处处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面对这空明的月色,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三、理解作者情怀。

1.读、译。(强调倒装句,翻译时可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2.理解“闲”。闲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给闲字组词。

初冬清冷的夜晚,你会起来赏月吗?苏轼却能够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非有闲情雅致无以为之。

3.理解心情。用心再读,你能读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吗?(喜悦、自豪、自得,对无人赏月的惋惜等。

想来也是啊。月色入户,非此一户,然而能起来赏月的有几个人呢?又有多少人能读懂这月下美景呢?作者完全有理由自得了。

4.背诵课文。你看,文章只有84个字,却写的曲折生动,内蕴丰富,有抒情、有描写、也有叙事。考考同学们:

(1)叙事的句子是:

(2)写景的句子是:

(3)抒情的句子是:

按这样的顺序试着背诵课文。然后用课件检查。(填句子)

四、感悟人生态度

(1)结合课下注释,本文写于什么时期?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出示材料:元丰二年(1079),苏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庭,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被贬到荒凉遥远的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于地方官助理),但不得签署公文,亦不得离开此地,没有实权,也没有人权。期间生活穷困,靠朋友帮助,在城东买了几十亩坡地躬耕度日。

(2)课堂训练四:结合这则材料,联系课文内容,你能看到苏轼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师补充:苏轼在城东坡地上筑了一室,取名东坡雪堂,并自号东坡居士。)

耕种生活,让他感受到来自于自然和劳动的安宁与平静。

(3)在黄州,他经历了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苦,心灵的磨难。这一切,没有压垮一代文豪苏轼,而是让他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变得豁达、从容而又大气。这是他人生的成熟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所以,余秋雨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的苏东坡。

(4)被贬诗句。

他面对人生的风吹雨打,他写下了“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面对什么,他都一样从容不迫。

面对滚滚江水,他写下了“大江……”充满豪迈之情。

面对时光的流逝,他说:“谁到人生无再少,门……”

他仕途坎坷,被贬黄州后又被贬到更更遥远的惠州,他居然说:日啖……

即使被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去,他还是泰然处之,写道: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5)所以2000年法国《世界报》这样来评价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灾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出示)

(6)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面对始终有一颗闲心领略江山风月的苏轼,你有什么感悟呢?联系实际,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谈出豁达,谈欣赏美景都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大地上。)(7)小结。同学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到那时多想想苏轼,多想想承天寺那一轮明月。

五、作业

下面给大家布置一个探究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